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9|回复: 5

[转帖] 老北京的部分记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29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朋友相约,听到的往往是某某商厦、饭店、立交桥或什么莫名其妙的新地名,我却只有无奈:“别讲天书,请说老地名。”北京的变化之快、传统与现代的反差之大不但令人瞠目,更是适应不及。 我绝不是一个专爱发思古之幽情的嗜古迷,也未到只能靠回忆活着的年纪,只是觉得越来越糊涂,这还是北京吗?

         我绝不反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的城建也应日新月异,但老北京绝不应该像个没娘的孩子,谁都不待见,谁都可以随随便便横扫去一片。那些崛起的“金碧辉煌”们,真的就比胡同和四合院好吗? 除去“金碧辉煌”本身,它们还能让人读出点儿什么呢?而那些老胡同、旧四合院虽看似简陋,却为什么总能给人一种体味不尽的历史的文化的厚重感呢?新与旧对比越是鲜明,就越让人有一种古老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断裂感。那许多毫无个性、与周边的老城环境又极不协调的琼楼玉宇,与其他乃至国外的城市区别在哪儿呢?北京的帝王气呢?市民气呢?几百年的传统风俗呢?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将来该玩味什么?以什么为骄傲呢?向外地人、外国人展示北京的什么呢? 据报载,北京市已作出计划,将在5年内拆除改造303万平方米危房,基本完成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同时,也完成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据此规划,北京明清古城37%的面积将得到整体保护。37%的保护面积到底是多是少,少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对于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老北京城来说,的确是个福音,因为经过“千呼万唤”之后,其保护规划总算是“始出来”。

        但规划归规划,关键是要有法律保障,并接受各方的监督,不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闹不好就会跑调和变味儿,从而使那37%再大打折扣。 再者,25片之外,就应该不分旧有房屋质量的好坏、价值高低统统交给推土机去“大刑伺候”吗?还有,今后城内因危旧房改造新建的小区,尤其是靠近25片的,建筑风格能不能在新旧环境有机结合上多费些心思呢,如前些年菊儿胡同的改造。 要知道,北京的“危旧房改造”可是个比当年拆除城墙还要大得多影响深远得多的工程,而且是在全民的文保意识已得到极大提高的大环境下进行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到胡同里去听听,许多住平房者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话:“怎么还不拆迁呀?就盼着拆迁住好房子呢!”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当让人们在改善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和保护旧城风貌这两者之中只能选择其一时,恐怕任何人都难于选择后者。

         相反,如果我们的政策和房价能够使家家户户在近远郊都买得起一套既宽敞又舒适的楼房的话,那人们还会做这种选择吗?盼望拆迁的人,也许正是对拆除城墙深表遗憾的人,一方面是对过去的所作所为深表遗憾和后悔,一方面又在积极地 做着将来肯定会遗憾和后悔的事。 历史的经验证明,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总是习惯于这种“马后炮”式的遗憾与后悔。城墙拆了,拆得北京人包括全国的有识之士的心里至今犹隐隐作痛,以至于前几年在崇文门东侧发现那一段残留的城墙时,竟有那么多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关注,并纷纷为它的修缮或捐献城砖,或出谋划策;前门的五牌楼拆了,因为遗憾与后悔,今天又在那里精心竖起一件仿制品;后门桥多年来被弃之如敝屣,因为遗憾与后悔,现在是桥上重修,桥下疏通;琉璃厂的厂甸停了,由于遗憾与后悔,今年又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重打鼓再开张…… 历史真像是在同人们开玩笑,每拆除点儿什么,在当时,就会被认为是一项工作业绩,但每一项工作业绩之后接踵而来的,又往往是一次遗憾与后悔,而每要消弥一次遗憾与后悔,政府就要投入一大笔资金,每投入一笔资金恢复点儿什么之后,便又会被认为是一项工作业绩。

         拆与重建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这一点上既然迟早会殊途同归,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走那段弯路呢? 我曾认真观察过一些老房,比如前门的廊房几条、打磨厂、鲜鱼口一带的临街房,其实那已经不完全是民族的了,尤其是那些房的门楼、门窗、拱券的样式和尺寸,房内外的装饰等很明显是受了外来影响,这说明接受外来文化并非始自今天,可我们的许多前辈都将民族的与外来的、传统的与当时的“现代”结合的浑然天成。 建筑是建筑,又不惟是建筑,它忠实地承载着北京乃至中国那纷繁、丰富、厚重的过去,供一代代的后人以为鉴镜。但失去了载体,不管你是如何地会纸上谈兵,恐怕对后人也会“说也说不清楚”。

         若从形成于元代的西四砖塔胡同算起,北京的胡同也已经有了700年的历史,也许由于其条数太多、面积太大,所以其文物价值也就不会很高,可若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看作组成北京的一个部分(既是历史的文化的,也是建筑的),再少了它们,那北京还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吗? 就北京这些年的拆旧建新和新与旧的谐调状况,我一直相信,若干年后肯定会遗憾和后悔的,说不定还会有人提议要推倒那些高楼大厦而还北京的本来面目呢?但不管以后我们有了怎样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回来的也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北京了。 老北京,我心中美好的记忆。' n0 }3 H& z1 `. m

转自—— http://www.chinahightech.com/blog/user1/lsls001/archives/2006/1574.html

: q& Z" w0 M4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9 2:01:2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6-7-30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发表于 2006-10-31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北京大拆大改,失去了风貌,是因为北京人当政的少,外地人当家能不拆吗。
发表于 2006-10-31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6-11-2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楼主转贴的文章都是精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1:34 , Processed in 1.15303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