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仍见雕梁旧迹 # U$ f, o, A3 ~, \
戴先生称,白衣庵始建于明代,古刹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四层殿宇及跨院。前殿有三间,正殿有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还有殿堂三间,正殿原来有许多大佛像。
) q1 _, R* e( F& p# l, Q! P “我们小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大院子,附近小孩都上这来玩。”戴先生说,“文革”后,古迹被毁,僧尼四散,随着居民繁衍、房屋加盖,原来空旷的四合院合成了大杂院。
3 M8 u2 V% x, z& ^ 东城区房管部门管理方家胡同段的办公室也在院中。管段的赵先生称,新中国成立后,庙产收归国有,房产划分给民政、残联、假肢厂等几家单位的职工居住。赵先生称,住户的增加,并未改变尼姑庵的原有格局和建筑主体。 7 ^6 [8 L8 d" O% f; t \4 Y0 x$ I
记者昨日在院中看到,中殿的后檐上,仍能看到蓝漆为底的雕梁。东侧厢房的瓦房上,翠绿的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中殿东前侧,平房之中立着一棵古柏,枝叶仍然葱茏。“原来东侧还有一棵柏树。”戴先生说。 ; ~. f# P. t' w a' u5 t
据院中居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原白衣庵的尼姑王云及其弟弟王君和于大姑、于二姑姐妹等人后来也住在院中,数十年前相继去世。“姑子们一般不和院里的人说话。王君爱养花,有一次,我看到他在院里打理一坛君子兰。”戴先生说。 # j- {* [5 S, T2 a& G+ I- X
记者 李显峰/文 王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