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只顾本人新浪博客中文章撰写,对坟协区照顾较少,今日来发一篇关于孙河乡科尔克大墓地的小文,作抛砖引玉之用,望更多有关京畿墓葬文章可以出现在本版,多谢。) % v! K: v+ M& Y0 M+ s* o, g/ v# O
! u% N( A `7 K2 i. r' }& Q
孙河乡的科尔可大墓,仅见冯其利先生《京郊清墓探寻》中有所记录。科尔可大为清康熙间兵部尚书,卒后葬于孙河。我记得似是《国朝宫史》一书、抑或《燕都丛考》,也许也曾以一句话记录此处墓葬,记忆不确,也可能不是这两本书中所记,诸公不必查考。冯先生去孙河调查此墓,也是九十年代的事,当时运气很好,采访到科尔可大后裔一名,了解了墓地沿革。我在以前去密云或怀柔游玩,都要经京顺路、过孙河、枯柳树环岛,继而向此二县进发。可能诸君也有所留意,在经过孙河乡的路边,曾有过一件赑屃遗存,早先对这类遗迹并不十分在意,故而未行下车查看。但待我前去实地为此踏访时,竟得知此一件赑屃已经丢失掉了。而科尔可大墓地可见的唯一遗存,便是这件赑屃,其余诸物,或者埋于地下、或者被各类革命所毁坏掉了。 8 k9 M' ^2 g& l% L# p1 ?9 R, J$ `
" \, g' M* j0 L2 a* H' f2 ]8 i3 d然而这次去访唐陵的时候,家人在某期《京华时报》,刚好看到孙河乡因修地铁挖掘出石碑、赑屃,并特意将报纸留给我看。我从西安回来时,看到这份报纸,而且有照片,便估计这一定是科尔可大墓碑无疑。但报纸上说村民指为“孙河界碑”,我便也对自己的判断有一些怀疑,只有前去查看再说。
" h6 G; l$ a% } + q6 i' `# _5 j- x8 o c! b
因为照片中石碑委地,故而可能碑阳冲下,去了也许也看不到碑文,于是就耽搁下来。当准备回芬兰的前几日,觉得还是应当前去查看一二,万一将来保存到石刻艺术馆,则原址价值便尽失,这也是我最在意的地方。到了孙河镇,远远地我便看到路西的围墙中,有一碑头,我便知道一定是将这一方石碑树立起来了。于是停车,拿好相机前去观看。树立起来,则碑文必定可见,到底是墓碑、界碑,便可知了。我向前走时,便觉一定为清墓碑无疑,待到近前细查,果然为科尔可大诰封碑。此碑为清标准墓碑形式,碑边十二条四爪游龙;碑下赑屃无喉结、单尾、嘴闭;双螭首,篆额诰封二字;碑阳为诰封碑,满汉合璧;碑阴亦有字,应为御祭文,满汉合璧,属于一碑多用的情况。由于科尔可大墓以前为双碑,故而另一碑为墓碑可能性较大。
" v* p7 e' D5 c( r* {0 g" _ ! e; F% Q9 q8 e f8 {
那日蓝天白云,天气很好,在湛蓝青空之下,一方虽有土沁但仍然傲立的石碑,是那样美观大方。这恐怕是我们这些爱好古代墓葬碑刻的人,最兴奋的时刻了吧。
! ?9 x$ q* i' Q- u% i9 Z* i! E 7 {8 c) `5 [' c% ?* C' e
[原创]孙河乡的科尔可大墓
- m0 o; s1 v9 O8 b0 b
科尔可大诰封碑螭首部分。
[原创]孙河乡的科尔可大墓
6 i7 V9 e5 W, V) o+ G右下角为科尔可大名讳。此碑埋于地下经年,成为土黄颜色,失去晶莹剔透之感。
[原创]孙河乡的科尔可大墓
* X; `' V* w2 E8 |2 G$ ^; r碑边四爪游龙。清碑游龙多为十二,明碑多为十。清碑游龙,四爪为宗室以下,五爪定为宗室无疑,且多为亲王郡王、公主郡主等。
[原创]孙河乡的科尔可大墓
科尔可大诰封碑远观。碑上新伤累累,是野蛮搬运、施工造成,背阴甚至有大片石料脱落,此类施工搬运方法,应与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