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主体建筑 ' b: I/ X9 D; d# h* h$ Q; _. n
门后为雍和宫殿院,中为正方碑亭,四角砖壁,重檐攒尖,上檐重檐五踩斗栱,下檐单翘单昂镏金斗栱,正中置《喇嘛说》四体文碑。正殿为“雍和宫”殿,相当于大雄宝殿,原为王府客厅,面阔七间,进深七檩,前后有廊,单檐歇山,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五启门,每间六抹槅扇,末间格窗,槛墙绿琉璃贴面,彩画为金龙和玺。殿内供三世佛,正中天花作蟠龙藻井。殿之东配殿为讲经殿,西配殿为密宗殿,均为七间前出廊,重檐硬山绿琉璃顶,仍留有清代王府翼楼形制。两殿之北随山各有五间绿琉璃悬山建筑,面阔五间前出廊,带卷棚抱厦,为时轮殿和药师殿。雍和门两侧有廊庑相连,形成封闭院落。 # T& v# [5 e% t& v8 g
大殿之后地势陡然上升,高差约二米,高台之上即为永佑殿,面阔五间后出暗廊,单檐歇山,重昂五踩斗栱,旋子点金彩画,明次间槅扇门,梢间菱花槛窗,槛墙绿琉璃龟背锦贴面。室内有汉白玉须弥座,上供无量寿佛、药师如来和狮吼佛金像。殿两侧随山建廊庑,东西有暖阁五间,暖阁中为穿堂。
% {1 v3 s1 O3 i& b) M 出永佑殿,苍翠之中赫然即见造型独特的法轮殿。此殿的前身为亲王府的寝殿,当时只五开间,乾隆朝改建后,殿的平面呈十字形,主体为七开间单檐歇山,前后出五开间卷棚歇山抱厦,用五踩双昂斗栱。抱厦全部槛门,主体末间槛窗。殿顶正脊中部和左右次间的屋顶前后坡上开设五座悬山顶的天窗,如坛城之制。天窗顶上安鎏金琉璃宝瓶,有藏式建筑的特点。殿内主供6.1米高的宗喀巴大师坐像,另有班禅、达赖的讲经台和镇宫之宝《甘珠尔》、《丹珠尔》经。殿前有东西配殿,面阔五间前出廊,硬山灰瓦绿琉璃剪边。同法轮殿并立者有班禅楼和戒台楼。戒台楼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内有戒台三层象征三界; 班禅楼面阔底层进深俱为五间,二层为三三之数,两座楼都是重檐歇山绿琉璃顶,无斗栱。戒台楼内的三层戒台,周以石栏,仿热河“广安寺” 之台。 2 V& D+ {, E3 j
法轮殿后,三座高阁比肩而立,飞廊相连,华美壮观。中为三重檐歇山顶的万福阁,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阁高三层。最高层檐下为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上层下檐周围廊为擎檐柱作法;下层檐用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首层明次间俱用槅扇六抹,末间格窗,两山砖墙,周以围廊。二层四面均以槅扇装修,游廊环绕。阁内巨大的汉白玉须弥座上弥勒立像神情恬淡安祥,高十八米,据载是以整根白檀巨木雕成,可能是巨像之中心柱为整木。阁内另有唐卡无数,二三层壁龛供佛以万数计,是称万佛,因以音近,故赐名“万福阁”。阁东为永康阁,西称延绥阁,均为二层重檐歇山建筑,首层暗廊,二层前后出廊。阁前东西两厢,东为昭佛楼,西为雅曼达嘎楼。阁之后则为绥成殿,面阔七间,系最后的护卫建筑,殿两侧各有前出廊的七间重楼,称顺山楼。 1 a0 |& y8 S9 S) r; I5 ]7 r$ `
整座寺院,院落重重,地势渐次升高,在古木苍翠之中,空间、建筑各异其趣,犹如气势恢宏之乐章,节奏渐行渐快,终于重楼高阁之强音,确是传世佳构。在其最后也是地势最高的这层平台上,法轮殿居中,永佑殿、万福阁、戒台楼、班禅楼占据四正之位,法轮殿前东西配殿和延绥阁、永康阁又据四维之位,坛城之势显而易见,同法轮殿的造型和意趣呼应,是匠心独运的华彩乐章,充分反映了乾隆时期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 K* O! n2 [( r; ~3 F- x& D
馆藏文物作为皇帝的御用家庙和全国规格最好的黄教寺院,雍和宫里也集合了众多的文物精品,集汉、藏、印度的艺术风格于一体。各殿内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喀及大量珍贵文物和资料、图片。其中紫檀木雕刻的500罗汉山、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埋入地下8米、地面高18米的檀香木弥勒大佛是雍和宫的“三绝”。檀木的“迈达拉佛”是一棵完整的白檀木所雕,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据说此树原产地为尼泊尔,由七世达赖以重金购得,转运京师献给乾隆皇帝。法轮殿内的五百罗汉山,五百罗汉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布满了山间的每一个地方,整个雕塑犹如仙境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