法源寺主体建筑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l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後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 米。俩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像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l.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础,作卷叶莲瓣,估计是唐初建寺时元物,它的花纹与庙中佚失的唐天元十四年(726年)石幢的花纹是相近的。 悯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设以砖栏,殿堂建於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之称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唐《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957年),辽代的《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最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学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