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K& H. ` o# d: E
“ 打糠灯”是北京土话。调侃的意思。土话不像学术上的词语,下定义,死盯可铆。土话的意思、用法,极为灵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现场气氛、说话的语气腔调,都使同一土语产生不同的含义。给土语作注解,极难。“打糠灯”现在还说,意思和“打镲”“开涮”相同。如“你小子拿我打糠灯”,“你小子拿我打镲”,“你小子拿我开涮”等。
1 T. h+ ?0 W; `- x “糠灯”本是照明用品。是东北满族人的发明。用剥了麻皮的麻梗,沾一层米糠和苏子油渣的混合物,晾干。夜晚点着照明,不怕风。一根长三四尺,点的时间长,比蜡烛、油灯省钱。屋里有专门插放“糠灯”的架子或孔洞。东北使用糠灯的地区很广,历史也长。据说道光年间吉林地区的满族人还在使用糠灯。
! {0 c9 C8 \, O 糠灯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康熙年间杨宾(1650-1720)写的《柳边纪略》。他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爸被牵扯进一个案子,流(下)放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海林)。他那年13岁,跟着去了。他爸死在那儿了,按政策得埋葬原地。他不干,跑到北京上访。批准破例个别照顾,他才把父亲棺木运回老家安葬。已经是1678年了。办完丧事,就搬家到苏州,当地领导向皇帝推荐他到“博学鸿儒”科,他“力辞”。一辈子没功名,没当官儿。在宁古塔漫长的流放岁月里,侍奉父亲、读书写作。成书的有《塞外诗》三卷,《大瓢(他的号)偶笔》八卷,《杂文》一卷,《柳边纪略》、《力耕堂诗稿》等等。他名入《清史》,卷70有《杨宾传》。他文章中对糠灯有描述,诗里也有。引一首他题为《宿尼什哈站》的五律: " c" Z' n& {7 p. V. `) X/ z9 h i: W& S
水经玄菟黑,山过混同青。
漫道无城郭,相看有驿亭。
糠灯劳梦寐,麦饭慰飘零。
明发骑鞍马,萧萧逐使星。 # b9 u0 M, i# x( M, ^2 c
宁古塔是清朝流放罪人的地方,文人的故事多。大词人纳兰性德和顾贞观、吴汉槎之间为人称道的友谊,和有关的词作,流传很广。 5 ~$ i8 Z, m( L+ y. Y
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号季子,苏州人。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南京中了举人。被人诬陷,到北京重考。精神紧张恐惧,卷子没写完。挨了四十大板,没收财产,流放宁古塔。在那里待了二十三年。回来三年就死了。宁古塔众多流放人物里,他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他儿子吴振臣,为他刻印了《秋笳集》、《归来草堂尺牍》等行世。 & i+ }) o. @/ x- x1 S0 W$ h3 M
顾贞观(1637-1714)号梁汾,无锡人。在纳兰明珠相国家当教师,和纳兰性德交情深厚。诗词写得好,与纳兰性德、曹贞吉被当时人称“京华三绝”。他跟吴兆骞发小,又都是诗词高手。见不着面了,作两阕“金缕曲”表达心意:
4 n$ B& W* g1 y. _3 ~* X(小序)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8 Q& |: [8 n: i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4 I" k5 r% ?8 C3 G& ?- F) A' `4 R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 C* e( ^% i- U8 \% k * * * . E; d- `0 x% v0 P8 M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 y- y- h+ b( c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0 n# D" {0 J7 u7 e; D/ W这词纳兰性德读后,深受感动。立即承诺设法营救,后来明珠相国帮忙,吴兆骞回到关内。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感叹地说:“呜呼!公子能文,良朋爱友,太傅(明珠)怜才,真一时佳话”。后人评这两阕词说“只如家常说话……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诫,无一字不从肺腑出,可以泣鬼神矣!”这两阕词,用典少,直白多。对旧诗词不甚接触的人,也能感到作者的情真意切。
$ t/ a& R1 n, [" }8 `吴兆骞在东北待了二十三年。顾贞观《金缕曲》写完的第五年,经纳兰明珠和一些朋友的帮助,他回到北京。他儿子吴桭臣(号南荣),有《宁古塔纪略》传世。是作者在宁古塔见闻的详细记录,文笔生动流畅。研究清史和东北地方史的好资料。
* j7 q/ E2 G: B$ f2 y说北京土话“打糠灯”,跑到流放地宁古塔。离题不到万里也好几千里地了。打住。
: Z, U3 k# M( H" f! |2 b) L5 V
/ q) N0 X& B U( P' i; b . r3 m; T4 {0 y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