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3|回复: 7

豆子们之绿豆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29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妹的母亲会用绿豆发豆芽。弟弟陪着弟妹回娘家,没少享用这口福。那弯弯曲曲带着根的豆芽菜炒出来,吃在嘴里,让人能咂摸到这道菜的本味儿。

) f2 r" \$ z! m, I% m) H: n8 l% A/ S

我老娘在世时也发豆芽菜。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很神奇地用小小绿豆发出一大盆白嫩的豆芽菜。到了打春,让自己丈夫和子女兴致勃勃地“咬春”。说起咬春,足以证明如是说人的智慧,一个“咬”字,既解馋,满足口欲,又大大方方地定义了春天的到来。

0 m9 K: B4 T6 g/ y. z3 N* I

寒冷贫瘠的冬天过去了,丰富多彩的季节到来的日子,稚嫩单纯的心会很雀跃;更重要的是“立春”这一天,我们会大快朵颐,吃上卷着菠菜粉、炒鸡蛋和炒豆芽菜的春饼。那薄薄的春饼摊上黄绿白相间的菜肴,卷成筒状,小心翼翼地被托起,吹喇叭似的吃。鼓鼓两腮里,牙齿在高兴地忙碌着,舌之味蕾相继捕到了薄饼的麦香,鸡蛋的软糯,菠菜粉的爽滑,豆芽菜的酸脆。每一口都菜香四溢,每一口都得到很大满足。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的老娘为了立春这天能让家人吃上一顿像样的“盛”宴,要怎样的算计和筹备,真可谓煞费苦心。

) K9 L1 ^5 c; x r

说实话,这种畅快的享受,在以往艰难的日子里并不多见,其原因不言而喻。而今呢,时过境迁,物非人非,往日的欢乐难以再现。以豆芽为例,虽说现在市场上、超市里比比皆是。可无论如何,也吃不出从前的滋味了。绿豆芽一改过去苗条曲线的身姿,变得白胖;没根,少了韧性,一碰即断。不仅寡淡无味,而且成份复杂。前二年,我无意间听到一个卖菜人洋洋自得地谈论豆芽菜,更让我退避三舍。

! U" h" J2 R% P. k% P9 Y3 U1 a; [2 G! j

“现在市面上卖的豆芽菜,泡发时,先后得放四种添加剂:营养剂、胖大剂、去根剂,特别是第四种漂白剂,一漂,豆芽菜看着那个干净漂亮。吃吧,常吃我保证你得癌症。我过去卖的豆芽菜就自己发,我自己反正不吃……”说完这个叫“小黑子”的湖北人诡秘地一笑,晒得黝黑的面庞露出发黄的板牙,相貌忽然间变得很丑陋。这一笑,我读到了许多的内容,人性的、社会的、地域的、地位的……

z+ O" s7 z: a: G, D6 a d# l

打那儿后,我不再买豆芽菜了,包括超市里的,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一般情况下,能不吃尽可能不吃。可说心里话,有时我真挺想这口儿的,就像一提绿豆就想起“青蛇白蛇”这道爽脆适口的韭菜炒豆芽一样。

. _& ^* a* B* k1 }

近年来,出现了绿豆价格攀升奇货可居的现象。众所周知,这是人为炒作,市场运作畸形发展的结果。若不是一些无聊的媒体请所谓的“专家”煽呼养生,夸大其辞,误导百姓盲目跟风,让一些见利忘义的暴发户趁机暗箱操作,哄抬物价的话,市场上绿豆的供需基本上是平衡的。除了种植绿豆的和以绿豆为原料生产豆制品的专业人员,人们对绿豆没有给予过什么特殊的关注,尤其是都市里的人。可让人困惑的是,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与食用史的绿豆,怎么会一夜间,依旧一袭绿衣,却身价倍增地开始“逗你玩”了呢?fficeffice" />

: c' Y7 v0 e8 g1 S

绿豆又名青小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用绿豆煮汤,是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品。以绿豆为原料做出的食品像绿豆糕,绿豆粉丝、凉粉等举不胜举。甚至绿豆制品的下脚料都是好东西。像出自粉房的麻豆腐和豆汁,其实就是绿豆粉丝、粉皮、淀粉的下脚料。泡好的绿豆放到石磨上加水碾,被碾碎的绿豆就分化成三种东西,顶细成为豆浆,是正品,为淀粉和粉丝粉皮的原料。滤出的豆渣经发酵,就是麻豆腐,而其控出的汁水就是豆汁了。

9 H( b0 m! a; \; g& X2 r' S

这酸气扑鼻,特殊风味的下脚料到了老北京人这儿,经过加工,搭配即成了传统美味,不仅清热开胃,有益健康,也成就了老北京人的一种饮食文化,是老北京人的最爱。

0 }( P) \+ I9 b7 j

“你六舅,我六舅,净帮社里扛绿豆。”小时候边喝着豆汁,边听一个伯伯说这个顺口溜。顺口溜里的六舅是我的一个舅爷爷。究竟帮没帮农业社扛过绿豆不知道,只知道这个老头儿的老伴儿——我叫六舅奶奶的那个老太太一说话的口头语就是:“你六舅、你六舅的……”

d; h) e3 R+ P$ q

听老娘说过,六舅爷爷的婚姻不美满。老爷子一辈子没有喜欢过他的老伴儿。六舅奶奶我印象颇深,至今还能记起她的摸样。老太太长得的确不好看,脑袋后面梳个圆圆的籫儿,圆大脸上的五官像要爆出来似的长着;高高的牙床,一笑就会露出很大的板牙。据说六舅爷爷结婚后,不愿在家呆着,有事没事总往外跑。至于六舅奶奶喜欢不喜欢六舅爷爷就不得而知了。一桩典型的旧式姻缘,对双方来说是可悲和残酷的。他们像拴在一起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蹦不掉我。他们之间那条看不见的绳子就是不得违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 \9 H8 H( X$ d/ [" X% y

其实,老头儿和老太太都是好人。老爷子的处事原则是屈己待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学(xiao)吃亏,吃亏如吃蜜。”我不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今天也是。老爷子一辈子逆来顺受,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地过日子。老太太为人和善,尽管她笑起来不好看,可老太太爱笑,一笑脸上就会碎裂开许多的皱纹连同额头上。老太太喜欢小孩儿,哪个孩子到家去,老太太都会用混浊的眼睛充满爱怜的看着,和风细雨地和孩子说说话,尽可能地找点零食给孩子们吃,哪怕是一块存得很久已变得干硬的绿豆糕。老太太特别爱猫,逢人都会炫耀她养的大花猫。至今我记得那只猫身上的花纹,白底黑色条状和圆状的组合,俗称“鞭打绣球”。老太太管这只猫叫“绿豆”,解释说,这猫两眼都是绿的,生人来了会不错眼珠地盯着人看。后来我琢磨过,老太太爱猫,是天性使然还是为了寻求一种感情寄托呢?而伯伯顺口溜里说的:“你六舅,我六舅净帮社里扛绿豆。”莫非六舅爷爷扛的是那只叫“绿豆”的猫?可社里是哪儿?家住德外临街铺面房的老两口和农业社能扯上什么联系。这无从考证的顺口溜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8 T, e( D A) T' p, V

六舅奶奶说,猫老了不会死在家里。老太太养的那只叫“绿豆”的猫验证了这一说法。“绿豆”老了。吃东西都费劲了。有一天“绿豆”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见,什么时候走的谁也没留意。

' y9 K* Q2 e6 e6 Y: `- ^( Z

人们称绿豆为豆中君子。君子一词具有德性上的意义。把绿豆称为君子足以说明绿豆于人之融洽与友善。这只叫“绿豆”的猫亦是如此吧,在世与人为伴为善;辞世悄无声息。

0 \/ B, a0 t% C8 @1 H) d

老两口除了有一个身体不甚好的姑娘和一个外孙女,没有其他子嗣。“绿豆”走了,老太太很动心。没多久,老太太也去了。独剩老头儿一个人,时常呆呆地坐在窗边,像在等什么人,眯缝着老眼昏花的眼睛看德外的街景,隔着玻璃。

0 j$ S. S4 f- F! b

 

" B6 \" `' Y/ X* v+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30 7:55:4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9-29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f7 H1 @* m7 a5 n a

 

F, R% Z% e0 |; ^5 h

                  由绿豆引发出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读起来亲切。

发表于 2011-9-29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x2 y; `' E3 J! y6 S

豆子们的姊妹篇,嚼着有味道.

发表于 2011-9-29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i; A! e! W* i4 T% g

            绕口令:

' a6 b; R2 m2 w! G

                     出东门,走六步,碰见六哥和六舅。好六哥,好六舅,借我六斗六升脱了皮的好绿豆。收了秋,打了豆,再还六哥六舅六斗六升,脱了皮的好绿豆。

发表于 2011-10-1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酸但是真实.

3 v" U8 [) R' p+ f8 [

老北京味儿,很浓酽!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们点评!

) S+ D3 _' c7 y0 Y

盼着鹰飞版主继续“撒豆成兵”。[em63]

发表于 2011-9-30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德路老师最后一句用法我喜欢。
发表于 2011-10-14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3 a& ^. {% u4 @
& X0 r$ R4 v$ ]0 l5 `% s8 z" _

安老的文章一向都不错,这篇不知怎么了,好像盗版?

$ M, ~8 q- u0 _' H& [; `5 d0 H

有空细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8 17:12 , Processed in 1.12643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