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29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7 11:34:00的发言: ; ^% o: Y3 K! \0 X3 h$ e$ O

   如今汽车局面目全非。但这里确实藏有校友们青少年时代许多有趣的、美好的轶闻。

0 b* ~8 l, F; D5 C! i

   汽车局社区内,街心笔直的小马路、行道两侧成荫的槐树、河南河北的老房子,还有那条经年流淌不息的小河,更还有N多的校友们。

% U. l \: }6 c! u6 C- x

fficeffice" /> 

# X3 s v% v$ ~0 [2 X

嗯,臭豆腐的异香!好有味道!

, S/ k; V: B. W3 t- q( N

<!--EndFragment--> . e$ z3 o% @'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7 11:52:05编辑过]
5 C, r2 h. S0 b, l- k

汽车局大院像机院附小一样早就面目全非了,很多能引人回忆的场景(河北的足球场,花园,福利楼,河南的小土山等)都不见了,代替的是密集的高楼和稠密的人口,当年地震可以院中盖地震棚,如今只能在院里坐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29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叫西水!查看短信: ^# i4 u, K) l; `. a) X
糊塗提到王老哥"家世"想起半年前遇到一陆姓友人,他也提起其家父当年从德返国抗日,6 M' f" M% @+ ~) C
后曾是"老军工"估计和王老哥父親是一批的.也带回几件宝贝 手表望远镜匕首之类的,
  w# g& m  R- C不知航天桥是否认识.$ F3 Q. B' Z' w3 `( }% n( Q# m

. R! j% @+ R,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12:42: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9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不对劲,觉得你在飞机上了,  _9 |; n& I/ N9 C- M
就怪糊塗那篇发表晚了一天,没登陆,错过西水的短伩.^_^
发表于 2012-3-29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网上看到校友们回忆汽车局的文章,我感同深受。在网上搜了一下有两篇文章比较系统地讲述汽车局大院、以及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前辈,共和国的首批建设者为了发展我国汽车事业艰苦奋斗的足迹。其中提到许多汽车界的老领导,有些在汽车局任过职。

: A' ^+ W; r8 y

      1.汽车局六十年的历史烟云http://chenguangzu.i.sohu.com/blog/view/164304770.htm,是陈光祖的系列博客。

5 @1 ^* i9 K& [* D

      2.三年建成一汽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95837_159203.html,是新浪读书网的纪实文学。

! R: {3 d- @) v; V2 e% m! e

      我对汽车局也熟悉,经常去那里看亲戚。我的叔爷(爷爷的弟弟)曾经在汽车局工作,家住汽车局大院河南,后来叔爷去世,家搬到了河北,我的小叔叔一家至今住在那里。一栋栋三层楼的宿舍、一条河,一座木桥、一片大操场、一个小卖部。。。现代化的深宅大院,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6 W- M f+ _: g% i2 P& N

      叔爷叫桂同申,1947年自美国留学回国,学汽车专业,一级工程师。抗美援朝的时候曾到朝鲜前线解决汽车修理的难题。1953年自上海调到一机部汽车局工作。叔爷为人热情豪爽,喜欢读书好的孩子,我小时候成绩不错,很受他的偏爱。正当他满怀热情为国家汽车事业做贡献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向他袭来,1958年患癌症去世。

u9 B. f3 M1 p" ~$ ?. Q" E

      叔爷的小孙女,现在上高中。她年龄小,但是“萝卜虽小长在背上”,管我叫老姐姐。是啊我比她要大40多岁,从小她就不愿意叫我“姐姐”,怎么看也是阿姨,哪有那么大的姐姐啊?!这小妹妹也继承了叔爷的好学精神,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北京市的重点学校里读书。

/ _* C7 A3 n! H1 ~! q Y

      现在的汽车局充斥着高楼大厦,真要感谢一机部的前辈给后人留下这么大的一片地皮,为人口激增、改善住房创造了条件。赫赫有名的汽车局,全然不见了当年的风貌,只留下那河静静地流淌;那树在风中摇曳;那苏式的三层小楼,在高楼中点缀着;还有一群怀旧的老人。。。。

2 \( j3 l& P1 U7 B

 

tGJ8FFJz.jpg
gLBwSxwo.jpg
2BxBheVa.jpg
. s5 ]2 F3 q: ]/ e7 j: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19:11: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9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就听说过桂同生这个名字,是原汽车局技术级最高的工程师,六.七十年代在院里经常看到他的夫人和儿子(好像叫桂宏宇)。

% k. |, O) Y! H

陈光祖曾经在我们家楼上住过,后来是中汽零部件公司的总经济师。计划经济时代一机部汽车局主管汽车工业,汽车和钢铁一样徘徊不前。改革迎来市场经济,汽车局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而汽车产量翻了近100倍。

! i9 j& D( ~5 F3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0 6:31: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30 0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right_1在2012-3-29 13:11:00的发言:
西水,不对劲,觉得你在飞机上了, 就怪糊塗那篇发表晚了一天,没登陆,错过西水的短伩.^_^
/ Z( |1 O) ]0 f

欧瑞特老弟,多谢你的热心,只怪我发短信太晚,错过了机会。昨日晚18点我已经到京。在美国20多天正发生“重庆模式”之事,看到海外的一些评论和猜测,深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改革原地不动“乌有”会喊资改派复辟,如果想改,还没有拿出方案,那些代表利益集团的党内代表就会拼命反对。而要求改革呼声最高的“炎黄”们在党内没有代表,只能大声疾呼,还得承受“乌有”的骂声。这次表面上似乎“炎黄”占了上风,我们只有看热闹了。哈哈!

$ ?2 k' Y3 `. q. c

糊涂人:不知你是否知道美国作家托马斯 沃尔夫?在阿什维尔,我参观了他的故居,我会发照片的。

" W" e$ r4 [) k2 ?# @! x* x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0 6:13:0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31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30 17:55:00的发言:
1 M! L$ m; y$ d; W8 ^

fficeffice" />

# `0 z% p7 m! {2 L3 G( b4 f) k

西水车学长,我只是听说过托马斯?沃尔夫没看过他的大作。方才赶紧上百度检索他,见到对他的评论,感触较深:“作者在自传中认为:要想做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在辛劳、悲伤、痛苦以及严峻的生活纠葛中生活,有所作为和工作……他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挟带着他去,他没有办法不写。因此,他将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都集中于写作,而且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了整个世界 。”

9 Q7 |& P% u2 U. r

我是无意中看到的。深感美国重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政策胜于我国。想起前一阶段北京市对拆除林徽因的故居一事的处理,不胜感慨。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2-3-31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3/31 7:19:00的发言:
- t& K" c0 D( N1 j. I1 [" W2 | 5 x& s# y0 m9 D' R4 M, A 2 r! g7 G1 p, h; G# ]: o/ j

我是无意中看到的。深感美国重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政策胜于我国。想起前一阶段北京市对拆除林徽因的故居一事的处理,不胜感慨。


7 J, I+ c8 v+ F q% j y1 a& i$ ~

c: m2 B O3 v. ?我也看到这则消息了,不知后来林的故居如何处理的.北京城墙不拆修修一定 " f7 b g- P( h很壮观,晚了. 4 G: \/ C3 Q$ N) h8 Q西水,看着议论挺热闹吧,好像部份原因是温总记者会闹的,画蛇添足了 : u4 x7 \% d* B( Y9 b! g,他的说法和李源潮事后在重庆说法明显不同调,再加上以前多位常委+ @6 f; ?+ z9 c* V- W 在渝都给予肯定,一夜说法就变了.现在有人统计近十年每年近十位高位双规! d1 i) {0 ~. F 判刑,也没追究谁。所以大家猜. 嗨,老百姓就跟着走吧:)7 ?/ B' [6 \* t( r 糊塗,接着写你的小人书.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31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西水车学长:你们特别崇拜前苏联为什么?

/ l% t( Y& ?% F$ f6 z! ]

到了我们这代,正赶上苏联限制中国,所以对苏联不看好。

4 A' _0 ?3 X/ J& K4 v) o' x! r

 

5 r& n. ~- Y2 X) y. Z8 i' s1 z2 e

但是在网上看到你们话题离不开苏联。

+ \- }+ P% E* G0 s9 ?+ c

 

3 @% i$ ^/ V* a+ g( T. K# K

只是好奇?得了苏联什么实惠了吗?

+ E1 K0 e5 S6 C p( H) K

 

) P U- B* S; Z, Q$ k2 V; [7 p. ~5 @

其实我家也有人是苏联留学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31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梦在2012/3/31 11:21:00的发言:
c$ X& M& ~2 w3 z+ U

敢问西水车学长:你们特别崇拜前苏联为什么?

, x$ |! F' b) i( E

 

9 E6 P$ B: ?9 t- B$ A) ~

     我看西水车不是特别崇拜前苏联,而是一种怀旧的心情,这一代人青少年时期受苏联文化熏陶(如电影.歌曲.小说.绘画等),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情。苏联的解体和制度的转换有它的内在原因,但苏联文化中一些优秀作品至今也还有她存在的价值。俄罗斯民族是伟大的,电视节目《金砖之国》正在播出,相信俄罗斯还会崛起。

发表于 2012-3-31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梦在2012/3/31 11:21:00的发言:
+ c. n( M( \& _

敢问西水车学长:你们特别崇拜前苏联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代,正赶上苏联限制中国,所以对苏联不看好。但是在网上看到你们话题离不开苏联。只是好奇?得了苏联什么实惠了吗?其实我家也有人是苏联留学人员。

2 I4 L0 A1 T/ T. i

诗梦同学:你的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既然你提出,就试着谈一下。首先说明:1我不崇拜苏联,只是有苏联情结。那里有我美好的童年记忆。2没有得什么实惠。至于你对苏联怎么看,那是你的思想。我不会有什么看法。我看到一篇关于苏联情结的文章,作者的年龄与我相近,他谈的问题可以作为我对你的回答。转贴出来,当然他的陈述不能和我完全一样。

5 j0 Q7 d, m0 D9 |3 \4 G( @7 @

 

/ B+ x$ Z, v m" z4 |

我的苏联情结 
我的苏联情结不带有任何政治和功利的色彩,仅仅是自小到大的社会氛围造就的,就像一个小女孩必须抱着娃娃听着奶奶唱摇篮曲才能睡觉一样。苏联是我永远不能忘情的。另外,我说这些也没有炫耀我童年优越之意,只是忍不住必须说一说才能解开我的苏联情结,请允许我自言自语吧。 
1952年我上小学,开始知道苏联。我上的是军队子弟小学,住校,半个月才能回家度一次周末,所以老师就和妈妈一样,甚至比妈妈还亲。课余时间班主任总是带着我们到校园外的树林子里玩游戏、拣野果、讲故事。那年苏联出了个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飞上天的宇航员,我们都崇拜得不得了,记得当时我们坐在草地上听老师讲加加林的事迹,我无限憧憬地对老师说:“我要是苏联人多好啊!”老师笑了,说:“等你们长大了要自己动手把祖国建设的和苏联一样幸福,对不对呀!”我点点头,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记了半个多世纪! 
那一年过圣诞节(?)时,学校派了十几个同学当代表去和苏联专家及其家属联欢,并为他们演节目。汽车刚一到专家楼门前,里面就出来好几个苏联胖大妈,用皮大衣把我们拥抱的紧紧的带进暖烘烘的屋里,她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连衣裙,我们则穿着统一的校服,也是学苏联的样子——有个灯笼袖。 
那天晚上我演的节目是诗朗诵,好象是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只记得那诗好长好长,站在台上很紧张,眼睛发直,只想别忘词儿,好不容易背完了下来已经一头大汗,那时才7、8岁吧。 
演完节目就有好玩的了:先跳舞,后吃蛋糕。跳舞时好几个苏联胖大妈(可能是苏联专家的夫人或母亲)领着我们的手围成圆圈,她们笑逐颜开,嘴里叽里呱啦地唱着苏联民歌,边唱边扭动着肥硕的身体,拽着我们这些小孩转圈跳舞。她们的快乐感染着我们,我们很快都不拘束了,小脸上和她们一样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我们快乐无比地跳啊唱啊,就像一家人!跳完舞,又把我们带到一个大房间里,哪里有一张大大的长条桌,上面摆着好多小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一小块蛋糕,这是给我们预备的。为什么说是“一小块”蛋糕呢?因为我看到蛋糕时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小,够吃吗?”(哈哈,我从小 就馋所以胖啊!)可是当我们坐下来吃蛋糕时,才知道它太甜了,甜得我们谁都没能吃光它。这次联欢是我一生唯一一次和苏联人近距离接触。
没几天苏联专家也带队回访我校,还来了好多小朋友给我们演节目, 最好玩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小男孩,大概4、5岁的样子,站到台上用特别大的声音朗诵诗,我们听不懂俄语,只觉得他像在喊,就都大笑起来,他被笑得生气了,大声说了句什么扭头就走,还没到后台,因为生气一跺脚,被地毯绊了个跟头,就躺在地上大哭起来,他的老师赶快把他抱走了,台下的笑声却更大了。
五十多年后我在老年大学上声乐课,一次學《丰收之歌》,老师问:“这支歌和《红梅花儿开》都是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有谁看过这个电影吗?”几十人的课堂里只有我举起了手。 是的,我的童年太幸福了。

7 _7 C$ h3 }/ j2 d/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1 23:11: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31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校经常放映苏联电影, 记得有《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三头凶龙》、《萨特阔》、《冷酷的心》、《军校学生的幸福》、《夏伯阳》、《无脚飞将军》、《高尔基的三部曲》等。
我很想把这些电影再回味一遍。
《萨特阔》是一部神话故事片。萨特阔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勇的武士。他出征去应战一个邪恶的军队,可总是战败,原因是敌军中有一只人首鸟身的法宝——“幸福鸟”。每当勇士率领军队冲上敌人城堡胜利在望时,“幸福鸟”就会缓缓地用念经一样的语气不停的说着:“睡吧睡吧!长眠就是幸福。。。。。。”于是勇士们就无法自控东倒西歪地被催眠了。后来萨特阔的不屈不挠感动了海里一位仙女,她从海中慢慢升起来的镜头一直印在我脑海中:月色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升起一位闪着银色光芒的仙女,她送给萨特阔一把火炬(或魔棒?)说拿它就能制服“幸福鸟”了。萨特阔重又挑战恶魔,当“幸福鸟”再唱起那首催眠曲时,萨特阔就高举火炬勇往直前,“幸福鸟”一见到火炬的光芒就吓得痛苦地闭上眼睛,再也出不来声了。萨特阔终于为民除害并得到人民的敬仰。看完电影后我和同学平常最爱说的话就是“睡吧,睡吧,长眠就是幸福……”
还有一部电影《冷酷的心》讲的是兄弟二人都是伐木工。一天,弟弟到森林里去,被一个荷兰鬼迷惑,把心给换成石头的了。换心后的弟弟变得自私贪婪,损人利己,因此兄弟之间也发生许多摩擦。最后是通过玻璃老人的帮助战胜了荷兰鬼,把原来的红心换回来,一切又变好啦。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魔鬼屋墙上挂的几颗鲜红跳动的心,那是魔鬼从好人胸膛里拿出来的。这个神话故事很有教育寓意:现实社会中那些邪恶残忍自私冷酷的人就像换了石头心的人一样啊!
看了《军校学生的幸福》后我曾想将来我也要上军校;看了《夏伯阳》,我就向往着将来也能骑马奔驰。很奇怪的是这两样都实现了:我上了军校,又被贬到马场放马,真是“圆了”我的两个梦想啊!
小学没有上完我就转学来到天津,这里住的军队大院附近有个中苏友好协会,我和几个小朋友偶尔会到那里听音乐会,但我们不会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什么音乐,总是要叽叽喳喳说说笑笑,每次都会被人斥责,以后干脆就不去了。
苏联电影还是经常看的,《蜻蜓姑娘》、《保尔·柯察金》、《青年时代》……
初中时一放学我们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就结伴到“儿童电影院”看电影,很便宜,一张票只要五分钱,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当然是苏联电影啦。放学时每次路过市场都要在地摊上买几张电影插曲的照片,上面有苏联电影明星的照片,和歌曲的词谱,很小,就像120胶卷照出来的照片那么大,可是竟然能装得下那么多内容!也很便宜,可能只有一、二分钱。
课间时我们几个喜欢唱歌的同学经常三人一堆俩人一伙学唱苏联歌曲。我们班还排演了俄语歌舞表演唱“集体农庄有位可爱的老妈妈,她的名字就叫瓦尔瓦拉……”几乎全班都参加了演出。有位同学的父亲是驻外使馆参赞,家里有好多漂亮衣裙,她都拿到学校里来,把我们装扮得和真的苏联人一样。这个节目还到市里参加汇演呢。
7 t5 y% o; w7 ]5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1 23:12: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31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平时看的书也多是苏联各民族(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民间故事。因此少看了中国历史小说,有得必有失啊!
有一年苏联大马戏团来天津表演,我和父母去体育馆看,那些狗熊穿着裙子,戴着花头巾,在场地上耍杂技。记得世界有名的驯虎女郎也来表演驯虎了(据说她后来死于虎口)。后来还看过著名的苏联冰上芭蕾舞表演。
社会上当时效仿苏联是时尚,男人穿花衬衫,女人烫发穿“布拉吉”(连衣裙),服装面料还有苏联泡泡纱,大人们跳交谊舞,文化生活的活跃也是受苏联影响和熏陶。可以说那时候中国的一切都是以苏联为榜样,走苏联的路。
初中时有一天,学校团委会给各班拿来了许多信,说是和苏联学生交朋友,我拿到了三封信,记得一个男孩叫瓦洛佳,两个女孩叫柳芭(柳德米拉)和尼娜。他们分别是吉辅和列宁格勒的。我姐夫懂俄语,我每次都把收到的信和我的回信寄到北京请姐夫翻译好寄给我,我再抄好给苏联小朋友寄去。我们通信互换礼物,我给他们寄的有中国邮票和织锦缎面的相册,他们给我寄来明信片和本子,我最喜欢其中一个带香味的笔记本。他们给我介绍夏令营的生活,我写这里的学校生活。
后来我党开始“反修”,两国关系恶化,我们小孩子不懂得其中的原因,只是上面指示不要通信了。记得我收到瓦罗佳的最后一封信,请俄语老师翻译,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们中国虽然很好,但是没有太阳。”我当时一点不懂,心想一定是他们的党教他这样写的吧。
从此和苏联朋友断了来往。后来因我到马场劳改,父母被强制押往河南山沟监督劳动,走时一切从简,我的苏联朋友的照片和礼物都遗失了,真可惜! 文革中也只能看到《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等“革命”的苏联电影,原来那些优秀的苏联电影只好在回忆中重放。
光阴荏苒,现在只留下了永唱不衰的苏联歌曲的旋律在心中荡漾:《莫斯科—北京》、《列宁山》、《快乐的心》、《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喀秋莎》、《山楂树》、《纺织姑娘》、《海港之夜》、《蜻蜓姑娘之歌》、《我亲爱的母亲》……直到五十多年后的现在,我唱起苏联歌曲还会有种原始的激动,我想这些旋律已然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生物节律的一部分了吧?
政治的专制,可以隔断疆域两边人民的联系,但是不能割断人民内心植根的那份情谊!
哦!那真是个难以忘怀的年代!我永远怀念那段沐浴着中苏友谊的时光……
9 L# m; z$ }8 V+ M( `7 e;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1 23:13:1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 0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right_1在2012/3/23 7:55:00的发言:
记忆,糊塗一提醒,失去的记忆恢复了吗? 五十几年前因玩弹球被高年级掠夺的五毛钱,连本带利再加上巨大的通涨糸数,再添点可以买辆车了,学弟讨债五十年不晚:-) ; k4 O7 G5 T3 p q1 t)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8:06:11编辑过]
+ o: r# ^+ L9 {7 s

哈哈,有趣,有趣,不知all-right此后熬成高年级的学生时是否也有此类“掠夺”行为。

" u- j* z; u6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 6:15: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2/3/23 12:51:00的发言:
     3.18日夜里降了一场春雪,为久旱的京城带来了甘霖,我与家人去公园,享受大自然的天赐。去时白茫茫一片,回来时阳光灿烂,雪化了大半。回家写一小诗,给大家晒晒。 6 z- g! Y" |* _% Y+ ^3 o

                                               

6 e1 ?! P( J% }1 n9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y1 q4 f( ?: S2 l$ p( d1 R0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4:39:35编辑过]
7 r( W6 L. I' n

瑞雪给人们带来喜庆与欢乐,更给gui—my尽享天伦之乐增添愉悦。“孙子健身法”真是养身养心。看来奶奶已为宝贝安排了理想的幼儿园。

7 K6 C i( W+ o/ _!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 6:26:0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3 16:52:00的发言:
3 j7 f2 F/ X0 g/ p: D: U: c
v8 U& v$ A" s. u2 i8 B9 S

。。。。。。天迴地轉,如今三郎也站在了歷史舞台上,是進是退,是上是下,是舉旗高歌還是走個過場,也是一念之差。復興昔日上海「東方明珠」,不是高樓大廈,而是民主與文化。知否、是否、可否?fficeffice" />                                        

; \0 G+ c: h* M0 m: P# H

老弟关心国家大事,还关心老革命前辈后代的前途,精神可嘉。

1 w: O4 @5 b$ _7 L/ x3 { v9 u7 M'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 6:36: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5 13:05:00的发言:
5 V% ], c: M$ R) ?" i3 Y

                      听他们说

先哲与今人忧国忧民之说,执政者确实应当好好学,好好听,好好思,好好做。
发表于 2012-4-1 0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6 22:31:00的发言:
" {, \3 l& w S* z' s

       是那位在西方列强眼中的狂人内贾德总统……节选片断,也可管中窥豹了。

9 Z! I8 T* ~6 R

' X+ W7 n! U# m9 _8 Z8 n' b

不管怎么说,内贾德是位可点可圈的人物。

发表于 2012-4-1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7 11:34:00的发言:
7 P# J8 H( G1 R4 Y* k9 ?" W

      。。。。。。    周一,我从白云路处一口步入久违的汽车局,眼前堵着一座巍巍矗立的、浅赭色的、有N十层的楼宇。它的眼眉前下,两排时新的矮矮的六层同样颜色质地的楼房,如宠物狗般卧在其巨大身影的足下……汽车局变化真大,几乎让我难以辨其原貌,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人老了,总恋旧情,喜欢睹旧物;旧物中有难言的旧情,旧情里有淳酣的陈年回忆在心头。

- }" `" q6 q3 e5 I

 

! k2 [" W! D3 p2 w

   喔,那条老社区街心的老马路宛然还在,路西灰色三层老楼,一栋一栋不屈不挠地、肃穆地横陈在那里,似乎像个钉子户老汉,倔强地固守在自家祖上的田头……

. a# ?% C) W) F1 A

  咦,这才是河北啊!?河南还在那条流淌了N十年的小河对面。出了河北,考,眼前是一条宽阔、车流如织的大马路?!晕!得,溜边向东,再向南,过了那座水泥大桥,就是河南的地界。费劲!原先这是一条铁路桥吧?

. d' N4 A! d, K7 k/ o

 

) Y, h% h- h) b

  本来在河北与河南之间,是一条剥落了漆的陈年木桥,踏上桥面就“哐哐”作响。我曾和同学在夏日旁晚微风习习中,瞭望西山血红落日惊赞;曾在这桥上俯身观赏过水中嬉戏小鱼的踪影;曾在这桥上遇见过的小学不同年级、班级的同学们……

! [2 ? [5 a+ X) u4 G9 o" O

 

4 G" A4 D+ k! W

   

/ n8 h- q& ^1 u

   如今汽车局面目全非。但这里确实藏有校友们青少年时代许多有趣的、美好的轶闻。

8 V- \7 @) p* V8 F: U& M) f

   汽车局社区内,街心笔直的小马路、行道两侧成荫的槐树、河南河北的老房子,还有那条经年流淌不息的小河,更还有N多的校友们。

" `, t' o# @7 y+ J# y7 [$ e

fficeffice" /> 

      王振刚所住的大院我也去过,但是看了胡涂人的一番描述,还是让人无限感怀。随着岁月的流失,那些蕴藏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动活鲜故事的楼、路、水、桥。。。。。。,当年在此活蹦活跳的可爱的花朵们,都将逐渐变化、逝去,留给后人的只是回忆,也可能这些回忆有的也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可以自慰的是我们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我们曾经与最好的老师,最亲的同学相处度过幸福的童年,我们曾经经历过不是每代人都能经历过的那么曲折,那么苦乐相间的时代,给后人留下最有意义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胡涂人的好文笔,总是给大家来带无限的遐思。 % j) I% Q' a7 @* ],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 7:27: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在美国出差了20多天,发几张照片。

; k# Q* ~6 P3 ]1 X* U


 

' t4 W- X+ @5 J7 x7 b


大版主到美国忙了20天,闲暇之际登临高峰,看看照片上的英姿真是豪情满怀呀
发表于 2012-4-1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2/3/29 7:55:00的发言:
( C7 N7 k9 L6 f

汽车局大院像机院附小一样早就面目全非了,很多能引人回忆的场景(河北的足球场,花园,福利楼,河南的小土山等)都不见了,代替的是密集的高楼和稠密的人口,当年地震可以院中盖地震棚,如今只能在院里坐着了。

6 `6 L. |* Q/ v

是呀,“很多能引人回忆的场景都不见了”。能够回忆当年要事、趣事、轶事的人儿也在步入老年或将要步入老年,所以能够回忆起来的事,大家都来说说,争取给后人尽可能多的留下有意义的脚印。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3/31 23:07:00的发言:
- ~ s( ?6 i' j. B1 ^

1我不崇拜苏联,只是有苏联情结。那里有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 k0 K" F; {$ |( x, N( X

2没有得什么实惠。至于你对苏联怎么看,那是你的思想。我不会有什么看法。

7 w0 o2 E; X. r

 

8 r: F4 H& Q- ^9 a7 k

    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没有得什么实惠”而仍然坚守童年情结的学长们!

发表于 2012-4-1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2/3/24 11:47:00的发言:
, d# I( v7 R7 K. g8 L9 Q" e' W

all_right 当年弹球赌钱输了5角不是债,就算有债时效也过了,冤无头债无主。问你大哥好,他可能不记得了。

P! m+ A# U7 R3 N# c0 z

8 m$ C& b% _0 O" c

all—right本想追讨50多年前被高年级学生掠夺的5角钱,连本带利再买辆豪车,美梦尚未成真。失去的记忆却一头凉水泼来。这岂不是让all—right心痛不已,悲天悯地。前一段时间,all-right忧心国事,还是开个玩笑轻松一下吧。哈哈。

; F G0 A0 d6 G- e0 v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4 Y* s& x3 ]! M. I1 o

哎呀,我的5角钱啊,哎呀,我的豪车呀!

7 S5 s+ w+ T8 R2 T8 {- w1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 23:19:5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11:32 , Processed in 1.27105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