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周边建筑
" g& R3 E$ O: r* m4 W! [" l 法轮殿:原为雍王府寝殿,殿内布局同紫禁城坤宁宫和沈阳故宫清宁宫类似,即东半部为居住空间,西半部为萨满教佛堂。乾隆时期加以大幅改动,平面布局改为十字形,面阔七间,前后各出五间抱厦。殿顶按照藏传佛教传统设有五座小阁,象征须弥山的五峰。殿内正中莲花台上为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像背后为木雕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传为乾隆帝的“洗三盆”。 伫立雍和宫南院,可见一座巨大影壁、三座高大碑楼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严,别处罕见。鼓楼旁,有1口重8吨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十分引人注目。往北,有八角碑亭。 在八角碑亭旁,便见悬挂着乾隆帝题匾“雍和门”的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坦胸露腹的弥勒佛。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大肚弥勒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 万福阁:位于法轮殿之后,原为雍王府后罩楼。楼高三层,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三座楼阁之间有飞阁复道凌空连接,宛如仙宫楼阙,是唐朝至辽金时代佛教建筑的典型风格,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飞阁复道的仅存实例。万福阁内有一尊高18米的弥勒佛站像,地下埋入8米,用整根白檀木雕成。 从外观上看,雍和宫万福阁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又有很大的不同。独乐寺观音阁屹立在山门之后,四周只有一些辅助性的矮小建筑。普宁寺的大乘之阁完全是按照喇嘛教的宇宙观布局建造的。前后左右四面修有代表四大部洲的建筑。左右两侧,建有日台和月台。它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立体的曼陀罗。这完全是藏式建筑的风格。而雍和宫的万福阁,在它的东面有永康阁,在它的西面有延绥阁。三阁之间以悬空的廊道相连,整个建筑布局状如展翅的凤凰,浑然一体,既玲珑多变,又宏伟壮观。这种建筑布局的实物,在我国已不多见,因此十分宝贵。
: W1 t% K& ?( m& T 昭泰门:为琉璃随墙门,面阔三间。门内有碑亭两座,以及钟鼓楼。东西为阿斯门,是清朝王府遗留的规制。鼓楼旁有熬制腊八粥的大铜锅,每年农历腊月均在此举行施粥仪式.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讲经殿: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其北侧供大白伞盖佛母像,其南侧供绿度母像
+ J5 ?, ]; B0 ]2 k% A阿嘉仓:位于昭泰门外,辇道两侧,是历代活佛的佛仓(即住所)。西侧有佛仓三座,自南向北为洞阔尔呼图克图佛仓、萨木萨呼图克图佛仓和诺门罕呼图克图佛仓。东侧有佛仓一座,即阿嘉呼图克图佛仓。此外,在中路东侧还有佛仓三座,即土观呼图克图佛仓、济隆呼图克图佛和果蟒呼图克图佛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