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沿革 7 [6 c8 Z5 D% e5 U" {
奕劻是乾隆17子永璘的嫡孙,道光三十年(1850)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1851)奕劻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
6 \# @- E6 \- @ {1 `+ w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而贝子、而贝勒,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二十四年封世袭罔替亲王。因奕劻为晚清重臣,深受慈禧信任赏赉,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因此他成为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而他也是导致清朝覆灭的所谓“两王三贝勒”之一。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奕劻饱受袁世凯贿赂,家财抵国。奕劻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 . R+ s' w! v$ y& D5 Y/ A
第二代庆亲王载振在庆王府居住了10多年,对王府进行改造,将原府分为三个院落,各有大门出入。北京沦陷后,载振以当时货币45万元将王府出售。 3 f$ k) i) u5 U2 f' n. h2 L, k r7 K
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奕劻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奕劻于1912年逃天津英租界,寓居天津,1918年亡故。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根据冯其利先生在《寻访京城清王府》中的描述,亦劻一家辗转天津之后,长子载振于民国十三年购买太监小德张在重庆道盖的旧英租界三十九号大楼,度起寓公生活。1948年载振去世,这个“天津庆王府”就传给了三个儿子溥钟、浦锐和浦铨,当地居民称它为“钟锐铨公馆”。现在为天津市政府对外友好协会所在地。 ( z8 F' C, Q0 b. Z6 z$ F4 E3 g
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