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9|回复: 0

六必居三"谜"之三(作者系尧都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21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衰恢复之

“六必居”自创办以来,其自产自销的酱菜,因加工技艺精湛,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就被选作宫廷御品,为送货方便,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年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六必居”在经营管理上也很有一套办法。“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经验,有一条就是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支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赊欠。“六必居”还规定,任人唯贤,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父和舅爷)前店柜台负责人多是临汾、襄汾一带的诚实、精明之人。

鸦片战争后,庚子年间(1900),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六必居”付子一炬,以张夺标为首的店友从大火中将“六必居”的老匾抢出。送到崇文门外东晓市一带的临汾会馆藏了起来,次年重修开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该店酱菜在青岛“铁路沿线生产货品展览会”上获得优秀奖,后来还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展览会,展出中的干黄酱、铺淋酱油和罐头酱菜等,均获好评。从此,“六必居”走出国门,行销海外。解放前夕,蒋介石、傅作义、温寿泉、侯少白等人都吃过、夸过“六必居”酱菜,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放后,在北京酱菜行业评比中,“六必居”酱菜经常获得总分第一名。“六必居”酱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副食品。“文革”中,在砸烂封、资、修的年代,“六必居”酱园被迫改名为北京宣武区酱菜厂门市部、红旗酱菜厂门市部。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我国访问,问起周总理:你们北京有一个“六必居”?周总理回答说:“有啊!”第二天,总理就指示有关方面把“六必居”的老匾重新挂了起来。如此事属实,“六必居”应是“文革”中全国恢复的第一个老字号之一。

改革开放后,“六必居”再次焕发青春。1984年经各级政府批准,在北京南苑开工建设了占地27庙的新厂房,其规模比“六必居”老店扩大了七八倍,并引进了现代化生产线,在保护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产品更加优质、清香、畅销国内及南亚市场。

1994年,“六必居”老店,重新翻建,仍保持了中国式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建筑风格,古老的“六必居”面貌一新,迎接着海内外八方宾客。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2 20:52 , Processed in 1.11145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