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9|回复: 7

什刹海(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8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刹海
(一)
原来打算把题目顶为“游什刹海”,可如果说游什刹海,实在是有大话的嫌疑,因为这里既非专门的公园,也非驰名的景点,虽然近年来出版的风物志和旅游书籍中多会提到这里,但也只能把它放在诸多名胜古迹的后面。所以,说游倒不如说是随便走走,走到哪说到哪。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关于北京的方志,无不盛赞什刹海的风光,如《天咫偶闻》说什刹海“浅碧湖波雪涨,淡黄官柳烟朦”,蒋一揆《长安客话》说积水潭一带“最为幽静”,“其南则晶淼千顷,草树青葱,鸥凫上下,亭榭掩映,列刹相望,烟云水月,时出奇观,允都下第一胜区也。”于慎行雨游北安门诗云:“湖上珠栏倚画舟,一天凉雨又宫秋。平桥芦荻萧萧冷,别蒲鸥凫泛泛流。雾色迷茫三苑树,博光隐见五尺楼。由来仙掌多浓雾,十里芙蓉接御沟。”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的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今天的什刹海已经少有昔时的风光,头些年我还觉得,它至少还有朴实无华的美,不过现在这样的美已经被好心的开发者破坏的不伦不类了。
什刹海的名字来历说法颇多,有人说是因为附近云集了十座寺庙,故名。什刹海确有“九庵一座庙”的说法,最近有人考证出这些寺院是广化寺、通明庵、丰泰庵、槐宝庵、海潮庵、北极庵、天寿庵、永泉庵、朝阳庵、太平庵。也有说是观音寺、高庙、三圣庵、汇通祠、法通寺、净业寺、广化寺、火神庙、大慈恩寺、小慈恩寺。第二种说法是明代蒋一揆的解释:刹为土田,刹海犹言水陆,什刹海意为水陆不断以至十数里之广。三是民间传说,云明朝皇帝要建造京师,苦于没有银子,着差人抓到神人沈万三,得其帮助挖到十窖四十八万两白银,留下大坑曰“十窖海”。四是历史学者的说法,原来在后门桥下有通惠河进入海子的澄清闸,闸门以木材建造,结果没有几年就腐烂失效,后来用了十几年时间将木闸改为石闸,因此有了石闸海的名字。孰是孰非已无从考据。至于为什么叫海,刘桐和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得很清楚,“京城贵水泉而尊称之:里也,海之矣;顷也,湖之矣;亩也,河之矣。”搞城市规划的人将水比做城市的眼睛,足见水之于城市的宝贵,而这一衣带水的去处,自然是北京城得天独厚的优势了。
广义的什刹海面积可就大了,应当是什刹海三海,即积水潭、后海和前海,从德胜门逶迤蜿蜒数华里,点缀得京师北城绝美无比,在中国北方诸多城市中,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了。古时候的什刹海并没有今天三海的严格区分,而是连成一片,因为三海当初不过是高粱河水系较为宽阔的部分,金代以今天北京西南为中都,其东北就是如一片汪洋的海子和金天子的离宫太液池。蒙古人灭金时,剽悍却酷爱中原文化的忽必烈对这片浩瀚水泊情有独钟,发誓今后建都一定将这块水域纳入都城。果然,在后来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规划时,海子地区也就自然廓入城内了,但那时的海子,与今天三海的形状不同,面积要大许多,性质也和后来不一样。
昔日的什刹海风光无限,元代许有壬《江城子》词云:“柳梢烟重滴春娇,傍天桥,往栏桡。春暖香云,何处一声萧?天上广寒宫阙近,金晃朝,翠岩徭。谁家花外酒旗飘?故相招,尽飘遥。我政悠悠,云水永今朝。休道斜街风物好,才去此,便尘嚣。”我们不妨再来读读元代宋本的一首七绝:“渡桥西望似江乡,隔岸楼台罨画妆。十里玻璃秋影碧,照人骑马过宫墙。”说到宫墙就犯了考据的瘾癖,元大都时,郭守敬引京北白孚等泉之水向西南汇集瓮山泊,而后折向东南,迂回入城,是大都的重要水源。当时的什刹海位置在元大都中部偏西,南面就是大内。郭守敬又开掘通惠河,使南方漕运粮食的船舶抵达通州后得以直接进京,“川陕豪客,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而船舶到达日下的终点,也就是今天的后三海一带,当时称积水潭或仍使用旧称呼曰“海子”。古籍上说:至元“十三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有舳舻蔽水……”此帝者即叱咤一时的元世祖忽必烈,从这个记载可以想见当时的什刹海一带是一汪碧水,樯橹成片,桅杆节比,千帆林立,万舟埃乃,船歌高亢,一派繁忙景象。
高珩《德胜门水关竹枝词》说:“酒家亭畔唤鱼船,万顷玻璃万顷天。便欲过溪东渡去,笙歌直到鼓楼前。”从这里的记述可以判定,早期的积水潭或曰海子,其实是城市里的港口和货物的集散地,而作为旅游区域的什刹海,位置实际是今天的积水潭和后海的一部分。宫墙说的是大都内皇城的北墙。那时,连成一片的海子,其水源系经厚载门过平桥、望云桥流入宫墙的,平静的绿水泛着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而动,如同斑斓的玻璃,玛瑙般可爱。在大都宽阔的官道上,高冠华服的蒙古贵族缓辔而行,与红色的宫墙、绿色的垂柳以及水畔的楼台亭阁一并倒映在绿水中,实在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使多少人陶醉在这迷人的秋影里和清脆的马蹄声中啊。
到了明代,什刹海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首先,徐达率领军队北伐攻进大都城,为了安全和管理的方便,将大都北面城墙向南移了约五华里(即从今天北三环南移到北二环一线),把基本废弃的大都北部抛弃在城外,这就使原来的城外水源入口不得不随之发生变化,在今天德胜门附近筑造水关,后来经姚广孝建议,在小岛上修建镇水观音庵,并最终成为清代重建的汇通祠。其次,南方物资已经改为陆路运输,致使大运河荒置淤塞。元末战争结束,天下由大乱达到了大治,再没有疏浚运河,连通惠河也基本废弃了,积水潭便不再是城市里的港口,面积也逐渐比原来缩小了许多,遂成为游乐场所,留下了王冕“海子酒船高如歌”的诗句。至于这里的热闹景象,《天咫偶闻》中有一段颇为传神的描述:“长夏夕阳,火热初敛,柳荫水曲,团扇风前。几席纵横,茶瓜狼籍。玻璃十顷,卷浪溶溶。菡芡一枝,飘香冉冉。想唐代曲江,不过如此。昔有好事者于北岸开望苏楼肆,肴馔皆仿南烹,点心尤精。小楼二楹,面对湖水,新荷当户,高柳摇窗,大有西湖楼外楼风致。”戴璐的《藤荫杂记》也曾十分到位地描述了这里的情况和自己游览时的心情:“积水潭荷花极盛。潭在德胜门内,毗连秦家河沿,荷繁于昔。河沿有河船一具,仿西湖船式。六七两月,月望前后,放棹花间,明月清风,如游仙境,忘其在人海中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的名字,还有一说。在后海西北又一段家胡同,内有一座寺庙“什刹海寺”,据说什刹海之名由此而来。《西城追忆》中,曾刊登过一篇专门谈什刹海名称来由的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什刹海寺。我也曾在本版块转载过。
至于“海”字的来由,其实是蒙古人的习惯。蒙古族人管大片水域称作“海”,比如内蒙著名的“乌梁素海”就是一个内地称为湖的水域。来到内蒙,才知道老北京的许多语言和称呼中,有许多事蒙古语的遗存。比如“胡同”,在内蒙古这样的地名有很多,还有的写作“忽洞”的,如“哈业胡同”、“毛忽洞”等,在蒙古语中都是“水井”或“水源”周边的居民区的意思。
发表于 2011-7-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11-7-19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hieldzhang在的发言:
顶~~~~~~~~~~~~~~~~
; b( U& o% ]6 Y

1:2011-7-18 15:20:16

3 u0 D, T, @' A8 s6 r- J0 I! ~) M

     2011-7-18 15:20:38

) W% I/ Y# W! [

     2011-7-18 15:20:50

( }9 x5 v. d3 H/ x

 

4 a6 {/ |" n, X0 x) R+ t; i! r

--------------以上就是您三顶的时间。

; @! w" F* p6 S: \, u9 Z: w& f

 

$ ], s# j. h/ A! |' W! T

2:顶什么呀顶,顶一脑袋土不要紧,真有蝎子掉下来钻脖沟子里咋办?

" a- f# \5 D0 M6 q" R9 V

 

9 y- W+ n9 U& U0 y

3:您来呢,欢迎您,我是真诚的,希望您也真诚些,那样才对等不是。

- T0 ?$ w( F: W9 A4 E; J0 s/ u6 D* L

     捣乱呢,似乎没必要,游乐园出门左拐300米即到。

' D3 o* c |5 O! Y: u# b; k" A) Y

 

/ q9 v; p* ]# Z8 ~0 p" `2 w) o

4: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狂顶刷屏的方式必须刹住。

, l$ K: q$ c0 H, n) E0 z) X T

    这样的帖子多了,首先对作者缺少起码的尊重,其次在感官上拉低了整个儿版块的档次。

/ S. W$ N( g1 U$ J9 s. {+ X1 Z

 

1 E* D- a S8 ?5 {

5:问候新来者!!

2 Z# P9 G: ]7 C

 

% u5 x. E6 B0 R- F- `, k5 N9 P$ x

       

发表于 2011-7-19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长知识
发表于 2011-7-20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一组什刹海系列真的很不错 这样的文章应该加精华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6楼鼓励!
发表于 2011-9-23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庵九庙一海眼。哪个庙哪个庵对不上号,反正多了去了。一海眼今尚在。在大金丝胡同里。以前叫大金丝套。听院子里人说过,至今还在,用大石板压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6:26 , Processed in 1.15109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