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谢谢糊涂人在附小论坛上,转载了我外公胡驭垓烈士的有关文章后,至今整十天了,思量在先,犹豫不定,又怕愧对先人,我才决定回帖,真对不起! % D/ j( V* c' N* n% o1 k3 B% I) |
我在《非典病毒》蔓延不能外出期间,开始动笔写《胡氏家谱》和《胡家名人传记》。在此之前,我积十年的资料,曾三次回川,调查了解并抄阅了大量有关胡氏家族的名人史料,对我感动之深,激励之大,是难以用语言来加以形容……。 4 \) j- y$ T8 ?3 w5 _
这里,我抄录威远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再修《胡驭垓烈士墓塔》及《胡驭垓烈士殉国处》石碑时,在墓塔的石牌上镌刻着:《胡驭垓烈士墓塔修复记》。
: b$ w' _( C% }7 V/ [, ?0 f “辛亥革命烈士胡驭垓(御阶),名良辅。威远界牌人。生于公元一八八三年阴历一月二十五日。四岁丧父,由其二叔胡素民抚育成长。 ; o) m' h9 F+ X: n. `: @6 ?
一九零七年春,胡驭垓烈士就读于成都通省师范,由熊克武介绍加入同盟会。秋,参与谋炸齐集省城为慈禧祝寿之要员,事泄未成。 7 m6 i8 G# q. H" W& W) r
一九一一年(辛亥)秋,四川保路风潮骤起。烈士任嘉定七属评议长。“成都血案”后,即组织保路同志军围攻成都。继任东路民军总参谋,襄助荣县独立,转战仁寿、井研、犍(音:见)为、自贡等地。九月十一日率军两千攻下威远县城,杀知县,成立军政府,宣布威远独立。
% Z' I% R7 c+ R" [7 C i' _ 四川爆发革命,清廷震惊,急派满族官员端方率军入川镇压。烈士即率由矿工、船工为主组成的民军,以大刀、长矛、罐子炮等与进犯威远之清军鏖战于高桥溪、马鞍山等地,拼杀两日一夜,终将清军击退。此为全川保路抗清三大战役之一。后因奸人叛变,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烈士被害于威远县城东街,年仅二十八岁。县人于一九二一年八月集资建成烈士墓塔、烈士殉国碑。 7 X* F8 N& }) j4 x3 S$ A3 u3 u
一九八三年六月三十日,本县政府行文公布:《胡驭垓烈士墓塔》、《胡驭垓烈士殉国处》石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复,划定保护范围。从此,东堡山头,翠柏伴墓塔涌郁;清溪河畔,绿水随英名流芳。
3 B3 C {/ b2 b; Q6 \6 d; x1 v 威远县人民政府 # \$ M- @) f W9 }! v, l0 R
一九八四年三月” 7 |' [6 F/ `9 P. [ b4 F6 O
现在我再补充《烈士墓塔修复记》以外的一些史料:
8 |/ f$ `: h. p: d5 @ 1,由于叛徒董伯和之子董绍舒(即:董竟存),民国后当了威远县的参议长,参与蒙谋杀我外公的董伯和的追随者们恶势力万般阻挠,再加上民国初年,政局跌荡,《辛亥革命烈士胡驭垓被谋杀案》迟迟未决,直到民国十年,国民政府才正式结案。追认胡驭垓为革命烈士,并向家属发放了抚血金。历史还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在盛大隆重的《威远县追悼辛亥革命烈士胡驭垓大会》上,叛徒董伯和之子董绍舒(即:董竟存)竟然恬不知耻地出席并主持了这次大会。并撰写了《胡驭垓烈士碑文》。引起了全县民众强烈的愤慨和不满。当时七十四岁的清进士林朝圻,他是一个文有奇才,下笔千言,刚直不阿,并且非常重气节的老人。对此事,他心中也愤愤不平,为此特‘撰联’加以讽刺之。挽联如下:
9 h) X0 _2 h/ Y& k0 D: d1 B" { “父杀之,子悼之,俯仰随风千里草;(指‘董’姓) 3 Z+ ~# v v* S7 }, \* i
妻寡矣,儿孤矣,凄凉古月半轮秋。(指‘胡’姓)”
' H" h/ y8 e7 n5 J' i 这幅‘挽联’充满了,人民群众对叛徒罪魁董伯和,和他的儿子董绍舒一家的无比蔑视、嘲弄和仇恨;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胡驭垓烈士的崇敬,对胡驭垓烈士牺牲后,胡家孤儿寡母的凄凉孤苦,永远不能团圆的无限同情与称颂。 5 y3 I9 |7 _! z
当时,在举行的盛大隆重的追悼活动中,县民们都泪流满面哭声一片,百姓、仁人志士、亲朋好友祭悼胡驭垓烈士的无数花圈和挽联,摆满了威远县的大街小巷,悼念的气氛非常浓烈……但怕有碍于‘当官人’的脸面,所以只有这位,胆识过人的清进士林朝圻老先生送来的这一幅‘挽联’却被藏匿起来了,未敢展示在外。说也怪,天意如此,恰恰就是由这位清进士林朝圻老先生书写的这幅‘挽联’,最合民心民意,又朗朗上口。所以虽然他的‘挽联’在祭悼活动中,是唯一没有展示在外的‘挽联’,但在人民中,有口皆碑。
8 R1 n% T( J. D( U" F3 r 据说这副挽联,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作为范文收录之。
S; x; Z5 f. R$ h( _ @: ]4 o; M 会后,威远县民众,捐资修建了《胡驭垓烈士墓塔》和《胡驭垓烈士殉国处》石碑。
1 K3 s( `! w( m8 j0 c 解放后,威远县人民政府重修《胡驭垓烈士墓塔》、《胡驭垓烈士殉国处》石碑,每逢清明节时,威远县无数的共青团员们和少先队员们,纷纷前来举行追悼和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 `# @7 i) Q, W) c& S4 J) z1 W
2,烈士胡驭垓就义详情:
7 g; k- n9 m. U c! J* E3 a 一九一一年(辛亥)秋,四川保路风潮骤起。先后,爆发了吴玉章领导的荣县起义和独立以及胡驭垓领导的威远县起义和独立。威远县成立军政府并杀了知县徐绍益。为此,清政府急调满清狗官端方率军前来镇压。当时胡驭垓率数千多民军在界牌、高桥溪、马鞍山等地,拼杀两日一夜,终将清军击退。此为全川保路抗清三大战役之一。就在此时,威远县‘奸绅’‘典商’郭藩(又叫郭华阳)是徐绍益的心腹,妄图复辟帝制,串通叛徒董伯和;富商、‘奸绅’袁葆初、曾敬斋等人,用董伯和的名义,以‘议要事’为名,将胡驭垓从正在和清军鏖战的前线,骗回了威远县城。当夜,趁胡驭垓夜半睡熟之机,突然闯入县高小,将胡驭垓绑架到东街杜康庙内。捏造罪名,威逼承认。驭垓不畏强暴,决不屈服,面斥叛徒,唾骂到次日天明。他们随即要处死他,待行至南华宫(即军政府)门口,胡驭垓烈士临刑前,面向出生的老家界牌场的方向岿然屹立!凶手王九残暴地砍下了胡驭垓烈士的头颅之后,还惨无人道地割下了胡驭垓烈士的双耳,并将烈士头颅,悬挂在威远县东城门口示众,申言:示众三月,不许取下头颅合尸下葬。据老人们说,当夜同盟会员们,就将胡驭垓烈士的头颅,从威远县东城门上,捧下合尸了。叛徒、‘奸绅们’,将被割下的烈士双耳,用盘托着,函送满清官吏端方处邀功请赏。(当时狗清官端方已在资中被革命党人处决,他们这帮贼人,却竟然不知。) 英勇无畏的烈士胡驭垓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威远人民称胡驭垓烈士为少年英雄。烈士的妻子我的外婆胡良任(原名叫:陈凤章),年仅二十。她惟恐清政府和恶人斩草除根,便背着三岁的长女胡德如(我的母亲),怀抱着不足半岁的小女胡德辉(我的姨妈),在染坊上,用布绑着,吊下城墙,逃往荣县民军副总指挥王天杰家中避难。后又到处逃亡,才幸免于难。
: R0 I1 G0 M' L g! k* j 3,外公殉国后,年仅二十的外婆,遵循外公的遗愿去成都读书,就读于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返回威远县,在县女子中学先任数学教师;后任校长(七年),任职期间,尽职竟业,两袖清风,颇受拥载。生活虽清贫,对外公自始而终,终身未再嫁。 ! t) ]) y7 A0 `* |5 W
4,满清政府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和起义民军的狗官—端方的照片,是我儿媳妇在美国洛杉矶图书馆查找到的。 ; Y# m8 }) @- Q6 V
缅怀祭悼为辛亥革命捐躯的革命志士!
: K7 N7 W8 U' e* K8 e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 F2 I- n8 v9 t/ H+ T3 k' X; x$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0 3:40: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