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idushu

【原创】【连载】北京回民的斋月(每日一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26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拜读了。这个系列不错,真是不多见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没有想到您把这种朴素的情感抒发得如此荡气回肠,于己于人都是功德无量!!实话说听到您愿意带我去看看你们的节日,我实在很激动,可是,敬畏,也许从小就产生的敬畏让我却步,怕惊扰了你们的修行,怕造成对大家的不恭敬,我知道有人会无禁忌的去拍,去看,我不成,做不到也就罢了.还有比看着您天天这么充实欢欣而一起欢喜更好的吗?

! \9 Q2 R7 Y9 ~8 C. M3 a( r

 

6 i& x+ F3 j3 Z% u

版主,请水牛兄过来看看此文吧,他定会欢欣不已.

发表于 2011-8-27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终于有一篇,让大滴的泪落下来。4 w5 O6 `& b* r  c9 ?( W
[BR]安拉乎艾克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8日  斋月第二十八天  回首,好吗?忧郁的你

( e9 E4 f: K$ p* {% V9 O- i- l

 

4 {0 [7 M, k5 P3 N

离开家乡太久了,风物已大多变迁,每次回去,都带回深深的失落。也许故乡早已消逝,身处其中的这个城市,才有我的精神栖所。那个十八岁的少年进入这巨大的都市时,也许真的触到了某个机关,人生被悄悄改写了。如若不是如此,我怎会遇到那个云南的温和睿智的师兄,又怎会在他耐心的引领下走入清真寺呢?我甚至连小净都不会洗,却在那个主麻之后,定时迈入那安宁之地,毫无保留地,把忧郁的心交付给古老的圣洁和智慧。

4 I' B [* c* x, ^7 G" {

 

* g V8 N/ Q# V3 Q* L s+ c

可这座城市如此之大,我们那一代学生有幸在最后的象牙塔度过四年,走出后,却迅速迷失了自己。举目无亲的我竟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但应酬也就无从逃避。我渐渐远离了羊群,去独自寻找青草和水,却遗忘了最珍贵的东西。我在最初厌恶、恐惧、排斥的生活中,渐渐如鱼得水,酒精麻醉了神经,也膨胀着欲望。在杂乱病态的都市里,我却是欢乐的。可就如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自我的魂魄一样,一个回回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在挣扎着,反抗着。每隔一个时期,我就会把自己灌醉,尔后在深夜一个人嚎啕大哭,一次同屋同族的老哥晃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兄弟,你的心太苦了,别哭了,我的心都给你哭碎了。醒来后生活继续,忧郁却又深了一层,我迷失在失衡的世界里。

* Z8 k, X! I ^- w2 Z


两年后的斋月,学校里的兄弟突然联系上了我,他们在校外租了一个两居室,大家在此礼太勒威赫拜。真主的口唤到了,迷途的羊终于回了头,我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途。那一年的斋月,我日日奔走在单位和学校之间,消瘦、疲惫、困倦,但心却充满了重生的欣喜。曾经熟悉的一切又回来了,又和老唐一起封斋、礼拜,在那间不大的屋子里,年轻的心灵聚拢了,鞋子摆满了过道,礼拜的人们拥挤着,有几次叩头时只好叩在前排人的后背上。早晨封斋、礼拜后,兄弟们围成一个圈子,一起学习古兰圣训,一次我实在盯不住轰隆一声睡倒了,引来笑声一片。

d4 [$ @" u4 O( q; H' M# r, B, o


那些日子就是这样的激动人心又无比温暖,我僵硬冰凉的心复苏着,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处的生活。精神和物质又在激烈交锋,远未成熟的我,又把所有的砝码堆到了天平的另一端。我在同事眼中突然变得奇怪,形色可疑,这不怪他们,是我未能把握住激动的心。

" P' r) r& |1 n7 G( Z


我开始面临双重的压力,喝还是不喝?吃还是不吃?礼还是不礼?这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一颗脆弱的心里,我努力寻求着微妙的平衡,试图在重重阻碍中找到一条出路。其间经历了漫长的不伦不类的过程,我虽然挤出时间参加礼拜,但同时却仍未逃脱觥筹交错,我虽在斋月严格地禁食,平日却仍在摆满不清真饭菜的席间往来应酬,我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寻找网开一面的教义教法,以便就这样双面地过下去。

: ~; ~- ]; Y9 b; u& u4 w" C


在那些即缺少认识又年轻偏执的日子里,我就是如此想如此过的。我从未奢望会有今天的平静和圆融。我只是想着我找到家了不能再迷失了,我只是想着日子总要过下去,逃避尘世不是回回的生活。我紧紧抓住信仰的衣襟,不再撒手,我跌跌撞撞地跟上了不息的脚步,不再偏离,我一次次地向真主祈求,慈悯我、恕饶我、援助我,给我信仰的坚韧和生活的智慧。终于有一天,一个美丽的女孩坐在我面前,看着我的眼睛,问我喝不喝酒,我说因为应酬偶尔会喝,那简单坚定的话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果你还喝上哪怕一滴,我们就永不见面。不知为何刚刚还在试图辩解的我,突然无比平静,我说:感谢真主,口唤终于到了,我再也不会喝一滴酒。至今我还深深记得那一刻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中满含的温柔和欣慰,从那一刻起,生活之舟进入了另一个航道,安宁的航道。

& X; U) P" k4 h9 u. T


如今单位同事早已习惯了我的坚持,宽容与接纳被质朴的心真正地落实着:你的饮食习惯被尊重,你拒绝烟酒的习惯甚至被羡慕,甚至你的斋戒,也在半公开的进行,你的礼拜,至今虽未挑明却也无人干涉,而工作并没有因为这些而陷入困顿,你甚至凭着教义教法的指引,远离了灰色地带,避开了一座座暗礁险滩。当年曾写过一篇长长的文字,里面满是一个年轻回回不停歇的思索和挣扎。所幸的是,你在成熟之前顶住了诱惑和压力,坚定地拨转了船头,冲过了漩涡,终于驶入了平阔宁静的大河。

" ^. y+ a/ z7 e1 e8 m' ?


但生活的波涛并不就此而平静,占有的欲望和潜在的渴求仍在蠢蠢欲动,你无法禁绝这欲望,却也绝不放纵它,你凭着一颗托靠的心,握着那根信仰的桨,驾这叶扁舟前行吧,这样的旅程,才算生活。

: r; {! m5 R1 _- P6 x3 ~,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9 9:11: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1-8-27 22:22:00的发言:
+ k4 o$ @1 E! Y/ z- y. v3 s

楼主,真没有想到您把这种朴素的情感抒发得如此荡气回肠,于己于人都是功德无量!!实话说听到您愿意带我去看看你们的节日,我实在很激动,可是,敬畏,也许从小就产生的敬畏让我却步,怕惊扰了你们的修行,怕造成对大家的不恭敬,我知道有人会无禁忌的去拍,去看,我不成,做不到也就罢了.还有比看着您天天这么充实欢欣而一起欢喜更好的吗?

# f. f( E. n# ~/ ~2 u) t

 

6 L: Z% h, |2 F9 f; z3 K

版主,请水牛兄过来看看此文吧,他定会欢欣不已.

, {% v' h3 q0 h" r9 o s7 P

无论是在门外还是门内,亲临其境的感受都是美好的,在一个不再纯朴的世界里,一个相对纯粹的心的处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安慰。

6 m" K3 Q, y8 c+ @8 W

盖德尔夜那天,中央台的记者有些冒失地进了大殿,阿訇正带领大家礼拜,几个小伙子把摄像机在正前方摆好又拿走,有些影响礼拜了,因为礼拜是在叩拜真主,正前方是不能有人的。但下殿后,阿訇和乡老们大都没有计较,毕竟人家是本着善意来的,相反大家还送好吃的给他们,帮他们张罗。清真寺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尤其牛街还是景点,去看看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小川在2011-8-27 21:53:00的发言:

终于有一篇,让大滴的泪落下来。
安拉乎艾克拜了!
6 ~0 X/ S. {) U: J; j& `

用您的话回复您吧:柔软的心,才能体会更多的幸福,珍惜和享受安拉赐予的这一切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卡布其诺在2011-8-26 16:23:00的发言:
太好了,每天都是网友转发到群里欣赏您的文章,哪天没看到,我那心里急的。无意中居然找到了这里,呵呵。文章写得很细腻,很感人!我每天都下载,准备打印成册。希望能常看到你作品。愿真主赐福于你全家!阿米乃
4 Y) q; \ \. X0 P& j; m( F; y9 t

色兰!您过奖了,这只是一个普通回回的真实感受而已,只是我把它写出来了,而很多更动人更美好的,在更多的心里蕴含着,我们尚无缘分享。也求真主慈悯你和你的家人,阿敏。

发表于 2011-8-28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好羡慕你有这么多知心的的回回同学、朋友。你是民大的的吗?我是民大07年毕业的,呵呵,不管怎样,看了你的文章非常感触,写的太好了,“...生活继续,忧郁却又深了一层”,忧郁越深,内心藏得越深,以致自己都不敢面对,当某天忽然触动到他的时候,那真是:心是苦的,眼是酸的。怎样处理好民族与民族,宗教信仰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即保持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又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和尘世,这也许是所有回回都要面临的课题,其实整个社会都有责任,相互的嘛。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理解我们,尊重我们,这也许是真主给我们的考验吧,相信凭着我们的信仰,凭着我们真诚的心,一切都会越来越好![/SIZE]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7日  斋月第二十七天  欲哭的感动

. D# B/ T$ C: n1 U

 

# J$ z, N' o, [! P0 \+ q7 X# h% x j# e

按照回历,黑夜在白天之前,昨天晚夕,便已进入二十七日了。斋月第二十七日的晚夕,便是尊贵的盖德尔夜,也即“高贵之夜”。这是回民的斋月中,最重要的一晚,礼拜、诵经、劝诫、求祈、欢宴,彻夜不眠。在老回回的传统里,这一夜,往往要礼长长的拜功,太勒威赫(间歇拜)之后,要集体礼上一百拜。这一夜,充满了吉庆和慈悯,善功和祈祷,都易达致一个高尚的境界;这一夜,纯洁的天使们云集,即使天上掉下一根针,也定会砸中一个天使。

3 K5 V% Y4 a! |

 

$ N0 t/ e' b. h

我们去了南下坡清真寺,那里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今年尤其如此。开斋的时候,雨细细地下着,人们立在雨中,举意开斋,捧起的双手慢慢落满了雨滴,凉凉的,就像藏着真主的慈悯。沙姆下拜后,便是开斋饭,桌少人多,一拨年轻人自动退了出来,让给老人先吃。人很多,一切却都有条不紊,人们遵守着古老的礼节,也享受着这份吉庆。阿訇和乡老们未曾想到,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在这高贵的夜晚,真主的慈悯和援助悄悄降临了。

0 Q3 S* E. ^9 P+ _0 G

 

8 y! l. ^2 ?5 E0 F3 I; ^6 G

在尘世中行走久了,心便会积上厚厚的尘埃,渐渐把你的心田变作黄沙一片。疲惫、麻木、困顿,纠结在年轻的心中,灵魂渴望着自由的呼吸,却挣不脱欲望的纠缠。这时如果有一滴水落下,那渴水将枯的草也会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可离开那绿洲太远太久了,顿亚(尘世)的太阳,如此刺眼。而斋月就如那首缭绕在沙漠古井上的赞词:喝吧,不遗余力,井里充满慈恩,深不见底。这高贵的夜,就如那质朴好客的老人,珍贵的甘甜,被慷慨地让给了跌跌撞撞的路人。一路寻觅的心,得救了。

' n/ N. A6 O3 Z3 S* T+ y: D, I$ l

 

7 x$ X( \$ }7 t

阿訇们轮流带拜,声调高扬急促,场面隆重庄严,一百拜一气呵成,整整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在反复的叩拜起落中,在充满耳际、鼓荡心胸的念诵中,人们渐渐达致忘我的境界。在这敬畏的方阵中,感觉像个孩子,在安拉的保护下,不再受欲望的干扰;更像一个婴儿,安睡在摇篮里,安稳、宁静、祥和;一切不好的词汇都从心中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词汇都浮现了,心中充满了陶醉的喜悦;念诵围裹着,叩拜起落成为一切,所有的烦恼都抛开了,就想一直这样叩拜下去,念诵如此急迫激烈,似乎已在末日最后临近的时刻,似乎随着拜功的结束一切都要毁灭,心中充满面对恐惧的依赖,情愿时刻礼拜而不做其他;一贯的渴求成为可厌之物,肆虐的欲望渐渐化作灰烬。拜功全美了。

. _. i9 O9 Z5 h, c' ^7 r

 

) c( a, b9 e) v4 B. ~1 C

下拜了,人们顾盼着,迟迟不愿散开。我们上前和阿訇们道着色兰,由衷的欢欣和沉醉的微笑在心头久久不退,尝到了这样的甜美还要占有什么?拥有了这样的美好何必再有幻想?梦成为了现实,现实成为了梦,自我消融了,伟大的喜悦充满了天地,今夜显出了它的高贵。

, o% i6 t$ A3 K' `9 G( _" l" P

 

. @6 h2 C$ d: {# q$ q; m

稍稍休息,人们开始围成一个圈子,静听阿訇的讲说。拜功的陶醉还未退去,眼泪满盈了,心潮涨满了,人们克制着。阿訇说,今天来了很多年轻的孩子,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对他们都有责任,在审判日,我们将会被问及,你们把教门完整地传递了吗?说到这里,很多人终于克制不住,潸然泪下,我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打在裤脚上,我甚至感受到了它的滚烫,压抑已久的情感,颤抖着,被彻底地释放。人们退去后,两个新疆姑娘长久地跪在一角,捧起双手,做着长长的都哇伊,我听不懂那柔弱的倾诉,但她边哭边说,充满了悲伤和委屈,就像一个流浪已久再也活不下去的孩子,我其实听懂了她的哭诉和祈愿,那整个民族的深深的苦难,和一颗脆弱的负载过重的心的哀伤,在这一夜,让我久久无法释怀。

: Y% g, x. h7 P+ a2 \

 

( i d9 g6 t" C2 b6 r

在日渐混乱的顿亚上,只有信仰才能给我们这样的呵护,就像小时候拽着妈妈的衣角,那样的踏实和安定,又如与亲人相聚重逢的梦中,一种欲哭的感动。

7 d1 Y. \ m7 s+ P2 ^

 

; H! d! s+ \2 K) ]% C!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8 7:38: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osiman在2011-8-26 17:49:00的发言:
死亡不可拍,有些人害怕死亡,忌讳听到有关死亡的一切,其实,换一种角度看待,每天清晨,看见明媚的阳光,是不是感谢真主又让自己多活了一天,作为穆斯林,在谨守各项功课时,时刻提醒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功课。
9 c J) J2 T' F4 v+ ` H4 V/ o4 Z

salaam

) s* L+ e; ?: x# d+ o4 L, T- C

的确如此,正如圣训所说:“你们当为今世工作,犹如生命永存;你们当为后世耕耘,如同明日将亡。”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0日  斋月第三十天  美美与共

2 S% o. x8 [1 I" O

 

) N3 G% v) G- ^ ^$ G

“美美与共”,是我的母校民大的校训,也是老校长费孝通提出的著名理论。自信于自己的美,也承认并欣赏他人的美,这样的宽容,对于个人来说也许容易,但对于一个族群、文化乃至文明来说,却是一个近乎理想化的命题。人类隔段时期便会出现的大屠杀,长久存在的种族迫害,无所不在的文化歧视,被广泛关注的所谓文明冲突,都在证明着,这美美与共的理想如何地难以实现。不仅仅是被肮脏的政治沾染了,也不仅仅是被狭隘的意识形态绑架了,更不要说什么资源紧张导致了冲突,这宽容和欣赏所以难以实现,还有着人类的私欲和嫉妒心在作怪,自豪往往伴随着鄙视,自尊往往伴随着敏感,而自信,则往往建立在别人的屈辱之上。而自从“民族”这个概念被近代的西方打造出炉之后,更为狭隘找到了高尚的立足点。

8 m; {( q$ P4 {# z2 p4 r


但在古老的东方,非但没有民族这种狭隘的概念,更少有长久的迫害和歧视,无论是中国,还是阿拉伯,在这两大文明圈内,都有着美美与共的悠久传统。但并不是说冲突和隔阂不存在,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礁石、碎木和它们所激起的浪头,都未能影响大河的平阔和安宁。在古代和近代,都是如此。回民在中国被接纳,成为灿烂文明的一部分,一代代为中华民族输送着自己最优秀的儿女。这个民族,因为散居在整个国土上,习汉语,用汉字,与汉族人共同为生存而奋斗,也就面临着同样的苦难和迫害,外敌入侵则共遭国难,国土沦丧则共为亡国奴,奋起抵抗则共同牺牲,社会动荡则共遭毁害,拆掉清真寺时,庙宇道观也没能幸免,阿訇和长老、道长、神父一起被关押劳改,社会宽松后,大家一起反弹。甚至回民的信仰,被长久地习认为本土信仰,连清真寺也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典范之作,如同回回的生活一样,从不显出突兀。

# m+ v/ P7 r/ Q3 I% R0 e


在北京,尤其如此。也许是因为北京有千年的都城史,一直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而拥有了广阔的胸怀,也许是因为这里太多少数民族而形成了民族共生的深厚背景,抑或是草原、青山和农田共同涵养了淳厚宽和的古风。总之在这座大城里,回民安稳地生活了上千年,很多古老的家族代代繁衍,它最古老的清真寺依然屹立未倒,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也有回族文化浸润其间,而一个回族,行走在人群中,如果没有那顶白帽,你确难分清回汉。如果有可能站在历史的峰顶俯瞰回望的话,你会看到安详的巨大的羊群在缓缓移动,即使狼群袭扰,寒流摧残,但它们坚定地、永不停歇地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大平原。这样的民风和性格,是短暂的时代所无法改变的,即使这个时代剧烈地变动,即使庞大的人群急剧地涌入,但羊群不改初衷,大平原也安然不变。

- ~9 K* k' F2 W! K% d" @


在这座城市生活地久了,就心生眷恋。这是五光十色的尘世的一角,却也是泛着独特光彩的一角。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从未想着逃离。回教不是一个避世的宗教,之所以回儒之间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就因为回回的积极入世、恪守道德的人生姿态,和汉族传统有异曲同工之妙。回民有一句训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即要积极迎对世事,又要不羁绊于欲望,超然地面对诱惑和困厄。所以回民在广泛地参与着社会生活,哪怕要面对饮食的不便、禁忌的限制,但他们并未因为这种特殊而退出或偏狭。每每和回民同胞弟兄在一起谈起这些,那种即勤勉要强又超然无为的态度,总令人为之动容。

0 S( m$ Z8 b6 p5 p4 h ]1 F* }


在这个北京人绽放灵魂的论坛上,我逡巡不去。虽不是北京本土回回,但多年来和北京人共同生活工作的经历,给我深深的触动。他们大多热情诚恳,且有着京城子民阅世经年的达观,和不媚权贵的自尊。他们也宽容,他们喜欢一切尊重他们的人,也尊重他们喜欢的人,北京的回民和汉民,有着各自引以为豪的悠久文化,并彼此欣赏,这在狭隘论调甚嚣尘上、别有用心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和睿智。我也喜欢北京的老胡同,我受不了它们被无情地毁掉,我同老北京们一起骂,一起流泪,也一起失落,虽然我从未在这些胡同里住过哪怕一天,但却怀着深切的眷恋。我想,这源于我是一个回回,我们热爱传统,并以恪守它为本份和自豪,在这个论坛上,我看到了人对传统的珍爱。在这方面,汉族人比回族人损伤的更深,因为当我们恢复了我们的清真寺,重新燃起信仰的火把时,他们,已离开精神的家园太久太远,而开始了流浪。不谈认主的儒家从未成为一种信仰,汉族也从未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宗教,当意识形态开动切断传统摧毁信仰的机器时,首当其冲且受害最深的就是汉族。回民长久的内敛和相对小得多的群体,使之多少保留了最珍贵的内核,当持续几十年的风暴过去后,我们的种子还能复苏,虽然依然零落,但毕竟绿意渐浓了。这就更需要彼此遮蔽,抵挡那依然炙烤着底层的毒太阳。

% U# k; l. ?& Y5 g, j# P


在这个越来越混乱的世道里,每个传统的文化都是同病相怜的,在体制强大的压力和巨大的阴影下,人们如蚁群,在默默的生,默默的死。但信仰不绝如缕,执着地滋润着人们的心。人与人,人群与人群,有太多的不同,种种的界限,但,在共同的历史命运下,心与心正在自然地结合,如果你不信,那就屏息静听,你会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

6 {) m! S# h2 o" D. [7 E"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0 13:41:4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30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尔德吉庆!!

感谢楼主用美文陪伴大家度过贵月;赛挖补您啦!
发表于 2011-8-30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想去 牛街寺参观 免费和您交流沟通......祝您平安
发表于 2011-9-1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去八里庄清真寺开的斋,看到寺里在发无花果先生的书,一读爱不释手,从晚读到早。
发表于 2011-9-1 0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闷热之极呀·······没想到我九点进礼拜寺就已经坐满了一院子的礼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两位老兄说得都是实情。

, U1 q+ f/ z. h2 d t$ x

金六爷问的好啊,回教是普世宗教,不分民族,不分种族的。礼拜者的确有些不适应旁观的人群,但这些也只是部分人,其实他们也很矛盾,即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回教,又希望别人能够在礼拜场所表现得体,可来参观的朋友,自然大多不太懂具体礼节。但除了他们,还有更多俺们这样的,而且来参加会礼的,很多是平时不怎么参加礼拜的,他们自己也不太了解。而且我想这些都是暂时的,毕竟以前很少有旁观的朋友,现在外地和外寺也很少,所以部分礼拜者有些不适应,因为礼拜在回民的心中太神圣庄重了。其实回回也挺欢迎大家来参观了解的,平日里牛街寺里对游客热情的介绍和照顾就是很好的证明,只是一年一度的会礼太特殊了。

, l. ?+ _0 q) I( N2 x6 ]2 [/ M

 

0 k) S0 B, q* I6 t1 L9 c

sulaiman老哥能来这儿,我可高兴了。回民有时候比较敏感,但有时候又很爽直,其实是一个性情非常丰富的民族,但别的群体对我们的误读,往往是不了解或者说我们不介绍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上层为了统治使的离间计。那些北京老回回和他们的邻居,代代交往,就很少这类问题,关系相当亲密,所以互相了解才能彼此理解。

) u, u" R& N2 D0 }2 ^ `: d9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 20:04:1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aidushu[/I]在2011-9-1 11:22:00的发言:[BR]! [) F4 ?4 x/ q; @
[BR]无花果的书,对回民社会有很多反思的东西,也有对中国社会的关注,但对自身责之太切,对未来又期望过高,还是斟酌着看吧,张维真的书不错,很温和中正。
5 b" l3 s( w3 [3 A$ B1 q) \# y[BR]

. X0 m6 e  `7 ?. z! z) c[BR] ! `1 J& v4 \* X3 N
[BR]我能理解这种爱之深则责之切,他所坦陈的这些,都在我身边发生着,有时,对麻木者就得使之刺痛,当头棒喝。无论是尖锐犀利,还是温和中正,我想,都是我们所需的吧,本身世界就是多元的,理解也是多样的,认真分辨,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走上正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笛在2011-9-1 10:30:00的发言:
昨天去八里庄清真寺开的斋,看到寺里在发无花果先生的书,一读爱不释手,从晚读到早。
$ }( y7 n6 ?- o2 {( ` A5 L, J

无花果的书,对回民社会有很多反思的东西,也有对中国社会的关注,但对自身责之太切,对未来又期望过高,还是斟酌着看吧,张维真的书不错,很温和中正。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11-8-31 12:02:00的发言:
这个长帖,因我个人没有信仰的缘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回避绕行。阅读其实来自一次无聊中的偶然点击。我想不到楼主竟然可以做到每日更新,而每日的文字都这样美好。真的,这一页页心灵的起伏跌宕当得起美好二字。如此沉静深远,却拥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即使我不能完全体会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足以动我心魄。
% @: ?: T8 ?4 x1 {0 T5 m

谢谢您的认可和欣赏,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够每日一篇写下来,这其实是我以往一年的文字量,但这样的氛围,无论是斋月给的,还是论坛上诸位朋友的鼓励,都使这帖子延续下来,这对我本人是很大的收获。一个群体还是要守住传统的,人还是要有一个信仰的,那些禁止民众信仰的人,他们其实也偷偷信着。回民很少能进入体制上层,他们惯于生活在广阔的底层,这一点,特别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衣裳在2011-8-31 16:18:00的发言:


今天是开斋节,和老公姐夫他们从清真寺出来,
今天的广州,天气炙热,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虽然大汗淋漓,
但仍然被身体中那股节日的幸福感包围着,不曾丝毫减少。
 
感谢楼主的美文,让我们在这个神圣的斋月,能够分享到更多来自内心深处对信仰,对宗教的另一个角度的审视,
透过楼主的美文,也更多的让我开始审查自己的生活,是否离我这息息相关的信仰是否越来越近?
 
作为从西北那个聚居区走出来的学子,因为学习和工作,转展了几个城市奔波,
似乎是从离开家的那一天,才发现原来宗教和信仰,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
那也许就是发自内心的,家庭耳濡目染给我们的刻画,让我们与之紧密相伴,不离不弃。
 
惭愧的是,在求学的路上,我没有更多的学习宗教知识,所知道的都是通过汉译版的书籍,和幼时家庭的影响,
学习才是保持信仰最根本和纯正最好的手段。
 
愿主慈悯,我会认真的走在学习的路上。。。。
! V) l; c" [0 Y. {, S6 }/ q

色兰,尔德穆巴拉克(节日快乐)!能在这个斋月进行心灵的交流,是真主的慈悯,文字只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其实对坐畅谈才是最好的,但这个时代人们即使在一地也如天涯,所以交流越来越困难了。希望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健康的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1-8-31 14:41:00的发言:
1 s2 ]( t& U7 ^# J. O7 ]

岂止开斋节无趣,这就是个无趣的时代!

6 n r$ p8 O; J7 a

以后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民生的,安全的,就更加无趣了,保持自己内心的丰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六爷在2011-9-1 7:06:00的发言:
昨天闷热之极呀·······没想到我九点进礼拜寺就已经坐满了一院子的礼拜者。
t4 O& B+ m0 C

八点多就满了,水房里面全是人,到处都是,所以我们一般都在家洗好过去,下拜后吃饭也得头天预订才有座,我们一直走到虎坊桥腊竹胡同,那边很多清真饭馆,可西北的馆子当天都歇业,所以找了一圈才吃上。

发表于 2011-9-1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咱不是太懂。是不是回教只接收少数民族的信教者入教?汉族不能够信奉回教?

8 x: p& Y6 p% c

因为正如先生文章所说,信徒对我们这些旁观者确实显得有些不友好。如果我们确实衣冠不整或者大声喧哗影响也罢。但是不是这样,对观看的游人采取普遍的不满态度·········我不太能够理解。

" }$ N- x* ? `( P/ B- Y

我经常去观看一些佛教的法会和基督教的倪撒。教众们都很友善甚至热情的欢迎我这个无神论者观看。言谈之中都有希望我也加入信徒的行列。

' { o" v$ j2 G1 ]

我想一个宗教要想有更多的信徒,要想更多是世俗之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不是都应该抱着友善,理解,接纳的态度呢?

; R. G/ k7 |) i0 U( P) m. ^ r4 H

这是我的个人之见,如有冒犯之处,希望见谅

发表于 2011-9-1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金六爷[/I]在2011-9-1 15:31:00的发言:
, K Z# R1 ?! ^* F - O4 q- H K) l% J1 ^3 u: v
有一点咱不是太懂。是不是回教只接收少数民族的信教者入教?汉族不能够信奉回教? - {7 I5 p8 u; X- V! M
因为正如先生文章所说,信徒对我们这些旁观者确实显得有些不友好。如果我们确实衣冠不整或者大声喧哗影响也罢。但是不是这样,对观看的游人采取普遍的不满态度·········我不太能够理解。 # K. k) U% d+ ~7 I2 _+ U6 \
我经常去观看一些佛教的法会和基督教的倪撒。教众们都很友善甚至热情的欢迎我这个无神论者观看。言谈之中都有希望我也加入信徒的行列。 ) V! l2 k7 a3 F
我想一个宗教要想有更多的信徒,要想更多是世俗之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不是都应该抱着友善,理解,接纳的态度呢? 0 d+ W# \$ i* g- Y; h/ J% h
这是我的个人之见,如有冒犯之处,希望见谅 9 @) y2 R6 C" @4 [% R) `
显然不是的,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汉族穆斯林。您说的情况也是的确存在的。怎么说呢,这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根源。在此我仅仅简单的剖析一二,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们姑且将您说的这种现象定位于回族吧,以为中原大地最主流的穆斯林就是回族了。为什么回族会对其他民族报以抵触和封闭的态度呢。一,历史原因。回族自古是一个以商为生的民族,或许有半农半商的,但是为数不多。这就与中原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相左。势必为主流文化所排斥。于是是回族不得不给自己套上一层自我保护的盔甲。二,饮食方面的差异,回族饮食方面的差异及种种坊间传闻,使的回族在饮食上的特征变得扑朔迷离和神秘异常。而汉民族从他们的信仰角度做出的一些推测和论断的广为流传,使的回族与他们之间的罅隙更甚。三,宣传滞后,造成伊斯兰,穆斯林在广大群众眼中神秘化。佛道两教自不必说,大家都很熟悉。西风东渐的天主基督。由于西方主流文化的侵蚀和随同经济领域的巧取豪夺已经随风潜入夜了。只有伊斯兰没能很好的宣传自己,让大家了解自己。但是知感真主。现在的情况正在逐渐好转。越来越的年轻人愿意介绍伊斯兰,普及伊斯兰支持。同时也有很多的非穆斯林愿意了解和认识伊斯兰。就像楼主的这个帖子一样。我非常欣慰的只看到了真诚的交流而没有无谓的争吵。非常抱歉占用楼主的地方,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搅了您帖子的清净。( K$ t$ o4 J' b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 16:04:0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1日   开斋节

1 D7 E) j; W* [: c: J# K5 o

 

4 i4 i8 A7 h5 g

今晚走在路上,听到迎面走来的两个女孩说,今天是回民的开斋节。昨晚夕阳将天际染紫又涂黑时,一个朋友对我说:斋月真的过去了------。从昨天开始,不断地收到开斋节祝福,全都是用心写就的。昨晚和老唐聊到很晚,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正如先贤所说:斋月已然离去,就如同从未来过。只有坚忍着度过整个斋月的人,才能体会这复杂的心情。

6 ]& ~ z9 b6 e0 y( k9 O


开斋节就在这样的心情中展开了。所有的清真寺,人突然爆满了。人们从未意识到,北京城还有这么多回回,他们不断地向各个清真寺,尤其是牛街寺汇集,交通管制了,车辆限行了,回民的白帽,如雪一般覆盖了所有的寺,覆盖了整条牛街。我们默念着真主至大,穿着最佳美的衣服,汇入这拥挤却自有秩序的人流。不大的牛街,一时间汇集了几万人,除去礼拜者,还有“观礼”的回民,以及慕名而来的汉族同胞。对于礼拜者,这是神圣的庆贺斋月结束的会礼,对于不礼拜的回回,这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他们也需要神圣的点染,对于汉族兄弟,这是壮观而神秘的场面,且有着美味的诱惑。寺外,牛街成了步行街,寺内,礼拜者填满了每个角落,开斋节早晨特有的气息唤醒着珍贵的记忆。

) c" G7 X: g6 B0 I8 ?! o m5 _


我穿着宽大舒适的巴服,盘腿坐在殿前月台的绿毯上。大殿、邦克楼、碑亭,默默俯视着人群,几百上千年来,不同的人群一次次将这里跪满,尔后消失,除了暗香浮动的虔敬,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一切都似乎行将结束的光阴里,我寻觅着古老的讯息,一定有些什么被隐藏了,等待着更为虔诚的心去发现。即使对于非穆斯林,这里也绝非只是一座供观光的古建,每个人,都无形中放慢了脚步,放缓了心跳。在会礼将要开始的这个时刻,我安静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我看到了一致的敬畏,看到了旁观者的好奇与尊重。阳光有些妩媚,洒下羞赧的光线,人群如阵,心如待发喘息的战马,等待着,鼓角齐鸣、万马奔来的那一刻。

& e2 N7 \- x# x; ~4 {5 X' I/ N" b


开斋节是庆贺斋月圆满结束、祈求斋功圆满的节日,洒香水、穿美衣、忙食一物、刷牙、低声赞主、冲洗大净、交纳开斋捐等七样佳美的礼节被代代相传。在会礼之前将这七样嘉行一一做来,人的心便沉浸在喜悦、激动、洁净、庄重和虔敬之中。从家到寺里,内清外洁,一路低声赞颂,离寺越近,心越澄澈,渐渐被吸入巨大的虔诚的漩涡,心潮渴望澎湃却又被克制着,情感酝酿着喷薄却又被安抚着,人们屏息静候,会礼的开始。

% W: F; w; o( N9 Q2 G/ p' Y


但短短的会礼前,却有着长长的前奏,最擅长诵读的阿訇开经,德高望重的教长致辞,最擅长言辞的阿訇讲卧尔兹,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将这一年一次最隆重的集会,变成最好的洗心涤虑的疗救,并关注着旁观者的心灵,为所有可能的赛拜卜(机缘)创造最全美的前提。不要对那些衣冠不整的旁观者侧目,更不要抵制那些怀着良善好奇的探访者,甚至体制象征性的慰问,也不妨看作政策稳定的象征,在会礼的时刻,心应是宽容的、透亮的。那几声哄走一个衣衫不整的女记者的掌声,那尚不够热情的对待探访者的态度,那千篇一律的牢骚,不应成为尊贵的节日的一部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安宁成熟地迎接这个瞬息万变、劫数重重、神州行将陆沉的时代。

5 A( Y, Q3 _9 l p. H( D3 \$ [


会礼终于开始了,不礼拜的人们也面西而立,殿内殿外、月台院落,庞大的人群突然寂静下来,万物收声,时间也放慢了脚步,感赞的时刻即将到来。一声大赞将尘世彻底抛开,五光十色的顿亚突然隐没了,悠扬沧桑的古兰声响起,涤荡了天空中漂浮的尘埃,人心彻底地被交付了,灵魂颤抖着,等待最后的抚慰。你无法想象,几万人瞬间消失了声音是怎样的震撼,几万人无人指挥却动作一致、叩拜有序是如何的神奇,可这一切每每在清真寺里轻易地发生着。其实人一入寺里,便已各就各位,幻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七经八络,协调犹如一人了。如若社会如此,那才算和谐;如若军队如此,那才算无敌;如若天下如此,那才算大同。

7 B3 [" `# {% G


礼拜结束后,是阿拉伯语的演讲,要求跪坐静听,这是拜功的一部分。人群依然静默着,岿然不动。语言即使不通,却依然动人心魄。对于回回,听不懂的阿语有着神奇的魅力,甚至正因为听不懂,反而更加深了神秘高洁的氛围,将人心轻易地升在云端,俯察自身,也俯视世情,信仰获得了别样的丰富。

( j5 P9 M+ j9 r# Z+ E( m


每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洗礼之后,都面带光华、心生微笑。当我们下拜后缓缓地往外涌时,观光的人群开始鱼贯而入,两支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着装到神态,如同梦中相遇。信仰给人的熏陶竟如此强大和鲜明。它不分职业,不分地域,无论高低贵贱;它也不拒绝,不拣选,更不迎合。它只是在那里,等待你的回转和到来。

" }0 d/ x/ h- H


回民的牛街真正地被填满挤爆了,且一年胜过一年。所有的饭馆都已坐满,摩肩接踵的人群展现着这个社会今日的真实景象。虽是传统神圣的开斋节,回民的着装却五花八门,充满了想象力,也考验着你的容忍度。有专门戴上头巾却忘了遮住大腿的姑娘,有自己着装得体却领着衣衫不整的女友的男孩,也有花白披肩卷发扣顶马来帽的爷们儿,有乘兴而来却因性感短裙或低胸上衣被挡在门外扫兴而立的女孩。看不惯的人们会觉得这简直是一幕荒诞的舞台剧,宽容的人们会想毕竟是来了,来了就好。我站在人群中,一会儿纠结,一会儿宽慰,心情复杂难言,这个时代本就如此,人们早已无力亦无心判断消亡和复苏、荒诞和真实。

7 ^7 c; A+ z" A0 Q4 h" B* X k


但回归毕竟进行着,且总以你无法预想的方式宣示着前定的伟大。借着隐秘的赛拜卜(机缘),人心会在某一刻突然变软,知识的甘露如若及时降下,信仰的种子如果细心掩好,那么心就会复苏,春天就将如约降临。一个孤独地坚持着的北京女孩在拜中如孩子般哭泣,带着敬畏、忧伤和希冀;一群年轻孩子去看另一个重病的孩子,带着纯真的都哇(祈求)和兄弟的情谊;一群小学生去清真寺义务扫地,有回族、汉族还有满族,他们都在这一天收获了纯洁,心,就这样渐渐觉醒了。面对多年未见的朋友时,我也再次目击了真主的引领,和无边的慈悯。我们互相倾诉着,感动与慨叹几乎将泪水引出,脆弱的心在曲折中竟然获救,或即将上岸,终于要脱离这刺骨的冰水。真主无求却又无边供给,给你生命又给你智慧,拿走一口气,你就无法呼吸,给你道德和思想,让你避开了罪恶变得高贵,面对这样的拯救和呵护,你除了感赞,还能如何表达呢?你除了礼拜,还能奉献什么呢?你除了真主,还能依赖什么呢?

) R/ x0 v7 T R- c( Q


2011年的斋月结束了,我很想念它。

7 d& T( D" S$ T.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 9:25:0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31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长帖,因我个人没有信仰的缘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回避绕行。阅读其实来自一次无聊中的偶然点击。我想不到楼主竟然可以做到每日更新,而每日的文字都这样美好。真的,这一页页心灵的起伏跌宕当得起美好二字。如此沉静深远,却拥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即使我不能完全体会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足以动我心魄。
/ ^" w1 A: |1 ?%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1 12:08: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30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开斋节了吧?打算去牛街看看盛况
发表于 2011-8-31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开斋节······感觉开斋节越来越无趣了···········卖小吃的越来越少,而警察叔叔和城管大爷满大街都是·······无趣
发表于 2011-8-31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六爷在2011-8-31 14:16:00的发言:
今天去开斋节······感觉开斋节越来越无趣了···········卖小吃的越来越少,而警察叔叔和城管大爷满大街都是·······无趣
% T7 C+ s% W6 i# Y* O2 i

岂止开斋节无趣,这就是个无趣的时代!

发表于 2011-8-31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c: N4 P, T* M& b+ A; S& L6 S( E
[BR]今天是开斋节,和老公姐夫他们从清真寺出来,
1 o. y' ~9 Q: b& \[BR]今天的广州,天气炙热,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虽然大汗淋漓,' }& i" R; O7 ~' P# `/ ]
[BR]但仍然被身体中那股节日的幸福感包围着,不曾丝毫减少。
5 C: h6 D# Y7 ?2 T) ?* r4 P[BR] 
: L8 }' C8 m2 P2 o1 Z! \6 o[BR]感谢楼主的美文,让我们在这个神圣的斋月,能够分享到更多来自内心深处对信仰,对宗教的另一个角度的审视,, _: I2 O5 s8 u, s
[BR]透过楼主的美文,也更多的让我开始审查自己的生活,是否离我这息息相关的信仰是否越来越近?
5 o0 o9 e; o# ?[BR] 
* x+ g8 K; u+ r8 [5 F[BR]作为从西北那个聚居区走出来的学子,因为学习和工作,转展了几个城市奔波,
' N+ |7 p2 Y6 E/ a2 D[BR]似乎是从离开家的那一天,才发现原来宗教和信仰,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
! [0 z$ x; m# Y; U/ d1 Q. z[BR]那也许就是发自内心的,家庭耳濡目染给我们的刻画,让我们与之紧密相伴,不离不弃。
* a% y6 _9 E: _[BR] 
, I' k* R1 d; P: y+ I8 Q[BR]惭愧的是,在求学的路上,我没有更多的学习宗教知识,所知道的都是通过汉译版的书籍,和幼时家庭的影响,* s3 l$ K) \% k
[BR]学习才是保持信仰最根本和纯正最好的手段。
" Q  h* E) g# X3 Y9 v[BR] 
) f1 H) q0 G# B- X- t! k' Q[BR]愿主慈悯,我会认真的走在学习的路上。。。。
6 |6 I( |" w( ]3 m4 L  E[BR][/SIZ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1:59 , Processed in 1.19423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