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子胡同33号(今75、77号)是当年蔡元培的故居,现在分为两个院落。 + v# w [1 \6 @ q8 y5 q6 v% X
1916年9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部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当时的北京大学可不是现在北京大学的样子。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戊戌变法硕果仅存的产物。
4 ?0 w5 O5 K2 z, Z3 V* K 京师大学堂初办时,所收的学生都是京官,被称为老爷。差不多每个学生都雇个当差的。上课铃响了,当差的得说一声:请老爷上课。他们读书不是为了长学问,而是为了日后当官。学堂的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许多人不学无术,可学生认为以后可以做靠山,欢迎得很。
9 m$ x5 |5 t$ B0 `$ w( o 到了1916年时,京师大学堂虽然早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但“皇家大学”的衙门气儿还是浓了去了。所以,朋友们劝蔡元培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但蔡元培坚持己见:“现在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正式赴北大就职。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蔡元培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平民校长的丰采一进校门儿就显露出来了。
( [1 R3 j6 h. e% E5 l 蔡元培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官职不低,但他非常俭朴。他在北京供职多年,先后在西城、宣武、东城住过,始终没有自己购置私房,一直是租住他人的房屋。东堂子胡同33号正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的住所。 & F- J" R& W: t2 k
蔡元培主政北大后,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着手充实教员队伍,吸收进步学者。
7 Z9 n0 u. |0 o0 p 蔡元培到任10天,就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相当于现在的文学院院长)。据说经沈尹默的介绍,蔡元培翻阅了10余本《新青年》杂志后,下定决心要聘请陈独秀。他去陈独秀暂住的旅舍拜访时,因陈独秀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蔡元培的诚意和胸怀打动了陈独秀。 - F: F; b8 i% ~+ R
引进陈独秀后,1917年8月,经陈独秀介绍,蔡元培又引进了胡适担任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所主任。而胡适当时是个博士学位还没到手的毛头小伙子。
5 k! B6 V3 b \- C+ K# m/ C 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蔡元培又聘钱玄同任文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鸳鸯蝴蝶派文人刘半农任理预科国文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周作人任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编纂员、北京《晨钟报》编辑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1920年8月,鲁迅正式到北大任兼职讲师,并为北大设计了校徽。 9 t3 K/ n, f* D
经过一番整顿,全校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200多名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才30多岁,有的教授只有二十五六岁。这比现在大学里教授还年轻呢。
: \! E) v8 o. j% }4 T8 c: b3 G9 T! ^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孕育了五四运动。
. _1 T) z& S* m/ M% B- ] 1919年5月3日,时任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的汪大燮,乘马车赶往东堂子胡同蔡元培家里,告诉他北洋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并向他求援。当晚,蔡元培召集许德珩、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等学生代表,到东堂子胡同他家中开会,通报消息。学生们群情激愤,把原定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至5月4日举行。不夸张地说,东堂子胡同点燃了五四运动最初的星火。 . c" J% }4 [. Z& l4 K; c/ u3 t; z( F- k
5月4日火烧赵家楼后,32名学生被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当晚,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 m& d0 W7 A8 R6 t8 O- B0 t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狱。蔡元培却在军阀政府的压力下,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并给北大师生留下便条:“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它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5月9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 k" {$ ^. w$ d7 k1 M8 W
第二天,蔡元培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 Q, }! g+ U8 }/ s& I0 J& G! n
蔡元培辞职,引起强烈的社会震荡,“挽蔡”成了学潮难以平息的一个组成部分。7月蔡元培答应回校复职。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直到1923年1月。 " }1 ]+ {" s+ v U
1940年3月5日晨9时45分,蔡元培在香港与世长辞,享寿74岁。周恩来作挽联悼念他: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主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