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27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舅舅、我妈原来都是机院的,我也来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2-28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谢水车学友!我这人特苯,去年一年才学会另存为。你同事知道。
不是你笨,可能是你玩得少。我也同样,很多技术都不会,也不主动学,除非被逼,才试着学,也是多次的实践才见效。我玩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2-28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哥”的援助

' ?' o1 E' K+ x5 o, Z: E7 a

2012/02/28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 V ~3 K) L1 f0 R

 ■文津讲坛

4 c T! q* g! ~% ~3 p8 Z

  ■时间:2011年11月13日

6 w' l Y; V# Y3 n% c$ [8 V* i* r; A

  ■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q- q' W0 e# F

  ■题目:中苏关系与中国科技发展(1949—1966)

" W+ k9 V l/ P; N$ H0 M

  ■主讲人:张柏春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史、力学史、科技发展战略。著有《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传播与会通》、《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合著)等。

8 M2 Z5 E; z0 k1 l

  ■开场白

8 @1 C1 i% {6 r. ?6 O' s

  在过去的六十来年里,苏联曾经是我们的同志加兄弟,也曾经是我们的头号敌人;现在的俄罗斯,是既合作又竞争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这个国家,国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

8 Q# P( a3 a- u1 s& Q

  20世纪50年代的十年,我们在苏联的帮助下,首次补上了自己在基础工业、基础技术方面的欠缺,建立了最主要的基础框架。苏联的援助,涉及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工业化,以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和中苏122项合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以院系调整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还有派往苏联的留学生,这些为以后的发展打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做不了“三线”建设,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工业与科技条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来对待这段历史。

0 W7 v2 b. R1 S3 T2 A v

  中苏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分为三个阶段来谈。

+ _6 s, x+ p9 x: S {6 W( Y

  第一阶段:1949年—1953年

3 {" h* S8 y9 ?+ U+ z5 ?, P$ w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签订了50个大企业的援华协定,之后工业援建项目不断增加,1953年达到141项

6 ] q3 `% O' }! N. v* O8 o

  1945年,国民政府和苏联有过谈判,斯大林开出条件,把东北、新疆的利益让给苏联,不允许美国的势力进入东北。如果中方答应,苏联就援建工厂,提供技术,甚至帮助把中共的部队挤出东北。国民政府没接受这样的条件。1949年6月,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签署了“商品交换协定”,苏联承诺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帮助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的抉择。这也是对苏联态度的一个回应。

, U& m4 t: Y) `' f4 A

  1949年12月到1950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苏联。去的目的是两个,要“好看的”和“好用的”。好看的就是要一个新的条约,好用的就是要贷款。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过《友好同盟条约》,新条约谋求的是加上“互助”。谈判并不顺利,毛泽东对苏方不满,不外出活动。外界甚至猜测毛泽东可能被斯大林给软禁了,这对苏方不无压力。

/ a# m9 v- V _" N9 E

  1950年1月中苏谈判发生转折。1月1日毛泽东向苏方透露,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将不向台湾的国民党提供任何军事援助。次日,英国政府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斯大林担心美国和其他国家要改变对华政策,可能使中国拉近与西方的关系。他1月2日派人通知毛泽东:苏方同意缔结新的同盟条约。1月20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2月14日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苏联要向中国提供一些援助,包括后来派遣专家等等。斯大林首先考虑的是苏联的利益,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还是没有足够的信任。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等于跟西方彻底翻脸了。我们出兵、出钱、流血,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 W% M, v5 A/ Y! R9 o) V6 J" j

  1951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对华禁运提案。中国不大可能再得到西方的技术,只能依赖苏联和东欧。中苏就签订了50个大企业的援华协定,其中包括援建长春一汽。

) L1 x$ S6 A4 X: t5 w* P8 ^- B

  工业援建项目不断增加,1953年达到141项了,规模很大,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到工地视察,高度重视援建工程。

$ s$ c3 L9 _ p- o8 U9 E" u

  第二阶段:1954年—1957年

3 B3 \* _% |' I* H

  ■赫鲁晓夫执掌政权以后,中苏友好关系进入蜜月期,苏方全面援华

, l' A2 B% T' K# i+ b( O5 V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调整了对华政策。

: W" I2 T1 h6 v8 {4 R& l

  1954年9月底,赫鲁晓夫率7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访华,参加中方国庆五周年庆典。以往我们没有这种待遇,都要去苏联“朝圣”,有不平等的感觉。这一次赫鲁晓夫亲自带队来了,而且答应将斯大林时期苏联非正常占有的一些权利归还中国,取消中苏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放弃苏联在中长铁路中的权利,不必等到中苏签订对日和约就撤出驻旅顺口的苏军。

8 K; k4 p/ v& z

  赫鲁晓夫做足了姿态,还带来了大礼单,包括签订七项重要的合作协定。与科技关系密切的,一是又加了15个企业,使援建项目达到了156个;还有《关于苏维埃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五亿二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 b3 a2 h' a7 e1 P7 }8 ^

  156个援建项目被称作“156项工程”,后来有调并,实际上是150项。其中,煤炭、电力和石油占52个,军工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和医药3个。除了解决基础的能源瓶颈以外,这些工程以国防为纲,其他的主要是支撑国防的重工业。1954年10月根据科技合作协定,中苏建立了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其主要工作是科学技术交流的协调和交换资料、人员互派。

5 y7 j1 }: P* k+ I

  毛泽东在跟赫鲁晓夫谈话的时候,提出希望发展核武器,苏联最好能提供帮助。赫鲁晓夫说:搞那个东西太昂贵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核保护伞就行了,不需要大家都来搞……目前你们不必搞这个东西,还是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虽然婉言拒绝了,但他答应帮中国建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用于科学研究和培训。这样总算有一点进展。1958年苏联专家帮助安装了2500万电子伏的回旋加速器,又完成了7000千瓦原子反应堆临界试验。这样有历史价值的旧装置本来应该收藏起来,现在却露天地放在兰州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院子里。

- C0 r2 l3 s+ u7 |+ _

  1953年,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就是说用15年的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此后,各个部门要围绕总路线制定规划,科学院也不例外。那时的中国科学院是在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等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体制是源于欧洲大陆的科学院,重视面向学术前沿的自由探索。科学院也要顺应国家建设的大势,配合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建设。1954年,中国科学院参与制订国家的十五年规划。1955年1月,郭沫若院长的苏联顾问柯夫达草拟了《关于规划和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些办法》,建议编制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解决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规划中提出的最重要问题。科学院将这些建议上报给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刘少奇认为柯夫达的建议很重要,责成计委、科学院和有关部门提出如何实现这些建议的意见。

! ~/ }5 ]3 i9 {7 `3 r5 F$ t

  从1956年1月开始,在苏联专家和机构的帮助下,国务院组织全国六七百名专家编制《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建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形成“以任务带学科”这种抓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怎么提出任务?杜润生回忆说,“请科学院苏联顾问叫拉扎连柯的提了若干任务。他用的方法就是按建设需要提出一个个科技课题,作为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都要求掌握现有的,创造新的。”

y1 w# _/ _# r6 z/ U

  为了制订这个规划,得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有的领域我们有高水平专家,比如说气动力方面有钱学森、郭永怀,数学方面有华罗庚等,但总体上高水准的领衔科学家不够多,因此,就请苏联方面派人。苏联通常派到中国的专家相当于副教授就够了,高水平专家留在苏联。1949年曾派二百多位水平比较高的工程师,结果来了以后发现中国的底子太差,他们发挥不了作用。中国搞规划对专家的要求高了,苏联派了16位科学院院士或所长,再加上两位先期来的院士,组成了一个高级顾问团。他们介绍世界科技界的前沿动态,提一些方向性的建议,比如,建议中方建半导体研究所等。

9 P$ Y5 I( x A" e! h( M

  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思路。比如航天、航空这两条路究竟往哪走?当时争论得很激烈。军方主张按照美国用B29轰炸机投放原子弹的经验,发展远程轰炸机。钱学森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火箭运载核弹头,力主发展运载火箭。最后中央领导采纳了钱学森的建议。再比如为什么要搞计算数学?主要是为了发展计算技术,研制计算机。华罗庚是搞纯数学的,但是考虑到国家发展尖端技术的需要,就主张发展计算数学。总之,中国科学家在规划制订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p8 b! o! S$ m; y% o5 J5 I! y

  远景规划制订出来了,共57项任务,落实到616个项目课题。周恩来说,印出来的本子这么厚一摞,国务院怎么抓,你们要把最紧急的事情搞一个报告。于是,提炼出六个最重要的,其中核心的是两个——原子弹和导弹,另外四个是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半导体技术。

! y4 T' s8 i U+ U! c0 N" b

  到1957年,苏联在常规武器方面,像一般的潜艇、舰艇、坦克这些东西,能给的还是都给了。但是,涉及尖端技术或者新型号的,苏联还是不愿意教会徒弟。聂荣臻在1957年9月率团访问苏联,核心任务就是去争取国防尖端技术。当时苏联要举行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准备召开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对苏联继续稳坐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来说意义很大。由于1956年出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东欧对苏联的向心力已成问题,中国的态度对苏联就非常重要。如果毛泽东赴会,对苏共渡过困难时期是个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援助协议草案拟订之前,赫鲁晓夫直接向聂荣臻表示:苏方可以向中方提供国防新技术资料和样品,毛泽东是否能出席会议?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答应赴会。这样,中苏两国代表团于10月15日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这个协议的关键就是提供导弹、原子弹技术。

) V! e: S8 D, \) J

  到1959年,中国向苏联和东欧派了16000多名留学生,其中去苏联的14000多人,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共只派了64位留学生。到1958年底,有10800名苏联专家到中国工作,得到了中方很好的礼遇。绝大多数苏联专家是胜任援华工作的,做事兢兢业业。

. _: ^0 s/ F8 A: O' c. O6 O: K

  1957年11月郭沫若率领科技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中国的“十二年远景规划”跟苏联商谈合作与援助。12月份先与苏联科学院签订两国科学院合作议定书,1958年1月签订《中苏两国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协定》(简称“122项”协定)。后者涵盖的16个领域与十二年远景规划大体对应,包括122个合同项目。苏联方面参与合作的研究机构达到400多家。

6 z+ Y( A' g0 g1 F& F

  苏联的援助对发展尖端技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苏联科学院的慷慨帮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照苏联的设计和资料,在50年代末研制成电子计算机,为解决原子弹和导弹研制的计算问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0 X7 P$ Y2 h6 A6 c2 B

  苏联援华项目也有像三门峡水电站那样不太成功的。苏联国家计委本来不赞成在黄河的三门峡建电站,认为泥沙量太大。可是,中方坚持在那里建电站,并请苏联水利专家帮助设计。实践证明,三门峡水电站带来了很多问题。

6 A: |1 p7 J3 J. ~( N

  1957年之后,苏联继续通过工业援建项目,向中国转移技术和设备。1958年中苏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技术上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扩建47个工业企业的协定》。1959年贸易额扩大到近21亿美元,又商定了78个新援建项目。苏联工业生产能力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在为中国开足马力生产设备,任务压力很大,但是钱也没少赚。

( c4 g8 ~, n" \

  第三阶段:1958年—1966年

/ n) n) N3 r1 @. i. F

  ■中苏关系由摩擦到破裂,苏联科学技术的援华由全面到有条件,最后到终结

. G" ~. [9 W N( T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开始非斯大林化。毛泽东认为不能全盘否定斯大林,过与功应该是三七开。但是此时中苏分歧不公开,双方都避免冲突。

4 [ O$ e! r. W) ^( E

  1957年毛泽东看到“一五”计划执行得很好,除了156个工程外,中国自己还上了一定投资规模的工业项目,提高了设备配套能力和设计能力。比如,苏联援建齐齐哈尔第一重型机器厂,中国设计了太原重型机器厂。毛泽东从“一五”计划的成功获得了信心。1957年11月14日,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活动期间,毛泽东作即席发言时问赫鲁晓夫:“你们再加把劲,能不能用10年的时间,在主要经济指标上超过美国?”赫答:“我们努力,还是可能的。”毛泽东说:“你们用10年时间超过美国,我们用15年超过英国。”

2 T/ H2 J2 O3 X- ^ t

  “超英赶美”的目标将中国的发展引向“大跃进”,典型的问题就是高指标,浮夸,共产风,瞎指挥,不惜破坏技术规范,苏联专家的工作受到干扰。1958年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裂痕急速加大。 “没有苏联就不能活,此论不通。”毛泽东这个心态和“大跃进”也有关系。

0 b/ \& S$ ^, W1 c

  1958年4月,苏联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向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建大功率长波台。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很生气,说不能让他们搞殖民地。6月,周恩来与苏联谈判,要求提供导弹潜艇等海军新技术,苏联不太愿意给。谈判没有结束,苏方提出与中方联合建设一支太平洋潜艇舰队,两家共同指挥。这件事情使毛泽东更认为苏联想控制中国。

. v' T1 w* f2 p; {6 [8 G

  为解决矛盾,赫鲁晓夫在7月31日秘密访华,当天就与毛泽东举行了会谈。毛泽东要求赫鲁晓夫解释“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否认说:“苏共中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建立联合舰队的问题”,是苏联驻华大使错误地转达了他的意思。可是,赫鲁晓夫借用苏联军方的话,表示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波电台。毛泽东则坚持中国政府投资建设长波台,苏联提供技术援助。后来,赫鲁晓夫再次建议:“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泊,等等?”毛泽东断然回答:“不行!”赫鲁晓夫只能空手回国了。

! |! B. E2 A" V; E1 F) b

  在台湾问题上,苏联提供了远程炮,向前线派了顾问。1958年8月,解放军炮击金门。解放军获得了国民党空军发射的而未爆炸的美国造的“空对空”导弹。苏方请求中方提供这种很小的“响尾蛇”导弹,以了解美国的技术。但是,中方以“暂时我们自己要研究”为理由,未满足苏方的请求。苏方决定向中方施压,表示苏方在转让生产中程弹道导弹的资料方面出现了“技术上的困难”。于是,中方很快就同意提供美式导弹。但苏联人怀疑中方有意未提供美式导弹的敏感部分。赫鲁晓夫回忆说:“由导弹这件事造成的不愉快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7 {; F5 |& r: w0 l: X" ]7 S

  1959年中苏摩擦继续升级,麻烦更多。比如,有些援华的核技术专家以休假为名回苏联,一去不返。6月苏方通知中方:推迟执行核技术援助两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与艾森豪威尔谈判,商谈建立远东无核区,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核计划与战略利益。1960年初苏联邀请毛泽东访问苏联,遭到拒绝。

, @) X$ O- l5 D9 o9 Q- s

  1960年7月16日,苏方通知中方,撤回全部苏联专家。一个月内, 1390名专家被撤回。10月,中方要求苏联专家回到中国,苏方不答应。中国提出修改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原定的援建项目不执行了。苏联不得不考虑消化按照中国订单生产或转口订购的机器设备。1961年6月19日,中苏签订了新的协议,把苏联援建工业项目合并减少到66个,科技协定内容也大为缩减。到1965年中苏科技合作的内容只相当于1959年的几百分之一,基本上可以忽略了。双方如此斗气,都蒙受很大损失。

- q7 ^. b! Y2 S: ~

  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边界武装冲突,而苏联却决定把米格战斗机制造技术转让给印度。8月份,苏联通知中方,按照跟美国商量的核不扩散协议,不能向中国提供核技术了。苏方这些举措进一步激怒了中国领导人。

8 H) I- c$ p* t+ l

  这种情况下,中国在1962年底展开批判苏联的“修正主义”。1963年7月,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了给苏共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公开信,承认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中共发表“九评”,双方公开决裂。1961年签订的协议继续缩水,实际执行不下去了。

) W3 P: Y7 m! X* n4 ?

  毛泽东大幅度地调整了发展战略。本来第二个五年计划周恩来支持拟订旨在解决吃穿用的方案,但毛泽东觉得整个国际形势对中国不利,应当准备打仗。这样,吃穿用的“二五计划”就弃之一边,转而搞“三线”建设,即把工业搬迁到美国飞机够不着的地方。

5 @6 \' u5 N/ c

  “三线”企业对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技术的能力是个检验,因为苏联不帮忙了。在“三线”建设中,中国继续消化吸收苏联的技术,提升自行设计与制造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

( J1 Y, k" I& M9 H1 h: j

  中苏关系破裂后,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原子弹还搞不搞?苏联曾经在制造原子弹的关键环节帮助了我们,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1961年中央决定继续研制原子弹和导弹。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下台,两天以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苏联人指责赫鲁晓夫过低估计了中国科学发展的速度。毛泽东事后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他是指赫鲁晓夫激发了我们自力更生。

) i! l3 T" V' Y# `

  显然,1960年之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已名存实亡。1966年双方彻底撤回留学生。1969年冬天双方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苏联的威胁成为中国备战的主要理由。

发表于 2012-2-28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2-28 9:02:00的发言:
2 m$ A9 n5 L8 H% Y5 [& S; F6 e' g' r

他们向你讲述在古拉格度过的童年

) c# y9 m% ^2 C0 K0 T

有兴趣的话看看这部俄罗斯拍得电影。故事发生在斯大林时代晚期,类似古拉格。不过我认为,这些黑暗的、沉重的故事,知道了就行了。不必太深入了,向前看,享受现在快乐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1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苏破裂就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翻脸,更早是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恶化。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减少战争,裁军搞缓和,搞建设。而毛要继续革命,要搞世界革命,欧美的无产阶级不革命就支持亚非拉的反帝革命。
发表于 2012-3-1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人:你的上文删去,我也紧跟,删去了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2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2 8:12:00的发言:
2 @- L* B! a* J5 X: b$ W

我再贴出来。 

& e/ J E( I3 H1 ^; R+ u8 E

现在这些资料已解密,都不是新闻。

5 _- b, u/ Q4 q- E7 l0 {

既然已经删除就算了,不必再重复。我的意思是如果已有跟帖就别删了,不然跟帖的内容没有了依靠。

发表于 2012-3-3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篇新看,还是那么激动人心。

" M6 d5 W& `6 `" T

[flash=500,300]

http://video.baby.sina.com.cn/v/b/38246617-1044265922.html#[/flash]

. O5 t7 V! J% g3 `* R& n" q,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 7:18: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3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3 10:28:00的发言:
2 J& E, ^) M# G4 R

西水车学长不好意思,我还是将前两篇帖子删除了,一些事实老调重弹,一些事过于沉重。

# J% j9 s$ G9 ^ K7 C( |% Q( X

我今贴一篇刘源回忆片断和同学回忆刘源的片断。

& o9 v2 G L d; U' V2 e! w

那么,今天的刘源的回忆帖子恐怕几天后也会删了。

发表于 2012-3-3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雷锋纪念日又到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年青战士为人民为社会做了不少好事,宏扬了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应当学习他,纪念他。

发表于 2012-3-3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有不少教育学生学雷锋的宣传画

9 N b7 ?6 N6 h) A! U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ucC26UOX.jpg
gDbesieO.jpg
8 y2 |# L) j) c6 z: e ?0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 14:44:39编辑过]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2-3-3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雷锋青少年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充满青春活力的可爱小伙。可惜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2-3-3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2-25 10:37:00的发言:
f( Q2 }; c" e% u" q& ]# L/ `
8 t4 d( O8 t$ d# D( L' r

     警 示

, S; |) w( O' u

                   我刚经历一次法院传票”电话诈骗

; l9 a: q& {/ }& f; i; l

fficeffice" /> 

; J* o$ u S& A0 ~- F

    我记下此事,给各位同学提个醒,提高警惕,预防“电话诈骗”。另,自己的身份证千万不要随意借给他人或者留下复印件,以及电话。现在坏人多多,他们无孔不入,多加小心为好!

7 K9 P) H3 ]# a6 A, i1 m; |

骗子太不自量力,碰到我们充满智慧的胡涂老弟手中,只会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 J1 v4 u* c+ h# V; ^( Z* z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k# K ~ j& f, l; o. T2 C

——怎么,电话挂了都说他糊涂,看来他一点也不糊涂

发表于 2012-3-3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2-26 16:53:00的发言:
为了便于同学们阅读老帖子,我已将听松创立的老楼和后续的两座楼集中在一起,放到了普通主题的顶部,虽然它还会往下移动,但是三座楼不再分散,集中在一起。便于寻找了。
4 u3 |5 D7 L4 _% p( l; i- J3 k" o

多谢大版主,费心了。

发表于 2012-3-3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12-2-27 8:32:00的发言:
4 l+ ?; H, F! K$ f, U+ ~* m8 h- W n3 Y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一天接一电话,传票。心想我没做坏事呀?骗子!我说你再说一

3 Y$ A# }; K. |0 k

       遍,没听清。二分钟过后,我说你看看门口,警察到了没有?

$ G0 t0 |/ n* j' g' z# g. i

     趴机!电话挂了。

- V0 t4 E2 I5 e

  又一次接一推销保险的女士的电话,那天心情特好,还时不时提些

& C( b" ]+ G* x5 R( @

    外行问题。一看时间已过去15分钟了,我说你知道我多大了吗?

8 m* F, k/ I' g6 K) r

   多大?我60了。趴机!不说了。

) I q% q8 `( C( M `2 I

哈哈,龙哥更是技高一筹,才高八斗。骗子在你手下只能认栽了。

发表于 2012-3-3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12-2-27 18:48:00的发言:
3 E6 h2 @3 E3 ~: k! D(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谢水车学友!我这人特苯,去年一年才学会另存为。你同事知道。

. g# ?& P, ~9 ^: n; C

老弟能轻松对付骗子,就一定能学会上网,耐住心,别着急。

发表于 2012-3-3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梦在2012-2-27 17:01:00的发言:
{9 a+ R1 c1 S1 @, g |# a; I

大家来看:2012年北京电台颁奖大会:

# e0 F% X9 ~. x8 T1 d' ~. W, a

 

( }, L' q# y& X* p

Flash: http://v.rbc.cn/swf/player.swf?id=88337 2012年2月21日听评月颁奖大会影集

; E: N2 ]0 _, T

不知什么原因,我的电脑连接不上。

$ D( c" P0 D( J/ B+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 15:57:4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3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令人行好在2012-2-27 23:05:00的发言:
我舅舅、我妈原来都是机院的,我也来凑个热闹!
4 h9 _' A! z$ E7 k) y3 t5 {

热烈欢迎令人行好来访,希望常来看看。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2-3-4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鞠学长,多日未见。但是只要一登录,立刻响应各帖子,作出回应。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不!是强烈的使命感。向老学长致敬!
发表于 2012-3-4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3-4 9:08:00的发言:
老鞠学长,多日未见。但是只要一登录,立刻响应各帖子,作出回应。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不!是强烈的使命感。向老学长致敬!
& ]5 ^8 K, q8 v: ^6 ?

  哎呀,多谢大版主的鼓励,我那里还有什么责任感使命感。我就是想着来咱们论坛聊天的都是老师校友或是朋友客人,人家是登门找着咱们说话聊天,寻求关心慰藉或是回应的,如果我们不理人家,别说对老师校友不该这样,就是对陌生的客人好像也显得我们连待客之道都不懂。再则只有回应人家这个天才能聊起来,才有交流,才有了解,才能知心交心,才能建立友谊,才能互相关心帮助,大家才会觉得来咱们这个论坛看看聊聊有意思,有收获。

% U5 O/ I7 h3 |4 j: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10:42: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4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2-3-4 11:45:00的发言:
8 n6 N, i! x% p

西水车学长,我删帖是为了节省点地方,看过就是旧闻,常换常新。

# l" e, A |" S7 v$ X

明白了,如果是这样,你还不如链接。

发表于 2012-3-4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学雷锋不由得又想起白芳礼老人。转发一篇老人家乡接受过他助教的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有关文字。

6 y7 Q' J! E( Y. z. W& s$ a8 ^

 

7 S: q/ D; e2 \$ a% E O) x

 

: A) @, A: H" u1 E# C

白芳礼小学面临撤并 校长称努力争取保留住

( ^' ~ n$ ~* p; \" r


 

. V4 Z' _* t. S" x4 a7 }& t. C

天津北方网讯 能推着白芳礼爷爷生前的三轮车走上“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对于河北省沧县白贾村的白芳礼小学的师生们来说,是十分荣幸和无上光荣的事。颁奖那晚,白贾村的一村老小都围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对白爷爷特别致敬环节。然而对白芳礼小学的校长白西骞来说,对学校前途的思考却让他感到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 E% M" c! v8 r1 v2 A. u/ ~

 

7 D" M3 i: K5 {

  白芳礼小学面临撤并

& B4 J' T( [) ^" W8 r

  在白芳礼老人的家乡,河北沧县白贾村的东南角,两排平房和一个简单的篮球场,构成了一所小学,这就是白芳礼小学。1986年,白芳礼老人回家探亲时,发现校舍破旧,孩子们不读书时,萌生了支教的念头,并捐出了自己5000元的养老钱……这是老人支教的开始。现在的学校建于1992年,是村委会在白芳礼精神的感召下集资30万元修建的,并于2008年更名为白芳礼小学。

5 N" P" x, ^1 |& j o0 C

  

6 N. j9 ?" }, u6 x z& B" c3 x

    目前,学校共有14名教师,小学六个年级有154名学生,幼儿园三个班有146个孩子。白校长告诉记者,明年和后年适龄孩子入园人数都将达到70人以上,增班扩校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 _5 H' H! S8 i: x% a; f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6 X ?5 l, X# j

白芳礼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上语文课

6 B$ s! J! ?) \7 D6 [2 @# o

  

7 y7 C0 r+ {& M* M5 g. r

       同时,因为当初修建时经济条件所限,用料比较简单,历经20年风雨,学校已经陈旧;2009年时,学校被沧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鉴定为危房。而按照几年前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白芳礼小学属于待撤并学校。离本校最近的学校是大官厅中心小学,走公路要10多里路。

) K+ L/ |2 o6 N8 p* G. [

  

4 x6 x) t' }8 n9 i6 z/ B d

    我们正在努力争取保留住白芳礼小学。”白校长告诉记者,但按照沧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测算,一所最为经济的双轨制小学和一座最为简朴的纪念馆需建设资金350万元左右。

. M7 N' f& s4 G

 

# {4 T U1 @7 M$ i

  一年中最重要的两天

+ n$ ?" w5 J9 n$ _! o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和阳历9月23日,都是这所小学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一个是白芳礼爷爷的生日,一个是白爷爷的祭日。每年这两天,老师和学生们都会举行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全校师生全部上台,面对老人的遗像,用最简短、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对老人的怀念和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的决心。虽然这个仪式并不长,也不够隆重,但却一次次浇灌着白爷爷种在孩子们心里那颗善良的种子。讲白爷爷的故事、向白爷爷汇报成绩、“爷爷,我想对您说”……在这所农村小学,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白爷爷“相伴”。

' V* p# J( @4 q$ t. X8 d

 

: ~& Y3 |. c2 l7 D0 G/ W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t. v' e: ~; `8 K+ N3 a3 }6 i

白芳礼小学的学生于课间在教室前的空地上玩耍。

. s; Y' Z! N1 V9 ^" a

  

6 `: a* Q4 r& p3 q

       小学校去年刚刚开放了“白芳礼纪念室”,白爷爷的照片就放在那里,每天看着他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说是纪念室,其实挺简陋,就是两间屋子大的一个教室。里面摆放着白爷爷生前用过的帽子、衣服、收音机、手电筒等,还有小学生们写给白爷爷的信,更多的则是媒体对于老人的报道和一些照片做成的展板。

1 ?, Z0 d% g- [. ]" ?

 

* v' n; R. \5 a1 O7 a* B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3 K( I! Y$ G! v+ v- R, _& f! y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D# x5 |5 j# H$ ]4 {

 

7 z) V! v1 F8 x7 x' i8 k

白芳礼老人的儿子白国富(左三)在白芳礼纪念室通过老人的遗物向学生们介绍父亲的事迹。校长和教师均表示,白芳礼纪念室已被列为沧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会面临撤并

9 q0 ?/ c8 H' O; {7 ` e

 

4 ^* g* x! F* l4 q2 d- c

  第一笔助学款已成火种

/ N/ W" n6 \1 {. O' D8 Z% M0 l

  每年的期末考试过后,学习优秀的学生会得到一个笔记本,这个写着“白芳礼教育基金奖”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小本,是孩子们最珍贵的奖品。而买本子的钱,来自白芳礼老人先后两次为小学捐的6500元助学款的利息。“白爷爷拿出的这6500元助学金,我们舍不得动。

7 y: U; \; R5 }( c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p$ [8 _+ e( ~ y1 o) |- u# l

 白芳礼小学的语文老师白晓雪在给学生上课。学校有两排平房,14位教师,300名学生。

( {; i6 g: v. ^3 k4 i# |& D8 G

    资助村里和邻村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是这笔款的利息和后来一些爱心人士的捐款。”白西骞校长告诉记者,白芳礼教育基金成立后,曾经有十几位沧州人来学校看过,并先后留下了6000多元的助学金,拍《白芳礼》电影的天津市民李佳伦的女儿捐出了1000元的压岁钱,还有耀华嘉诚国际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1500元的助学金,这些钱都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了。“我们的‘白芳礼教育基金’钱不多,但却是最为纯净的,也是最有爱心的助学款,它也承载着白芳礼老人生前的心愿。白爷爷最初捐的6500元,舍不得用,因为它是白爷爷支教的开始,也是教育基金的一颗火种。”

; p- V9 m; l# O7 Q/ U( N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d3 ]" ~; l/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12:20:0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4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白芳礼老人事迹引发的一个故事,那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为老人拍一部电影。转发如下:

! _$ z4 @% F5 f. B

 

. a6 h! K( w5 n$ k. F. _8 h

 

( q0 @2 J2 I& U$ k( }' [) w

李佳伦最穷制片人 倾家荡产拍《白芳礼》

/ W0 t: b3 T/ S( E e" V! X

(李佳伦的话——“我拍《白芳礼》就是因为感动。我就是要为好人拍电影,为更多的好人拍电影,让更多的好人载入史册。”fficeffice" />

9 f/ u# {3 c4 D7 n$ D1 h

  “我是个穷人,没有有钱的爹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老百姓。一部影片我赔了70万,却能令这么多人受到教育,我觉得,值了!”

3 T; A! L0 D5 T8 w1 Z& a; c2 Y

  

, i& E& {: ?2 [; y4 c! }) U

   “我做了一件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给老人拍了一部电影。”

7 e/ F, ]! w# x! A) g# W) M

  

& {8 X1 `# O I% m& v

    李佳伦,47,号称中国最有名的草根导演,他戏称自己是中国最寒酸的制片人。多年前,一次偶然的跑龙套,让他结识了白芳礼老人,了解了老人的事迹,深深受到感染。此后,他将白芳礼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发誓将白芳礼的事迹搬上大银幕。为此,他拍了两部有关白芳礼的影片,也因此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几年里,李佳伦四处奔波播放影片,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却得到了很大的社会效益。至今,影片《白芳礼》和姊妹篇《麦积山的呼唤》已在电视台、网络和京津等地的学校中广泛播放,观影人数达50多万人次。

0 b( J8 k9 N+ _( C N- s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3 T( @% [5 }( U& R( k5 v7 f

 

$ z' Q' U$ t6 `; R2 k0 D

  白大爷的“徒弟”,咱不能白当

4 x( D) g- i" T) F

  

% i) p! J" |- ~* m' c

    李佳伦目前和家人租住在大港的一套一居室里,每月500元的租金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说出来不怕大伙儿笑话,现在的制片人像我这么寒酸的真没有啊。”李佳伦说,这些年真是苦了家人,为了完成他的心愿,女儿跟着受了不少罪,“孩子正在上高中,别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就连基本的饮食营养有时也达不到。我倒是不怕,从小苦惯了。”

3 n' b) ]. w& [! l9 e; @

  

' p E! X& N. d/ l3 E" [

    佳伦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让他每周吃几次“忆苦饭”,为的就是让他了解疾苦、懂得节约。1986年,高中毕业的李佳伦被分配到大港工作,由于热爱文艺,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文化馆学习话剧表演。几年后,为圆明星梦,他毅然辞掉工作“北漂”,在一些影视剧中当“龙套”。

$ V; ^/ a/ w$ [4 s6 ^6 \0 |) Q' Z8 z

  

8 V0 X' L' r! O" B8 F1 N

    1994年,天津电影制片厂要以白芳礼的事迹拍摄电视剧《心愿》,李佳伦应邀在片中出演白芳礼的拉车同行,这才使他有幸能与白大爷“亲密接触”。在片中李佳伦扮演的浑小子因看不惯白芳礼在蹬三轮时常给外地来的贫困农民、看病求医的穷人减免收费,便以影响生意为由对其动粗,最后进了派出所。白大爷不但没有追究,还以德报怨亲自到派出所为他求情。浑小子深受感动,也跟着扶贫助学,还成了白大爷的徒弟……

! a3 v% T7 A% w4 i

  

0 X9 C, }& I9 P2 r# |

    第一次见到白芳礼老人还是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那时,每隔几天的中午白大爷就会蹬着三轮来剧组探班,李佳伦便会拉着大爷聊上几句。“白大爷为了节省,坚决不吃剧组盒饭,总是自带一个馒头,一点咸菜。有一次,大冷天的,我就特别舍不得大爷下午还得去拉活儿。就买了一小瓶白酒,一包花生米,和他边聊边吃,好让他老人家身上暖和些。我还记得白大爷笑呵呵地跟我说,这顿饭吃得真香。”

0 M" n1 }+ p" [2 Z9 w

  

& Y4 a i8 O9 R r0 w* C0 e

    电视剧拍摄结束,李佳伦深深被白芳礼老人的精神所感染,把所得到的报酬全部捐给了外景地附近的一个幼儿园。他想,“这个徒弟不能白当,我也要尽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

- C+ G# ^! q" a) W( W

 

1 m; Y9 d+ X1 f+ J2 Y

一定得为老人做点什么

! S8 b% v' K* o" D- \ _

 

% [- Y M# {$ `

    之后十余年间,李佳伦开始尝试着做各种生意,经营过饭馆、倒腾过古董,也开过广告公司、婚庆摄影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那时的我,开着小汽车,用着‘大哥大’,一顿饭吃上千块钱都不眨眼。”

( o% [! m! u! ^. _. A' C3 \

  

& N( Y: H3 A7 r2 k' h) y' y

    直到20059月底的一天,正在甘肃岳母家中的李佳伦从电视上看到白大爷去世的消息,瞬间泪流满面。“那不就是白大爷嘛,他怎么去世了!我看到新闻中很多人给他送葬,一下子就想起当年他来探班时的情景。这么多年,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呢!”李佳伦拍着大腿说:“我真是悔呀,还记得白大爷为了赚60块钱,拉着1000斤的东西去杨村,把老人累的啊,还直说自己碰着个好活儿。我哪怕少在外面吃几顿饭,把钱给大爷买辆电动三轮车多好啊,让老人少受些累,再多活几年。”

6 s N; e9 m( y8 {

  

4 Y$ V, [5 M W5 r) ^

    回到家后,李佳伦上网搜索关于白大爷的报道。有一段写着,白大爷再也蹬不动三轮车时,还衣衫褴褛、弓着身子,将一饭盒800块零钱送到一所学校,并跟老师学生们说:“以后我干不动了,可能再也捐不了钱了。”李佳伦看后泣不成声。

0 J" j* @5 S) ^* I" s. a' s/ `

(待续)

- j& v8 m- m3 ~9 k3 T7 e1 F

 

; Y1 l6 j$ Z; O) Z1 d* l

 

& |* ?/ b9 j: R2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13:53: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4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帖)

# ^3 n! V- N4 _: g9 g$ a

 

: C$ h( W4 F% O3 n

 “我一定得为白大爷做点什么!”李佳伦坚决地表示。他心想老人走了,最放不下的一定还是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不如就让更多的人了解白芳礼的事迹,将这种感动延续下去。终于,李佳伦想到,要将老人的事迹拍成影片,让他的精神永久传承下去。fficeffice" />

! d( D' O+ O. r B

  

% @2 Y. O. c* m: Z4 G

    倾家荡产也要拍《白芳礼》

( A+ n) [% u" ~

  

1 }& l. E6 @: }& t

   说干就干,李佳伦停了手里的所有生意,专心投入《白芳礼》影片的制作中去。可对于一个外行来说,这真不是件简单的事,遇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 u; k7 y+ S# v8 D' _& A/ b- j. E

  

. ~& [, l0 k) u; e' }) I0 V! v6 s

    首当其冲的就是剧本。于是李佳伦开始广泛走访白大爷的家人、工友、邻居、资助过的学生,一边收集素材一边动手写剧本。几个月的时间改了13遍,终于在作协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剧本。剧本有了,找赞助又成了大困难。

: w/ j. K) {9 x0 @" x, l4 [

  

" E" I0 A) I* F4 S- g& b* f, m

    “当初的整体预算是60万,包括请导演、演员、剧务人员、租设备等一系列花销。可当时我的钱都被公司占用着,只能找外援。我在朋友圈中愣是一分钱的赞助没拉到,原因就是人家都看准了,这个影片不仅赚不了钱,还肯定赔。”李佳伦讲,的确,这样一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不被大家所看好,主要是题材“不适应市场”,不如那些影视明星的爱情片吸引人。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要“犯神经”,可李佳伦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把电影拍出来。

3 D0 `- n5 l* x$ E# e

 

5 S0 j, ]1 l" h: Q4 I

   就这样,他决定不找赞助,就自己一个人出资。李佳伦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搭进去,还找亲戚借了30万。

9 k3 d8 I! \ J) |( g1 x+ T

  

9 c: N" z+ r; x3 s) u; d- }; V

    《白芳礼》的拍摄地是在西部,计划15天完成。可不巧的是,当摄制组兴致勃勃地到达后,却赶上那里连续下大雪。一天拖一天,剧组所有人员的吃住都要花钱,李佳伦口袋的钱不够了。“那时我真是愁啊,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拍摄用了一个多月,总花费超过了90万啊!”

2 ]7 ^! Y# N$ R( T" k# z* z, I' k# Z" \

  

! l$ P: |; P9 @

    为了给剧组发工资,李佳伦无奈只能和家人商量着卖掉了房子,一家搬进公司。后期制作时,又卖了婚庆公司。盘算着影片出来卖了钱,至少先把房子赎回来。

& n' C) K$ P( Y

  

# r5 j* D& p c" j6 v# o

    可没承想,后期发行效果比想象的还差很多。进电影院要先交60万元的宣传费,不说票房是否收的回来,单说这宣传费也不知上哪去筹;电视台只出价20万元,这意味着李佳伦要赔上70多万。2009年,李佳伦耗不下去了,最终将影片低价卖给电视台。

4 m9 U, S2 A/ d& ]- K+ N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7 `0 ^! o5 N3 o. N$ d- g. w6 `

  

/ c2 N3 n+ }8 f

      原来的小老板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全家吃一个礼拜的面条,西红柿都是晚上去买点烂的;我闺女这些年就没穿过新衣服;朋友婚礼我们厚着脸皮一家子去吃喜宴,就为了吃顿好的,口袋里还塞着塑料袋,最后打包带回家……”

: f2 q, O1 s, F& ~

  

( `5 ~: s2 t6 Q% r

    让“白芳礼”精神延续

( |( r+ a6 W+ q

  

6 @( ` X, D: i7 n

    2009年的教师节,影片《白芳礼》终于在全国放映了。看到电视屏幕上白大爷的形象,李佳伦激动得说不出话。“我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看,看完了就出门打车,告诉司机去塘沽海边。看到大海,我都忘了给司机钱,开车门就跑了出去,跪在海边大声哭着喊‘白大爷,您看到了吗?您安息吧!’呵呵,把人家司机吓坏了,在旁边直安慰我,怕我有什么事想不开。”

- t+ u0 G( ]) y8 G8 Z5 x

  

' C% Q+ A4 h p) I

    之后,李佳伦常常带着影片到学校、社区去做宣传,免费安排大家观影,望着人们因感动流下的眼泪,他觉得一切都值了。李佳伦介绍,至今电影《白芳礼》已在京津等地上映了500多场次,共50多万人次观看,网络点击观看超过了2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已先后播放3次。

" G% T4 }9 y8 \, Z: c5 l! ^0 d

  

( V% t8 u1 f3 n! J8 m9 G0 t! K

    前年,李佳伦得到了天津教育发展基金会、甘肃省天水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两家单位为白芳礼老人的精神、也为李佳伦的义举所感动,决定共同投资拍摄《白芳礼》的姊妹篇——《麦积山的呼唤》。

4 _3 c1 o: t" I

  

, n% b; Y2 T; M

    影片讲述了天水贫困山区一个女孩考上南开大学后,因家庭困难无法入学,在白芳礼老人的资助下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感恩社会,回报乡亲们和白芳礼,她放弃了外企高薪聘用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所发生的故事。“我想,这算是白大爷精神的一种延续,我要接着写剧本,接着借钱拍片。不过这次有了两方的大力支持,不至于赔钱。能再以电影形式,弘扬白老爷子的精神,我感到很欣慰。”李佳伦说,预计近期,影片就将在电视上与大家见面了。

I/ @) R! R. T; P3 g1 p4 m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O' V) s- ]' _: Q. A* B6 ?- {

  

+ q# w% _1 ?% U" b$ ^& M

    很多人说我傻,说我赔本赚吆喝。我说我不仅要吆喝,还要吆喝大了。我就是要为好人拍影片,让他们的精神永存。”李佳伦说,目前,他运作的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白芳礼》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希望这一次能将老人的故事更加细腻、更加全面地呈现给观众,做一件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      

3 y T3 V5 v$ K' I%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9 M/ A& W4 r6 |" J6 }/ q2 [, ]+ P

  

$ A8 y- } `. V# t# j. f

         

, ~/ R# r' a, T7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13:51: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4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前面帖子说到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来我校作报告;我想到还有一位英雄孙达德也曾来我校做过报告。长腿孙达德确实长腿,个子很高,腮帮子上有一撮毛,怪不得他化装成土匪小炉匠,确实有条件。他的报告其中详细讲了英雄杨子荣实际牺牲的经过。现在小学生是否看长篇小说,我不知道,但是我是看了很多的,记得作文课要求我们写《红岩》观后感,我写了对英雄江姐,受到酷刑而英勇不屈的感想,文章被作为范文,在全班宣读。我的作文在各门里是最差的,这是第一次得到的好评。在小学里,记得看过《科学家漫谈21世纪》;《大战火星人》等。扬子荣、孙达德等在一次剿匪行动中,把土匪堵在了一个房子里,杨子荣站在门口,拔枪向屋子里射击,由于天寒地冻,抢机冻住了,子弹没有打出去。杨子荣迅速躲在门框后面,但是门框没有挡住子弹,敌人的一梭子子弹,把门框都打烂了,正打在了英雄的胸前。记得孙达德当时在北京某个部门里工作,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报纸上曾经不点名的批判孙达德,说拿《林海雪原》里的英雄说事。看来他也受到了冲击。

( c* N2 Z4 f# y9 h* {

   另外,小学的音乐课,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外,老师经常教给我们一些革命歌曲,这些可以说是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的。其中一首叶挺的"囚歌",十分悲壮,刚开始学唱时候,觉得音乐旋律十分奇怪,很难唱好。后来,合唱的时候才发现歌曲十分雄壮、坚强、悲壮。给人以热血沸腾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曲,再也没有听到过。按理说,叶挺将军的歌应该流传开来,可是没有。我甚至怀疑曲子是老师自己配的。这个音乐老师还教给了我们《金日成将军之歌》,还是用朝鲜语教的,直到今天我还能用朝鲜语唱一部分。我的音乐细胞,都是小学培养起来的,后来的红五月比赛等,我都参加了。

7 H$ b! c) _3 S$ }; u$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13:37:4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1:28 , Processed in 1.32300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