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沿革 . d) ]- E! w7 s3 F7 k; j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太平湖东里。醇亲王府南府原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是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封荣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封宣宗第七子奕譞为醇郡王。他出生在紫禁城内,从小就以皇七子的身份住在皇宫,咸丰九年(1864)分府出宫,居太平湖,建立自己的王府宅院。同治十一年(1872)晋醇亲王。先后授都统、御前大臣、管神机营。府称醇亲王府,俗称七爷府。 2 n9 l$ y. h; v% E4 b- B7 M
同治十三年其次子载湉继嗣为光绪皇帝。清光绪元年(1875)慈禧命王爵世袭罔替,赐食亲王双俸。光绪十一年清政府设海军衙门,奕譞为总理大臣,曾挪用海军经费为慈禧修颐和园。醇亲王府在清顺治年间曾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之孙喀尔楚浑贝勒的宅邸,清乾隆年间改为乾隆第五字荣亲王永琪府邸,至清咸丰九年(1859)奕譞分府出宫,赐予此府。 A' A$ } R V6 x* w
载湉嗣位后,王府成为"潜龙邸"(清制规定皇帝出生地为宫殿)。光绪十四年(1887)后海北岸原贝子府赐予奕譞。奕譞去世后醇亲王府的前半部改建为醇贤亲王祠,后半部仍为潜龙邸。民国期间这里是民国大学校舍,抗战时民国大学南迁改为民大附中。1950年改为私立新中中学,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第三十四中学使用。中路银安殿被拆除建礼堂,花园部分改为操场,中路狮子院、启门内神殿、遗念殿及东西配殿、东路北部四进院落、西路三进房屋、王府南北和东部部分府墙仍保存完好,有文物建筑5661平方米。 ( p$ M a: X9 j) Y: W, L
复兴门靠南一点的地方是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城垣交会处。若是再算上辽代作为陪都的那个时期,则有五朝城垣在此交会。清末光绪皇帝的“潜龙邸”,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十分特殊的地方。
1 `( W/ h1 l6 V+ ^; H醇亲王与慈禧的妹妹结婚以后,按例应当“分府”出宫,另行择第居住。因此,他便将位于太平湖边原先的荣亲王府作为自己的宅第 8 f; O! u# H! Y
同治18岁亲政,只当了一年的挂名皇帝,第二年得了天花,竟致一命呜呼了。由于他没有儿子,大清王朝立时面临没有合适人选继承王位的严重问题。突然丧子的慈禧根本来不及悲痛,为了继续把持统治大权,这位权欲熏心的皇太后立即宣布:由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这位载湉,是同治的堂弟,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的父亲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被称为“七王爷”,是慈禧亲自选定的妹夫。当年咸丰“驾崩”之后,才21岁的醇亲王便与自己的大姨子紧密配合,率兵捉拿肃顺,为慈禧日后掌握朝廷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醇亲王与慈禧的妹妹结婚以后,按例应当“分府”出宫,另行择第居住。因此,他便将位于太平湖边原先的荣亲王府作为自己的宅第。位于南太平湖东岸的醇王府是一所大宅。东侧为宅院,自南向北,依次有府门、正殿、配楼、后殿、后罩楼等。西侧自然是花园,假山叠嶂,草木葱茏,环境幽雅。由于醇王府成了一代皇帝的“发祥地”,所以,他原先的住所被称为“潜龙邸”,意思是这里住过一条“潜藏着的龙”。1871年8月14日,载湉在醇王府出生。1875年1月12日深夜,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突然喧闹异常。门前兵丁林立,仪仗庄严,王公大臣列队恭候;宅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慌乱的家人把睡梦中的载湉叫醒,匆匆给他穿上从皇宫里送来的龙袍。接着,他被人抱上早就停在府门外面的暖舆,就此糊里糊涂地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家。当年慈禧选光绪进宫的时候曾经假惺惺地立下诺言:“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身为皇太后,说话总要算话。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公元1889年3月4日),亲政典礼如期举行。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一,即1908年11月14日,久病数月的慈禧突然召见军机大臣,宣称光绪病危,立即宣布由醇亲王之子、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此“醇亲王”非“彼醇亲王”,光绪的父亲老醇亲王已经去世,由其子继承王位,因此这位“醇亲王”是光绪的弟弟载沣。当日酉时光绪于瀛台涵元殿“驾崩”,溥仪当即由父亲抱着朝见重病中的慈禧,承继同治成为新的皇帝,定国号为“宣统”。第二天,慈禧在仪鸾殿死去,终年74岁。3年后,清朝灭亡。 ; d) z1 t- B: k8 G0 {) N
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帝载淳逝世,奕诺的次子载湉嗣位,年号光绪。此地成为“潜龙邸”不能再当王府,所以家人搬到后海北岸新建的醇亲王府(摄政王府),把旧王府改成了祠堂。因此光绪十四年(1889),醇亲王府迁北府。奕譞死,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永瑆,以书法出名,与翁方纲、铁保、刘鏞并称四大家。明珠(1635-1708),康熙宠臣,武英殿大学士,后被贬。其子纳兰性德为清著名诗人,是红楼梦研究专家注意的对象。 ) j! C- Y* N/ r
光绪并非同治的直系后代,在其出生的时候没人会料到他后来会成为皇帝。由于醇王府成了一代皇帝的“发祥地”,所以,他原先的住所被称为“潜龙邸”,意思是这里住过一条“潜藏着的龙”。按照清朝成例,在皇帝入宫以后,这住宅必须“升格”为特殊的宫殿或者索性闲置,而不能再由家人居住。所以,在光绪“继承大统”以后,慈禧便把什刹海北岸的一座贝子府赏给光绪的父亲老醇亲王,并拨出16万两银子予以修葺。人们习惯称城南太平湖的老醇王府为“南府“,什刹海的新醇王府为“北府”。老醇王府的建筑群现在属中央音乐学院所有,前部的建筑是办公用房及礼堂,中部的殿堂是职工宿舍,北面的后罩楼被其他一些单位借用而醇王府似乎“龙脉过盛”,三十多年里居然接连出了两个皇帝,那第二个皇帝就是光绪的侄子溥仪。这一下,“北府”也成了“潜龙邸”,小醇亲王一家又得另外去找地方住了。不料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垮台,小醇亲王也就失去了改迁新府的机会。说来醇王府实在荣耀:两度“潜龙”、一朝摄政、三修府邸,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了。
# m# _' @1 A0 R$ N“南府”的“潜龙邸”腾出后,曾作为“醇王祠”。民国时期王府宅院办过中华大学。这里一度是中华大学的校址,后来还做过中国大学附中。一百多年来,这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太平湖彻底消失,王府西侧的花园代之以一大片高楼大厦。老醇王府的建筑群现在属中央音乐学院所有,前部的建筑是办公用房及礼堂,中部的殿堂是职工宿舍,北面的后罩楼被其他一些单位借用。不久前,最南面的王府大门已经修葺一新。据说,有关方面即将对这里进行全面修复。看来,不需多久,神秘的“潜龙邸”就会以全新的容颜面对世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