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v- ` u8 E j& P, O" c1 v: w
甜蜜记忆有多种,这里说的是最本真的甜蜜:糖,小时候的糖。
& b7 p- w: r; q, o
' D4 E7 x6 n h7 Q7 M% E如今好吃的零食种类繁多,还爱吃糖的孩子恐怕不多了。
& A% a. |% K' }$ r$ M5 G; R1 | 1 q2 F7 X3 Z1 t3 M' |/ ^
小时候供应匮乏,糖可是好东西,那时的糖大概有以下几种: 水果糖。这种糖最便宜,一分钱一块吧,硬、甜,有股水果的香味,我现在仍然坚信那个时代已经上了工业香精,汗。后来,有个鲜族的老街坊去金太阳国当专家,经过一番申请和周折,参加了他侄子的婚礼。主人拿出了压箱底的水果糖当喜糖招待来宾,他说那叫一个难吃啊,都变质了,而且一股子香精味直冲脑门,呵呵。 + M8 \* n. e1 g% y1 r, {' u H+ o
# s1 K& b6 O% j7 C# {" G# ^, R& e牛奶糖。这个么,好像也分档次,便宜的2元钱一斤?大概吧。贵的记得是5分钱一块,那个奶味就很足了。
( A( ~' F$ y; B) q# u
7 {1 p! d8 `6 w F杂拌糖。顾名思义,水果糖与牛奶糖的混掺,兼顾好吃与价格。 4 @# Q) F1 R8 B( m0 U% X* x$ C+ O
7 [, i% v6 I4 B! r6 H' k
关东糖。也就是麦芽糖,与瓜子、花生、香油一样,是逢年过节凭副食本买的。此糖的特点是粘,超级的粘,嘎巴一口(得用后槽牙哈,若用门牙咬,当心成豁子,呵呵)咬下去,牙关能被粘住扯不开。关东糖外面带着一层白霜,防止互相粘连的。但不幸大多情况还是会发生粘连,买来的关东糖成为一簇,吃的时候得掰开。
- q+ V5 q$ Q3 P4 H( e1 Z) o* c
1 J: [" l0 u8 B& \/ P后来,上海货大举北进,一时成了高档、好吃、甚至是时尚的标志性食品。市场上有了沪产糖果:酸三色、牛轧奶糖、黄油球(大概是这个名字),声名赫赫的大白兔应该是7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的。
& H% M# s. u7 g1 j
+ M, }: f' e+ h8 `- D. k: O* t其实,那时的广州糖果也很好吃,只不过京穗两地太远,物流不畅,不如上海糖果普及。大人单位叔叔、阿姨中有老广,或去广州出差(广交会之类,呵呵)带回来。广州糖果多水果糖,包装也很有特色,比如菠萝水果糖的包装就包成菠萝状,糖纸印成菠萝皮的花纹,封口那一揪揪是绿色的,好看又好吃。此外还有椰子糖,有油性、香,也很好吃。 , r& D0 b( Z' `% n {- E
( A/ G7 ~: b1 b7 p2 m" ~那时的巧克力可是高档食品,北京么,自然是義利牌的,椭圆形半球状,上面有花纹,散装的。印象是5要么10元(也可能没这么贵,年代久远,实在记不准了)一斤。跟上海的光明散装巧克力一比,不得不承认,还是上海巧克力味道柔和好吃:)
4 p9 S! L+ K5 e1 y: G% i
3 r$ Y6 s! }4 F- @0 T9 t8 |* R$ A( I: o那时超爱吃软糖,省牙口。一个是饴糖,其中高粱饴是大路货,上面有些砂糖粒,高粱饴以产地是青岛的最为著名。还有的饴糖不带砂糖粒,表面有层白霜,还有米纸包着,米纸可以吃。此外,还有一种叫水晶糖的,方方正正半透明的,用玻璃纸包装,味道柔和,口感也好。就是一个字:贵。好货不便宜真是不假:) 2 ?0 R2 L8 A$ B, o' s% f
6 h4 o! ]0 P9 T" [4 R可能还有其它糖品,先这些,想起来再补充。
+ p$ d x0 |# s' K1 c5 H! j[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5 15:04: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