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F3 A$ r0 j/ u: X$ M
上次曾经讲到,今日的方庄市场,是在一座很有名气的大庙旧址上建起来的,那座庙的名字就叫忠佑寺。忠佑寺始建于清朝初期,虽是一座私庙,但在250多年的历史中,一度成为了本地区名气最大,香火最盛的寺庙。
, G& T1 U* X! z1 Z2 r" }' g红墙围绕、黄琉璃瓦屋顶的忠佑寺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殿堂及房屋百余间。寺庙分东西两部分,西半部为寺庙主体,两进院落,分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建筑雕梁画栋异常精美,常年保持最新修葺状态。这里是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两进院落各有东西配殿,也同样规模宏伟气派,每院及殿堂之间均有油漆彩绘门楼牌坊和回廊相连接。在大雄宝殿西侧是寺庙掌门人的起居住所。
4 t$ X4 H- X' s. ^
寺庙的东半部面积大于西半部,纵深为四进院落外加西跨院和庙宇最后边的空地院。这西跨院就是寺庙西半部分后殿后面的院子,那里有碾磨房和成排的用来停放装有死人棺木的房间。这东半部分显然是寺庙用来进行经营活动的场所。它有供大型车辆进出并具有活动门槛的大门道,有水井亭、门房、膳房、卧房、长工屋、骡马间、仓房以及回廊门庭和两院殿堂等。这两院殿堂就是第三、四院落的无佛殿堂,这些建筑若与西半部相比显得有些老旧,不过建筑规模与格局都很讲究。从建筑形式上看,类似于有佛殿堂。其实这些殿房曾经也是用于停放棺柩和举行有关仪式的场所。“停放棺柩”是个什么仪式?简单说就是在庙里停放装有死人的棺材,也叫停灵。即死人装棺入殓后,不是埋在土里,而是把它停放在寺庙里数年,然后再择取吉利时日入土安葬。这曾经是旧社会流行于大户人家的一种独特的安葬形式。
1 e6 f' f( c `: j! s
为什么要在庙里停灵呢?有这样的说法:生前好修行,死后成佛升天堂。如果把装进棺材的死者送进庙里,与庙里的神仙为伍,分享神仙的香火供奉,就类似于进了天堂。这个死者享受佛一样的待遇,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佛”了吗!死者的家人也会富贵永驻,造福万代。另外,如果这位死者生前罪孽深重的话,死后进入了庙宇,既使罪恶很大,由于有了神佛为靠山,也就不必下地狱受到惩罚,其后代子孙也不会伤及福荫了。寺庙深深抓着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了一整套礼仪模式。于是人们争相往庙里送进尸棺。我曾亲眼看过忠佑寺停柩房的样子:西跨院有十几间专门的停柩房,每个尸棺单独“住”一个房间,房间有窗无门。棺材头南脚北架在凳上,棺前摆放一个供桌,时有焚香供奉。有的棺材已年陈裂缝,有的棺材夏天里流出腐烂的尸水,散发出极大的臭气。
5 r; b6 F6 ^, N& k& H4 P
但是在寺庙里停放棺柩,可不是省钱的事儿,每年每月庙里都要收取停棺费。此外死者的冥寿日、忌日、年节日等寺庙都要举办诵经超度等祭奠活动,每项活动的费用事主必须交钱。忠佑寺和其他寺庙一样,是靠神佛吃饭的,停放棺柩就是以神佛的名义赚钱一大经济来源。因此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才会往庙里停柩。
! ?( g- Q8 H( } d+ H6 {7 n% Q
20世纪40年代,忠佑寺停柩减少,一部分停尸房空出。于是忠佑寺向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申设官学以便赚取租金。官学就设在那些曾经用于停柩的无佛殿堂内,这就是方庄官立学校最早诞生的地方,在以后的故事里会讲到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