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 v( n1 @9 O$ p
鼓蔫儿 + y0 A# G$ E9 y0 K& n) B& i
“红手绢,裹大米。猜不着,我骂你。”这是一条在北京房山地区民间流传的谜语,谜底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鼓蔫儿。 ( o# X2 O4 g# K# y' g, j' Z
鼓蔫儿植株为草本,生长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互生卵形叶。果实被5枚萼片包裹,果实鲜红,呈球状,直径2厘米左右。果皮厚且有韧性。果瓤为肉质,淡红,可食。 & w& P/ P) v/ S: u3 \8 m
而是家居农村,秋天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最大的乐事就是到野地里采鼓蔫儿吃。当小伙伴中的一个发现挂有成熟果实的鼓蔫儿株时,大家便蜂拥而上。如果发现者落后些,就边跑边喊:“是我先看见的!”颇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味。但先行者并不以为然,谁先抢到谁先吃。鼓蔫儿的果肉甜中带酸,由于食野果,于是不太成熟的果子就很苦。常摘食鼓蔫儿的孩子有经验,都是嗑破果皮后,先舔一下再大口吃。吃到酣时便以果皮做玩具:先隔皮将果肉揉成浆,再从果蒂处吮出果浆和籽,吮时要注意保持果皮完整不破裂。复吹鼓果皮置于上下门齿内侧,再用舌尖一顶,果皮就会发出“呱呱”的叫声,好像一只小青蛙。 2 ^ j% h- ?3 U' s: i+ {5 t
六十年代初,父亲调到北京工作,我跟随父母来到城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鼓蔫儿。前几天偶然发现路边有鼓蔫儿卖,与摊主交谈,得知从房山十渡来。玛瑙珠般的鼓蔫儿唤我朝花夕拾,买来一些与办公室的同事分食,多数同事在孩童时吃过这种野果。由懂行者告诉我:鼓蔫儿现已有人工培植,不但味道好,果实也比野生的大一两倍,萼片还是一味中药,药名“红灯笼”。 3 ]% G4 B; V: X4 T. y9 t
注:以上是俺十一二年前发表在《中国花卉报》上的一篇习作,现在看起来,够青涩哈。 4 S7 X' c4 ^3 B0 S6 m$ ~
“鼓蔫儿”是发表时的文字,现在知道了,应该是“菇娘儿”。呵呵,学无止境呦。 $ d& B" @0 `&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7 21:39: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