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9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人:给你透露点《邱会作回忆录》的内容。/ o/ Y. I, Q6 i8 O

     71年9.11事件后,黄吴李邱被抓,总理拍着胸脯说:“你们听好,你们的夫人和孩子都是革命的,你们回来时他们有什么闪失,找我姓周的试问。”

' F6 f+ O* H5 K9 h# ]1 G% U# k

不久邱的老婆胡敏被关押监督劳动,四个儿子及一个儿媳全被从军队中轰出来,并不准安置回北京等大城市。邱母在301医院不给治疗不给食物,被活活饿死。最小的女儿只13岁,曾无家可归在街头流浪,后被送到河北井陉县上学。

; y5 i; {+ j9 [7 v8 {

    81年邱和老伴被安排到西安保外就医,住房没有取暖和洗澡的设施,邱多次要求无果,只能自己烧煤取暖,一次全家煤气中毒,多亏小保姆发现及时。医疗费也只给部分报销,邱对管他的人说“你们安排我的生活就像打发一条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周恩来坚持不留骨灰?知情者称当时不敢说

! w1 L; m7 A. i5 Z: y2 b
; e& w+ ^ [5 }+ }

2011年11月09日 10:23
来源:凤凰网历史

: m$ R8 R" J( D- d+ @* ?- q
字号:T|T
- n8 |% _0 ^0 a) c/ J
12368人参与83条评论打印转发
3 w7 s/ K C; u! y1 {4 E6 Y) o

 

+ Y3 ]4 N- a) v4 p0 n6 S1 A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1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研究中共历史,或者毛泽东的历史来说。张玉凤等毛泽东身边的人的回忆应当是很有价值的。可以不公开,作为资料保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记录。那怕是50年后公开。趁着还有许多活着的见证人,现在应该做这个工作了,这是抢救工作,也可能已经在做了。以前让国民党战犯们写资料,然后汇集成文史资料,我看过多本,我是杞人忧天了。

/ d8 e: S1 r$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0 9:18:4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0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1-10 8:01:00的发言:
0 S& v' @+ R' |0 y8 {

  ……

$ l3 j; _- O8 I' \

  邱会作说,中共军队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组建红军的历史渊源分为三大派系 :一派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 ;一派是以贺龙为代表的红二方面军和徐向前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是毛泽东的嫡系,其中毛亲手创建的红一军团更是毛嫡系中的嫡系。红一军团创建时,朱德是总指挥,毛任政治委员,所以中央红军在江西时,有毛委员之称 

1 ?$ W! W# B& V

…… 

* o" ]: _& f' _

<!--EndFragment-->

1 I v; l( T \. F% K# P3 }& ]/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0 8:17:19编辑过]
* S# h+ S. G: y! d( V

早在井冈山会师之前,也就是在红一军团创建之前,秋收起义时就已经有了毛委员之称。之所以被称为“毛委员”是因为,毛当时是中共中央的委员。

. Z8 t% c9 u2 X, P,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10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上帖说了参观了开封市菊花节组织的菊花展,参观的人太多,尤其是获奖品种围观的人更多,很多好花没法拍照,因为还有其他事,又不等得太久,我身为白发老头不好意思往人群中挤。只能将所拍的其他花让大家看看。眼看冬天将至,还是应该外出看看菊花。

, W9 b# W+ v' N* A6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待续) & N* U% V% K- {1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0 23:22: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0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O2 R2 E! q. j) l& b( C/ i7 _











(待续)
发表于 2011-11-10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8 K( k: _0 K* Q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1-10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对于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11-9 11:49:00的发言:
# j! Q+ Z( k3 L8 B

杨奎松: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 q. a5 C" c* h% B$ D

wangpei老弟所转此文很有意思,看到了一些原来不了解的故事。一些政治人物可从中各取所需,可能对他们实现政治抱负有些启发。一些搞学问的人要考证一番,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些老百姓就是听故事,可能会进一步认识到领袖人物也会像普通人那样想事做事。

7 E" n0 x6 a#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0 23:53:1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吴文信在2011-11-9 12:15:00的发言:
各位学友,大家好!胡老师绝不会不关心附小论坛的。50年的附小情节她丢不掉,她身边的老战友丢不掉,附小学友的发展状态是她丢不掉的,我们期待着她今后能继续指导教育我们。不论胡老师走多远,她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样的祝福也送给所有的学友们!
( g+ p. \. b2 |

吴校友说得好,师生同学的情谊是人生最值珍藏的情感。特别是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情感那是最纯洁,最诚挚,最神圣,最珍贵的。所以也是永留心间最难忘的。

发表于 2011-11-11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文信校友这两幅照片很珍贵,这照片不仅丰富了母校历史的图文资料,而且还带着那个年代浓厚的气息,把大家都带回了那个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年代,都带回对上山下乡那段难忘往事的回忆。不错,虽然那个年代我们虚度了不少光阴,现在回过头想想看看,这段经历对个人人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可能还会有老师校友珍藏着不少有关母校师生珍贵的照片,希望能在网上见到更多这方面的照片。 $ ?! {/ m" L* \: `5 X! X' e&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0:15:4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1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1-11-9 18:24:00的发言:
( @8 @/ G+ d8 R7 T

上面照片的同学们我都认得,同学们,别来无恙?

1 m' C' T, N, ?0 h, Q

 

- Y9 j$ G% P$ ]3 K5 u

看到这样难得的照片,又把我们带到那难忘的年代。

2 [7 ]2 Q. p# ^9 Y6 |+ o

 

- Z' j& V$ U6 N/ F

祝大家身体健康!诸事如意!

2 P( ~4 R6 O" j* e' e$ v

看看,校友在网上发布珍藏的怀旧照片多么受到欢迎,很久没在网坛上露面的熟悉的陌生人也出面和老同学打个招呼,发出由衷的真诚祝愿。

发表于 2011-11-11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州同学的帖子:

" Q* m1 r/ d, }/ O

                        童年的回忆——母校

) J# F( F* L7 F

                             肖大连

2 [, v9 E2 n _! V: n

                                                                  2011年10月30
小时候的时光,记忆中保存最多的是小学年代,再早的就非常模糊了。

) g3 j- e9 h' L/ `2 w& h

小学我由于跟随父母调动工作而从北而南的进行上学和转学。
一到四年级在北京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读书。一九五八年到了广东韶关,五年级上学期在韶关市第二小学读书,五年级下学期又转到更好的韶关师范学院附小读书。六年级我先在广州豪贤路第一小学注册,一天以后又转到豪贤路第二小学,上了三天课,由于二个小学都离家较远(对于六年级的小孩而言),最终转到离家只有五分钟路程的广中路小学,读完六年级到毕业。
在韶关和广州的小学只有一学期或一学年,印象淡薄,只有在北京子弟小学的学习和生活长久在我的记忆里徘徊。
十月二十四日与北京子弟小学同学张跃和舒曼莉的广州小聚,更让我回想起很多当年往事,因此借此时机写下这几段勉强可称作诗的文字,作为纪念。

1 c1 Q- G- X/ q; C; n

 

; W Z6 x. p' b- c. \; g6 a

子弟小学在北京,
朝阳门外小猪店;
部长基金来创办,
大楼三座立起来。
职工子弟来上学,
大部住宿少在外;
食堂宿舍都齐全,
老师亦有宿舍盖。
小楼三座实在派,
足球操场跑道带;
滑梯单双杠浪桥,
锻炼活动无阻碍。(待续)

发表于 2011-11-11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九六零届,
新校开办一年级;
快乐生活六年整,
幸福童年难忘怀。
学习生活老师带,
夜晚蹬被有人盖;
若是生病医务室,
医生护士来关爱。
周六周日校车来,
大院孩子上车乖;
家长不用来操心,
安全来回好又快。
饭堂伙食真不赖,
米饭馒头肉带菜;
营养调配很讲究,
学生人人体健帥。
最是害怕流感来,
周末不能回家返;
手握铁门朝外望,
看到爹妈喜望外。
那时学习很自在,
没有压力还能玩;
考试之前小磨刀,
门门功课小一百。
个小顽皮人不乖,
说话乱动会使坏;
座位放在第一排,
老师眼前实无奈。
同学之间友谊长,
大院邻居互帮忙;
团结友爱是校风,
红领巾是好表率。
小小人儿除四害,
绳尸鼠尾学校带;
手敲脸盆轰麻雀,
成绩不小人累歪。
哪个学生不爱玩,
院里枣桃青就摘;
钻出学校铁丝网,
农民作物遭祸害。
男孩调皮常受伤,
头破腿折实平常;
幸有校医来帮忙,
磕磕碰碰照样长。
快乐童年幸福长,
人人都会记心上;
阳光下的小树苗,
和共和国一起长。
时光已过五十年,
同学记忆如昨天;
网上又见校友文,
感触变成小诗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11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个同学,就在北美的一个孔子学院当院长。

发表于 2011-11-11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国国花(上)

* Q0 Q+ k6 Z: r

 

, r% U- s0 V# H- ]9 ?3 q. H' z

发表于 2011-11-11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走远

实在感谢您还记得我。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 Y$ @7 F( U) j* J

 

" \' S; I+ O* F, G0 O

几乎每次下网前我都要到这里浏览一下,我想很多附小人都和我一样,我们关心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随着你们的喜悦而高兴,随着你们的悲哀而难过,我们也有你们的思考,也有你们的不解。只不过我们没有你们那么好的文笔,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只怀着一份对家园的爱心,默默的陪着你们,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 B* n& r+ U1 K0 O9 U

 

0 d8 w9 M: C' |. `8 Y

 

发表于 2011-11-11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走远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1-11-11 0:22:00的发言:
, i( q% ^/ v. L! f

看看,校友在网上发布珍藏的怀旧照片多么受到欢迎,很久没在网坛上露面的熟悉的陌生人也出面和老同学打个招呼,发出由衷的真诚祝愿。

4 J* v& {; Z, V+ e* Z- @

实在感谢您还记得我。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 G5 |" a9 l( U5 P+ \) O( [

 

2 v/ B& H! x& h7 R( k

几乎每次下网前我都要到这里浏览一下,我想很多附小人都和我一样,我们关心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随着你们的喜悦而高兴,随着你们的悲哀而难过,我们也有你们的思考,也有你们的不解。只不过我们没有你们那么好的文笔,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只怀着一份对家园的爱心,默默的陪着你们,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3 w4 h6 ]+ o/ y1 W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11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1-11-6 11:13:00的发言:
0 v4 A9 N5 j4 t* U/ n: C

出游十几天归来翻看网页,惊闻胡老师隐退,甚为惋惜。………………

, @1 G5 _- d% \4 A, f
胡老师“告别”老北京网论坛,大家都感到非常遗憾。
( M4 o: y2 K. O! y5 `# ?# r
 
0 p" u) t, o8 }; K7 o
在遗憾的同时,我想,胡老师是否“告别”了论坛并不重要,胡老师随时可以来看一看、说一说。
2 Q$ I0 Z/ D5 S0 F" B
 
: r. T1 L# q/ e) g" M) o; Z6 ~" Z% |
最重要的是,胡老师能多多注意休息起居,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我相信这也是大家一致的愿望。
发表于 2011-11-11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11 8:58:00的发言:
, O8 |) s( g4 V* G, L

来自广州同学的帖子:

* g8 {- O" d h' z

                        童年的回忆——母校

8 {! v2 i1 }6 \! h e. B

                             肖大连

' a1 q% W1 ?$ h9 D3 M

看到老同学的诗句不由地回想起那花样的年华。想不到当年又瘦又小的肖大连,如今也是出口成诗。通过西水车,我已经看到肖大连同学的两首诗了,看来老同学在诗词上已经是很有造诣的了。从肖大连的词句中,看出他也是常上网的人,也常到这里来看看。希望能够早日看到他、张跃和舒曼莉在这里直接发的贴子。

5 [# v7 m% C) B# K: E

 

! A2 [6 e# X+ d" F

提起肖大连,我就想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由于大连解放的比较早(1945年),也是共产党最早控制的城市之一,很多机械工业的干部和技术人才也是在大连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所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有大量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大连调到了北京。我们这群小孩子也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我们班里就有很多同学都是在大连市出生的,例如西水车、我、许连敏、陈昆岗、肖大连,是不是还有其他人,我是记不起来了。所以,提起肖大连,我就不自主地想起了我们的出生地——大连,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5 f9 w: U* y3 {! i7 x: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18:20:3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1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11-11-11 18:17:00的发言:
1 q. q: H& ?; C+ A" s6 c

看到老同学的诗句不由地回想起那花样的年华。想不到当年又瘦又小的肖大连,如今也是出口成诗。通过西水车,我已经看到肖大连同学的两首诗了,看来老同学在诗词上已经是很有造诣的了。从肖大连的词句中,看出他也是常上网的人,也常到这里来看看。希望能够早日看到他、张跃和舒曼莉在这里直接发的贴子。

( \( {5 `/ U) d, v* J( f* F$ ~

 

8 O4 W" N1 i1 ^1 U: L. z' e

提起肖大连,我就想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由于大连解放的比较早(1945年),也是共产党最早控制的城市之一,很多机械工业的干部和技术人才也是在大连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所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有大量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大连调到了北京。我们这群小孩子也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我们班里就有很多同学都是在大连市出生的,例如西水车、我、许连敏、陈昆岗、肖大连,是不是还有其他人,我是记不起来了。所以,提起肖大连,我就不自主地想起了我们的出生地——大连,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 {. r3 z3 R; Z0 I# U8 Z: i

老童已经向三位广州的老同学提出了希望,请试试,当然我仍然可以继续下去。不勉强,我也不觉的麻烦,我很愿意传递你们的消息。

0 w+ u( J' D6 E) ]7 ~$ t4 s

大连确实是很多同学的出生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机械工业部门的干部。这些干部到北京后主要分布在百万庄、三里河、汽车局。所以我们也从这三个地方长大成长,融入了北京。就是离开了北京,心中也总觉的我是北京的孩子。

b4 C# u g% R8 M# ]0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2 15:03: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次出国,无意中看到“兵宣大院”的这篇帖子,很有同感,当然看法不完全一样,贴出共赏。

' m/ W+ o* o: f% R8 v

1空气是外国的新鲜,饭菜还是家里的好吃!在国内,有时约上亲朋好友前去西餐厅。动刀动叉,有点得意高雅之感,但一到洋人地头待上十几二十天,对着“巴黎大餐”“英伦风味”“海鲜焗饭”等,就一个字“厌”!好多次是“找啊找”地寻找写中国字的餐馆,实在找不到,只好丧失民族气节进入日本小筑,唉,就为那碗米饭那口热汤。儿子数落我们“此次旅游时间大多用在找饭吃”,没办法,“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2洋人谈上帝,是一种信仰,所以他们的教堂历史悠久,几百年才修建一座,不设捐款箱,显得安宁肃穆而随意;国人求佛祖,是希望回报,因此我们的庙堂旧少新多,一年中可出现几百间,必有香油台,搞得热闹浮躁又神秘。
3洋人实在不太表现“爱国爱乡”情怀,也许经济实力影响吧,街道摆设、地铁设施、公共场所陈旧,仍照用不误,即使“奥运盛事”来临,他们也只当平常事而已,不见得大手笔“大变”“穿衣戴帽”换“花岗石路阶”,民众只问我的“税款”用在哪?是否影响我的生活?相比之下,还是我们的国民可爱可敬可亲可哄!
4出国多次,认为咱们的某些公仆应少讲少做些“与国际接轨”的话、的事,一想收费、一要升价就用这个名号,用多了就是忽悠人啦。大事不提,只说“狗事”一桩,国外的狗有主人牵带乘公交地铁进公园,我们行吗?
5洋人并非都是“高贵品种”,也有挤车、随地大与小、醉卧街头、偷窃(有幸被光顾)、墙壁涂鸭、办事刻板、只讲自己自由民主人权,不管他人感受(在英国十天即先后遇上罢工停驶,累及我们费时费钱)、不太尊重外国人(特别是对东欧、亚裔、伊斯兰教诸国),等等等等,所以我们也不必仰其鼻息,大可挺胸昂首,高喊“咱是纯爷们、纯奶们”!他们愿意拿着一节打狗棍{干面包条}躺在草地上耗一天,是他的自由;而我们喜欢带着鱼肉果菜热热闹闹凑在一起,那是我们的民风。他愿躺我要喊,何必批评国人素质低呢,洋人刀叉相碰一定比我们竹筷的声音大吧,我们也没有指责人家啊。总之,只要我们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啦,民众生活改善啦,又有什么人能够对我们指三道四的!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没用中国的货、不欠中国的钱、没有中国的人…
以上指的是欧美国家。

# t& W# L7 w! k* W. O6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21:04:5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1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1-11-11 11:39:00的发言:
$ v; X! [6 G( u3 Q) z% ?; i" H
胡老师“告别”老北京网论坛,大家都感到非常遗憾。
1 q* z3 H- M: O2 ^9 i
 
* f; u( v6 u2 _( f# O; R m5 q" f0 g9 o
在遗憾的同时,我想,胡老师是否“告别”了论坛并不重要,胡老师随时可以来看一看、说一说。
- w2 n" p% d& G \5 Z' @
 
) D1 E' s* J3 V, L% `4 f7 x
最重要的是,胡老师能多多注意休息起居,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我相信这也是大家一致的愿望。
% w7 Y! p0 g p; {' s& |

 

7 ^5 d, ?3 C0 a2 d8 W

年岁不饶人。

发表于 2011-11-11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1-11-11 10:14:00的发言:
8 I6 W: y& K8 X0 G& a

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 i& y. U% Y" y/ M# ~# V

熟悉的陌生人说自己文笔不好,实在过谦。你发的几篇好帖,早就得到大家众口一词的赞誉,留下很深的印象。你这一次所发的充满对母校师生深情的话语又一次钩动了大家的心弦:有一位才女始终怀着大爱在牵挂着大家......

3 }8 [: @9 T: e$ P2 _ M) e1 H6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22:34:3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0 13:39 , Processed in 1.26066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