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60|回复: 20

老新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17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曾这样报导,现还原真实历史如下:

q, u' q! D3 J W$ `/ J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1966年7月16日,再一次乘风破浪,畅游长江。

5 \" f$ j( D- G' @& ?3 O

这一天,武汉晴空万里,长江两岸万众欢腾。

' J7 F7 H! s5 a3 M0 ~

10年前的6月,毛主席曾经三次在武汉横渡长江,并且写下了光辉豪迈的诗篇《水调歌头》(游泳)。10年后的今天,毛主席又在大江中遨游,历时1小时零5分,游程近30华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E! v, t9 [+ b: f

毛主席再次畅游长江的喜讯,很快传遍了武汉。武汉全城男女老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这样健康,这是全中国人民的最大幸福!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最大幸福!”

! s$ O3 _: l0 f6 X

7月16日上午,武汉市五千游泳健儿,遵循毛主席到大江大海去游泳去锻炼的教导,在毛主席开辟的航道上,热烈举行第11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我们的伟大领袖在这个时候乘快艇检阅了参加比赛的游泳健儿,这给了武汉全体人民以无比巨大的鼓舞。

7 F8 s1 w8 c7 s c

7月16日这一天,长江水面笑逐颜开,沿江两岸大地上,无数的彩旗,巨幅的标语,欢呼的人群,呈现出一片无比欢腾的节日景象。

1 E3 e- u8 R5 Z! D5 W1 d6 \- p

上午9时20分,大江两岸的扩音器,播送出歌颂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乐曲《东方红》,激动着人们的心。人们想着:是毛主席为我们在长江上开辟了平坦大道,今天,毛主席要是能来看我们横渡长江,那该多好!

5 t. S3 q9 a4 ^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9 V4 I3 Y0 u- A( ]3 w

就在比赛刚刚开始的时刻,从东方太阳升起的江面上,一艘快艇破浪驶来。这时,不知是游泳健儿中的哪一个,第一眼看见了快艇上的毛主席,立即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来了!毛主席万岁!”紧接着,游泳大军高举百面红旗,朝着毛主席的方向游了过去。在旗帜映红的江面上,在两岸江堤上,千千万万人的目光向看毛主席!千千万万人表达着同一个祝愿:伟大的毛主席万寿无疆!千千万万人发出了同一个心声:毛主席万岁!与此同时,停港的船舶,汽笛齐声长鸣,向伟大的领袖表示敬意。欢呼声、汽笛声汇成一片,震撼着武汉上空。

2 m7 F7 D. w( l' G- Z8 x

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在甲板上检阅正在与江水搏斗的游泳大军。这时,宽阔的江面上,健儿们有的高举红旗,有的推着高大的毛主席语录牌,组成一条水上长城,拨开千层波浪,奋勇前进。语录牌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

M* i. x5 J4 t* k' }. D1 Z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看到游泳健儿们这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十分高兴,一会儿走到快艇这一边,一会儿走到快艇那一边,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向大家频频招手,并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万岁!”

& }3 T, ~9 i* L1 w

由200多名小学生组成的少年儿童游泳队伍,受到了毛主席特别的关怀。这批大多是8岁到14岁的“红领巾”,簇拥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语录牌,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乘风破浪,努力前进,表现出毛泽东时代红色少年的革命气概。当孩子们游过来的时候,毛主席让快艇向少先队员们驶去。少先队员们看到了毛主席,热烈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慈祥地微笑着,向他们招手,亲切地说:“少年们,你们好!”

! U, R: }. m1 `! k

毛主席的鼓励,给孩子们增添了无限的力量,他们迎着滚滚波涛,游向终点。

8 C* N5 u3 [3 e2 I2 t; r" ~; e- \3 q" G6 A" F

游泳队伍中的汉口火力发电厂民兵聂长荣见到了毛主席,兴奋得忘记了自己是在游泳,他举起双手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跃起来又沉下去,喝了几口水,他觉得江水特别特别的甜。就是这样,5000游泳健儿分批从毛主席身边游过,连续高呼“毛主席万岁”,胜利到达终点。

, `8 `1 p% X) z7 R; e* N' ]3 t# }3 {- I

游泳健儿们登上比赛终点的江岸,掉转身来,和成千上万的群众一起,热烈地向江中快艇上的毛主席欢呼。快艇向岸边驶去,毛主席站在船头上,不断向大家招手,高呼“人民万岁!”岸上的人群沸腾起来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淹没了滚滚长江的风浪声。

6 o2 O0 E) p- p/ `( H* I

就在这人欢水笑、群情沸腾的时候,毛主席乘坐的快艇开到武昌大堤口附近。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从船舷的扶梯走下来,先在水里浸了一下,然后便伸开双臂畅游起来。这时是上午11时整。

: N7 D4 q) t; u$ o

汛期的长江,水流湍急,浪涛滚滚,拍打江岸。毛主席在浩瀚的江面上,时而挥臂侧游,拔开层层波涛,破浪前进;时而仰卧水面,看万里碧空。陪同游泳的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同志,和一群矫健的男女青年,紧跟在毛主席身边。

% S) S3 c3 d) n6 i& ?; w

毛主席一面击浪前进,一面同周围的同志们谈笑风生。一位女青年告诉毛主席:“我这是第二次在长江里游泳了。”毛主席笑着对她说:“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陪同毛主席游泳的另一位女青年,只能游一种姿势,毛主席发现了,便亲切地教她仰游。毛主席说:“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

3 S# v7 \. J7 Y0 d u

1957年,毛主席第四次横渡长江的时候,曾经教导过我们: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 ?: O d, z- T4 a/ [

毛主席在游泳时,还同身旁的王任重同志交谈起来。毛主席问:“武汉青少年游泳活动开展得怎样?”王任重同志说:“青少年游泳的越来越多。他们的特点是:胆子大,勇敢,学起来也快,一般学五六天就可以下水了。”毛主席又问:“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会游泳吗?”王任重同志回答:“有。”毛主席满意地说:“这很好!”王任重同志还向毛主席报告:去年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武装泅渡过长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生冬天横渡过武汉的东湖,会游泳的人越来越多了。能够横渡长江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了。

7 E5 @* e; n0 U' ~

1956年,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鼓舞了广大群众。近几年来,千万青少年和广大群众遵循着毛主席“游泳是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的教导,更加广泛地开展了渡江游泳活动。第一届横渡长江时,女运动员只有20多名,现在每届都有上千名,其中还有女民兵武装泅渡。那时,参加渡江的少年儿童只有一个,而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渡江的先锋;许多在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以后出生的儿童,如今也成了横渡长江的小将。

1 [7 s% j e+ [6 F/ Y( l

将近12点,辽阔的江面上刮起五级风,浩浩江面波涛滚滚。停候在江心的快艇向毛主席开来,准备迎接毛主席上船。

" ?1 p/ e3 j/ z, Q2 v9 @

王任重同志几次请毛主席上去休息。毛主席问:游了多少时间?周围同志说:45分钟了。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说:“还不到1小时嘛!”接着又继续向东游去。游过1小时零5分,王任重同志再一次请毛主席上船休息。毛主席风趣地说:“你是这里的省委第一书记,我听你的命令。”

. B# J4 s* ]3 p, T( k! D

毛主席从武昌大堤口顺流而下,一直游到武汉钢铁公司附近,游程将近30华里。毛主席登上快艇的时候,精神焕发,毫无倦意。

0 J m! n- Q# a8 d2 q4 Z

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消息,振奋了每一个人的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 F p V) v' m

长江航运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武汉港务局二○五队指导员魏月安,回到队里以后,向同志们介绍了毛主席检阅游泳健儿并畅游长江的盛况,激动地说:“我这个在水上生活了几十年的码头工人,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今天我能和毛主席同游长江,真使我终生难忘。今后我一定要更好地听毛主席的话,人在长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彻底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好生产,为建设伟大祖国,为支援亚非拉人民反帝革命斗争作出贡献,来报答党和毛主席的关怀。”

% z4 q" |. s9 e7 f

在长江航运管理局船舶管理部航修站,300多名职工和家属永远忘不了7月16日这一天。因为他们在这一天看到了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身体这样健康,精神这样好,感到无限幸福。这一天下午,工人们就在车间里写了大批保证书,表示一定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多快好省地修好船,支援国家建设,支援越南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

' E: v5 X% E0 B/ T C: {3 w$ o9 S; Q

汉口火力发电厂的工人游泳运动员刘武卿,在江心看到毛主席的时候,就发出了誓言:“毛主席!我一定要更好地读你的书,象刘英俊同志那样,努力地学习最高指示,忠实地执行最高指示,热情地宣传最高拽示,勇敢地捍卫最高指示。”

# K4 o) x7 ^' X0 ^) j- K- E0 p* p

在回厂的路上,刘武卿满怀激情地和大家一起高唱《东方红》。一个少先队员在游泳完毕以后,怀着无限幸福和无比激动的心情,拿出小日记本,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他一生最最难忘的一件事:“1966年7月16日10时35分,我见到了毛主席。”

/ r- ~* s* x# K Y4 l" [& _

到武汉访问的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的各国朋友,在这一天乘船观看武汉群众横渡长江比赛的盛况时,他们会见了向往已久的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时,外国朋友们热烈欢呼,游轮上一片沸腾。尼日尔的代表在北京开会时,曾集体赋诗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热爱的心情。他们写道:“毛泽东,你是我们的导师,毛泽东,你是我们的灯塔,把最阴暗、最遥远的地平线,照耀得通亮、通亮。……”今天,他们亲眼看到了毛主席,怎能抑制激动的心情!有的朋友连声高呼:“毛主席!毛主席!”有的用中国话高呼:“毛主席万岁!”有的外国朋友在船上不停地鼓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看到毛主席以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们不停地欢呼,并且放声高唱起革命歌曲。

" Z1 e% n! f! M+ k. R7 `* }

毛主席热情地向各国朋友们招手、鼓掌。外国朋友们看到毛主席是那样的健康,都非常兴奋。有的外国朋友说,“毛主席的身体好极了!”一位非洲朋友说:“毛主席这样大的年纪都渡过了长江,毛主席健康长寿,这是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幸福,是全世界人民的幸福!”

8 O% \. f$ E6 T) Q' C& I5 B

外国朋友们对毛主席倡议横渡长江并身体力行,都极为称赞,认为这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情。他们说,毛主席带头横渡长江,中国人民掀起全民性的游泳运动,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不畏任何艰险。叙利亚代表扎达特·里卡比说:“今天横渡长江的运动员,个个都显得健壮、热情、勇敢。毛主席提出的这一非常好的倡议,可以使青年人锻炼身体,而且树立一个很好的思想,不管困难多大,江河有多宽,都能闯过去。”这些朋友们说,长江天险可以征服,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我们从这里也看到了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 v& }2 \, D. Z# s

毛主席再一次踏破长江水、畅游天堑近30华里的壮举,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在长江两岸一直持续了4个多小时。这动人的情景,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敬仰,在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7亿人民放开眼界看未来,乘风破浪向前进!

( {! M- J+ ?9 u$ _

(《人民日报》1966年7月25日)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新闻

老新闻

老新闻

发表于 2011-7-17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真好。
发表于 2011-7-17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跃起来又沉下去,喝了几口水,他觉得江水特别特别的甜。

* \2 c; {; B/ }2 r+ e

他喝的是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1-7-17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7-17 9:15:00的发言:
3 A6 F d3 l0 d

《人民日报》曾这样报导,现还原真实历史如下:

不太理解您的标题,我怎么觉得您是要揭露一条假新闻,看了又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骗子在2011-7-17 17:06:00的发言:
不太理解您的标题,我怎么觉得您是要揭露一条假新闻,看了又不是。???
/ I5 n1 a; _% ?% U1 j' v" u

标题是不太好,不是假新闻。只是想说1966年的这件事情。领袖要发动文革,游泳证明自己身体能够领导这场运动,斗争到底。

( ~1 h+ K1 m& _" U3 p+ k/ \+ F. t! I6 E

转帖地址http://bbs.china-ws.org/thread-45978-1-1.html

发表于 2011-7-17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报导的百分之200的可信、其真实性、可靠性极高!

+ S" X# l" T; }- _% s" Z

 

( Y4 l2 l+ E/ Q6 c( b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头版头条---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fYS2s0rt.jpg
4 M4 D: M8 _6 U! X) l" p- g(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7 17:58: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7-17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彼得森在2011-7-17 17:58:00的发言:
6 D' A' x1 A& K" t* z

《人民日报》报导的百分之200的可信、其真实性、可靠性极高!

. z4 d* V1 k* c( F' X) s

 

7 X+ K( m* u+ c

太多的事情错了没人认错,怎么可能改好呢?认错是改正的第一步,错了就黑不提白不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条老新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发表于 2011-7-17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说这两条老新闻是一件事,但是它们都出自于同一家报刊---《人民日报》.

8 K4 P$ B# R% U& n/ q

 

3 Z i6 e) [3 y6 `6 m( K, K

 

7 u" H- ?& R$ n) C% c' g, p, \

要知道这家报刊的特点--- 是一贯正确的!

! R) L# z8 I3 v) W' y

 

发表于 2011-7-18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亚萍说过:《人民日报》62年来没有假新闻。

. z/ I: p0 }: R; Z

 

& H1 }% D5 Y, ]! s: c" i( x

而且他们一贯的作风是不承认错误。全系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混淆视听。

发表于 2011-7-18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11-7-18 21:02:00的发言:
6 [7 K5 T/ w3 W' F

邓亚萍说过:《人民日报》62年来没有假新闻。

1 ?4 d7 {- ~0 K: w+ c

 

$ B4 y: C2 }! j) l, X: q

而且他们一贯的作风是不承认错误。全系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混淆视听。

0 h( a5 `( J4 w. j" |! ?3 V

这不能怪邓亚萍,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只要进入中国官场,其结果都是“陈亚萍”、“吴亚萍”、“胡亚萍”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8月22日,因港英当局镇压香港工人、拘捕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并封闭香港《文汇报》等报纸,在北京发生了数万人围困英国代办处、焚烧办公楼、批斗英国代办的严重涉外事件。中国的国际声誉受到很大损害。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G4 U& m$ `& d* u" W

文革中在对外宣传方面,不顾内外有别的原则,把“宣传毛泽东思想”作为对外活动的主要任务,屡屡发生“唯我独革、强加于人”的情况。在对外交往中,多次不顾国际交往的常规,行动粗暴过火。“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是其中最为严重、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它发生的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作一简要的介绍。 

8 M2 |+ q' o* d# [6 g3 u4 z

在外交部被夺权的混乱时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8月20日,外交部就“香港抗暴斗争”向英国驻华代办处发出照会:“最强烈抗议港英疯狂迫害香港爱国新闻事业。港英当局必须在48小时内撤销对香港《夜报》、《田丰报》、《新午报》的停刊令,无罪释放19名香港爱国新闻工作者和三家报纸的34名工作人员。”当天,由谢富治主持在工人体育场召开了数万人参加的声援声讨大会。

“反帝反修联络站”决定在英国代办处门前召开“声讨大会”。周恩来闻讯后,紧急召见“反帝反修联络站”负责人,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双方一直争执到深夜,周恩来在得到保证不进入代办处的允诺后才离去。  / P' Z& J I" ^5 R! W

8月22日晚,“反帝反修联络站”组织数万群众在英国代办处门前召开“首都无产阶级革命派愤怒声讨英帝反华罪行大会”。会后以英方逾期不答复最后通牒为由,大批造反派和群众不顾警卫战士的阻拦,冲进英国代办处,放火烧毁了办公楼和汽车。

北京外语学院红卫兵率先突入西墙。22时40分,大批群众组织冲击代办处正门;10分钟后,一些高校红卫兵又越过北墙。不多时,从三面进入英代办处院内的群众已达数百人。  & L; l' d; m& C9 l% ~9 _- h

造反派突入代办处东、西两院后即开始点火,顷刻间,烈焰升腾,东院的门窗、地板、汽车房、油库及7辆汽车均被大火呑噬;西院楼内3个卧室、档案室及2辆汽车也都被烧毁。北京卫戍区的战士们奋力扑救,同时将代办处的十余名官员从烈火中救出,其中英国驻华临时代办唐纳德·霍布森。

  " ` N# S! M& r$ Q/ V; Z2 Z! W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克莱尔·霍林沃思报道: 

' h5 v" f* v; V& r; e [

“代办处外,中国军队站成一排,仿佛要阻止街上那些高呼着侮辱性口号的人,以保护里面的外交人员。示威者在树上架起了高音喇叭,还举着强烈排外的标语。天色渐晚,一个红卫兵组织架起了探照灯。另一个组织领着人群唱起了革命歌曲。大约晚上10点半左右,红卫兵拥进了代办处——战士们让开了道。他们先烧着了停靠在游泳池附近的汽车,然后冲入大楼,砸坏窗户,捣毁室内设备,并用自带的汽油在代办处内放火。”“英国临时代办唐纳德.霍布森和工作人员一起躲进了保险库,这是入口处左边大楼里用来存放档案和密码的一间地下室。但他们又被红卫兵从迎风口灌进的烟熏了出来。”

后来唐纳德·霍布森在给他夫人的信中说:  0 Z" P f+ J& I r3 ~6 s, F

“我打开门先走出来,其他人随我之后,院子里大约有5000人。我立刻遭到一顿毒打,任何可以触及我的人都用他们手中不同的武器打我。妇女们发疯似的扑过来,想用棍棒将我打倒。他们抓住我的头发拖我,揪住我的领带勒我。”“我的头上遭到重击的地方鲜血直流,被打得昏昏沉沉。……”

5 |3 O0 O9 ?, p0 w6 t

克莱尔·霍林沃思还写道:

. W# X! ~1 b4 t J" r& C0 J

"代办处的几位女士想到对面阿尔巴尼亚大使馆避难,但遭到拒绝,被关在铁门外。阿尔巴尼亚人还用嘲笑的目光看着她们受凌辱。然而,有两位姑娘在芬兰大使馆受到保护。全体代办处工作人员不仅遭唾挨踢,还被迫向毛主席像鞠躬。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位外交官告诉我,暴徒中竟然还有英国人。其中一个领头的还穿着精制翻毛皮鞋在女王像上乱踏。"

4 L! V3 J" p9 Y6 S' D8 J" r+ a

美国友好人士韩丁(William Hinton),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于1971年夏天访问了清华大学,他亲自访问了清华大学的许多干部、教师、学生,根据大量的访问记录,写成了一部纪实性的著作:《百日战争——清华大学的文化革命》[6]。其中有亲身参与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的一些造反派的回忆。

9 G3 ^* l( B" {& e o

8月23日,在洗劫英国代办处中扮演主角的是“414”而不是“团派”,因为这个事件中主要负责的群众组织外交部的“反帝反修联络站”不是“天派”而是“地派”的,清华“414”也是“地派”的。“反帝反修联络站”的成员都是一些紧跟王力的左倾干部,并且得到外语学院几千名学生造反派的支持。他们坚决反对陈毅,主张让从雅加达回国的代办姚登山主管外事工作。姚登山向英国代办处发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港英当局在48小时之内释放被捕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否则就必须对一切后果负责。在通牒规定的限期要达到的那一天,清华“414”接到电话,要他们动员起来,到英国代办处前去示威。广播喇叭一喊,全体“414”的拥护者集合开会,一个“反帝反修联络站”的干部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要去向英国人显示我们的力量,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们造反派不是好惹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英国人非法窃取了许多情报。如果他们不按时答复,我们就要全力予以报复。带上改椎、钳子,我们到那儿要打开他们的档案柜。大家要穿深色的衣服,他们可能会向我们射击,不要给他们明显的目标。所有能说英语的人到前边来。带上电筒。”

3 O2 ~" ?( D0 e9 ^. a$ f

发言者随后打开一张地图,指出代办处的位置,以及电源闸盒、水管、水箱的位置。

# z. w/ h4 e- J% m2 \

“我们都很兴奋,”高衡庆(音)说:“我们出动了一个庞大的队伍进城,后来还觉得不够,又派出了一些人。我们的队伍帮助包围了英国代办处。开始是守纪律的,我们整齐地一排排坐下,遵照总理规定的五条,他说,我们可以写抗议书、集会等,但绝对不许冲击代办处。

+ t) l/ X) j- t$ e

“我们的抗议大会于晚上9点开始,通过高音喇叭,我们愤怒地谴责英国人在香港的暴行。‘你们将何去何从?’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问。10点钟,通牒限期到了,该怎么办呢?我们只知道要向他们显示力量!那时,解放军围绕着代办处。总理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冲击,我去问该怎么办,我得到的答复是:虽然总理是那么说了,但是群众要采取革命行动,谁能阻挡得了?

0 P6 k$ G+ }; m3 ?. n

“实际上,那些妄图打倒总理的人,早就策划了这次冲击,‘反帝反修联络站’的活跃分子拿着喇叭跑上来,有些人跳起来向代办处大楼的墙上扔墨水瓶,这是佯攻。当前面飞舞墨水瓶时,其他的人从后面设法进入了代办处大楼,他们开始把椅子、沙发从窗户里向外扔,我们身后的喇叭鼓动我们行动起来。我们冲向解放军的防线,喊着:‘闪开,让我们进去!’解放军的防线由八层士兵组成,有几个小伙子想从他们头上爬过去,但他们摔下来了。士兵的防线终于被冲开了一个缺口,我们冲过去爬栅栏,士兵们把一些人拉下来,但其他人却过去了。

1 Y8 T$ F3 I n9 b' C+ ~1 `- e8 M" F

“11点,我们看见起火了,最初是从代办处的车库里的一筒汽油开始燃烧的,后来大门开了,人们冲进来,汽车也开始燃烧,三辆汽车着了火。消防车来了,但人们不让他们进来,他们只得回去了。火势越来越大,消防车又回来了,许多消防员冲过拥挤的人群,接近了大楼。就在火起之时,周总理和江青下了命令,要我们全部停止进攻。但这个指示没有广播,我们一直到后来才知道,但我们一知道,马上就撤离了那个地方。但已经太晚了,我们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y! L& z+ k- [# M

“解放军的防线让开路,让英国人跑进地下室并把他们自己锁在那里,但人们破门而入将他们揪了出来。警察过来干予,他们把英国人带到街对面的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但在穿过街道时,我们的一些人还过去撕他们的衣服。

# A/ l2 y/ E' D

23日凌晨,当周恩来得悉造反派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后,接见外事口各造反派组织代表,对此事及夺外交部大权提出严厉批评。他说:“你们目无中央,是无政府主义。我们没有料到你们会来这一手(指外交部夺权),事前不打招呼,事后也不报告。你们现在拿监督小组的名义发电报给国外,完全是非法的,不算数的。外交大权是毛主席、党中央授权国务院来管,如果你们说国务院没有这个权力,你们要直接行使这个权力,我今天就去报告毛主席。”周恩来在讲话中断然否定了外交部的夺权方案并命令北外“红旗造反团”撤离外交部。周恩来表示,对这件事,还要做进一步调查处理,同时向毛泽东报告。

$ a" m; G" d- A" r; p% g, r2 i/ j

8月23日的《人民日报》报道:“首都红卫兵和革命群众一万多人昨晚涌到英国驻华代办处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在门前举行了声讨英帝反华罪行大会,并激于义愤,对英国驻华代办处采取了强烈的行动。”

2 S" Y9 _! T+ }! Z1 Y

几天后,在伦敦的中国驻英国代办处遭到英国人的报复,在冲突中,一些中国外交官被打得头破血流。

; m- n9 z; r# `9 m

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极大地损坏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在对外关系上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迫使我国政府付出重大代价以善其后。

Q- R6 K" u j A6 f' M

1971年2月,中国外交部出资为英国代办处修复房屋工程峻工。24日,英代办处为修复迁居举办了招待会。中方出席人员没有在这一场合说明火烧英国代办处的情况并庆贺英国代办处修复。周恩来针对此事批评外交部领导说:火烧英国代办处大楼是当时一小撮坏人干的,中国党和政府都不赞成。对这件事应公开向英方作出解释,当着其他外国大使的面也可以讲嘛!外交部给英国代办处修房子是送我批的,可是修复迁居时你们却不报告我。

' ~# ~4 b4 Y( O1 H* X G/ P

3月2日,周恩来在接见英国新任驻华代办谭森时,向他解释了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问题。周恩来说:那天晚上,以我为首的几个人联名广播劝包围英代办处的人不要冲、烧,但是那些坏人不听。你们的代办后来由解放军保护起来了。我们祝贺你们搬回新居,修复费用应由中国方面负担。

发表于 2011-8-31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曩年夏,有伶人作场京郊,时方暑热,入村觅水。有老者小憩村口树下,朦胧中忽见故国衣冠,即跽且振,趋曰:终致王师!乡老苦贼党甚矣!速随吾捉村长,彼辈横行数十载,迟恐遁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 x, B. E% W3 i4 z: q% B, b$ a5 F# \' H: m. n3 q# K9 S2 b) ]& C# a) O. l- P' ]# n7 h L( o, h* j( p s _7 d6 x9 N$ Y
+ K/ l! w% T7 R

8 W; o/ V: X7 ^, [, e0 L/ d' ?

- x5 h! g) w# ^! ^. r5 k6 o& k9 X. n( Y; W4 O" e2 h, P) d4 @) }, v0 z# } r7 q) y4 J4 U' F& c1 ^2 i- `8 i9 W! }' d
清廷宣布预备立宪
2 K% R+ @" W0 e9 `
1906年9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
上谕说:“我国政令,日久相仍,日处阽危,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诸国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晰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 M) a/ p. g2 t' {6 @5 R2 |

日本关东大地震

! ?- S! ?5 M& l" S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处于饥饿状态的幸存者试图从池塘里和湖泊里抓鱼充饥,并排着两英里的长队等待着每天的定量口粮或每人一个饭团子。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同时,日本政府借此机会屠杀革命党人和侨居日本的中国人、韩国人。
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
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达14.2万人。因为当时东京的地震仪已经遭到破坏,根据仙台市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出这次地震为里氏7.9级。
鹿岛公司根据当时的记录进行了核实。他们发现,当时对地震仪本身遭到的破坏估计得太低了。因此,对地震的规模做了过低的评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那次地震作出的新的评价是8.1级。按照里氏地震级别的计算方法,震级相差0.2,地震规模正好相差一倍。
) O% H( `. Y9 s9 U+ S9 }" ~2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 8:37: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31日,第二次接见。

7 a5 O/ b' l, g' ?& b O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11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9.8亿两白银。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L2 F9 `; o7 X' X& G+ G% q9 U2 x- Z% Z: i/ G1 J5 ^- {1 @: m; R5 K& |* a) x7 C& V& H6 R5 y2 C% }# D" h* m& _- V# X! J
粉碎“四人帮”
: Z2 v- p3 R$ L, Q2 p

! X& p( d3 E! w- }. J$ {8 M% E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 、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在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的精心部署下,6日20时左右,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先后在中南海怀仁堂被宣布隔离审查。21时,华国锋、叶剑英在怀仁堂指示耿飚,立即率部队接管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机关。22时,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出席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是: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陈锡联、苏振华、纪登奎、吴德、倪志福、陈永贵、吴桂贤。华国锋、叶剑英在会上就粉碎“四人帮”的经过和重大意义作了讲话,到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完全同意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处置。会议还将这些情况报给不在北京的韦国清、许世友、李德生、赛福鼎等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表示完全拥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
3 G7 e" t9 B& z;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1:54: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10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 \* `/ z+ ]- ~  k'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0 0:06:0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高井在2011-10-10 0:05:00的发言:
[ 1 i) P, t. a% d0 Q6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0 0:06:05编辑过]
+ R5 p* \ |+ c

[em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2 12:28 , Processed in 1.19407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