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您说说抄纸的过程。
% d) w; }: w- ~+ P* Q$ l/ Q+ N主:抄纸是纸房的关键。质量好坏,产量高低。抄纸的起决定作用。每天上班,下到坑里,先把一个比陷宽窄深浅尺寸稍小的木排子,行话叫笼。长方形木框,横着几根板条。把它贴着陷帮放下去。立着往前推。陷里的麻就挡在外首去了。到合适位置,用木楔子固定。笼外头稠稠的麻,里头基本是清水。不然无法操作。抄纸用竹帘。竹篾子十公分长,也就一毫米粗。细砂纸打磨光,烧热植物油烫一遍。和门窗挂的竹帘子的打法一样,但用马尾当线。泡在水里不爱烂。帘子下面有个架子,宽窄和帘子一样大,高矮比帘子高些。要松木做,重量轻,水泡不变形。做工讲究,边框厚一公分,宽不过三公分。中间的撑儿一公分见方。上下边框木条立着用,左右木条扁平使。榫卯连接。帘子平放上面。两根光滑硬木,两公分方,和架子宽窄一般长,叫“约尺”。抄纸时,放帘子左右两边。和下头架子对齐,两手四指在下,勾住架子框,拇指在上,按紧约尺。帘子就绷紧在架子上了。可以抄了,把帘子举出水面,插入水中,兜起麻,平着軽晃,麻分布均匀后。端出水面,再举起插入捞一遍。一张纸抄两次。离开水,架子斜着,平放。笼上有一块方木,叫蛤蟆。支架子用的。一头在蛤蟆上,一头在陷边上。约尺挪开,放在架子里首。两根硬木一碰,声音清脆。院外都听得见。抄纸帘子,上头是一根筷子粗细的圆棍儿有小孔,穿马尾。下边是一条扁的竹片。右手提竹片,从架子上拿下帘子,左手扶小圆棍头上。转身向左。刚才说左边是放抄出纸的地方。放一块比纸大点的木板,先铺上干纸。把帘子和板子对齐,右手慢慢的送帘子,贴到干纸上。左手捻动圆棍儿,右手捏圆棍当中,往起一揭,湿纸过渡到干纸上了。帘子放回架子,接着抄纸。还有计数器,小木板儿,火筷子烧红,烫十道印儿,分出格。平放在大木板的前头。俩纽扣,或围棋子。搁板儿上。在揭下帘子时,顺手拨一下,到头十张纸。退回。十位的纽扣进一格。进到头,一百张。铺一张干纸(豆纸),夹个有色纸条当记号。拨拉纽扣是操作的组成部分,不刻意去做。挺有意思。抄着纸,聊着天,也不会错。干纸起隔离作用。压过之后,按露在外的纸条,可以揭开。冬天晒不了纸,抄纸不停。一百张一个的湿纸坨,冻得硬板一样,立着码放。(不能平放)。天气转暖还可以晒。 % K3 O6 d! ?* O$ ]( Y" A" x, r' q
客:您说把纸浆用木排子挤到一头去,这一头纸浆抄完了呢? $ Q! ~+ g1 a/ f8 R. P9 E
主:不是有撹陷的耙子么。头在木排子那边稠纸浆里,把儿在抄纸这边,伸手就够着。动几下,纸浆从排子上头漾过来。接着抄。 h7 t3 L# ^5 V8 x8 p3 I
客:抄纸站人的小坑,还有砖砌的炉子。干嘛使的? - r# l: l% {9 x ~+ ?; |) `5 T
主:冬天生火,取暖。坐个小铁锅,老有热水。手老在又脏又凉的水里泡着。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双手伸进小锅热水中,烫一下。有火炉守着,身上也暖和点。抄纸的手,指缝老拦着。受罪。
! V/ Q3 `0 ^1 d b) h客:最后轮到晒纸了。
( p2 S& f7 W' ? B7 S) d* }$ d主:对,晒完就是成品。先前,有晒纸的“墙道”。一道一道长长的土墙。版筑的,最原始的方法:在打墙的位置两旁,栽两对木桩。内侧放木板。就地挖土,填进两块木板当中夯实。木板提升,再填土夯实。一节一节打上去。打好土墙,白灰抹光。干了就能晒纸了。这墙都东西走向。太阳晒得时间长。一般都不是孤立的一道墙,有借住户一面墙,形成个院子,十几米,二十米宽。窄喽通风不畅。不成院子,也有南北短墙的拐弯。有支撑作用。也能挡住掉下的纸,不被风吹跑。纸干不收,自己就掉。也防止丢东西什么的,墙道里面有的有坟头。有的种点菜什么的。我住的安家庄10号,对面就是墙道。就种菜。现在崇效胡同,白纸坊北里、中里、南里,盖楼的地方,好多都是墙道。整体看,墙道占地的面积,比房屋多多了。
& x1 N9 e# p8 f& `0 ?( P( C 晒纸,女的多,是轻体力劳动。早晨推独轮车,以前做小买卖,好多都是一轱辘车,卖切糕、煮白薯、芸豆糕、牛蹄筋,都是。车上平的。几条木头撑儿。不重,很轻。铺上纸板(纸箱)铺条麻袋。把湿纸坨平着放麻袋上。推到墙道边。开始晒纸了,晒纸用一个大刷子,长30公分左右。就根据你的条件,要是有钱呢,就买猪鬃做的刷子,没钱呢就是树鬃的,树鬃的不好使,硬。树鬃就是棕树上长的,一片一片的。不是有鬃床垫子吗?刷子放在纸坨上,靠右。从左上角揭起湿纸,顺上沿往右揭开一溜,搭在刷子上。左手提着纸的一角,右手拿着刷子和纸的另一角,就往墙上贴,先把上边刷住,再由上往下两三下,一张纸就贴上了。夏天,天气好,从这头刷到那头(二十多米),这头就干了,就可以揭下来了。一天的任务,俩钟头完了。 3 J, a; q8 X( P: A
客:然后呢。
- v _3 U7 _, B# _" V8 F7 b主:干纸整理好。数一百张,一刀。对折叠起,一刀一刀码着。就能卖啦。合作化以后,就交成品库去了。管库的叫白玉林,老头。干一辈子银行。晒纸的有油印的卡片,老白在卡上记数、盖章。是计算工资的依据。 : K2 T8 u I0 ?2 r: H
这是豆儿纸的生产的过程。有道选料工序,没提到。就是拣纸,废纸分类,好轧的、难轧的分开。报纸和铜版纸,一块轧。报纸没魂儿了。铜版纸还整着呢。造纸厂也有选料车间。 & A) t4 m4 Q8 v( Q+ a
客:您没说豆儿纸一张多大。
$ r' Y) @' c- ~% ~! f. g$ q7 ~$ h" U主:八十公分长,五十公分宽。一刀纸一百张,重量四斤半到五斤。
7 A0 A) S% @ z8 b6 T4 l客:还生产什么纸?
# r4 P% t v9 Q I- o( n- Y主:还有麻呈文和桑皮纸。麻呈文要添加旧麻绳,废纸要用装订厂下来的纸边子,不能有字。成品要求白、洁净。 0 @' Y2 A4 x7 [1 r
客:再问一句,麻呈文纸是做什么用的啊? 0 r! L$ f# u* @% G2 [0 O+ i
主::应该是写呈文用的,过去的古代文书,比如写状子,这个纸比较细,一面光,拉力强。过去穷人买不起高丽纸的就买呈文纸糊窗户,比高丽纸薄点,便宜,不太匀。除了这个还做盔头,就是唱戏用的,戴的帽子。过去有盔头庄,就在东朱市口,东南角,都是干这个的。唱戏的戴的皇冠,做盔头,里头是呈文纸,有拉力,趁着湿,比如有模型。一打,干了就定型了,往上再彩绘装饰。另外做冥衣铺烧活的脑袋。烧活,叫活,不能带儿音。人头模型,鼻子眼睛都有,也是湿纸往上拍,干了上颜色,烧活脑袋。 3 T7 p& A3 q& c& F N- r3 P1 ]
麻呈文,纸铺也叫东昌纸。原料除白纸边子,要加麻。废旧麻绳,剁成三四公分长的段儿,水泡、上碾子轧。碾子的碾盘有挺高的沿,带水轧,也得二十公分深,把绳子轧开,成絮缕。弄到井边淘净,拿石灰水泡一夜。再团成二十来公分大的球上笼屉蒸,二十四小时。再放到碾子上,带水轧。还要淘麻洗净。才可以按比例加到陷里。 ) ~+ `1 [# G( V9 o: ~2 f
桑皮纸,拿树皮做的。中央2台有个节目,讲湖南造纸,那里有蔡伦庙,电视台说这是活化石。
8 J+ t" e8 Q! J* C9 S# x- v, }客:我知道,这是皮纸。皮纸、竹纸、草纸这三种,手工纸基本上这三种。 7 E# [. a" T8 X
主:看他播的这个过程。跟原来白纸坊的一样。桑皮纸是过去印刷做纸型用的。现在有激光排版了,过去都拿铅字不是,咱们老祖宗四大发明的那个印刷术。是把铅字搁在这,用纸弄湿了,打型。融化铅,往纸型上倒。然后把这个铅版,卷到印刷机上印刷,这牵扯到印刷了。
, g% V4 ?4 {8 Q6 M客:这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 P7 {/ c- x& a6 N% s2 M+ E主:这个纸原来就有。但是白纸坊不生产。 : o. `( _! q+ Y9 t, r9 y
客:白纸坊大概什么时候有的。
- D' P* l: V8 j# e. d主:大概是1955年,这我说不太清,再往前我就不知道了。这是从迁安县引进的,河北省迁安县。就是唐山地区。那个老板迁安县的,叫盛秀峰,他入了社。把桑皮纸带进来了。盛大的盛,秀气的秀,山峰的峰。 ! H' m @8 j4 r: Z4 |" @
客:男老板? , ^" a. H' H: ?: G3 Q
主:男老板。他就住报国寺对面,现在早死了,他比我大的多。他引进来的,当时是比较高级的纸,在手工纸里头。
$ {. R, a4 E) G+ v. {. b- i客:他这个纸用到机械了么?
2 `: ]" Z+ E3 l9 }5 [/ O* N主:没有,机械做不了。机械化只保留了卫生纸。
+ D5 W3 z' e G4 ?# P客:然后我再问你一个,一刀纸是多少张。 6 @0 ^& O- K- S0 f/ k
主:一刀纸一百张。 & b/ t" M/ j% A3 l/ O5 }
客:什么时候是一百张啊。 7 {/ [( V0 \" L
主:一直都是,传统的。一直都是一百张,到最后也是一百张。机械纸论“领”,一领五百张。领就是领袖的领。
# K- d2 S2 D) @/ k5 \客:您给我讲讲合作社吧。什么时候有的,合作社对手工造纸的改变和影响。
; ?, n6 d/ R+ f( m1 L; K6 G: f主: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就是所有制的改变。1955年底掀起社会主义高潮,说进入社会主义了。白纸坊成立了两个,手工业主入合作社。就是我所在的这个第一造纸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资本家是公私合营造纸厂。业主和资本家的分别,是雇用工人多少。雇五个以上,算手工业资本家。只有姓苑的一户。合作社在白纸坊街62号。就是现在崇效胡同,宣武民政局捐赠站那地儿。公私合营造纸厂在圣寿寺庙里,那时叫陈家胡同。崇效寺墙外西北角上。早拆了盖楼了。庙门口挂个公私合营造纸厂的牌子。占一间房办公,来一公方代表在那坐着。那个庙早就是大杂院。公方代表原是机关十七级干部,挺精神的小伙子。在个大杂院里坐着,委屈得慌。满嘴牢骚。生产还在原地,苑家,苑永江。在现在白纸坊中里北头上。陷房高大,做麻呈文纸。院子门前,就是水井,碾子,洗麻的水泥槽,(洗麻绳头)和蒸麻的大锅灶。手工造纸唯一的资本家。人黑瘦,极精明。见人就点头哈腰的。没有几个月就跟合作社合并了。穷纸房,养个公家代表,哪受得了?合作社开始第一任是纸房人马朝海主任。有理事会、监事会。面积大,户数多。实际上都没动,就是这几个陷归你管,就算一个车间。一共分了四个,在纸房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当车间主任,脱产。实际上就是组长。 + ~) K8 P; @, ~6 k$ j8 [
客:但还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干?
! e! V a+ p1 _ b/ j- h* L+ b9 n主:对,还在家里。所有的生产工具都投入到合作社里了,包括驴、碾子。都成公家的了,集体的。1955年到56年的时候,就有88个陷池。基本上都在安家庄跟白纸坊街一带集中,枣林前街路北有一家,叫王文明。枣林后街有姓焦的,还有高长庆。抄纸陷池的分布,按现在说,南边不超过白纸坊西街,都在西街北边,到崇效胡同。这一大片都叫白纸坊街(包括崇效胡同路南)。崇效胡同路北,叫安家庄。陈家胡同是崇效寺前头和西边往北一片,现在没有了。往北最远的陷池在南线里。原来在老君地,开辟白广路,搬迁过来的。房子都是排房,公家盖的,有几间专门给他做纸房用。洋灰做的陷池,后来把高级的皮纸挪到那去做了。菜园街马路西边没有纸房,白纸坊胡同东边也没有。 ' {6 b9 N1 x1 t! L4 P& a( n
客:合作社怎么发展起来的。
) r3 b5 W/ L, q% B1 I主:纸房没经过互助组阶段。直接成立的合作社。怎么开会动员,报名参加,选理事会,选主任。我不清楚。那会儿,有造纸业同业公会。我的房东张世清(人称张六),就是公会的副主任委员。宣武政协开会请过他。后来是合作社的副主任。我就跟他入的社。公会在增寿寺庙里(后来公私合营造纸厂办公的地方)。我想,最初是同业公会出面,组织业主开会探讨商议,成立的合作社。当然上头会来工作人员,作启发动员。马朝海是民选的合作社主任。1956年夏天,上级派来了第一任官方主任,叫王泽昌。军人出身,身材不高。原是部队的文化教员。很能干。后来调到第一食品厂当厂长。 & w; ~9 D* W3 J7 K" M
那时,好几个上级,条条块块么。条上,市轻工局,局长黎晓。在西单皮库胡同。那会当官的没架子,我去开会都和黎晓开玩笑,一桌吃饭。市联合总社,在廊坊二条,北门跟劝业场对着。块上,区二工业局,在纪晓岚故居里办公,后搬到宣武医院南边新楼。区委工业部,在南樱桃园。手工业办事处,在米市胡同。这个办事处帮不少忙,解决点具体问题。别的机关,只要报表报告,至多听听汇报。
$ e( l4 K& ~) j& B, s 社员心齐。都没多少家底,自己单干时,着急受累,老提溜着心。怕这怕那。入了社,干活挣钱。天塌砸大家。不再担心什么。1957年春节刚过着了一把大火,烧了材料库。女社员急的直哭,真以社为家。心齐劲头足,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生产上得快。一度豆纸卖不出去,滞销。抽调人跑业务推销。资金压着转不开。决定换产品,搞机械化。上级机关批准,大力支持。请师父,派人去学习。1957年秋天动手。库房、办公室都搬到路北,墙道里,盖临时房。就是棚子。南院腾出来,盖厂房,按机器。 y+ W" ]4 H+ y) N% ]
厂房也是简易棚子,墙是柱子之间钉木方子挂苇箔抹白灰,房顶上钉薄板,铺油毡,压板条。(搁现在,消防队就不干。)面积不小。四台造纸机,两台打浆机。配电室,还有包装车间。都在这大棚子里。打浆机买的二手货。造纸机木头架子,出湿的纸卷,没有烘缸。简陋极了。出的纸又厚又糙。现在最次的卷纸也比那会儿的好。
4 Q3 x9 Q2 }3 h' B& t客:也算机械化了。这时的机械造纸有化学成分么?
+ [1 S/ m1 S% ^* `. h* j主:没有。也没有蒸煮消毒脱墨。打浆机打浆的同时也淘洗,排出脏水。代替轧麻淘麻。造纸机等于抄纸。晒纸没解决。湿纸卷,放露天架子上晾。再入烘干室烤干。干后按尺寸切断,裹包装纸,出厂。 + y" [* h4 d' L7 P3 r5 r
客:1956年时,有没有不参加合作社的啊? - _2 y/ u" g8 s& _7 i8 I( j
主:有一家,在枣林街,姓索。造纸和别的手工活不一样,如淘麻,离开别人没法干。后来也加入合作社了。
, [! ~0 Y4 H! l% N7 ^客:桑皮纸是用桑树皮么?
3 I# _6 M3 f3 z* D$ r主:不是。是构树皮。并没见过,听说。从南方买来的。一捆一捆的,薄的树皮,干了,卷一块儿。跟木棍儿一样。拉到广安门外,河沟子泡着。十天半月才拉回来,就软得跟面条似的了。抖搂掉一层硬皮,白灰水泡、上笼屉蒸。清水洗净。捋成长条,在应光滑的石板上,拿木榔头敲打。没掉净的皮露出来,除干净。再敲打、折叠,最后成一条白色的带子。五六公分宽,一两公分厚。两条带子摞一起,放长凳上,套个套子。一只脚踩套子下头,把桑皮条勒紧。用两头带把的片刀,片着切桑皮条。片极薄的片,加水轧散。兑进白纸边轧成的纸浆里。经过“搅陷”、“抽杆儿”,就可以抄纸了。晒干后,纸背面,要用刀平刮一遍,去掉可能有的纸疙瘩。再用熨斗,烫熨衣服一样,一张一张熨过。才交库。价格也高。一刀八元。豆纸一刀七八毛钱。
9 A9 j- z" \- r; W6 z: @8 b客:那时工资多少?
/ G$ J7 {) n$ H4 j4 [) k主:1956年还拿小米当标准。主管会计扈保璋,月薪二百二十斤小米。我在办公室最少,一百斤。抄一刀豆纸,(为好听我们起名叫黑呈文纸。)一斤三两小米。每天定额是七百张,十斤小米吧。麻呈文一斤半。桑皮纸更高些。淘麻、搅陷零活,按抄纸数折合,有个系数。每月算工资要好几天,还能打算盘的齐上阵。那会儿没计算器,就是算盘。工程技术人员,是拉计算尺。后来改成工分,北京日报每天公布分值。开工资按当天分值计算。我挣一百分,二十四块七毛三。会计二百二十分。和小米差不多。物价稳定。按钱说,造纸社六十块高工资,四十块上下最多。那时生活要求低,也都养家糊口乐呵呵的。1958年中央机关,上级机关精简人员,安排到造纸厂(造纸社改名宣武造纸厂,搬到西边,现在崇效胡同超市那地方)。他们工资高,一个叫王淑媛的女孩,挣九十多块。才有点比得慌。在底层生活,要求简单。最容易满足。心态老平和。没有胜利的狂欢,也没有失败的懊恼。
( L A7 G% R% U+ f. j客:58年,大跃进咱们这有什么变化么? 2 w1 k2 ^ t& A6 G0 A' i
主:大跃进的时候咱们这炼钢,我还是统计员。已经搬到宣武造纸厂这个地址,院子比较大,实际都是原来的墙道改的。就在院子里头砌一个炼钢的炉,收废铁,但是没强制让谁家拿锅。反正是你要卖就卖,而且可以到钢铁指挥部领废铁啊,宣武区有一个钢铁指挥部,在现在的礼拜寺对面大影壁后头,路西的一个四合院里头(后来是牛街派出所),我每天得往那跑。报昨天练了多少,每天都得报。过分量,实际不是钢啊,就是把这些东西化了粘在一块啊。跟他这领废铁、防护用品、安全帽,大皮靴都是公家发。但是那会就发不起了,人排队啊,得等半天。 ! }$ |9 w5 L. d7 ~$ S
客:那时候纸房还经营么? 7 t6 a# L k! c
主:那时就出卷纸了。生产还继续,连轴转啊。比如我,坐办公室规定是早八点到八点下班,12个小时。下班以后炼铁,炼钢,一宿基本上就没了。那时候不会骑车,早晨四五点数字出来了,我拿着条子到牛街那儿去报数字。回来接着上班。 6 a$ k0 U& N4 B* b
客:手工造纸作坊什么时候结束了,比如陷都被拆了。 ' ~. w5 H/ c, G2 H2 W$ l8 z
主:那就是58年。机械化之后,人集中,按钟点上班。原来六十二号院成了生产车间。最早的办公室,三间北房,按上车床,钳工案子属维修车间。着过火的露天仓库,盖了烘干室,烘干车间。选料车间。 陷房就没用了,有的做食堂,有的当宿舍。厂子不用房主就租出去,稍微整整,填上土就租了。我在那住的就是陷房。 矮。一伸手就摸房椽子。我就起名叫压顶庐。房顶压着头顶。
* d2 u1 h7 p) n- Y& U 客: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问题怎么解决?
) I9 g& T* {0 N主:开始就资金不足。没有国家拨款。通过市轻工局协调。从西四武王侯燕京造纸厂请来师傅陶守科,指导打浆,造纸的机器设计安装。请来钳工技师刘师傅,车工小康师傅,电工刘师傅还有本厂木工袁凤鸣。这几个人祘是技术小组。机器上的零部件,自己做,找外加工,到旧货商店找,尽量少花钱。派人到东直门造纸厂学习,各工序各工种都有人。盖着厂房,准备着机器零部件。厂房完工,零件备齐,学习人员回厂。以这些人为主,配辅助工人。在新厂房里,组合安装土机器。虽然生手多,可热情积极。进行很顺利。1958年春天,机器就运转了。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又土又笨。闭塞。 3 G+ o/ v' y8 a( c9 ~3 w& T
客:您是学统计专业的?
+ P' \8 B$ H6 C/ i主:一天都没学过!干中学。本来1957年暑期,安排我到白堆子。阜成门外。一个学校去培训,学习计划统计。大热天我赶到那里,人家下班了。还是报名最后一天。后来就没机会了。还好,我干的几年里,年年是区工业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工业局计划科年初赶报表都找我去帮忙。开始我是给胡荣华当助手。胡平谷人,党员,当过宣武区的什么代表。先进工作者。对谁都热心。工作起来不要命。不假门假式,不作秀。党员里这么实在,相见以诚,与人为善的不多!他后来管生产调度。我管计划统计。他常说:统计,就是半拉估计。那时重心是产值。但没依据,不能空造。产值完不成,上级不依。找依据,凑数字。查有依据,实无成效。统计戏法。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几十年不干这个了。不知今日如何了。希望你常来。 + v3 ?5 o- d, k# A) b
客:您说的很有用。对我帮助很大。谢谢您!
) A, |5 ]4 N+ c0 y. s' ~$ c: Z 9 x; f4 c5 c/ a" @' e0 ]
8 x& H( O: u# T/ Y3 w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