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2/4/3 8:30:00的发言:
) u; J1 v$ H& s/ M5 G' R因为“小饭馆大厨师”饭馆失火,把其租赁的原北京机械学院第一职工食堂彻底焚毁,时间为2012年4月1日夜约22时左右。那天下班后我六点多还去找夏老师,没想到那竟是最后看到这座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宏伟的建筑。小时候每逢元旦、春节都在那里参加院部组织的游艺节目,玩各项游戏,然后用得到的奖圈换取自己喜欢的文具、食品等奖品。文革时期在一食堂小舞台看大学红卫兵的“红旗”:派演出的《长征组歌》,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其中的男生领唱者陈福元后来从青海机床厂调到廊坊,巧合的是我们又成了同事。再后来从副食商店、粮店到改为租赁成为多家饭馆。没有等到被当今时髦地拆除,却不幸地被大火焚毁,可惜、可叹!
/ T5 u5 [" K* @" Z4 J" ]发几张前不久刚拍的照片以示纪念这座存于心中的老建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755.jpg  4 O& L! E+ ]% u1 D" B+ O
- A- F- m8 P4 B- Y2 `% C屋顶上那两个东东应该是抽风用的吧。因为它的造型比较特别,小时候对它印象深刻。那顶上的螺旋桨式的东西记得是可以旋转的,。。。。这样的设计现在不会再有了,又一座刻有时代烙印建筑物消失了。天灾人祸,加上人为意识,表征老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建筑物全消失了,换来的全是水泥钢筋加五彩大玻璃,这一定是好事吗? # x' R U0 s( R7 T7 l3 g
: Y: M& e. T3 B以前曾经在论坛上发过一篇回忆教工一食堂的文章。再原汁原味儿贴一次,以纪念这个失去的建筑物。
( `+ F) P0 L. b$ n# v% L 6 t8 M \7 ^5 ~) ^& v7 L
4 n7 \' w1 c8 N+ S; i
(27) 机院教工一食堂
0 {' n. S! `2 a9 }( J# S# K " t* x- V: @7 i# }
老北京机械学院过去曾有教工一食堂,学生二食堂,学生三食堂,以及附小食堂。时空转过40年后,现在仅存教工一食堂,就是4.11聚会时,师生在一起聚餐的那座红砖斜坡大屋顶建筑物。 ) S. e+ s3 \ R! q3 r( D6 C
; ~8 `! f( o0 V( K- I$ M 这座带有苏式风格的建筑物,除了作为食堂就餐场所之外,在饭厅内东面还有一主席台,供文艺演出之用。我记得曾在这里看过教工演出自编的话剧和歌舞(那时机院大礼堂还没盖起来)。另外,机院工会组织的元旦大观园晚会也在这里举行,场面很是热闹。 ' I' }8 n5 A5 x% B" C
3 Q* h7 p4 S9 Z% T' r8 i3 L 想当年,我父亲为了从小培养我们管理自己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给我们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餐具。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现金和粮票,然后换成食堂菜金和粗细粮票,一日三顿在教工一食堂就餐。每月结算,结余钱粮票归己,透支自行解决。这办法确实挺锻炼人的,但也挺折磨人的。我在家排行老小,可嘴馋是排行老大。看见好吃的菜肴就控制不住(嘿嘿,长身体呢吗),非吃不可。结果往往钱票不到月底就花得没两子,只好厚着脸皮向老哥老姐求救。一般凭我死乞掰咧样子是能“借”到钱,有时实在“借”不来,就只好找一大堆理由悄悄地向爹妈求援,不过还钱的日期好像老决定不下来,有时就“忘”了,次数多了也无法追究。这就是在家排行老小的好处,有什么困难时,总要有人罩着。
8 q! B, f. g# O8 i) ~ 1 o8 p+ ^- Z; r
教工食堂大师傅做的饭菜是没的说。令人难忘的有早餐卖的糖三角(红糖馅儿),果酱包(好像是山楂馅的),二两细粮票外加二分钱。一般一星期吃两次糖三角或果酱包,再多了就可能超支。有一位胖胖的大师傅姓杨,他炒的甲菜可香了。每到吃中午饭站在食堂大门口外面焦急等待开门时,都能闻到酱爆肉丁,滑溜里脊的香味儿。当时甲菜2角5一份,挺贵的,可是一闻到菜香味,口水就一个劲儿的在嘴里转悠。大门一开,就迫不及待地直接冲到卖甲菜的桌子前。。。。
- x5 j; [( U, O) l ; W+ M4 Y; k/ B+ R
住在平房的马才大师傅烙的千层饼也是别有风味儿。一张直径约半米的大饼,几刀切出一摞三角形的饼。大饼层层渗油,带着一股闷香的葱花味,口感好极了。而说话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老吕师傅,更是让我难以忘怀。老吕师傅主管卖凉菜和卤菜。凉拌海带丝,豆腐丝是我的喜好。但我更注意的是蒜肠,粉肠,香肠,熏肉等卤制品,那都是老吕师傅自己亲手加工的,吃了一毛钱的,还想再来一毛钱的,忒香了。由于是“一毛钱”常客,每次我走到凉菜桌前,老吕师傅就笑呵呵地问“今天要一毛钱的什么啊?”。最让我受感动的是他通常把称打得高高的,把卤肉放到我的盘子里后,再抬手顺过来一两块肉片儿。。。当时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 l( M! I; X" A1 J& R1 K$ v4 B/ I
, K( t/ \/ V6 w9 o' y- M, p
还有难以忘却的就是粗粮饭票。每次换完钱粮票,手里就握着一大把粗粮票。记得白颜色的是一两,绿颜色的是二两。拿着它们只有买窝头,玉米面粥,发糕等粗粮的份儿。每月使劲地吃,也完成不了任务,后来到冬天全买白薯吃了。白薯吃多了就胀气,时常臭屁不断。 # @! R: Q$ D% N, \) g
: U8 B% c4 w, v" Y! K$ n0 Q0 l
机院教工一食堂,儿时我吸取养分的地方,一个很让人怀念的老地方。。。。 7 a% Q8 i$ S1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7 9:11: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