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05|回复: 82

[原创] 观电视剧《风车》 解老北京土话(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18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卫视热播的38集电视连续剧《风车》,于9月17日晚正式播放完毕,并于9月16日开始在每天的下午四集重播。剧中那已残存不多的大杂院、那耳熟能详的北京土话、那嘎嘎作响的风车......,令我这个60出头的“老北京”颇感亲切!尤其是杨立新、韩童生、丁志诚、李晨、霍思燕等京籍演员嘴中吐出的北京土话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不知各位如何,反正我是每天必看,而且带动了家里人的观看热情!
在这半个多月电视剧《风车》的播放过程中,我除了仔细观看外,还有意随时记录剧中人物说的北京土话。现转录如下,并请各位详解!

9 e" U; n: h5 D" }

1、秃瓢()。2、折箩()。3、一根筋()。4、捅娄子()。5、沉()。6、自个儿()。7、硌窝()。8、老家儿()。9、糊涂车子()。10、掌嘴()。11、眼拙()。12、怂孩子()。13、赖我()。14、找抽()。15、欠抽()。16、二把刀()。17、火通条()。18、火筷子()。19、火钩子()。20、起小儿()。21、瞎掰()。22、酒腻子()。23、唤头()。     24、散德行()。25、垫补垫补()。26、耳背()。27、寸劲儿()。28、地道(非指“地道战”:)。29、三联单()。30、掉点儿()。

. B5 Q6 k- N5 W2 U

 

& R% B8 N8 V% E+ W9 M: g

(待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0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秃瓢儿:一般是言没头发之人。这种没头发也许是病态脱发,也许是是新刮的。

" d8 y: o w0 W! n% i% F# M$ P6 P- k

2:折箩:杂合菜的一种称谓。旧时大馆子有将客人食剩下食物汇总之后发售给专做这一行的小贩热过之后另售的。那种卖法很特别,折箩混煮大块骡马肉(因骡马肉最贱),食者挑捞锅中大块儿,售卖者以制钱儿计数,曰:吃瞪眼儿食。

2 B. H- C0 ]8 P D5 q9 _

3:一根儿筋:言人缺少变通、执拗。

! @* ~3 P9 z6 c

4:捅娄子:惹麻烦。

$ o. k- I2 Q* N3 q6 q. X; i# s

5:沉:下坠或脸色(天气)变暗。

+ c0 Y9 E0 X' E0 Y: L" _

6:自个儿:言自己。

) H+ h% ^3 |! B

7:硌窝儿:言鸡、鸭蛋被硬物硌过之后外壳有凹陷,不完整。(但还没有到破的程度)。

0 X3 n/ ^% o* r

8:老家儿:指代父母。

! h) K% A! W1 a3 z- W

9:糊涂车子:指做事思路浑浊不明就里之人。

3 q6 [. ]& F8 L& Y$ I; u* h6 x

10:掌嘴:(自)打嘴巴。

/ R0 k5 F5 t- X4 E

11:眼拙:表自己不记得或认不清来者(对方)一种婉转文雅说法。

: O3 p. A1 h0 x$ H: u% J

12:怂孩子:懦弱不甚坚强的孩子。

7 R# i4 q$ l# b, A% d5 U

13:赖我:责任人是我之意。

# V' v3 G3 B- n: {; p! T

14:找抽:找挨揍,抽当抽大嘴巴讲。

) } o0 r9 `% l9 m: o

15:欠抽:欠挨抽。

6 _+ g& k( C, R. P: [- e* X0 e+ K$ M% W- g, A

16:二把刀:言非最好的。旧时馆子中的厨师也分等级,头把刀相当于乐队中第一小提琴手之意,二把次之。自用表自谑般的谦虚意。

. F! x9 g/ D( g

17:火通条:通火棍状物,铁制,握把无钩。

- }) v5 l( \4 K: [! ]& o1 W

18:火筷子:旧时夹取拨弄炭盆中炭块的火钳,独立两支,类吃饭所用之食箸。后也泛指通条。

' j0 s; k/ R7 J" x' V1 ]2 p! [

19:火钩子:尖端有钩之通条。

1 d" N6 w+ `$ M" w. P- D' ^' F

20:起小儿:从小时候起。

8 D3 p' `: ?; ?

21:瞎掰:言做无意义的事儿或指某人所说之事毫无根据。

6 F$ c; x3 O8 S* ]3 X# @

22:酒腻子:指那些占用很长时间喝酒的人。

6 \& H6 ]) C5 q/ ^% C. c

23:唤头:响器,类似放大之镊子,两齿之间用一小铁棍刮震而发声,剃头人下街用以招徕生意。

& X1 ]+ m: y }6 x6 Y3 O* r* t0 O

24:散德行:言人行为不良少端正且四处散播之意。

I/ s2 n* e H$ P% f7 c! y

25:垫补:因非正餐,少量进食。

* D a7 ]9 r/ H( q# x9 }5 d1 U* Q

26:耳背:言老年人耳朵不灵便之文雅说法。

- d% y, n( ~& A' B( Y4 ~

27:寸劲儿:刚好,恰恰好(遇到某个点上)。

( b/ h) K/ V3 N* F, S* G

28:地道:言好、正宗之意。

6 l# i- x4 T; z

29:三联单:一种票据。

' m+ O3 F) A$ A7 i: Z: F4 V

30:掉点儿:言雨初落。

2 F* B; @2 X) o& V8 f6 M+ M4 |

 

发表于 2011-9-18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一根儿筋:初始是骂人的话,是指男人的生殖器。后引申为只会直来直去的思考问题,办事缺少变通或很执拗的脾气。

, r# R. b/ u! ^

很长时间女孩子是不准说这个词汇的,现在不论这个了,很多时候听到女孩子也大声吆喝:“你丫真一根筋!”按照原始的意思,翻译成普通话是:“你这个未婚先孕所生的家伙办事(或脾气)真像是一个DJB!”

, _2 k) M, [6 z; H) D, y

18、火筷子:支持草长的说法。

' h' J! L x1 E) ^& k4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06: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草版关注!并请继续关注“续”帖!

+ Q; b' X6 E9 l% S/ f8 N* \

恕我直言,您解释的条目有的不是十分严谨,有的需作补充。--

. {# z" @- ?- j# S4 n

仅供参考。探讨!

( L; s# t2 L$ e" M; g) B: I- l$ P

5、沉:重。例:这东西真沉!

# h. a. _+ {1 s2 ?2 s% i

8、老家儿:父母。您的解释中,“代”字似显多余。

. y0 D' s W9 U2 A: ?+ m

18、火筷子:您的解释中,“后也泛指通条”,老北京话似乎无此说法。

" z) C% a, k' |2 g! y& K, }

22、酒腻子:似应加上“嗜酒如命(现在的说法:酒精依赖症)的人”。

2 [) u. W8 Q( |( U7 [( x' @0 j

29、三联单:实行医改前,单位职工去医院看病需携带就诊的一种票据。单位、医院、个人三者各执一联。

! Y3 u9 f0 y8 t$ Z4 |1 Y: V

 

4 V5 |' X) P1 W5 r" W) M( h0 `

 

发表于 2011-9-18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讨论挺好的,趣味十足!!

! s8 x, | {, Z( z& K6 b

问候楼上两位哥哥!

发表于 2011-9-18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汗一下,现在很少看电视了:(

3 M. ^5 h, \3 \3 }- D$ F, X8 R7 w1 A& g

 

$ Q) l$ X) J0 `1 g3 B

记得那时北京话里还有:

+ n/ G# M6 R; W. b

 

+ ^0 O' P! ^ L7 i5 @8 R3 \4 _

嗝儿屁——言(人)死了,含贬义。林彪事件后,据说有个外国人问一个服务员(大约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之类的涉外宾馆),说“林怎么好长时间不见报了”?服务员也左右为难,最终憋出来一句:他嗝儿屁了:)

1 f7 B, e: T6 \1 @

 

9 j# M5 d" |6 {& T0 Z" y

盖了帽了——言极棒。大约是由穆铁柱出山后衍化出来的词儿,穆公常凭身高优势阻止对方篮下投篮,这个动作被称为“盖帽”。

7 v- [; h5 R/ y( s- C3 ? {

 

; n3 ^/ g6 _. \2 H7 M' N d/ L* I( U6 M

流行语跟时装似的,流行时间有个时段性,现在已经很少听谁说了。

! E- z3 ]& A) W! L. o

 

: @: ^' ?9 z" ]( U W3 c

此外,北京话还有地域性。

- B: n6 A, c$ m( R- @+ |# A9 S

 

2 T8 i$ z7 d+ v7 p* R- H

比如南城一带,“大”通常说成“达”,“西单大厦”就成了“西单达厦”了;“我们”口语是“姆们”,“万寿寺”是“万熟(shou 2)寺”。表示肯定、赞同时,“对”说成“度-外(du-ai 4,连读)”。

D; n5 {$ V' I2 U% J

 

0 V# B7 @ ?( ^9 c7 D5 ?! K* D

在电视剧《我爱我家》里,宋丹丹扮演的李和平貌似就是刻意模仿的南城口音,以切合剧中她京韵大鼓演员的身份:)

* J5 n* K* b F2 r) B+ b

 

* G# }4 r, e/ ?, @; z- R `( b

 

- }8 w7 l: a- u8 \5 z.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2:43: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8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秃瓢儿:一般是言没头发之人。这种没头发也许是病态脱发,也许是是新刮的。

8 Q' o: S" U0 V [

(补充)瓢者,半个葫芦制做的水舀子也。老年间,水缸、水桶、扁担、水舀子,是用水必备之物。故以常见之瓢,比喻秃头。

发表于 2011-9-18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箩:杂合菜的一种称谓。旧时大馆子有将客人食剩下食物汇总之后发售给专做这一行的小贩热过之后另售的。那种卖法很特别,折箩混煮大块骡马肉(因骡马肉最贱),食者挑捞锅中大块儿,售卖者以制钱儿计数,曰:吃瞪眼儿食。

* f4 l5 h1 M8 @3 c! f

(补充)为什么骡马肉最贱?清人笔记曰,宣武门外骡马市,午前曰活市,午后曰死市。盖因残瘦弱病之骡马,午前未能卖出,不值得花钱住店等候第二天,主人要在天黑关闭城门之前出城返回,故而贱卖给汤锅,屠宰卖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村野匹夫在2011-9-18 10:16:00的发言:
2 R- _/ N4 f8 O

3:一根儿筋:初始是骂人的话,是指男人的生殖器。后引申为只会直来直去的思考问题,办事缺少变通或很执拗的脾气。

}& S3 H6 M" d& m; p' {

很长时间女孩子是不准说这个词汇的,现在不论这个了,很多时候听到女孩子也大声吆喝:“你丫真一根筋!”按照原始的意思,翻译成普通话是:“你这个未婚先孕所产生的家伙办事(或脾气)真像是一个DJB!”

/ r1 p/ Y4 P- u0 `8 h9 t

18、火筷子:支持草长的说法。

4 a7 y8 X" H. u9 a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0:24:44编辑过]
/ F2 i8 E1 y2 J- b

感谢村野兄加入讨论!

7 {4 A* h" J ?6 I

但我还是不支持草版和您关于“18、火筷子”的说法。

' t8 x$ R& v" C8 j" A! c6 z

欢迎各位老北京网友探讨!

发表于 2011-9-18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童生演的不错,他和丁志诚都很京味儿。

( D ]8 c+ P" M- r+ H7 T) J* m4 \* |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何冰,他演的北京平民最地道。

发表于 2011-9-18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9-18 11:30:00的发言:
* E) O3 Z/ R! t- ]7 X! Z4 {7 W7 N) ?

感谢村野兄加入讨论!

, j; ~2 m# q, d8 |6 G

但我还是不支持草版和您关于“18、火筷子”的说法。

6 X; Y; S6 I/ }" R0 W: e

欢迎各位老北京网友探讨!

: x5 n3 P) [( a& J0 B* k

关于火筷子

- x: g0 j0 }+ e9 M5 P

火筷子如草长所说是在烧炭火取暖的时候夹持还在燃烧的炭所必需的工具。

/ K5 k4 b! A: I

火筷子和火钳子的区别在于火筷子只有两根棍,(也有的把两根棍之间用锁链连接,我家就又么一对,惜早已遗失);

0 N* ?( J" O. f0 V, E; V3 k2 y4 J! S' A

火钳子就像一个钳子,对打铁有印象的很容易想起那个物件的形状,不过家庭夹持燃烧的碳不需要像打铁的那样夹持那么重的物体,所以形貌尺寸上要比打铁的火钳子要小很多,苗条很多,各部分的比例尺寸也有所改变。

: t" V1 F7 D: v1 ]

后来取暖不烧炭了,都烧煤球,少数有烧硬煤的。偶尔谁家的火灭了,就到邻居家夹些红煤倒在自家炉子里,就不用再重新生火,夹持红煤的工具就是火筷子,或者火钳子。

0 T9 F0 z8 T7 W ]$ l/ O J

生火的时候或添煤的时候都会说:“把火筷子拿来。”此时所指是火通条,而非火筷子。很少甚至没听到过说:“把火通条拿来。”

+ q" P |; ^: ?9 G" {- a

所以后来把火筷子泛指为火通条是没错的。

2 f8 h+ O0 N) c, c7 ~6 D1 U

再后来烧蜂窝煤了,夹持蜂窝煤火筷子不如火钳子好使,火筷子使不上劲,火钳子夹持很牢固。

2 J0 ?& T( J( \* ?* o. ~7 p

我家使的是一把最大号的止血钳,众所周止血钳带锁,可以不用使劲攥着,蜂窝煤也不会脱落。

% | g/ z5 W: T o U5 i

 

& n% h/ W( Z6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44: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身不由己在2011-9-18 13:11:00的发言:
6 t* b, d; q; ]1 u" S; W

8 k5 t2 w$ Z. t) t2 H

京籍演员丁志诚讲话 -- 我们(指王朔、冯小刚、姜文等)是大院长大的,他们(指杨立新、韩童生等)是胡同长大的。

) `% o/ x3 j( G4 D& X. _4 G' u

异曲同工之妙!

2 Y! ?: N4 w5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19: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8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道:言好、正宗之意。

7 ~1 Q( R: P& \4 I. P- R

(补充)地道,亦称道地,原为商家用语,指某种商品,以产自某地、顺着某一条商路而来为正宗佳品。譬如山药,以淮山药为正宗,贝母,以川贝母为正宗,羊,以口外大肥羊为正宗,烟,以关东烟为正宗。米市胡同棺材铺的门楣之上,雕刻“自置四川建昌阴沉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

: f3 N% T }0 L, @ d, L

如说“这小子不地道”,“这东西不地道”,即为来路不正,不是好玩意也。

, P* A5 l; N$ _7 u$ v8 s- V

如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路皆不地道,全都不是好玩意。是不是?

# {- Q( \8 r8 ? N4 W9 d3 [: ?2 A1 R

 

q; X9 Q" H9 W" a8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32:2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8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瞎掰:言做无意义的事儿或指某人所说之事毫无根据。

9 w8 B) ~9 Y5 q( t

(补充)掰者,掰手指头也。说话有依据,有条理之人,可以掰着手指头说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说话没有条理,没有依据之人,即使掰着手指头说话,也是瞎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9-18 13:17:00的发言:
4 ^ @5 j9 T% N. T

地道:言好、正宗之意。

$ T! J( T) |. t

(补充)地道,亦称道地,原为商家用语,指某种商品,以产自某地、顺着某一条商路而来为正宗佳品。譬如山药,以淮山药为正宗,贝母,以川贝母为正宗,羊,以口外大肥羊为正宗,烟,以关东烟为正宗。米市胡同棺材铺的门楣之上,雕刻“自制四川建昌阴沉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

9 d. b v( D$ J

如说“这小子不地道”,“这东西不地道”,即为来路不正,不是好玩意也。

7 r L3 ]- g* G3 P9 L3 X$ U

如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路皆不地道,全都不是好玩意。是不是?

9 Y3 _7 a5 c- p0 b6 u

 

- `% G8 [8 w+ v( @+ a" D& L

兄言极佳!地道!

发表于 2011-9-18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9-18 13:15:00的发言:
1 {/ p4 a6 |% j) M5 M" h

京籍演员丁志诚讲话 -- 我们(指王朔、冯小刚、姜文等)是大院长大的,他们(指杨立新、韩童生等)是胡同长大的。

* o- u; H7 s. ?( P4 S

异曲同工之妙!

$ P% D# n! m1 Y. e7 K(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19:09编辑过]
6 W2 c4 ]: Z; U

 

4 d5 d% ~( l3 x/ g4 N

那时跟冯导倒是住的不远,他家是市委党校的。

% V5 D8 l; y( V) g2 J& q4 m

 

* U9 a( e$ Z- }5 p8 z% S7 C

小时候冯住车公庄,印象他上的中学是42中。

# R1 S5 y8 Z3 h2 Q; \

 

( e3 h' n$ D e2 @; d% e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身不由己”和“食烟火斋”二位兄关注!

& ? Y$ ?+ H4 Y) V3 |

盖了帽了——言极棒。大约是由穆铁柱出山后衍化出来的词儿,穆公常凭身高优势阻止对方篮下投篮,这个动作被称为“盖帽”。--

( j! T Q, c- b. T

此言严重不妥!--

+ O8 [; B _. N. @5 w1 n* s: ^

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央广台体育节目转播篮球赛时,张之、宋世雄等在现场解说时,即有“盖帽儿”、“砸眼儿”等说法了。

; \$ G1 l8 {3 K% x% S, p5 `1 v

探讨!

* ]* h/ _7 t( U

 

; H+ z* N3 `+ M+ g5 Z$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07:4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8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9-18 13:05:00的发言:
& F5 |6 @) q, V, _3 y

 

# ]) W: R+ i. Q

 

$ t6 r! U3 n- E0 C3 k

 

9 o" N4 ]) p. m3 A" Z; w8 c- m- J# K

 

7 `# f: f/ j( {

哈哈,六十年代我还是听孙敬修《小喇叭》的年纪呢。那时就有“盖帽”啦?我们那片(西城百万庄)是七十年代才流行这个词儿的。

# N# d, w# D5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13:4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8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制四川建昌阴沉金丝楠木椁套”,应该是“自置”,不是“自制”,刚才打字错啦。

- |6 O/ f: _$ F5 ^# E N2 u

自行置办、采购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各位关注!

6 E4 y6 e0 Z8 u& x6 G5 k+ i

1、各位的详解有的条目还需斟酌,欢迎继续探讨!

3 h* }/ c O9 b/ _" v. m0 x& s# R9 y

2、续帖容后再续。

; w0 H3 m3 I! w4 ]* q! R+ t

3、在此先谈谈电视剧《风车》的部分硬伤(或称“瑕疵”),容后还要补充。也欢迎各位补充!--

0 \0 x3 F" R) \5 Z$ ~

(1)、派出所单警官(单红之父)及其同事的警服制式(上绿下蓝、解放帽,圆帽徽、红领章)符合当年情况。但有瑕疵:红领章上不应镶有盾牌、警服上部的两个衣口袋的扣子不应外露(俗称“暗扣”)。记得那个年代,警察制服与解放军空军干部制服的颜色、样式完全一致(上绿下蓝、解放帽)。唯一的区别就是警察帽徽为圆形、内有五个小五角星(北京人称其为“啤酒盖儿”);空军干部帽徽为红五星。

# C; q3 Z; }& r2 k

另,电视剧中,派出所门口挂有一个灯箱“报警点”。错矣!那时候派出所门口无灯箱,只挂有一个比篮球稍小些的红灯。

+ K3 K% X* l$ ?% ~/ D7 Z; a

(2)、第3集中,梁厂长(梁尘之父)招呼工人:“把臭豆腐装瓶!”。那个年代商店里的臭豆腐和酱豆腐都是装在坛子里零售的。似乎没有整瓶卖的。

% y. e) L. G; t- T6 b% C

(3)、第6集中,字幕显示“1967年”。而梁尘的小姨在王府井被红卫兵“破四旧”(连衣裙下摆被裁掉、高跟鞋的鞋跟被锯掉),与当年的时代不符。“破四旧”的年代应为1966年夏秋之际。

' D! O* d3 k q3 ~

(4)、第8集中,几个小孩儿商量将捡到的银元(袁大头)送到银行兑换,说一块银元可换五块钱。据我所知,当年银行兑换银元为一元换一元。

4 j. m7 N% k8 J4 I

另,梁尘的小姨说,她可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去银行兑换。--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呢!

5 x/ m+ g! v6 s& e0 j

(5)、剧中副食店的售货员将货款夹在夹子中,通过金属丝滑到收款处。记得那时候只有稍大些的百货商店才这样收款。而副食店和菜市场均不用此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11-9-19 23:15:00的发言:
3 S0 @6 M+ n j5 d

火通条一般都是在大炉灶上用。

6 L; o2 e1 T3 [& ~- P

随说风车编的不错,但是作者也在一些事件的时间上有些模糊,比如蹬三轮,喝酒咂钉子,结婚证的模样,装电话的价钱等等。

% L# o4 y& }! A$ S$ m

我觉得故事的内容虚构成分大。

3 i, f/ H! k2 s' ^) E0 Q8 u

影视剧“虚构”可以,但不能穿越时空!

发表于 2011-9-19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通条一般都是在大炉灶上用。

' w3 d) g6 {0 Y

随说风车编的不错,但是作者也在一些事件的时间上有些模糊,比如蹬三轮,喝酒咂钉子,结婚证的模样,装电话的价钱等等。

- H, S; n8 l3 g/ N5 |& G/ O4 J

我觉得故事的内容虚构成分大。

发表于 2011-9-21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北京的儿化韵,您一张嘴,就知道从哪来的。比如说哪个门,哪个桥,带儿化韵与否,这绝没有严格的教科格式,但您一张嘴,就知道您是效颦还是露怯。, j+ j: @$ w6 S  k4 Q+ H! J0 @- y+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1 8:29: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21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臭贫:表无休止言说废话之意。

' M9 K1 b1 v# {& ]

32、蒙人:欺骗别人。

+ m L6 k: \( t3 {

33、矫情:表强词夺理,毫无道理的争辩。个人以为,这个词当选 嚼情 更贴近北京话本意。

, S$ R1 m C% Y2 Y( y

34、立马儿:即刻,马上,强调快之意。艺人嘴里有 马前 马后 一说,我怀疑这个词的来源与此有关。

/ Z1 [5 m6 \5 k+ r8 u! `

35、末了儿:最后。

/ ^5 R4 w- [) [/ q

36、晚不晌:夜晚之意。这是一句乡间话,城里人用此词不多。

% d1 E8 _' l$ ` z2 y+ z# }

37、背过气:昏厥。

' \% |% i @& \1 Z6 H

38、掫:搀,双手插于腋下使某人站立。

, N6 i& b; A# V3 m7 s

39、下套儿:挖陷阱,给别人使坏之意。

! P" }/ v) W- p( D

40、底儿掉:底细,极点,彻底详尽之意。严格说起来这个词构不成一个单独词组,因其前边恒要加个动词诸如“问”、“刨”之类。

" y2 e! ]5 M# | }7 h9 b( p

41、对上眼儿:言投脾气、意气相投之意。

3 @; H, I+ I; e( P

42、一块堆儿:一起。这也是个乡间词汇,市里人嘴中所用不多。

" \. A; ?$ ]" J' t( [

43、投衣服:清水漂洗。

: l) Y) U6 Z9 ]9 I; J( Y5 l

44、囊膪:指猪脖腹肥而松弛部分,言其非好肉。

2 `- H s6 a) B: G/ F. n

45、开支:发工资。

$ [/ c! x8 b% N. o: X# }9 k

46、钱儿肉:叫驴外生殖器肉之婉转说法。

; m0 M# @$ g7 Y3 U4 b

47、幺蛾子:坏点子,馊主意。这个词汇来源于骨牌。

) Y, {5 r5 q+ D. @

48、倍儿:特别之意。

: e+ i; _7 I& q4 s2 ]! A

49、狗怂脾气:言脾气不好,指说翻脸就翻脸没有外场之人。

# f: J& i/ U+ K) R4 d$ j

50、上板儿:到点儿停止营业。

8 H( B& B( P/ I- |7 {2 r4 B# ^- K

-----------------------------------

) j- a9 n; q% }3 A5 Q

这个电视剧我没看,从您所摘的词汇,我感觉编剧特意在往北京话上靠,依靠地域语言打造地域特色的手法假若用力过度就会“漏了”,瞧他这么用词,很可能“漏了”。

7 E1 e, y' e5 d& t# j. o

方言有时间性和群体性,大户人家的词汇小老百姓可以学着说用,但,乡下人嘴里的词汇甭说大户,正经城里人是不屑于用的,否则叫怯,叫村。

发表于 2011-9-2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三联单

三联单是70年代以前,享有医疗保险的城市职工到与其单位有合同关系的医疗机构就医的记账票据,大多数形式是一式三张:一张为挂号用,一张为取药用,一张为化验、治疗检查用。医疗机构凭此记账单与职工所在单位进行结算。也有将三张结算功能的单据合为一张的。因大多数形式是一式三张,所以简称为三联单。本人就是用过三联单。就医时不用花一分钱现金。医疗费百分之百单位全包。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位接着详解!--

' p3 b6 A- i4 a

31、臭贫()。32、蒙人()。33、矫情()。34、立马儿()。35、末了儿()。36、晚不晌()。37、背过气()。38、掫(zhou,读一声。)。39、下套儿()。40、底儿掉()。41、对上眼儿()。42、一块堆儿()。43、投衣服()。44、囊膪(chuai,读四声。)。45、开支()。46、钱儿肉()。47、幺蛾子()。48、倍儿()。49、狗怂脾气()。50、上板儿()。

$ y9 x8 N6 j! j, v7 b

(待续)。

发表于 2011-9-21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筷子较火通条细,成双使用,尾端由铁环儿相连,多用来夹块煤、煤球或辟柴,自煤球炉子改为蜂窝煤炉,便逐渐消失,夹蜂窝煤改用煤夹子。

" d( v9 g' ?- ]/ z. N& B2 Y( z

 

]& J K( Z' \$ m* W6 C& o

从第一页进来,未看到村野先生的回贴,多此一举了,抱歉~~~~问候先生:)

: R1 O, F4 O% M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1 15:44:4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21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老北京话的词儿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9-18 13:05:00的发言:
4 d. V/ ~# \# }* s

感谢“身不由己”和“食烟火斋”二位兄关注!

' ~$ P: S4 K3 D6 p" c

盖了帽了——言极棒。大约是由穆铁柱出山后衍化出来的词儿,穆公常凭身高优势阻止对方篮下投篮,这个动作被称为“盖帽”。--

/ E F+ q. R* S; K) U, q8 J& f

此言严重不妥!--

& Y* z# {# w* f" h, r

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央广台体育节目转播篮球赛时,张之、宋世雄等在现场解说时,即有“盖帽儿”、“砸眼儿”等说法了。

, F X2 _$ |, [8 l/ ]) Y: H7 q

探讨!

( q* l. ~6 J/ w8 m) s

 

' y3 F+ @: ~9 L9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3:07:40编辑过]
' ]+ m1 T- N: k- ~& G7 s- J

盖了帽了 肯定不是篮球用语。曾听一个老人讲本意是很脏的词。

7 `' x. A" R( ~" f" E1 c) Y

这个词必须和“傻帽”这个词联系,才有可能明白其本来含义。帽,男性生殖器隐语也。以前很多人觉得说傻bi太脏,说傻帽就柔和了,其实也差不多。

+ P9 o, J& o$ I) @0 c) l

其实好多土话本源都是脏话,比如香港广东人爱说的“***你个头”“无厘头”啊也是一样,慢慢的也就没人计较它的本源了

8 S: _9 { e1 C3 m: @9 |

随着郭德纲相声的流行,以前揶揄人傻的”2“字再度流行起来。2字,本身也是脏话2b的省略语,而2b也是有所指的,有兴趣的可以慢慢考证哈……

- W" q. f2 \4 q/ r

俺这可是纯粹民俗学考证哈

* B3 U( W6 S. p( `6 j

 

' F1 ?. u! T- c# f) C* n4 M

 

发表于 2011-9-23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T) T$ i; u9 O& @- k! B( B$ h

 

. M6 Z' u- r! ]2 M6 t; f

       62揍行:骂人的话,“瞧你那揍行!(形容被骂的人,人丑陋,不怎么样,被人看不起。)”

发表于 2011-9-23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新北京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13:20 , Processed in 1.22823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