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属于“北京回民的斋月”一贴的第十六篇,有网友建议发到这里普及一下清真食品知识,不揣冒昧,也不知道是否合版规,转发到这里,版主觉得不妥,尽管删掉,嘿嘿。)
$ U& `/ h8 f& \: Q ' t- ~; t# @$ d1 u
6 A* ?! g9 `; i }3 j无论回民还是汉民,提及“清真”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对于回民,那是安全、清洁和亲切,对于汉民,则是干净、好吃,还带一点神秘。这点神秘也许源于那蝌蚪文般的清真“都瓦”,以及回民代代遵守的特殊的宰杀方式。
8 v3 X4 j" k, g9 E “清真”也用在回民的礼拜寺上,最早“清真寺”只是个别寺的专属名字,多是皇帝赐名,如明代敕赐的东四清真寺,而牛街的则称礼拜寺,后来,清真寺逐渐成为大小回教寺的通称,可见回民极爱这两个字,不然怎么在信仰和饮食这最重要的两处都选择了它呢?
, t W+ ?9 D- n9 F: d3 e: k* C, q 按传统的诠释,“清”指清净无染,即身心的纯洁,“真”指真一无二,即认主独一,虔诚敬畏。按照回回的心灵模式,这是同时指向内在和外在的。清真寺自不用说,每个走近它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清和真。而饮食,同样也是不仅强调了养生,也强调了养心。
4 r% T: b( k# c$ R9 c, n; ? 回民禁食的动物,根本上是根据经训的要求,猪肉就是古兰经里明令禁食的。其实不可食的只占动物界很少一部分,有利齿利爪的猛兽猛禽禁食,杂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中不反刍的不食,奇蹄类不食,所以牛羊骆驼鸡鸭鹅都是美食,马、驴、狗、鹰则禁食。总之,可食的都是性情温良的,都是益于养生养性的。 $ K0 B- u9 B0 e* Y
在宰杀上也有讲究,只有按回民规矩宰杀的,才算清真的。回民总讲究个内清外洁,家里干干净净,心里也干干净净,才算是个好回回。在宰牛宰羊上,也是如此,这里有深刻的宗教背景。首先必须由阿訇下刀,在穆斯林的国度,只要是个规矩的穆斯林,其实就可以屠宰,但中国内地的穆斯林散居各方,老回回总慎而又慎,所以他们只认阿訇宰杀的为清真。
( |2 {$ H! w5 X- n7 f 对于宰杀的牛羊,一定要念诵“奉真主的名义,真主至大”,因为人和动物同为真主的创造物,人是没有权利随意剥夺它物的生命的,被枉杀的动物,其灵魂会四处游荡,很是可怜。在宰杀之前,人要尽量温和地对待它们,用手抚摸它们,使它们尽量安静,且严禁在一头动物面前宰杀另一头,回回代代恪守着这一规矩。宰杀时,还要在牲口的眼上蒙一块布,并要留出一个腿不绑,四腿皆绑的动物是无法挣扎的,那种痛苦可以想见。为不让牲口产生痛苦,回民的宰杀方式,是断喉法,阿訇宰牲所用的刀是宽一拃长一尺的片刀,极为锋利,讲究把喉管、气管和动脉三管齐断,且如庖丁解牛般顺缝下刀,阿訇轻念着,一刀而下,牲口瞬间便可死亡,基本没有痛苦,甚至没有挣扎,这比之蒙古人的剖腹法、西洋人的锤杀法和汉族的捅杀法,痛苦要小得多,在必须宰杀以之为食的情况下,这是最温和的宰杀方式。
& R2 B3 U$ K5 _" ?# w2 P) i ` 而这样尽最大力量减少痛苦的方式,也减少了瞬间痛苦产生的毒素,而且回民严禁食血,血被控得尽量干净,这样也减少了毒素的存留。所以,如果您到比较地道的清真牛羊肉铺子去,会看到那里的牛羊肉都干散散的,不是血丝呼拉的样子。炒的时候会很香,煮的时候会很少血沫子,这是讲究。 $ @' }' M$ N7 \8 Q
其实在穆斯林世界,饮食的范围很广,限制只占很少一部分,可为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回民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猪肉。在中国,猪肉的消费太广泛了,而且,中国和德国消费了世界上一半的猪肉。在这样的环境下,回民只有处处提防。牛羊肉必须阿訇宰杀才能吃,这个还好办,关键是其他本来可以进食的素菜,也因为可能加入了大油,而必须放弃,点心也如此,起酥油广泛使用大油,所有这些,都因为类似原因而被提防。而那些不涉及大肉大油的面食,也因为和肉包子肉饼同时制作,而弃之不顾,所以会有回民的面食铺,点心店。回民对一切加工过的食品,都有一种天然的提防心理,因为你不知道哪一道工序涉及了这种不洁。这样的情况,不仅常使汉族朋友目瞪口呆,也常常让外国穆斯林不解,但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做到真正的清真,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之选。 % o( { Q0 o6 _0 N4 J, S. s
% ?, y# g1 n& d5 c& N: @2 F+ k( {对于烟酒的禁绝,则是因为古兰经明确禁止了饮酒,而回民又视抽烟为损害健康的慢性自杀,所以一概禁止,以往的回民馆子,是不卖烟酒的,所以也少了很多是非和意外。回教的禁酒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酒能乱性,人又缺乏自制,所以干脆一滴不沾。只是如今为了生意,绝大部分的京城回民馆子都卖酒。但回民学校东侧的兰马拉面却逆流而上,老板夫妇朝觐回来后,决意不再卖酒,且严禁吸烟,并从回回传统和身体健康方面专门做了解释,从此,烟雾缭绕、杯盘狼藉的昔日面馆,如今空气清新、环境怡人,顾客反而不见减少,老人妇女孩子尤其喜欢光顾。其实清真馆子本就是这样,无烟无酒,且清洁卫生。 - I: D9 @7 H# y4 u- x
这样的限制和自觉,也在千百年间锻炼着回回的凝聚力、自制力和清洁精神。因为特殊的饮食习惯,你从小就跟别人有那么一点不同,在每一处挂着清真牌子的店铺前,你都有一种自己人的归属感,虽然你和汉族乡邻也相处融洽,但共同的禁忌和取道,总使你们有惺惺相惜之感。尤其在异乡,你饿着肚子寻找这块小小的汤瓶牌子,终于在一片铺面中看到那熟悉的经字和“清真”、“西域回回”,和那熟悉的白顶帽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念呢?你说不出,却总翻腾在胸臆之间。
5 _$ a, s: y' r( d3 f _ s4 X% W- | 而你的同胞,以及熟知这些禁忌的汉族邻居、朋友或同事,也会反过来监督你,你自己也已将这些作为了神圣的信条来对待,虽然很多回回并不进寺礼拜,但请相信,在他们放弃一样不清真食品时,或选择一样清真食品时,都有那么一种庄重和神圣在心间浮动,这是一条如风筝线一样的精神命脉,暗藏着回归的机缘。就如斋戒通过禁止饮食男女来磨砺人心,日复一日饮食上的禁忌和自制,该是怎样的一种磨砺呢?因为不清真,你可能面对一桌美食,任由身边的人们大肆饕餮而不为所动;因为不清真,你可能徘徊整条街道,最终只能回到旅馆啃你的干粮,却心安如水,口口香甜;因为不清真,你可能无法参与很多应酬而失去升迁的机会,可你克制着,总能回归平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自制,因为这是一生的考验。可也正因如此,你才获得了可贵的自制,且受益一生。 0 G, t( n9 G5 s
还有那支撑了一个民族延续千年的清洁的精神,在饮食上的洁癖,不断提醒着清洁的可贵。回民骨子里确有一种对清洁的迷恋,靠着“清真”二字,代代相传,不仅在饮食上讲究洁净,也在生活中拒绝着同流合污,苟合求安。你不断地在叩拜中升华自己,苛刻地反省自己,做着“讨白”,拿着罚恕,倾听体味着经训,只为清洁自己的灵魂,在今世干净,来世也高贵。回回有句老话,一口不清真的食物,毁掉四十天的善功。饮食就是这样和灵魂的功修息息相关。
# n" e# U+ T* L _2 v, q 无法想象,没有“清真”二字的回回社会,将是什么模样,也许早已同许多民族一样,消失不见了吧? . b. I& G7 t7 |" R)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7 10:43: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