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3|回复: 11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0-28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自以为把京城的老街道都走过了,可居然没走过这条北洼路。和京城的其他街道一样,这里也同样是那一个字“乱”,那俩字“闹腾”。而北洼路与其他喧嚣街道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旁行道树相当茂盛,一看就知道这里还没“有幸获得”道路改造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当初的白颐路--那时候白颐路两旁高大的杨树遮天,能闻到泥土的香味,骑车走在那条路上有种幽深安静的感觉。可一转眼就变成一条车水马龙、一棵树也看不到的洋灰大街了,再走在那条路上,我只能感到说不出的狂躁。估计这条北洼路早晚也是白颐路的下场。
 
向北走不远,我拐入西边的一条小巷。这里就应该是玲珑巷了,但具体是玲珑几条我没注意。
 
跟这条胡同一比,大街上的乱那就根本不叫乱。这条胡同里可以说是人头攒动,大量外地人在街边摆摊做着小买卖,有小餐馆也有卖盒饭的,有小卖部也有修鞋的,有理发的也有发廊(非理发类,呵呵),还有住户拆了房子从新盖的,还有小孩子在四处疯跑,还有油头粉面衣着妖冶的妇女穿着夸张的高跟鞋嘎噔嘎噔地走着,还有人在摆满网游小说和盗版书的书摊前翻看,还有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污水,还有大大小小的狗蹿进蹿出……
 
看到有人拼命翻盖新房,我猜这里快要拆迁了--那些人盖房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多要拆迁补偿款吧。
 
我正怀疑是否能在这里找到那个老头提到的小庙,就发现路南有两面八字墙,显然那是一座古建,尽管铁栅栏门上的招牌是一所小学。
 
旁边有古建的名称和介绍,原来这里叫“摩诃庵”。
 
摩诃,梵语“伟大”的意思。
《坛经》: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2 Y! D, b8 b' f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老人说的一点没错,这里确实有庙,这庙也确实被小学占了。
已经接近黄昏,这个点儿学生们都下学了,有几个还在院子中嬉闹,一个看门的五十多岁男人坐在二道门门口的一把椅子上,跟几个小学生说话。我举着相机示意想拍点照片,他未做阻拦。--这一看就知道是通情达理的人。
 
院子里两棵老柏树非常棒,看样子得有几百年了甚至更久。其中一棵已死,但缠在它身上的藤萝却是鲜绿异常,颇有灵性。一只上马石和一块旗杆底座石被铁栅栏保护起来。在院子东南角有一座像残破城墙一样的建筑物,后来我弄明白了那是这里很有名的碉楼。不过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庙里要设碉楼,在网上还没搜索到相关的说明。
 
还有传说,说此小庙是用建故宫余下的材料盖的。此又为何意?是不是说此地为宫外之别宫?
 
天王殿

$ ~* I: c+ } J: T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第一进殿宇应该是天王殿,第二重是大雄宝殿。我只是稍稍拍了一下,毕竟人家禁止入内拍摄,我只能浅拍即止。(至于说传说中的壁画、藻井以及镇庙之宝的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那天我更是无缘得见了。)
 
【相关介绍:

& u9 P3 b2 n5 N% M6 u

金刚殿在庵东,面阔三间,三面墙壁上嵌有60块汉白玉石刻,石上集篆三十二体金钢经。据《日下旧闻考》一书:宋僧道肯将五代高僧梦莫法师所集十八体,扩展为三十二体。明代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每经一章为一体,并附有释文。由摩诃庵僧人性宏嵌在金刚殿壁上。
 
又据《天府广记》一书,明万历初年汪中丞的婢女划船时在一处叫黄连洲的坍墙处,发现一木箱从水中漂浮上来,她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经书。次日汪中丞查看发现经书为古集篆金刚经,忙请人临摹刻在枣木板上。后来他被重用,翰林陈万言在汪中丞处得到这一木刻,以后又将木刻翻为石刻。
 
刻石的经文中有“龙书”、“蝌蚪文”等,有极强的艺术性,是中国书法中难得的珍品。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学校老师用白灰抹平,才使这一文物保存至今。】

4 E) g- u) z7 t( u" i5 c

 

/ [& ~$ v3 O# @/ W9 }8 r

——记得《三言二拍》里有段故事叫“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我什么时候也能莽看一次呢?
 
藤缠树
传此庙明时曾有杏树上千株

# h' @9 |+ f( o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3 N! m1 S# G" u! [8 t4 { ^ V* {


老藤缠古树 小孩有点胖

. }+ g9 B. i8 O" D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3 [2 w; l& T5 M* n. p

大雄宝殿
因为在慈寿寺塔耗费了大量“弹药”相机没有空间了,在这里拍的照片很少。

7 a) T& |& H& H( f! s$ j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5 y! ~% t& J4 q4 `9 R* R- ~& }8 ^

上马石

. ?9 |( ]; v$ ?$ K$ L

(奇怪,庙里设上马石干吗?)

9 O( n: R! W0 Z, Q1 i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碉楼的用处也很奇怪
红墙后的黄色石台即是碉楼。黑板后面被铁栅栏围起的石头尚不知为何物?

3 ?2 c; D# ^" T: E( S5 z% r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这座摩诃庵是明嘉靖时太监赵正集资建造,后来赵正死后埋葬于此,冢就在庵后。--奇怪,庵不是尼姑住的吗?但这个庙却不是。
 
赵政墓在庵之后,规模很大,前有石五供。墓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掘,出土文物很多。其墓室为汉白玉石砌就,地宫横额楷书“钦命提督五军三千营军务司设监太监赵公寿藏。大明嘉靖孟秋吉日。”
墓室后来变成了防空洞。
--这也就是说,赵政被掘坟刨墓了呗!

0 L, ]( i, ^3 m: f' E9 w8 q: m( ~

真行啊!
 
我想这庙绝对不是一座太监家庙那么简单,应该大有深意才是。当初慈禧出行去妙峰山烧香八里一歇,歇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是一般香客平时歇脚喝茶的“茶水站”。不管怎么说,“老佛爷”能选这里歇脚那绝不是偶然的。我觉得这也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看到有些虔诚香客走多少步一磕头一样,是有讲究的。
 
这里当初还是文人墨客聚会谈诗论文的地方,每当春季杏花盛开之时,常雅集于此。传明朝大学者王士桢父子就曾于此淹留。
《帝京景物略》说此庵:“近市焉,非庵所也;近名焉,非僧事也,远之而后可。有游者,为招寻计矣。庵近不敌市,远不敌山。僧高不至圣,卑不至伦。郊外庵,韵中僧,聊可娱耳。”
--这似乎也是在说此庵性质有点奇怪之处。
 
关于摩诃庵的另一奇怪之处是它的风水:
传说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去慈寿寺路过此地,看到庵中四角楼台高耸,香客络绎不绝,即生嫉妒之心,硬说此庵是龟地,风水不好,将来要出造反的人。遂命人将西南角楼台拆毁,原因是此庵布局形同乌龟,山门是龟头,四角的楼为龟的四只脚。魏忠贤担心这“龟寿延年”,生怕这座小庵之中出了能人,将来与自己争天下,遂下令拆了角楼,意味着砍掉了龟的右前脚。除此之外还把山门的青石门坎锯断,说这是割掉了龟的舌头,庵内的狮子和石碑下的乌龟也被砍下头,然后再用锔子锔上,说这样就将此处的风水破了。这虽然是传说,但是,目前庵中的门坎果然是三段,四个角楼也只有三个,据说那头上有锔子的乌龟还在庵中埋着呢。
 
没想到对这么一个小庙一下子涌出来这么多疑问,还真得汇总一下:
为什么要以摩诃二字命名?
为什么称庵却非尼姑所住?
为什么要用故宫余料修建?
为什么庵内会有上马石?
为什么四角会设四座碉楼?
为什么要将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藏于此庵而不是别处?

-- 一座小小的摩诃庵居然疑云密布啊!
 
天色已晚,虽然学校看门师傅没有轰人,但我知趣地赶快收工。一离开这学校,立刻又陷入到乱糟糟的环境之中。但见百姓们蚁聚蜂屯,人声鼎沸,还有污水遍地,垃圾满眼。忽然见一石界碑和两块似曾相识但又一时叫不上名字的石头墩子弃于道边,连忙拍下,这也是我此行用相机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9 [- l' J) ?: X+ K" Q$ U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回来查阅资料,再看此图上的两个石刻,我忽然明白过来了:
啊,那两个似曾相识的石头墩子竟是赵政墓地前的石五供!!!
请看这段资料:赵政墓在庵之后,规模很大,前有石五供。
再看从网上搜的这张石五供的图片,这是明思陵的石五供,有典型的明代特征。

7 g, ^: Q) d2 R1 K; I' S! i g. O$ @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0 R; a0 j5 H0 i6 Y6 B

 

* X2 [$ u+ u' W7 r

以上两图相互对照,前图的石头墩子与后图的石五供何其相似乃尔!! 

& p$ }/ w _6 _/ t2 Y [

 
墓地专用的物品谁也不会轻易去仿造,更不可能放在大路边上。这个…………只能说明马路边上的石头墩子(石五供)是被人从别处搬到这里的。
我真是服了!

- \0 g5 a/ ^, W

事情的原委很会不会是这样??———建庙的赵政被人掘坟刨墓了,他墓地前的石五供被丢到了大街上!!
 
我不免再进一步展开想象,尝试还原整个事件的始末原由:

6 ^) x/ l* x4 s/ B: G

文革时期,有人打砸开赵政的墓地,里面应该有不少好东西,于是用车子往外搬运,起初把几个石五供也放上了车,但推到门口的时候太沉重,觉得这个东西价值不大,于是就把其中的几个或者全部都丢弃在路边。就这样,其中两个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成为路边无人搭理的石头墩子。
 
手机拍了两张图

, L4 T( X9 t8 s1 [6 l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我没有马上离开这条玲珑巷而是继续向西面的河边走去,暗淡的夕阳把慈寿寺塔勾勒成一个剪影,京密引水渠波光荡漾,一切都显得简洁干净。

% h. ?: A, H8 ^: V) ^" j; ?* G6 X' B

而我的身旁却是肮脏污秽的街道,混乱不堪的人流。在这里苟且生活的人们丝毫感受不到曾经的那些神灵的眷顾……
夕阳西下,我没有看到风景……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

4 ~) `: r5 H0 p+ ]

 


# ~, L( X9 P! x7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8 1:28:2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游记,很好的文笔。
发表于 2011-10-28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4mao在2011-10-28 19:04:00的发言:
学校把古建包上了,这在北京还挺多的吧
: s3 h5 e% N& X( b3 S) j5 ~

北京多了,小学是古建的有:北池子小学(凝和庙),北长街小学(昭显庙),金台小学(金台书院),白纸坊小学(崇效寺),府学小学(顺天学府);中学有:11中(南药王庙),涛贝勒府(13中),贝满老校(25中及166中),161分校(升平署戏楼),盛新中学及佑贞女校(4中东校区),祖大寿祠(3中).

/ Z7 @ K1 i6 r. s: [0 f& ^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4 F# D4 E* `2 S

南池子小学(普度寺)及159中(历代帝王庙),学校已经迁出.

发表于 2011-10-28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尚古士在2011-10-28 18:46:00的发言:
* n. K; V# Z' Y. h

欣赏楼主的拍记。问一下居士,你能随便进出摩诃庵?我也想进去。我们公司就在庙南面的楼里,可惜只能隔街相望。
/ u- a/ m. c& Q7 h+ J# t. m

不是随便进出,只是进去过几次而已.

发表于 2011-10-28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1-10-28 18:23:00的发言:
! l/ C) @0 _" K1 R* c W , d4 B* d; l. p

楼主何时去的摩诃庵,我近日又去一次,那上马石周围已经没有铁栏杆了。

' Y; z0 y; c) s* R.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27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O/ ~2 @& E% E [# k% K 5 [# e% P- b7 ?% _

* m+ v$ r# {- [1 c4 C: {, K 欣赏楼主的拍记。问一下居士,你能随便进出摩诃庵?我也想进去。我们公司就在庙南面的楼里,可惜只能隔街相望。
发表于 2011-10-28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把古建包上了,这在北京还挺多的吧
发表于 2011-10-28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何时去的摩诃庵,我近日又去一次,那上马石周围已经没有铁栏杆了。

8 M) P$ v0 i# {1 M" T8 z0 O3 ^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发表于 2011-10-28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闲逛八里庄(三):摩诃庵(完結篇)

这是我几年前拍的上马石
发表于 2011-10-29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比较差,为文物担心中!
发表于 2011-10-29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11-10-29 22:18:00的发言:
小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比较差,为文物担心中!
6 ]0 c: ?% u1 W" C, K% @

是的,这个八里庄小学的上马石就经常被同学踩,后来加了护拦,我觉得踩的人应该少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把护拦给拆了.

发表于 2013-3-20 1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路南有两面八字墙,显然那是一座古建,尽管铁栅栏门上的招牌是一所小学。
+ e, w% r' J! B) m' B& l9 b( O( h" T: y
2 W- k0 P3 R+ G# r. w3 ^: [3 ]. @. Z
小学在马路的路北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4: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hddjzj 发表于 2013-3-20 15:54   c- d" u! Y' I0 O9 P/ a2 w
发现路南有两面八字墙,显然那是一座古建,尽管铁栅栏门上的招牌是一所小学。

/ G! Q% U- ?& H* ~" R. R您看得细。是,写错了。应该为坐北朝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01:56 , Processed in 1.2919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