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的圣安布罗乔教堂(Basilica of Sant'Ambrogio)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意大利罗马风教堂。它较早采用砖砌拱顶取代容易失火的木造屋顶,其交叉肋骨拱的新式作法影响很大,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堂的结构样式,而且改变了建筑空间的视觉感受,对一百年后哥特教堂的问世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_/ R+ r g, b( o; d
4 B2 A% n( R2 k! Z5 T* A% E2 Z
) {$ J- d+ [; f( g??? 这座教堂最早建于公元四世纪末,1080年重建为现状。教堂的名称取自米兰大主教圣安布罗斯(Saints Ambrose,约公元340~397)。+ @7 X* r- ~$ X; N1 F9 v; l6 b
??? 安布罗斯出身于罗马贵族,一路顺利升迁为米兰所在的利古里亚省省长,34岁时受洗,出任米兰大主教。当时,米兰已经取代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行政首都。( U5 u, v' m! l Y# i
0 s% f' x% A+ B8 Q! t* D7 k??? 罗马帝国自从公元三世纪末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公元284~305年在位)别出心裁地实行多位君主分区共治开始,一百年来,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皇帝共同在位,分别治理帝国的不同区域,但是所有的法令都要几位皇帝共同签署才能奏效,以此有别于国家分裂。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山不容二虎”,或者“天无二日”,很难理解这种主动将国家分一半给他人(往往没有血缘关系)的作法。不过这种作法对于希腊、罗马人来说并不陌生,早期的斯巴达城邦和罗马共和国都是同时选举两位执政官,共同治理国家。# v- B5 j0 r4 U0 x. x% H- q# ^2 T
9 ?8 n I' d; O7 i% V
??? 公元379年,32岁的狄奥多西将军(TheodosiusⅠ,公元379~395年在位)被比他还年轻4岁且非亲非故的皇帝格拉提安(Gratian,公元367~383年在位)提拔为共主,治理帝国东部地区。在恩主被叛军杀害后,狄奥多西于公元388年率东部军队西征,平定叛乱,拥立恩主年幼的兄弟瓦伦提尼安二世复任西部皇帝,他自己则在意大利停留三年,等到局势平定,主动将西部帝国权力移交,返回东部帝国。
! A9 c5 V ]$ c0 _: w' b
3 `: X# \; n2 C/ w9 P) b; ]: c3 g+ X) @??? 在狄奥多西这次驻节米兰期间,公元390年,希腊城市帖萨洛尼卡(Thessalonica)因赛车纠纷发生暴乱,总督被暴民杀害。愤怒的皇帝在冲动之下下令报复。使者前往帖萨洛尼卡,假意宣称皇帝已经宽恕了参与暴乱的市民,并邀请全体市民到城中赛车场观看赛车比赛。追悔莫及惊恐万分的市民感到松了一口气,纷纷前往赛车场。待到比赛开始,进入场地的却不是赛车,而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全场观众展开屠杀,至少有七千名市民惨死在赛车场里。( F* E C: A5 u
??? 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闻讯震惊,下令开除皇帝教籍。当皇帝试图闯进教堂参加礼拜时,安布罗斯无所畏惧地站在米兰大教堂的门口挡住的皇帝去路,要求皇帝必须为大屠杀负责。% W5 f; a0 W; h0 t" L
2 I b# o0 `: O, _# c/ [??? 这位在世俗社会无法无天的百兽之王终于降服在手无寸铁的大主教面前,剥去了君王的服饰,在教堂中为自己的罪行痛哭流涕。八个月之后,大主教考虑到帝王的特殊地位,以及他的公开认错所能产生的特别教诲作用,同意缩短皇帝的服罪期,恢复了皇帝的教籍。
* |0 y/ |; V5 w9 o2 a: I+ S% [5 c. l
4 r" L$ {4 [! ~4 P??? 深深忏悔的皇帝与安布罗斯联起手来,对帝国境内的异教信仰宣战,立法并依靠军队严厉执行,禁绝一切非基督的思想和行为,拆毁异教的神庙,将异教的神像拖过大街恣意凌辱。不出一代人的时间,这个过去一千年里都在希腊自由思想下沐浴成长的民族,曾经包容过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宗教,包括初生的基督教,来了个彻底“洗澡”,从此匍匐在统治阶级信奉的唯一的思想和武力的淫威之下,一千年不再思考。+ k" L! S9 E; z
: S1 L+ \. Y: r% |: E
??? 公元397年,安布罗斯去世,被尊为教会圣徒,安葬在米兰的圣安布罗乔教堂。, e6 j4 `, S0 T$ |8 O3 D/ X! R7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6 23:37: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