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 斋月第七天 吃饭
& Q2 { D% X2 Z2 D5 o e ( O. q' \4 D1 a, }8 E
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回民的斋月,就是饿肚子,有的误以为辟谷,有人觉得只是不吃,竟然还不喝,当告诉他们男女之事也在禁止之列时,则更是讶异。其实一句话,就是白天禁止饮食男女之事。三顿饭变成了两顿,太阳出来前吃封斋饭,太阳落山了才能吃开斋饭。看似反常,甚至有点折腾人,但却藏着吉庆和慈悯。这么多年来,一到斋月,我的肠胃就状态奇好,即使现在长达十六个小时的斋戒,也没给添乱,这也是很多人的感受。 " {' C$ Z4 \" `
5 p3 Z9 H- w* z% b4 i看到楼上贴出的西安回民的木梆子,就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一年住在县城东关边上,东关大街两边住满了回民,每当斋月,清脆的梆子声便响彻整条街道。那时的斋月还在冬天,天黑而冷,就听到寂静的街上传来脚步声,每走两步,便敲两声,这是古老的传统,在没有钟表闹铃的时代,提醒人们起床准备封斋饭。如今很多地方梆子声早已消失,但在同一时间,总会有一扇扇窗陆续亮起,彼此呼应着,延续着那份古老。
$ {) V, r4 H' J# R3 R " ^0 Y; `$ X/ _+ J8 z: C
记得大学第二年开始封斋,有种饥饿的恐惧,受老唐鼓吹的填鸭式吃法蛊惑,每每连吃带喝,或曰连塞带灌,肚子溜圆,慢慢挪回去,都不敢哈腰,以至于一天都不渴不饿,至今引为笑谈。吃封斋饭有其波动规律,往往乍一入斋那几天,总怕饿着,无形中吃的就多,到了一周之后,也就习惯了,吃的少了一勾,这时状态最佳,稍感饥饿困渴,忍耐中也降低了欲望,身心都感到一种独立和轻快。吃完封斋饭后的十几分钟,是最惬意的时刻,举意封上当天的斋,一肚子饭又不好立马礼拜,便随意坐在一个舒服的位置迷瞪一会,这是彻底放松的时刻,无思虑,无欲念,无人打扰。之后的礼拜更是身心的舒展,心凝于一念,身定于一点,外在的一切暂时消失了,只剩下广漠宇宙中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叩拜无边的伟大,那种大与小的交替,是莫大的享受。 / T F2 V) g3 n1 E5 _) j8 M8 Q
/ @/ k- k6 R2 a* ]7 ]7 j$ @2 r由于少了一顿饭,中午的时间顿觉相当宽裕,礼礼拜、看看书、睡睡觉,时光似乎延长了。由于饥饿感和稍稍的困乏,人不再那么容易激动,欲望也顺从地猫到了一边,你的世界一片安宁。而且回回有个传统,此时遇到矛盾冲突,你只能说一句话:我是一个封斋者。言外之意是我不跟你计较。甚至根据古老的传统,在斋月期间战争都要停止,仇怨应当和解,亲朋间频繁往来,穷人得到款待,慈善捐献多多益善。这就是一个祥和的月份,身体在坚韧中空灵,灵魂在安详中提升。 : C% [- q: j4 f4 ^ w
4 d' t& R) x% h6 G3 ~3 d% n% p0 w
终于到了沙姆时分,太阳一点点沉下,就在隐入西边天际的一刹,斋戒结束了,享受甜美的时刻到来了。这顿饭相当丰盛,往往是亲朋相聚,沉寂了一天的生活突然鲜活了,孔雀屏刷地一下展开,欢乐取代了安宁。
3 ~1 ~1 ^# K8 ?9 D" O7 Z. N0 V
9 g- k5 |, D# d4 T4 q! T0 D1 F整个斋月似乎是节奏感极强的一曲咏叹,时而渴求,时而安宁,时而欢快;它的每一天也如此,时而急湍,时而平阔,最后一拥而入大海。 , r. i# y& v. g
5 m4 {3 R+ Y( P; Z这就是回民的斋戒,磨练着,也证明着,人对欲望的驾驭和独立。
# _' [( Q. p, s2 S3 I3 o[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8 9:14: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