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村是芳群园三区的一部分,位于南三环路与蒲黄榆路交叉点旁的夹角地带。现在的街道格局,基本保留传统的平房面貌。解放初期仅有20几户人家的小胡村,竟有三宗古迹遗存:两座明代古庙和一口更早的古井、一座清初古墓坟园。 9 T( k* _& r: @
胡村有三座庙宇,其中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古庙,人称“老爷庙”,分别坐落于村子的东西两端。东边的庙较小,人们俗称它为“小庙”,小庙旁边有个土地庙,历史较短。村西边那座较大的关帝庙,称作“老爷庙”或简称“大庙”,庙中的石碑记载了它修建于明代的历史。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本地区东西南北交通大道的交汇处,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多,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和村民聚会与活动的中心。 ) y( U$ A/ _ [* v3 R" K
大庙前有一口古井,传说此井的历史早于关帝庙。它水质清澈甘甜,是全村的饮水用井。井上镶有浅灰色大理石的圆形井口,高六、七十公分,直径一米左右,内园四十公分。奇特的是,在井口内圆均匀分布28条井绳沟槽,另有5个较浅的小沟槽,每个沟槽永远保持光洁锃亮。整个井口雕出浅浅的莲瓣花纹,光滑细腻圆润可爱,十分引人注目,成为胡村的标志物之一。也常有外边的有心人用井上的沟槽数量考问本村人,而这些天天在井上打水的人,竟然很少准确回答上来。胡村老爷庙前的茶馆,沾上这口水井的光而出名,吸引了路人停留和本村人前来聊天。
- ?1 n& Q# O) D" d+ [. t) ] 胡村特有的“地方名产”——个大、体壮、好斗的蟋蟀,因满清皇族贵戚喜欢这里的蛐蛐而闻名京城。出产好蟋蟀数量最多的地块,就在老爷庙后面一大片荒坡地与建筑废墟里。每年夏秋之交,京城里的蛐蛐爱好者们,包括皇族子弟们也会派人来这里逮蛐蛐。一拨人走了,另一拨又来,络绎不绝。这些人常在庙前的茶馆饮茶歇息,展示抓捕成绩或比赛“战果”,是胡村老爷庙前热闹的一景。
1 d& ^7 o+ B Q3 K& x! S 胡村的另一个闻名行业——杠房和轿子舖,设在老爷庙院子的配殿里,是方圆几十里著名的办理红白喜事的热门行当。
1 z, T1 ~# M' ? j% J* D; ?0 w4 k% M 每年农历6月24日,胡村有一庄盛事:为“关老爷”庆祝生日。杠房轿子舖,照例要为“关老爷”操办生日宴会。这天“关老爷”像前红烛高照,村中长者一一顶礼膜拜后,大家开席吃长寿面,村民只要按户交纳“份子钱”,人人都可赴宴入席。主办者声言:凭良心交“份子钱”,无拘多少。不过四个大字写得明白:“心到神知”,人们怕神怪罪,自然不敢取巧少交。此事算作杠房和轿子舖的一项善举,事实上是他们占据老爷庙这个公共地方做买卖,对村民的一个回报。
- G0 y: M& F) O5 m/ }7 E 在“昔日方庄”一文中提到的“王爷坟”,经查证史料,其墓主并不是个王爷,而是由康熙皇帝厚葬的三省总督朱昌祚,故应称为朱家坟。它是建于康熙八年的一座古墓坟园,园门前面矗立两座类似于华表一般高大的汉白玉石吼,坟前一座石牌坊,墓园内有石人、石马、石桌,外砌巍峨的虎皮石围墙。墓园的位置近邻老爷庙,二者仅隔一条土路,相向而望,是庙前的另一大景观。
$ c3 w+ [; D- k6 t' W4 X 历史的演进,时过境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古”逐渐拆除。喧闹一时的内燃机附件一厂,修建在老爷庙的旧址上,庙前的古井、古坟的位置也逐渐淹没在成片的民居之中。胡村东头的关帝小庙和土地庙的遗址,成为汽修三厂和宿舍楼的一部分。被蒲黄榆马路切割到西边的几户人家,出于对老胡村深厚的历史情结,坚持不改变村名,硬是争取到了“西胡村”的名称而倍感欣慰。然而胡村的“三古”遗踪,却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而成为历史。 3 c' {: C( \: Z* z7 l
S7 y& l, m/ W9 o K
来源:方庄生活 文章作者:杨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