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5|回复: 0

【转帖】海淀镇胡同介绍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0-30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R, W# {9 @8 c+ U" z0 m- \

  太平庄胡同位于南小街南侧,胡同为东西走向,胡同东口为南小街,出胡同西口为彩和坊胡同。旧时在这条胡同东口路北居住清末光绪间大户,镇甸都称他“太湖刘家”。其实刘家并不姓刘,祖上系从龙进关的“皇带子”,满州正黄旗人。自清乾隆修建清漪园时,他家就承租皇家西湖水地,约有十余倾水面之多。

, A6 b. X0 n7 y/ ^: u& a8 Y- j

  清咸丰间太湖刘家传人萨利,在太平庄东口择地修建了宅园,合排建起三座多进式四合院,萨利有三个儿子,因此给每人修建一所宅院,园后建小花园,在东部建车房轿房。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后,在西湖圈砌了围墙,将萨利租种的水地由内务府收回。萨利不服,向光绪告状却落在李莲英手里。将萨利充军云南,免去灭门九族之罪。不到一年,萨家用银子买通云南总督,让萨利偷偷回到北京,这时太平庄宅园被内务府籍没,全家搬到北坞村宅院居住。一年后萨利去世了。

9 @( l: H6 w" ]7 j& u

 今太平庄东口内路北海淀区老龄大学,四合院建有抄手游廓相通东西配房,系萨利三座宅院极东端一座。民国时因萨家后人生活困难,将这所宅院卖给秦家,秦家又卖给在北京城里开设鸦片烟馆的崔伯儒为业。萨家西宅卖给陆军十三师师长刘复友,当时他的军队驻防西苑,而太平庄宅院就是刘的官邸。1948年底,海淀区政府曾在太平庄一号院办公,西部两座宅园因长期无人修茸,院落园区建筑大部份自然圮废,五六十年代修建了海淀中学校园。

2 q E! z3 _% k' t. E

 在太平庄胡同中间路南有清朝北衙门审判官贵老爷修建的宅院一座,后因家败拆货了(其意是把房子拆掉出卖)。该宅为多进式四合院,因被拆货后来形成一个空旷大院,北京解放后至60年代,这里是海淀区粮食局的仓库。彩和坊胡同北口路东,有李世博宅园一座,为多进式宅园。李世博先生学识渊博,家中收藏四书五经善本多部,在配房中专门准备了纸笔墨砚,供来借书者阅抄。他一生爱鸟、买鸟、养鸟,在宅中正厅前廊下,挂满了鸟笼子,喂养着各种鸟类。养鸟真是入了迷,故镇甸的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鸟李家”。

' n0 u7 D$ E1 O3 P M3 T

 

$ W& x+ l& l7 d' v7 D

 苏公家庙胡同为东西走向,胡同东口外,紧临鸡鸭佟宅园西墙外。苏公家庙位于彩和坊胡同内路东一带地方,此庙系清咸丰年问一位蒙古亲王修建的家庙(因史料不足,哪位亲王所建有待考证)。后来在庙中有一位尼姑居住,尼姑圆寂后,继有吴姓看守此庙。庙后建五座宝顶坟,坟四周叠置高大假山一座,起屏障功能。在坟地庙前后种植松柏数十棵,一年四季绿绿丛丛。清末民初时,庙已无存,将坟地卖与吴增为业,庙西部土地卖给李莲英,他在此地为其胞弟李莲源修建了宅院一座(即今海淀区卫生局址)。吴增败家后,将坟地又卖与姚泽民开办了牛奶厂。

) A6 y/ [; ]# e4 ~1 x6 F

 

3 t* k6 Y( l9 q7 {" b- D# {. r

 彩和坊胡同,原叫“刘家货房”,后改为彩和坊。在胡同南端路东有宅院一座,为多进式四合院,按照皇家工程做法,磨砖对缝,整砖灌浆到顶,特别精致。宅门砖雕花篮牡丹,进门迎面影壁,砖雕牡丹团花,两边壁垛立面雕梅兰竹菊,喜鹊团花镶嵌,它是镇甸诸王公私家宅园惟一的一座上乘作品。院中建大式垂花门一座,门上檐精雕喜鹊登梅,两个倒垂的垂花,油饰朱红色,显得特别醒目。进门建抄手游廊,北建正厅三楹,东西各出稍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三进院落建照房五间,东南配房各二间,从二进院正厅东西稍间一侧建廊可达后院照房。这种布局形式打破了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布局,这一大胆尝试,为园主人去后照房提供了方便,又适应了生活的需要,宅南部建车马房,东部垒砌外院墙一道。李莲源死后,其子李温洲继承了家业,他在自己的宅院开办“民生月刊社”,反映当时社会民生,很受各界欢迎,每刊约发行二万多份,开办时间约在公元1920年左右。李温洲25岁时,当时城里大绅士王正堂将女儿嫁给他,李湓洲结婚这天,在院中高搭天棚,由海淀镇天义轿子铺租赁宴席家具上百桌,来贺喜的亲朋几百人,十分热闹,后来在镇甸传为佳话。

6 R: X2 {. Z7 ^ t0 J* j8 z% |

 

$ A# \4 P9 Y7 u( Z

 杨家井胡同位于海淀镇南大街南侧,该胡同为东西走向。在胡同东口外高台上,建小龙王庙一座。庙前有一眼水井,胡同东口迎面是鸡鸭佟宅园。杨家井胡同南紧临苏公家庙胡同,西口外为彩和坊胡同。该胡同中有几座清代修建的宅园和大宅院,一为咸丰年间怡亲王载垣的府邸;一为抗击英法联军梵烧海淀镇英勇牺牲燕桂的宅园;一为祝颐轩的宅园,名叫泉石山房;一为吴家大门宅院。

" i' y4 t, Z$ \" n6 U+ P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怡亲王载垣在海淀的府邸,经考证发现在海淀镇南大街南侧杨家井胡同东口路北一带地方,为昔日怡亲王载恒府邸的遗址。据海淀镇著名中医师祝伯权(已故)先生口碑说:在他家宅院门路北相对地方,有一座大院,系昔日怡亲王建的家园,在庙旁遗存数间房屋,是王府中轿夫和裁缝居住的地方(南房三间轿夫居住,北房三间两耳为裁缝居住)。从以上怡亲王家庙、轿夫房、裁缝工匠房的遗存,可证昔日怡亲王载恒府邸就建在杨家井胡同进口路北。

4 ?$ r1 i, c8 G9 G/ F, C

 杨家井胡同路南有一座大宅园,系咸丰同治年间畅春园汛千总燕桂的宅园。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火烧海淀镇时,他家十三口人自梵殉难的事迹流传后世。据清人震钧著《天咫偶闻》一书载云:“庚申之变,海淀街有内务府某人,闻御园起火,举火自焚,阖家全歼焉,今海淀街道石路旁是其故居。后人为起大坟,且竖后表墓,过者至敬焉。”震钧在文中记述了事件的发生之始末,但讲的还不清楚,姓名和住址全无。又据清人《荣庆日记》载云:“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六月二十七日至海淀,展谒王氏全家殉节墓,碑文为董酝卿司农撰。”由此可证,莱库大门董家证:“王氏昆仲名泰某,咸丰为官圆明园、清漪园。庚申之变,其父氏十有三,牵其昆仲二人,并妻与子女及其嫁姊妹,率其外孙男女,并婢春兰均死。后蒙恤如例,泰君昆仲,均予云骑尉,族子袭三,此地名杨家井,其嗣现住六郎庄。”荣庆还写了一首诗云:“无端园淀起峰烟,妇孺同归剧可怜。偷者幸存忠者死,一回过此一潸然。”诗中道出了对死难者奠祭之情。在庆荣日记中,讲出殉难者十三人,此家名叫昆仲,均与云骑尉,族子袭三,家住杨家井,后嗣居住在六朗庄。又据金勋先生撰《成府志》一书云:“在京西海淀镇杨家井胡同东口内路南,有一家宅园,名叫燕贵宅园。该园始建时间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燕贵父亲在海淀镇北成府村开义成木厂,系营造业长柜,多年承包修补圆明园活计很多,当时被雇佣各行工匠居住在成府村东上坡燕家临时搭的简易平房数十间,故名燕家锅伙。燕家木厂承包圆明园活计发了财,成为当时海淀镇富户之一。他用承包皇家工程剩下的木料、砖瓦,在海淀镇杨家井东口路南地方购置宅基地一块,修建了宅园。燕桂当差于朝廷为畅春园千总,是守卫畅春园和海淀镇的武职官员。民国时,有个叫王祥的人(绰号王和尚),在此开了煤厂,他家住善缘桥王四老爷花园北。

/ @: d9 L! L: |# Q9 d

 燕桂宅院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最后面有面积不大的小花园,宅门为大门道,迎面影壁,前院正厅为会见宾客之处。东西配房各三间,二进院为内厅,是主人宴筵之处,东西配房为宾客憩息之处。厅后东西粉墙一道,中开四扇绿色屏风门,进门为燕家家眷居住之处。再后为园区,出南月亮门,迎面叠置假山,山势不高,秀色多姿。转过山口植牡丹一池,池四周用置山石,步过牡丹池,有丁香、西府海棠树数株,每至春深花期,芳香满园,沁人心腑。花丛中建小榭三楹,榭之四面散置峰石,起到点景之功能。在后隙中拔地而起的千竿翠竹,微风吹过,摇曳飒响。园中花畦竹径,别饶情趣,真有竹影萧骚,一庭净绿,畅人襟怀之意境。燕家宅园中小榭,故有花中隐榭之景。在园中东南隅,建小武单檐,四角方亭一座,亭中置石桌、石墩,每至盛夏之季,在亭中略坐很为凉爽。燕家宅园在海淀镇为园林小品之一。燕家败落后,因多移宅主,屡修屡改,面目皆非,早已无存。

5 m& p- P F9 y+ A6 T0 O2 q

 杨家井路南为金子建宅院,宅子很大,有马棚十间。在金子建宅院西系老中医祝伯权(1906年生人)先生的宅园,名叫拳石山房。祝伯权祖籍江苏吴县,居京门时,祖上有的世代经商,有的在京西“三山五园”中当差,但官职都不高。祖上在杨家井胡同路南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宅院。祝伯权先生幼年喜爱医学,遇邻里及家人有延医者,则往观之,随后模拟诊脉开方以此为嬉。六岁进私塾读经书,十岁入学校,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后任小学教员,边工作,边自学医,初拜孙守文先生为师,学习初级中医课程。1938年入国医讲学会,一年卒业。1940年拜北京世医、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伺诊三年,深得老师真传。继后考取中医执照,从1942年在京西海淀镇挂牌行医。1950年考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结业后组织成立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到海淀医院任中医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等职。曾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届北京市人民代表,曾任区政府委员,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担任过第一、二届区政协委员,国家卫生部授予副主任医师及专家等职。以上是根据祝伯权先生1990年8月6日供给本文作者自传材料原件摘录。

6 r) ]4 w, S% f8 }7 @7 x; i6 S

 在杨家井胡同西头吴家大门宅院,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初十日为孝钦太后六旬圣寿,慈禧銮仪经过海淀时,沿街多处点景彩棚十分华丽,镇甸富户大贾耗银数万两。慈禧死后,当时官家存放上千立方米尺寸不一的木材要处理售出,内务府营造司、会计司合办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结果这批木材被吴家中标购买。吴家靠倒卖存放木材,赚了不少钱,成了镇甸有名的富户。

: u$ C( U' {1 V' U8 {

 在杨家井胡同西头修建了宅院,此院很大,所用木材是搭彩棚用料。宅院门楼为大式歇山顶,红漆油饰大门,迎面砖雕一字悬山式影壁。进街门不建屏风门,修建月亮门,安装油饰绿色门四扇,折而北不建垂花门,建卷棚歇山顶屏门四扇,绿色门上油饰斗方“吉祥如意”沥粉描金四个楷书大字,非常醒目。进门迎面木制屏风一座,油饰绿色,正中红色斗方,上写福字一个。屏风前夏季摆置江西名窑烧制大花盆三个,盆内植夹竹桃花树,树中碧绿,赏目清心。屏后摆置玲珑透剔太湖石一个,在石座四周摆着各种名贵花木数盆。建正厅主楹,东西各出稍间一,东西配房各三间,抄手游廊相通。正厅前左右各植西府海棠一株,每至暮春花期,淡粉色花朵开放,满宅芳香。厅后建内宅照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院中种植柿子树数株,每至深秋,橙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别有一番景色。照房后辟小院,院中数置峰后,院门为瓶式,在石丛中种植翠竹,竹影摇曳,显得宜人清沁。从吴家宅园建筑物的油饰以及配置名贵花木,可见园主人的高雅情操,这就是中国传统修建宅园文化的所在。

& k# A. d) \5 ^5 z3 X

 

9 K6 s( {. [3 G7 _2 |" ?

佟府

0 x: i$ o" N+ j p/ |" R- e) ~

提起海淀镇佟府,人们知道的很少,但它确是海淀早期形成的居落之一。也是重要史迹之一。佟府在原海淀镇冰窖胡同北边,集贤院的南端。佟府人家宅院不多而没有形成胡同,系散居。它的名气很大。为清康熙年间在朝为官的皇亲国戚佟家父子(佟养真、佟国维)在海淀镇偏北的地方隔御路东而畅春园小东门相对的地方修建的宅园。

E E, X6 c2 ~1 J

佟府一名始源,是起自佟国维宅园修建在冰窖北边之故。50年代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并校后扩大校园时被圈占校园内。据今北京大学勺园宾馆主楼东南侧隔路东球场南侧,有旧时修建的四合院一所,原有门牌为“佟府三号”,现是该校教职员住宅。据说该院原属康熙皇后佟佳氏之父佟国维之宅院,简称“佟府”。按昔日其西为畅春园,系康熙皇帝驻跸听政之御园,佟国维随驾奉侯。他选择在这里修建宅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 ^: }3 l, ?+ ?6 z

 

: P3 V$ u( k& |* C: [

碓房居、观音阁、大河庄胡同

2 j% j v4 R" b$ h% i

海淀镇碓房居、观音阁、大河庄这三条胡同,均地处镇甸之西,除碓房胡同地处高台地外,观音阁胡同,大河庄胡同均地处低洼地带。大河庄胡同北端,即是海淀始源之地丹棱沜。

& ]& g1 P3 Z' S; y m$ x+ o0 D

 

) ~; Z. O m0 q3 R

碓房居胡同只有约五十余米,虽然不长,但清末光绪年间在镇甸是很有名气的,有慈禧驾前权宦李莲英的宅园,在宅园北部安装大铁门两扇,故百姓都称“大铁门”。李莲英在镇甸有三处宅园,碓房居一座,彩和坊一座,军机处一座。以碓房居宅院最大,为七进院落,东部建有园区,西部建有溜马道。慈禧、光绪驻跸颐和园时,他随驾被赐住在颐和园乐寿堂东部的永寿斋中,有时回海甸就住在碓房居宅中。据说,他死后停灵在碓房居宅中。何谓碓房居,无详考。就碓守之意辨析,堆积之义,富有之义,这与李莲英贪赃受贿而得金银财宝等物收藏在碓房居库房有着一定的关系,故将胡同命名为碓房居。

& H7 `) M x$ t, w7 X7 ?$ x

 

, w8 H' \+ L3 b& g& l

观音阁胡同碓房居西为观音阁胡同,海淀镇观音阁、大河庄是镇甸极西部的标志。古老的海淀镇西部,昔日河沟多,如在西大街建龙凤桥一座,桥为南北走向,它是清代封建统治者由此通向皇家畅春园的一座桥。桥的西部系银丝沟、港沟、大河庄,可见昔日这里是水港之地。大河庄地处观音阁西部,观音阁座落在银丝沟的北端之西。其庙址北至观音阁胡同东口,南至港沟。这座庙规模很大,进山门殿后为三进大殿,一座跨院。第一层殿中供奉高约五米神像一尊,面目狰狞,怒目圆瞪,手持短刀一柄,向空高举,不详其神名。第二层大殿供奉孔子神牌一座,东西两侧石雕台上,供奉孔子弟子牌位。清末民初时,在庙中设私塾学馆,有一位祝姓老秀才在庙中教书。他学识渊博,深受镇甸富商和绅士的敬重,二层面殿为学馆。第三层大殿为三世佛殿,东西两端石雕台上,泥塑彩绘十六罗汉像。在东跨院中建倒座观音殿三间,殿中供奉三大士神像,观音阁是镇甸四大庙之一。观音阁在海淀镇是一座很典型的儒、释、道三大教合一的庙宇。北平解放后,庙中的神像因年久失修,大部分自然倒毁,后在该庙址建了学校,名南海淀小学校至今。

: }. P9 s) O5 e5 ]+ E

 

; J$ V" _ X6 P, U I

大河庄胡同观音阁西为大河庄胡同,据清代乾隆间撰《钦定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畅春园记》条谓云:“畅春园在南海淀大河庄之北。”以此可证,大河庄村址早在清代康熙间就形成居民点了。在《畅春园记》中又云:“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北。处万泉庄平地涌泉,奔流之■,汇于丹沜。”考丹棱沜即是海淀镇址最早始源之名。在明清私人笔记中多有记述。至到清代康熙年间,丹棱沜一名演变为菱角泡子。据《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载:“畅春园官门之南菱池,俗称菱角泡子,相传即丹棱沜水。其源自万泉庄北流而来,旧说多讹。御制(乾隆)万泉庄记为厘正之。”菱角泡子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因万泉庄水流量减少,有六郎庄庄户在泡子间开辟稻田,还有堆房居鸭子李家在池中养鸭,故菱角泡子一名,又演变为大泡子了。丹棱沜是海淀镇西重要历史地理名迹,它是海淀地区始源之佐证,今镇甸南海淀、北海淀地址的划分,是以丹棱沜为中心而命定的。80年代在丹棱沜遗址上建起居民楼,命名为稻香园小区。从此海淀古老历史一名之始源地址,在北京古今地图集上永远地消逝了。

3 O5 ^0 E; S3 c3 a( d+ ^

大河庄胡同中住有几户镇甸驰名人士,清光绪年间为民直谏慈禧的汪却谨;有以承包皇家工程发了财的邢秃子;有南北万顺油盐店掌柜陶世英的宅院;有老虎洞祥凝斋点心铺何宜昌(回族)掌柜宅院等。此外畅春园御马圈也在大河庄胡同北侧被发现。

1 v+ l( K- y) ^( \9 C( I+ T

 

% z! ~" o8 R: M5 U3 T, x5 B7 W7 |

泄水湖、莺房、槐树街胡同

; T# n) ?2 H; M T! c

泄水湖系海淀镇三大低洼地之一。泄水湖的住户不多,旧时有十五个门牌,一号是德贝勒邸园,由该园向西沿着泄水湖北岸,再折而南至十五号止。泄水湖旧时除德贝勒邸园外,第二大户为韩宅。德贝勒花园座落在泄水湖北岸,德贝勒原系胜保部下一员将军,后归属僧格淋沁统领,征战后回京,在海淀镇修建了宅园。清亡后,德贝勒在园中设赌场,把这座园子输给了当时的官僚政客潘复,破产败家。北京沦陷时,一个名叫福田的日本商人占用了该园,开设瓦窖,在园前挖土烧瓦,将原来的湖面挖得更大了,由于镇甸龙凤桥水枯竭,这里成了一个臭水坑。解放后填平,成了镇甸街心花园,德贝勒邸园在20世纪80年代时园中房屋、游廊、单格八角亭尚残存,后因新建办公大楼被拆除。

0 W, Z( S+ I& V- I& z( U- n0 Y

泄水湖第二户韩家,据该户第三代传人韩荣宽先生口碑云:“我的祖父叫韩群壁,号辑五,为清光绪间颐和园苑录差事,负责管理园中工程,颐和园安装电灯,电灯的发电机房等工程,都是由他承办的。此外还负责两山两园工程(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批准营造商人开工盖章之事。这个差事虽为肥差,但韩群壁为人厚道,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父亲韩忠凯,民国时经营粮食生意,不设铺面。北平解放前,曾在西大街北侧路面,开设华林纸店,后在30年代倒闭。韩家在泄水湖修建三座宅院,为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十三号宅院,进宅门建三间东房,北房五间,院落空旷;十四号宅院,建起脊门楼,折而西建屏门,进门院中建正厅五间,东西房各三间,西跨院较宽阔,北建正厅五楹,院中种植名贵花木,形成一绿化空间,显得安静清幽;十五号宅院,为韩家祖居之所。建起脊门楼,进门迎面砖雕一字影壁,为悬山顶,折而西建四扇屏门一道,院内建东西房各两间。再进二院,建倒座南房七间,中开穿堂门,建粉墙一道,中开屏风门四扇,门内置木影壁一座,院中建正厅五间,前廊后厦,建东西配房各两间,有抄手廊相通,正厅东西各出稍间一。西为园区,园中搭葡萄架、藤萝架、种植名贵花木、散置山石、栽植翠竹、配以古藤名卉,小园苍郁葱翠,布局得体,不建亭榭,而以绚丽花木而夺其芬芳,使咫尺面积无局促之感。韩家系满州镶黄旗人,三处住宅均按满洲住宅规制。

: d- m- U# f# G" K

在德贝勒邸园东侧,为莺房胡同,考莺字可能是鹰字之谐音演变而来。可想而知,清代镇甸中形成多座胡同名称,均为皇家生活游乐所需有着密切关系,如灯笼库、菜库、前后官园、鹰房、冰窖、御马圈等。后来镇甸的百姓逐渐的修建住宅,形成了胡同,仍相沿鹰房之名。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认为“鹰”字很不雅气,改为莺房了。

: @( F6 q# Z# e3 {

在莺房南口建五道庙一座,至今有一住户家南墙基,还用昔日庙基花岗岩条石呢!在五道庙西侧,原系一条南北大车道,道的南端为昔日镇甸一条水沟,东至三角地水坑,西至泄水湖水坑,正朝莺房小庙修建花岗岩石质平桥一座。其桥的位置约在今海淀区委门前东部花园区内。车道往北通至槐树街胡同,这条路系镇甸中南北一条主要大路。北平解放前夕,北京各界代表团从城里来海淀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转达民意,乘坐的汽车就是从皇庄、南小街、南大街折而北从莺房达槐树街一号院的。

( L$ Q# E9 J: W G

槐树街一号院为一进四合院,建起脊门楼,进门迎面建一字砖雕影壁,壁顶为悬山式,折而西为屏门,建倒座南房五间,正北有粉墙一道,中开屏门四扇,进门北建正厅三间,东西各出稍间一,东西配房各三间,南出稍间一。该宅后院开阔空旷,院中种植梨、枣、花椒等树。此宅院系清末从宫中一退役王姓太监出资修建的。1948年底为了北京的和平解放,组成了华北人民和平促进会,成员有吕复、康同壁、刘鸿瑞、郭树棠、马振沅、王乔年、张万宝、冯莲溪、卢其然等,从北京城里来到槐树街一号解放军司令部招待所,就和平解放北平,代表们会见了司令部莫文骅政委,当晚代表们就下榻这里。

5 B6 ]- Y# z: f

槐树街胡同现存古老国槐数株,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浓荫铺地,其树龄约有三四百年。

+ E' C+ U/ G2 x5 ~8 z

槐树街胡同为东西走向,胡同不长,约有一百五十余米,但它是镇甸一条古老的胡同。

: H8 d- I$ Y$ |% A

 

! g: f& K2 o9 K. s! k

港沟胡同和黑灯影一名的来源

* B8 }# T8 u- _) L/ c9 P+ P+ b2 @

海淀镇港沟胡同亦称蒋沟胡同,位于大河庄胡同南侧,灯笼库胡同北侧。胡同为东西走向,胡同东口是海淀镇南栅栏,在胡同把口路北修建五道庙一座,胡同西口为万泉河。明时这里还没有形成居民点,它是镇甸西部河网地带。自清以后有王公大臣择地在这里修建邸园,虽地形低洼,但它面临万泉河,还可以借西山之景入园,故有蒙古王公那王园、泽公园、大公主园、礼亲王邸园、伦贝子园纷纷修建在这里。从清中叶至北平解放前,除礼亲王邸园有迹可觅外,其余诸园早已无存。在港沟胡同中,还建有几座大的宅院,在胡同中间路北并排修建有两座宅院,据说一座是老虎洞当铺掌柜李家宅院,一座是简家的宅院。另一座是专承做皇家木器厢刘的宅院,再西为北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的花园,傅作义花园最早是泽公园址,泽公何人尚待详考。后该园废,园址残存,人都叫它“宅大园子”。民国五年袁克定搬出了中南海居仁堂,来到西郊海淀镇居住在大园子中。袁克定在港沟园中居住时,只有东部平房数间,没有其他建筑,后来小园卖给在镇甸开饽饽铺沈家为业,沈家购买小园后,也没有增建房舍,只略修葺。1958年,傅作义将军从钓鱼台养源斋搬到这里。

6 k; X- O. f% r, J8 \

自小园划归傅将军做别墅后,由造园家对小园进行整体布局,首先在园区南部挖池堆山,将原来自然空间搞活。园门向东开,为大式起脊门楼一座,两扇园门油饰朱红色,打开大门可出入轿车。进门建平房三间,北房两间,西房两间,两房之间有砖井一眼,水质清洌,因这里地处镇甸西部低洼地带,水位高,为自流井,它是园中小池供水主要来源。池中种植荷莲,每至夏季,荷花亭亭玉立,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在小池西堆土埠后假山一座,在山顶建四角草亭一座,坐在亭中向西可眺望岚岚的西山群峰,近看六郎庄村舍,小桥,阡陌平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池北建花厅一座,为大式捲棚歇山五间两进十间,厅外窗牖油饰朱红色,花厅南西东三面,安全槽玻璃,增强了室内采光。花厅中一年四季摆置盆栽名贵花卉,在花厅东西两侧,辟建了两个大花坛,东坛每年深秋种植百余种月季花、菊花;西坛春深时有越冬牡丹盛放。厅前还建花坛一座为两层,每层垒砌黄、绿、紫色琉璃瓦镶边,造型十分精致。每年台上种植花草,池四周散置峰石;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之美。小园建筑不多,地僻幽静,一年四季有花可赏。在园中极北端建温室一排,是冬季培植花木之处。平时由傅将军夫人的亲戚老刘看园。1974年傅作义将军逝世后,园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1976年归基建工程兵,不久将园中建筑拆掉,在这里建起了大楼,园已无存。

: a$ j+ `& x- R; p# h: p

在傅作义将军花园西南一带地方,镇甸百姓都叫他“黑灯影”,原来在这里有一座大坟地,坟地前垒砌石驳岸,驳岸上围以木栅栏,坟地中植种松柏数十棵。据传这里是元朝一位大臣,名叫贺登溋,死后被葬于此。清时坟地建筑尚存,到民国时因无人管理,树木被人砍伐,坟地逐渐被平,后来成了无钱人家的乱葬岗子。而黑灯影一名是由贺登溋一名谐音而来。黑灯影与昔日的灯笼库是近邻,据清震钧《天咫偶闻》一书云:“旧日士大夫居第,多在灯笼库一带,朱门碧瓦,累株连甍,与城中无异。”黑灯影与灯笼库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富人与穷人的生活写照。黑灯影一名一直叫到北平解放。50年代北京军区建立八一学校被圈占,从此黑灯影一名,也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逝了。

+ k4 H4 X" g' P2 B-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1 17:29:4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1:46 , Processed in 1.12993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