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9/29 12:10:00的发言:! W; Z( p# g+ v2 y
铭文砖是大量存在,那个方门是公园后开的。
; r, v- \! M; V' G& i5 v ( G$ z8 a: A8 K! H* X+ k
480年的古墙。弥足珍贵!!! 5 a! e" H( \7 n1 R
; y" G1 ?* L& l( L$ J0 a我得机会去北京时拍几张照片留念。呵呵! 4 J9 T3 e# }$ `' l" ~
从您这个帖子学到了很多东西,感激不尽!对您的严谨态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表示钦佩!还望您多多赐教!
: X! A; B. D0 G7 h说到天坛,想谈以下几点:(跟本文主题关系不太大) ; b7 |: O9 z; n1 u8 q z
% o8 {. T) x5 M. [2 }7 e' G* \
1.您所说的“子墙”上的铭文砖,确是大量存在,且墙北、南侧,成贞门东、西均可大量看到。
& v3 R9 d) L* k9 H8 \6 r C并:成贞门两侧近处砖墙,多见嘉靖十七年之铭文。缘于嘉靖十七年,世宗改泰神殿为皇穹宇,向北拓地十丈,故墙中段北移,成贞门于今之址重建。
3 e5 c, o( P) X2.“子墙”最东侧与天坛内东坛墙交界处(也就是那一座方门)是后开的。
* i2 b( F2 q6 T6 Q5 V1 d3.成贞门西三座门倒是清代旧物,是清帝出斋宫东门到圜丘坛的必经之门,门坐北朝南,现六座门扉早已全无。
. c- [( l* R) c2 I4.关于广利门。清代,皇帝祭圜丘前一天,诣皇穹宇上香。礼毕出广利门转至斋宫。广利门西稍南为旧牺牲所;广利门南垣上,旧时有一穿墙门,门内有一砖影壁,该穿墙门为祭祀牺牲所经之门,上世纪50年代,穿墙门被堵死,影壁被拆除。而广利门早在国民党时期就被封闭。 W8 @0 r! \- ?# U6 g* i& s8 ^
3 Q6 V4 T! B2 l( z5 b% J$ s
关于您说的外坛墙的问题,确实很值得研究,天坛、地坛、先农坛现存的外坛墙,还需要再仔细去观察!!3月30日我刚沿着祈谷坛门外侧向南观察了一番,没看见铭文;昨日刚去完先农坛,惜只顾看古建博物馆搞的“亲耕仪式”,并没有对东侧外墙和北侧内墙做观察。
; a$ Q& @0 d$ {+ R2 f
3 `; m2 J/ G8 G# z, a: I另有二疑问:
5 I- M5 T0 Z# X2 @3 r$ m- V8 a2 U/ [" b1.为何昭亨门门额为清汉两种文字,而成贞门仅有汉文;广利、泰元二门之门额,我未曾得见,不知其文字情况,看见过您从泰元门东侧拍的泰元门照片,惜门额处被树所挡,未能看清。不知此二门门额情况如何。
+ h3 a# b8 t: o- G5 Y2.成贞门西,“子墙”上有一月亮门,南墙一侧门的上方有一门额痕迹,但上方现已看不出任何文字痕迹。不知此门有何来历
( `4 U' l" p7 W9 C# I4 L7 c
% R9 k. ]% f! l# l2 C* _9 Y
/ B* l, F k- w( X
. b& {( P% x# n: e$ \ / N1 }/ y9 | A/ b9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0 0:12: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