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21|回复: 35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12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3 Z" m) Y5 n$ V! ^ }! W- ]

我记忆中的北京26中学(以前、现在的汇文)

7 V8 Q" }9 X" f2 c% `" t: o8 X

  我是上世纪的1959年9月从崇文区东八角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的。毕业时我报考了三个志愿,26中、11中(东晓市)和49中(南岗子),离家都不是很远,在崇文区也算比较好的学校吧。

& v: e! ?$ F" [+ ^) u

    入校第一天是在老校址报到,学校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东头,校园很大,院里有很多参天大树,树荫遮日感觉很凉爽。教学楼和教工办公楼都是老式三层小楼。入校当天,首先在当时的校体育馆体检,校医给我们检查的很仔细。校体育馆的东部紧邻新建的北京火车站。由于新建北京火车站,学校大部分教学楼和操场被占用,我们初一的新生被暂时安排在崇文区上堂子胡同的一处院落上课,由于此处院落房屋多却少有空地,体育课时我们就要步行到老校址去上课。

# E/ U1 |2 M1 `$ e9 r

上堂子教学区院子里有很多柿子树,到了秋天,金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风一吹就会有一些掉在地上。学生食堂是借用另外一个中学的食堂,在学校南边不远,中午不回家就在那里吃午饭。

/ I( P( @6 V+ y8 a

    26中新校址在幸福大街,教学楼为一工字型楼房,还建有食堂和学生宿舍,食堂和宿舍在教学楼北边,当时有很多印尼归国华侨学生住校。操场在教学楼东部,大而空旷。学校的南边是一个大空场,有时能看到有人在那里练习开车。学校东边是一个寄宿制小学。西边紧邻的是一个阀门厂,大大小小的阀门铸件零散的堆放在路的两旁,这条由幸福大街通往学校的东西方向的路并不很长,也没有铺柏油,一到刮风时吹起的沙子迷得让人睁不开眼。这条路的西口外就是当时的8路车,那时的8路公共汽车还是大鼻子的,前面是发动机,开起来的响声很大。

1 {/ V7 x6 X3 q" Q! d; Q

  那个年代26中是男校,清一色的小男生,全校仅有几名女教师,记得当时教我们英语的就是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可惜已经记不得她的姓名了。记得教我们政治课的是司熙玲老师,他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皮肤黑黑的,戴一副眼镜,讲起课来精神抖擞,把枯燥的政治课讲的生动有趣。我们初三五班的班主任老师是李平章,也是我们的化学课老师,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平时大家都很敬畏他,对我们这些调皮的学生也非常有耐心。

* w2 [( i3 N6 k

   我们班学生中还有好几位从印尼归国的华侨学生,当时印尼掀起反华排华浪潮,祖国派出船只将大批华侨接回祖国,并为他们安排好了工作生活和学习。还记得他们来校后,学校还组织我们去车站帮助他们搬运行李。

2 Q6 t9 S! p l6 Q- d8 v# g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郊区参加农业劳动,到东郊大郊亭,到龙潭湖周边参加劳动锻炼。

" s/ ?/ e; e" T; F0 C, q5 u

  60年代初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到初中三年级时,每个人粮食都减少了定量,十几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却长时间吃不饱,不是一顿两顿,而是天天顿顿吃不饱。当时同学们的身体都较差,为了减少运动学校就不再安排上体育课了。但是正直年少的同学们却是一刻也闲不住,当时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刚刚在北京举行,我们就在教室里打起了乒乓球,课桌当球台,板擦当球拍,把课本立在中间当网子,玩的非常开心。

$ ^1 a" @, C9 G

  62年初中毕业了,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不允许继续上高中,我选择了没有学费、管吃住的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并以语文数学双一百的成绩考入了第一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开始了四年的中专学习生活和两年文化大革命,直至68年毕业分配来到山东。

- ?7 v6 \* p J+ u s

  虽然离开初中母校已近50年的光景,但每当回忆起学校的一草一木,回忆起曾经谆谆教导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回忆起曾经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同学,都会使我激动万分难以释怀。

9 ^6 ^) h. k$ t0 y' |8 ~

忙忙碌碌几十年,这当中再也没回去过26中母校一次,再也没拜见教育过我的老师们,只是每当乘坐回京的列车经过广渠门时,远远的朝着学校的方向默默地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培养,祝福着我的母校兴旺发达。

2 r$ @& Y, H/ n, P: Q

  零星的记忆先写这些吧。

0 G! t8 `5 H# T6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2 18:26:53编辑过]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O9 z g) s5 v3 A1 f9 i

               同龄人,您四年赶上文化大革命,我们三年毕业去内蒙工作,望您保重!

发表于 2011-8-12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9年我在这个院子里的小学读书,住校。

{( J, D' t# \7 }8 C6 P

这张照片有印象么?现在成了“丁香小学”的教学楼。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1-8-12 21:02:00的发言:
; g: \# ~5 Q% P" C8 e

59年我在这个院子里的小学读书,住校。

6 {3 X2 y9 b) W; R

这张照片有印象么?现在成了“丁香小学”的教学楼。



8 z) z/ ^( d7 s( m

  有印象,在学校北边。我们曾在半地下的一楼参加过公益劳动,为当时修建的十大建筑粘贴马赛克,就是以前用来铺地砖的。把一个个小六方形的瓷片粘在牛皮纸上,牛皮纸一尺见方,粘好后备用。以前学校新楼的卫生间也是用这样的马赛克铺的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1-8-12 20:07:00的发言:
- ^% A/ X3 F5 g1 O1 v2 H0 W( |0 p- _

 

+ H6 M4 H" \2 {

               同龄人,您四年赶上文化大革命,我们三年毕业去内蒙工作,望您保重!

9 b) q; ^: p* H n. o

同龄人谢谢您!

发表于 2011-8-12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大伯说他在26中上学时赶上解放前通货膨胀 据说交学费交了两袋面...
发表于 2011-8-13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6中(汇文中学)的学生和8路公共汽车

' P$ o+ G, v L( A

     三年困难时期,我正在26中读初中,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要乘8路公交车,可以想象的到,12点钟正值下班时节,二三百学生去挤车,该是多麽拥挤了。而且时不时会发生学生与乘客、司机售票员的纠纷。学校也曾多方教导我们要遵守纪律,文明乘车。后来8路公交车队在北京晚报上头版刊登了一篇报道,表扬26中的学生乘车如何守秩序,如何尊重司乘人员。我记得当时学校教导主任在课间操是向全体同学宣读了这篇报道,并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遵守乘车秩序,爱护我们26中的名誉。此后,8路车,每天中午安排三辆车直接开进校门口,这三趟车只在花市、崇文门、东单停车,应为大部分学生是在这三站下车然后转乘其他车或回家了。同时也减轻了在下班时间火神庙车站的压力。当时崇文区委机关的大门就正对着8路车站。这种措施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以后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 M$ q7 g: A E+ [# K4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9:57:4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7日长巷草厂一带,交点作业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砖厂在2011-8-12 23:05:00的发言:
o7 l6 {; e& o( E5 U

  有印象,在学校北边。我们曾在半地下的一楼参加过公益劳动,为当时修建的十大建筑粘贴马赛克,就是以前用来铺地砖的。把一个个小六方形的瓷片粘在牛皮纸上,牛皮纸一尺见方,粘好后备用。以前学校新楼的卫生间也是用这样的马赛克铺的地板。

6 S9 z' ^4 S: G

老学长:这幅图片是西边的那排楼,半地下是小学的食堂和卫生室,北头是盥洗室。

: h( s( R; v( N2 d

你说的那个半地下室在北楼。好像是车间之类的。你说的马赛克有印象,我们那时候会拣一点零散的拿来玩。

3 i% o; T8 N. _( y; [

现在北楼已经面目全非了。

发表于 2011-8-13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砖厂在2011-8-12 18:24:00的发言:
  ' Z2 b9 F# _* P3 z

我记忆中的北京26中学(以前、现在的汇文)

$ C6 _2 X3 e, ~8 c9 F

 学生食堂是借用另外一个中学的食堂,在学校南边不远,中午不回家就在那里吃午饭。

" F9 _, N* U* S( ~%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2 18:26:53编辑过]

6 o8 S q3 q8 ~" |& Y

    记得好像是96中,听说我们的上一届同学和96中的学生还打过架呢,反正我没见过。刚开始,早餐的大米面粥几分钱一碗我忘了,反正不要粮票,后来就不行了。

- r; G [) x.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15:42: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雅雨清风在2011-8-13 15:39:00的发言:
7 T) G1 P( }& J1 e# a5 k3 r

    记得好像是96中,听说我们的上一届同学和96中的学生还打过架呢,反正我没见过。刚开始,早餐的大米面粥几分钱一碗我忘了,反正不要粮票,后来就不行了。

& U3 T9 G- l. F- {1 U*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15:42:43编辑过]
5 s, w6 E6 o5 h5 y/ ?9 e3 H

  可能是96中食堂。开始时米饭馒头随便吃,后来粮食紧张了,还是随便吃但不允许带出食堂,门口设立了值日生监督,而有人就把馒头咬一口,这样就可以带出食堂了。再后来粮食就更紧张了,也不能随便吃了。到新校后又缩减了粮食定量,我由30斤减为了28斤,我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根本吃不饱,有时晚自习饿的不行就去偷食堂的咸菜泡水吃。记得有一次被食堂大师傅发现了,拿着菜刀追到了教室,哈哈,想起来真有趣!

发表于 2011-8-13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砖厂在2011-8-13 19:13:00的发言:
, c7 u* F/ F& z: Q7 r

  可能是96中食堂。开始时米饭馒头随便吃,后来粮食紧张了,还是随便吃但不允许带出食堂,门口设立了值日生监督,而有人就把馒头咬一口,这样就可以带出食堂了。再后来粮食就更紧张了,也不能随便吃了。到新校后又缩减了粮食定量,我由30斤减为了28斤,我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根本吃不饱,有时晚自习饿的不行就去偷食堂的咸菜泡水吃。记得有一次被食堂大师傅发现了,拿着菜刀追到了教室,哈哈,想起来真有趣!

4 R: A! s7 T/ L

哈哈,是这麽回事,你这一说我全回忆起来了。

+ {; Y) x3 I9 O/ Z' j3 N5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21:08: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张61年年底三五班的照片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同级校友对26中的记忆片段

9 r0 w8 v4 ?; X$ {. x! X1 T( M

    初到26中覚得建筑有些象教堂,教室的门上有十字形的雕缝。课桌是铸铁架子,前边的椅子象剧场的坐椅一样可折起。刚开学我们就从崇文门校区搬桌椅到上堂子那边。上堂子校区有好几个院子,我们和三班的教室要过一道小门下很多层台阶到一个小天井内,是一个封闭的小天地。当时北京市教委提出“赶超福建”的口号,26中作为重点学校自然也就狠抓教学质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了,考试也多了,有时下午的正课刚下课,老师就拿着卷子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模拟考试。甚至有两三个老师同时来一个班的情况。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虽然不能说正确,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现状。晚自习老师们也到班上辅导,老师还编写了不少油印的辅导材料,比如为减少错别字编写的近似字表,数学的典形题等。语文考试错一字扣一分,有的同学试卷为负分。。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至今都颇有争议,但我等过来人都深感受益非浅。
    住校的同学除了印尼归侨生外,还有一些是部队的子弟,记不清是八一还是十一学校的。
    幸福大街的校宿是回国志愿军盖的,他们参加了国庆十大工程后为学校盖大楼。我们参与了粘贴马赛克的工作,马赛克的小瓷片是粘在背纸上的因为有些瓷片脱落了,我们课余用浆糊把脱落的重新粘好。新校的宿舍是板楼,当时还是比较新鲜的,吊车把整片的构件吊起然后用电焊把钢筋接头焊牢,象搭积木一样,速度很快。饭堂和礼堂合一的。记得欢迎越南大使舘的一个活动就是在26中礼堂进行的。
    困难时期开始时,体育课教打太极拳是在教学楼中间的过厅里上课。劳动除了去农村,还学过木工,我的成果是把一块木板刨成了刨花。再有是到皮毛三厂和工人一起拆旧皮祆,也干过把一块块皮子钉到木板上拉平的活儿,一个学期还得过几元工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6中老师的敬业精神,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我们在当年的统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以后的学业上有所前进。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张26中的毕业证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张照片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五班的同学们早已天各一方,近五十年的时光过去了,照片中那稚嫩的脸庞仍是牢牢的记忆在脑海里。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认识班上家住在三条的同学李长华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我记忆中的26中学

发表于 2011-9-2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那段时光是你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是你最值得骄傲的时光。

. [$ _ a, p- b7 f; Z6 R

又:你家贫咋会分来这里?(难道和离城里一样)

) g$ H4 J7 f- v4 W: v* c$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 14:37: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kebubi在2011-9-2 14:35:00的发言:
* v# U, d% ~, T

看来那段时光是你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是你最值得骄傲的时光。

3 w! `$ V$ }: i9 u

又:你家贫咋会分来这里?(难道和离城里一样)

) y" v% A7 u6 K+ o% v7 Z4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 14:37:07编辑过]
/ [0 `) V) h; w7 p

    呵呵,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当然是天真无暇的孩童时代。

8 r& \ @/ w& Q! _6 d* o

又:家贫是因为当时家中人口多,只有父亲一人工作,要养活全家8口人,和当时大多数家庭一样。

4 f5 r2 A( @/ ?6 n0 F

不熟悉离城里的情况,无法比较。这个名字倒是很熟悉,只是想不起来了。

发表于 2011-9-6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砖厂在2011-8-12 18:24:00的发言:
   8 u' x) F& c/ E. \" x

 

4 E& e6 ~& Z N% c! H

忙忙碌碌几十年,这当中再也没回去过26中母校一次,再也没拜见教育过我的老师们,只是每当乘坐回京的列车经过广渠门时,远远的朝着学校的方向默默地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培养,祝福着我的母校兴旺发达。

( s( g% K) A9 f" H9 i' A

  零星的记忆先写这些吧。

& o4 J" Q5 _% q0 i.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2 18:26:53编辑过]
) a0 l$ n' w6 [# O# t

9月10日汇文中学140年校庆呀,你可以赶上呀!圆圆自己的梦,可能会找到自己的老师、老同学呐!!!

发表于 2011-9-6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学长的文章,我也想起过去的往事。我家就住在船板胡同,从小就经常到二十六中操场去玩,她又是北京十所重点中学,考二十六中当年可是我的一个梦,可是59年她搬走了,我上了二十四中。另外,好像是127中用了她原来的位置。
发表于 2011-9-7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126、127两所学校用了26中剩下的位置。
发表于 2011-9-12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段视频--我的汇文

' W- E+ h/ I- \! 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yOTk0ODg0.html

u- J+ f9 i9 w& s% t, O.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2 20:03:3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4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雅雨清风在2011-8-13 21:08:00的发言:
. m7 @+ N# L; @7 u |6 Y! ]! a. ^, q

哈哈,是这麽回事,你这一说我全回忆起来了。

- g3 h$ t+ Y% _5 j8 m7 E& v3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21:08:27编辑过]
+ `9 m, m& z# G" n

 请看邮箱!

发表于 2011-9-14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雅雨清风在2011-8-13 21:08:00的发言:
4 X8 S2 V+ A6 ~* r8 o

哈哈,是这麽回事,你这一说我全回忆起来了。

3 r* d& w9 I'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3 21:08:27编辑过]
0 @9 p$ h+ T! V$ B9 Q5 i% l

 雅雨清风:邮箱内有邮件,请接收!短信联系。

发表于 2012-11-1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汇文老建筑
26中安德堂.JPG
发表于 2012-12-1 16: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碑
汇文纪念碑.JPG
发表于 2012-12-7 1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曾在泰山顶上偶遇26中初中同学,其家住花市三条或二条那一片,今在校友录中又巧遇了他,只可惜未能进入网页,只盼他能尽快批准进入,就可畅谈往事了。
发表于 2013-7-28 1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有幸拜读您对母校的回忆文章,我也很高兴!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5:49 , Processed in 1.18213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