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贝-勒NO20

◤◢◤◢◤◢ 清朝王爷坟墓[图库] ◤◢◤◢◤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20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咳......

只去过三个王爷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2-27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6-7-24 10:41:46的发言:

昌平王爷坟(清朝)


兰旗王坟地
北京昌平县的城北,有一处名胜仙人洞在这一名胜前,清代乾隆年间建立了一处王爷坟,《光绪昌平州志》记载:“兰旗王园寝在州北仙人洞前。”“兰旗王”园寝指的是被郑亲王府称为“北山”的王爷坟。 进入清代以后,皇帝多次临幸明十三陵。唯独郑亲王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坟地立在明十三陵界内。郑亲王经纳是奇通阿次子,清高宗以他祖先“世有战功”,让其辛袭公爵。他葬于昌平中山口北边一里仙人洞时,仅是一座公爷坟而已。他的长子积拉堪初袭公爵。嘉庆十二年(1807)革退,积拉堪的五弟伊丰额袭爵,道光元年(1821)去世,他们先后葬于经纳享基侧,他们这墙圈被当地老人称为“东宫”。道光元年经纳享之孙西朗阿袭爵,道光二十八年(1848)去世,葬于东宫西侧。同治三年西朗阿墓地有所建设,形成一定规模,俗称“西宫”。南端为豆渣石平桥三座,条石墁着神道。有石牌坊一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牌坊后有华表一对。北行有石狮子一对,两道宫门后边就是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立于同治初年。东西朝房各五间,享殿三间,内有香案五供。享殿房有东西角门,后边有大宝顶一座,东边有小宝顶一座。墓地前边砖墙,后边石头墙。 1930年,昌平县发生旱灾,闹起蝗虫。郑亲王府的一位六哥子来到此间,卖掉了树,又拆墙卖掉砖瓦石片,最后搞了一次起灵,使王爷坟彻底毁坏。现今,只有三座平桥比较完好保存下来。

平西王坟
沙河镇东南有个叫“平西府”的乡镇,在此西南的黄土南店村有平西王弘晢的墓地。 张晢是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二子,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初五日,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去世,葬于黄土南店村东土岗之上。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旨复入宗室,复其原名。弘晢墓地占地十五亩,东到老赵家,南至黑塔寺吴七房后,西边是车道,北边与黄土北店村接壤,如今有京包线铁路在两村搭界处通过。坟地坐东朝西,双立祖,除了弘晢的砖宝顶之外,有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十一子弘日丙的大土坟一座。 在黄土南店村,平西王坟亦被和为后坟,因为在这之前已有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三子弘晋葬于村南“上场”。弘晋是康熙钟爱的皇孙,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六年去世。弘晋的墓地原有数十亩,进入民国以后,其裔孙连坟地的松柏树一起卖掉,土地仅余一亩,两边人字形排列的坟头把地理严了。而后向村里借地一块,陆续建坟五座。弘晋墓地坐北向南,南端挖有月牙河。 1924年后,弘晢的后裔陆续到后坟伐树。1938年后坟被盗,1944年上场的坟地被盗。 1960年,地方政府决定平坟,先把后坟改成公共墓地,上场的坟地在1971年进行了彻底清除,挖出了殉葬品。后坟由黄土东村的人们将楠木棺材起出,找到了鼻烟壶、玉碗、怀表等。

四爷坟
乾隆皇帝第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正月十四日。乾隆二十八年(1763)七月二十四日,79岁高龄的康熙帝第十二子履亲王允祹为后,袭履郡王。永珹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二十八日辰时去世,年仅39岁,谥号端。嘉庆四年(1799)四月追封亲王。永珹墓地在今昌平县秦城西边十虎峪口,俗称四爷坟。 四爷坟坐北朝南,前有月河,上建神桥一座。过桥即是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宫门三间,与红墙相接。院内享殿三间。享殿后月台之上有大宝顶一座。大宝顶后为圆弧形的跨栏墙。红墙之外还有虎皮石墙一道,灰沟缝。 1936年,永珹的后人搞了“起灵”。将墓挖开,殉葬品取出,灵柩运到北京东直门外崔各庄。四爷坟地宫为棚板石结构,俗称“天罗池”。当中立有隔断墙。 四爷坟一直到1976年还有残址,驮龙碑完好。碑文满汉合璧,碑高四点二米,宽一点二米,厚零点五五米。碑额为篆书“御制”。

定端亲王坟
第三代定王定端亲王奕绍是定恭王绵恩,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嘉庆儿年(1803)封为贝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晋升为贝勒。在这以后一年多内奕绍多次被革去职任,至到道光帝即位后才再次得到信任和重用。奕绍道光十六年去世,享年61岁,葬于昌平县宝山。 定端亲王园寝俗称大北宫,建在宝山的山洼子里,坟地占地一百余亩。最南为双石桥,再往前行就是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只见*屃脖子有一道红印,相传是它半夜到洋河桥偷水喝让人砍的。坟地的大墙,下边用的石头,上边是用城砖砌的。宫门旁边有东西角门,里边为五间享殿,东西朝房各三间。享殿后边月台之上有红皮大宝顶一座。在大墙内外,除松柏树外,其余均为柿子树。 1922年旧历十月二十六日,定端亲王奕绍之曾孙,清末曾任巡警部左侍郎、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贝勒毓朗去世,没有另立坟地。葬入大北宫东角门内,仅土坟一座。贝勒毓朗下葬没几年,1927年冬,盗墓匪将王爷坟盗发,里边大翻膛。贝勒毓朗夫人的头也被他们砍下来。日本投降前半年,外村来人将王爷坟拆毁,砖瓦石片及木料全部运走,树也给砍伐。到土改前后,王爷坟的驮龙碑和破墙还在。如今,王爷坟的踪影全无,不过坟地的井还在。

定敏亲王坟
定敏亲王载铨是定端亲王奕绍的长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载铨七岁时被赏四品顶戴,道光三年(1823)晋封为二等镇国将军,道光十四年(1834)任御前大臣,从此 倍受信用,十五年晋封辅国公,十六年承袭定郡王。道光末年手握用人大权,权倾一时。载铨咸丰四年(1954)去世,享年61岁,谥号敏,葬于风景如画的葫芦河。 嗣子定郡王溥煦,恐怕重蹈定敏亲王无子复辙,选址葫芦河村西北建王爷坟的同时,在河上架桥一座,取“压碎葫芦—出子”之意。 王爷坟坐北朝南,南临大道,有下马桩和上马石。北走有文河一道,神桥一座。一片树林后边有碑楼一座,内立驮龙碑一方。罗汉墙、红墙与宫门相接。宫门明三间暗九间。院内有东西朝房各三间,享殿为明五间暗十五间。享殿后月台之上是大宝顶一座小宝顶七座。阳宅在坟地东边,有砖影壁一座,三间大门道,里边有东西厢房。正房两边有角门,后边配房东三间、西三间,穿堂后边还有一排房。 辛亥革命后,王爷坟附近还葬有定慎郡王溥煦的长子毓长。 1931年,王爷坟被盗,宝顶被凿子一个洞。坟地树木陆续卖掉,到1949年已所剩无几。1953年,宝顶被拆平,1966年砖瓦被运走驮龙碑被拉倒,如今仅存半块汉白玉石的基座。

仪亲王坟
清高宗(乾隆)第八子永璇,生于乾隆十一年,是亲王中著名的老寿星。乾隆四十四年永璇被封为仪郡王,嘉庆四年晋封仪亲王。宣宗即位后对伯父仪亲王敬礼有加,免去他叩拜之礼。道光八年为示亲敬又是准他在兹禁城内乘轿,道光十二年永璇去世,享年87岁,谥号慎,葬于昌平县的半壁店。 昌平县半壁店的仪亲王永璇墓,坐北朝南,依次建有月河、神桥、石牌坊、碑楼、宫门、享殿、月台、大宝顶,周围砌有红墙。红墙内外广植松柏树。 在昌平县半壁店仪亲王永璇墓西南,隔着大道有小宫门一座,亦是坐北朝南,外有石桥,桥北建有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宫门与红墙相连接。院内正中是三间享殿。享殿后月台之上为仪亲王永璇之孙、仪郡王绵志第四子郡王衔多罗贝勒奕纟因 的宝顶一座。小宫门西南有土山子一座,也有小宝顶,有人说是仪亲王府太监之墓。 1924年,仪亲王永璇后人将丰壁店的松柏树和砖瓦全部卖掉,石牌坊也让链车拉走了。1925年又搞了“起灵”。据说打开地宫石门时,停在石床上有灵柩两口,骨殖完好,有许多殉葬品。如今,仪亲王墓前神桥还在,石栏板已无。地宫的汉白玉石已被起干净,地宫旧址挖成了簸箕形状,三面墙壁如同刀切的一样平平整整。地宫东北有一片柏树林,是徐家坟遗存。小宫门旧址有石桥残存,还能见到一眼水井,井口很小,如同故宫的珍妃井,井内有清水。 -

庆王府坟地
昌平县白羊城是庆亲王府的坟地,以庆僖亲王永璘立祖。 永璘是历史上一个有趣的人物,乾隆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只有永璘没这个想法。他说:“他没有做皇帝的命,即使皇帝多如牛毛也不可能落在他头上,中要能将和坤的宅第赐给他享用,就很知足了。”到嘉庆即位,将和坤问罪处死,便把宅第赏赐给他,并封他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永璘病逝,享年55岁,葬于白羊城北。他的墓地遂被称为北宫。北宫背靠五峰山,坐西向东,有神桥、月河、南北朝房、宫门、墙圈、享殿、大宝顶等建筑。 永璘第三子绵慜,道光十六年去世,终年40,葬在北宫南边,人称南宫。 绵慜无子,去世后第五子镇国公绵悌继承爵位。绵悌在道光二十九年去世,终年39岁,建坟在南宫南侧,永璘第六子绵性,光绪五年去世,享年66岁,葬在南、北宫之间,立坟头一座。 永璘之孙奕劻,曾管理过圆明园八旗事务。英法联军北烧圆明园时,连家小都无力顾及。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随光绪帝、慈禧西行,仍未顾及家人。1917年,奕劻病故,在北宫东北建立园寝。奕劻的墓地建有碑楼、宫门、红墙、享殿、大宝顶一座。在这之前,1916年冬,载振的嫡福晋索绰罗氏去世,从1917年冬至1922年冬,载振在北宫北边又建园寝一座,树立牌坊一座,葬了索绰罗氏,工程用银十二万五千元有奇,于1931年正月亲笔著文记其事。在新园寝北边有侧福晋小宝顶二座,姨娘坟一座。 进入民国以后,军阀混战,而白羊城地近南口,自然要受兵马骚扰。加上白羊城庆王坟殿宇厅堂有一百另八间,尚有碑楼三座,加之民房百间,驻扎三、五千人不成问题。 “七七事变”后,盗匪趁机用炸药将庆王坟崩塌,把庆王府四世陵墓二十二座的殉葬珍宝全部掠走。日伪统治时期,又有人看上了这里的木材,多次官伐树,再加上土匪来一批放一次,庆王坟树木日渐稀少。 1947年,国民党某军团伐树卖钱,庆王坟古树几乎无存。1966年残存建筑被拆毁。 现如今,北宫北神桥完好,南神桥桥面石已无。地宫石券还在,铁梁扔在地宫南侧。新园寝尚存南北朝房各三间,石狮子一对,部分残墙和角门一座,院内有小松树林。东宫(即奕劻葬地)今为小学校一所,碑楼尚存,驮龙碑已无,宫门还有北残墙,砸坏的石狮子扔在一边,残墙内积有琉璃瓦两堆约有千片(件)。 南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1955年征用,1956年将这里的八个自然村搬迁,随后拆除了宝顶、地宫,砌起了大墙。不过,从大墙豁口处能见到里面有朝房、宫门、享殿等完好的建筑物遗存。

六爷坟
恭亲王奕訢因是道光第六子,被人称为“六爷”,他的墓地便成了“六爷坟”。 六爷坟位于昌平崔村乡麻峪村翠华山下。恭亲王奕訢(1833—1892年),为清宣宗道光之第六子,是咸丰之弟,自幼爱习武,创造了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对他十分喜爱,为他创造的枪法和刀法命名,并赐白虹刀一把。咸丰即位后,奕訢被封为恭亲王,另建府第,位于今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咸丰去世后,西太后慈禧与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后期与慈禧矛盾时起时伏,因而爵位和职务也时授时除。 昌平翠华山是奕訢为自己亲定的陵址。陵园区除碑亭、享殿等建筑外,还有一座高3丈多的淡清色大理石牌坊,四柱三门,十分壮观。 坟地西边有阳宅四进,有大门、茶房、垂花门、前厅、后宅、寝室、九间房。 在恭亲王坟地西边一百二十丈,有块小坟地。 起初葬有恭亲王次女和第三子辅国公载氵睿,陆续葬有恭亲王三女、四女和第四子不入八分公载潢。这块坟地官称“小园”,俗称阿哥圈。 恭亲王长子载澂,光绪十一年去世,葬在南庄村。墓地有石桥、碑楼、享殿,还有宝顶一座。另外还有其子女的两座小坟。 六爷坟周围松柏成林。坟地被多次盗发后,恭王府后人怕再遭损失,将树全部伐倒卖掉。1958年修十三陵水库,王坟的石料被运走使用。 如今,六爷坟为昌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间四柱的石牌坊保存完好。

八爷坟
昌平县葫芦河村北有座八爷坟,村里人称东坟,因为西边有定敏亲王的墓园,又名西坟。在半壁店也有一处八爷坟,是仪亲王永璇(清高宗第八子)的墓地,这里的八爷坟是钟郡王奕讠合(清宣宗第八子)的墓地,故而又叫小八爷坟。 钟郡王奕讠合,生于道光二十四年,三十年被封为钟郡王。同治即位后免去他叩拜之礼,在内廷行走。同治七年去世,年仅25岁,谥号端。钟郡王墓地坐北向南,红皮砖墙,东南角有平桥一座。碑楼中驮龙碑一方。宫门三间,旁边东西角门各一。顺着甬路,对着宫门有享殿三间,顶覆绿色琉璃瓦。享殿后有月台,月台上是一座大宝顶。最北边是圆孤形的跨栏墙。树木有白皮松、马尾松、红松。 1938年前后,墓地被盗。收拾地宫时发一里边石券,“金井玉葬”,停棺椁一口。1948年,解放军某部把坟地拆除,树木成材的砍伐拉走。因为坟地已无照看的必要,加上坟地地势低洼,雨季河水上涨,洪水浸泡住房,1950年看坟户陆续搬走。1966年小八爷坟已形成丰产田。仅有几块废石留存。

其它王爷坟
昌平旧县西边有个雪山村,村北有两座不高的土山,是乾隆第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瑆的墓地。永瑆以书法见长,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生前“日用菲薄”,但其所积蓄,皆为仆从掠去,府藏为之一空。墓地只有大宝顶一座,老年人也没见过碑楼、享殿等建筑。大宝顶西南建有其长子贝勒绵★的宝顶。在大宝顶正西建有砖圈一处,俗称“小宫”,当是夭折的阿哥、格格葬地,砖坟两行,每行三、四座坟。也有人说这是侧福晋坟圈。大宝顶西南陶家附近有阳宅一所,旁边有停灵房三间。 1968年,王爷坟被平毁。 成郡王载锐是奕绶的长子,道光三年袭成郡王。道光初年时,载锐游猎圣宝山,看中了兴隆口村的和平寺,认为这里清静幽雅,愿死后将尸骨墓于此。咸丰九年,载锐去世,按其生前意愿,将其葬于兴隆村,府中称墓地为花塔园寝。园寝有碑楼、宫门、享殿、宝顶等建筑。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成郡王载锐长子溥庄嫡夫人张佳氏、妾王氏等人罹难。匆匆逃出都城的府中上下,途中屡遭兵匪袭扰,财物丢失无遗。疲于奔命的眷属都成惊弓之鸟。危难之际,寺僧下山搭救,成郡王载锐的后人得以保全。 1918年,贝子毓木肃 去世,其第二子恒照、第三子恒燕争袭爵,以致对簿公堂,这一争执经过两年平息。1923年前后,府中派人将成郡王灵柩起走,地面上建筑拆除一空,仅余驮龙碑座而已。 在今昌平县崔村乡棉山村西葬有忄享恪亲王绵恺,忄享亲王府将这里的园寝称为“北坟地”。 绵恺为清仁宗第三子,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宣宗即位便晋封亲王。宣宗一生对其非常信任,委以重任。但绵恺不加约束,也曾被降爵。道光十八年绵恺去世,终年44岁,谥号为恪。 ` 棉山王爷坟坐北向南,背靠九里山,红墙南北长九十丈,东西宽十五丈。有神桥一座,下有文河一道。过桥有石狮子一对。后边是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碑楼北边十五丈为宫门三间,与红墙相接。院内有东西朝房各三间,享殿后有月台,其上有红皮砖砌大宝顶一座,高十一尺四寸,直径十二尺三寸。宝顶下设须弥座。阳宅四进,位于坟地东侧。阳宅南侧有井一眼。坟地内外广植松柏树,还有柴树,共数千棵。 1932年,王爷坟被当地人盗发,后来忄享王府后人将墓地的地面建筑和松柏卖掉,换了钱花。 1958年年底,昌平县人民政府对忄享恪亲王坟地做了调查登记,拓下碑文。1968年,村人将宝顶拆毁,驮龙碑运走,石狮子拉倒,地宫做了菜窖。如今,宝顶旧址是个斜坡式的大坑,内有汉白玉制须弥座石一块。石狮子尚在,可惜已伤痕累累,母狮在前足已无,公狮左脚趾、铃铛已地。坟地东南的砖井还好,已经弃置不用,里边有水。

【六爷坟
恭亲王奕訢因是道光第六子,被人称为“六爷”,他的墓地便成了“六爷坟”。 六爷坟位于昌平崔村乡麻峪村翠华山下。恭亲王奕訢(1833—1892年),为清宣宗道光之第六子,是咸丰之弟,自幼爱习武,创造了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对他十分喜爱,为他创造的枪法和刀法命名,并赐白虹刀一把。咸丰即位后,奕訢被封为恭亲王,另建府第,位于今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咸丰去世后,西太后慈禧与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后期与慈禧矛盾时起时伏,因而爵位和职务也时授时除。 昌平翠华山是奕訢为自己亲定的陵址。陵园区除碑亭、享殿等建筑外,还有一座高3丈多的淡清色大理石牌坊,四柱三门,十分壮观。 坟地西边有阳宅四进,有大门、茶房、垂花门、前厅、后宅、寝室、九间房。 在恭亲王坟地西边一百二十丈,有块小坟地。 起初葬有恭亲王次女和第三子辅国公载氵睿,陆续葬有恭亲王三女、四女和第四子不入八分公载潢。这块坟地官称“小园”,俗称阿哥圈。 恭亲王长子载澂,光绪十一年去世,葬在南庄村。墓地有石桥、碑楼、享殿,还有宝顶一座。另外还有其子女的两座小坟。 六爷坟周围松柏成林。坟地被多次盗发后,恭王府后人怕再遭损失,将树全部伐倒卖掉。1958年修十三陵水库,王坟的石料被运走使用。 如今,六爷坟为昌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间四柱的石牌坊保存完好。】

六王爷坟就在秦城监狱旁边,前文说石牌坊保存完好,不要太乐观,石牌坊的根基都快掏空了,如不注意保护,离倒塌的日子就不远了。可惜呀!~~~

 

[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7-2-28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而且还有好多图啊~~有机会要把这些地方都逛逛[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8:05 , Processed in 1.15008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