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沿革
. ]- q+ D0 X$ v1 O* x0 X在明初时是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赶考居住学习的地方。。
; ^' v0 B ~( J: A7 }5 S明末时为崇祯皇帝的岳父,大学士周延儒的住宅。
6 v' {, a* }) a p到清初,清太宗皇太极把其十四女恪纯公主许配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顺治十年(1653年)时下嫁给了平
! f/ R; Q4 q% |& N p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随后不久就陆续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 Y9 W6 \# y4 L) ?而这座府邸在当时也被称为驸马府。 % w+ [8 v* D+ b$ e8 _7 b6 H
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反叛清廷,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被处死,只剩下建宁公主在这座大宅院里形 " A) I7 S# J/ O; ^8 n% b# D3 ]
单影只。恪纯公主独守空闱,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宁公主在其63岁时离开了人世。故人们又称这
, A( e8 k& d. R里为公主府。 % s; r3 k# p0 _ x' a
之后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设左右二翼宗学,作为皇室贵族子弟学校,其右翼宗学即设在此处。相传曹
* @, N1 K( Q8 z! h" u雪芹就曾在这里作过短期教习。乾隆九年(1744年),右翼宗学迁往绒线胡同,旧址则被赏赐给大学士裘日
& S( g# U8 m4 Y6 C e/ z+ S- e# u: j修作为住宅。当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该宅闹鬼。 h1 ^7 a7 k; K. _1 c0 s
乾隆后期,此宅又被赐给了乾隆长子定亲王永璜之子镇国公绵德(乾隆四十二年封为镇国公),后绵德在乾 . R5 X+ T% c* Q, g- l ~% f8 }" m
隆四十九年晋封为贝子。保存至今的府邸就是当时清朝的贝子府的规制。清末,该府由其后人毓祥继承,因
7 j( @$ [7 p0 b- k此此处又被称为“祥公府”。
" @5 O! H1 U# i" k1 P7 [ B o满清被推翻了以后,在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的蒙藏院就在此处开办了蒙藏学校。所以在民国三十七年,即 9 @1 a9 C( Q% X0 R+ M
1947年版的北京地图上,明确标明了“蒙藏学校”四个字。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
9 k X5 h5 R3 r. j! r。1924年,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在蒙藏专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批蒙古族党
) R! z; U! |/ b, r7 h员,建立了蒙古族的第一个党支部。同年,梁启超为了纪念著名护国将领蔡锷将军,在该院东路建立了松坡
1 T n% y' o1 M4 c# ?3 w% O! _图书馆,馆名取自蔡锷的字“松坡”。徐志摩从美国留学归国后,曾在此图书馆工作过,他与林徽因成立的
+ |2 z" T5 d! P3 |“新月社”也选址在此办公。 而红学家们则叫这里为“虎门”,因曹雪芹曾在这里教过学,他的学生敦诚
9 o2 `5 F( w/ @; _9 C有诗句:“当年虎门数晨夕”。
0 u" _1 b. Y) r/ J" a9 R6 V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前身即为蒙藏学校)曾以此为校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处曾被计
, q7 |/ Y2 A% w4 @) s( X划拆除以建立民族大厦,但计划不久被搁置。为积累建大厦的资金,古宅逐渐演变成如今出租摊位的民族大
$ m$ D2 E, P' Y0 V世界商场。
4 M% F! [: J: c) s1 E
) L+ M9 l5 }% o; N& c3. 周边环境 9 C% l" }7 t: S% ]: r# P
该旧址现上级单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旧址被商场所占据。府邸内充斥着各种商铺,部分古建的内部墙 # D0 w+ B2 V' p7 m4 I j# Z" D
壁已被拆除,作为服装超市和精品鞋城等。
+ N" h( i- w a; }$ d) d. O8 t) G {
* a) `! @# ?; K3 C* {' w, U* U/ E& A 8 a& l/ @) Y- X: M+ W# \
4. 入口部分 , \5 U9 {! e8 i K
如今的蒙藏学校旧址基本保存着当初贝子府的府邸格局。该旧址现上级单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旧址被
' t; P7 X O" D; c4 Z! N商场所占据。府邸内充斥着各种商铺,部分古建的内部墙壁已被拆除,作为服装超市和精品鞋城等。 1 r# t$ I1 ]- Z2 L9 g" I
占地面积1188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
+ ]- E- v1 d( N,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