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帖)
2 H) G# Y' E5 V2 n# `' g& T6 B& y& R, L7 M
5月23日,卢雄英停止了输液,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出院证显示为:“血压控制尚可,头昏好转出院”。5月24日是星期二,卢雄英恢复了正常上班,清早赶到学校上了第一、二节课,下午又上了第六、七节课,休息了一节课后,继续上第九节辅导课。辅导课也称“补弱”,就是老师在教室里对偏科的学生进行辅导。 第九节课的间隙,陈玉蓉去班上巡视,看到卢老师脸色很差,“没什么血色,眼睛也无神”。面对同事关切,卢雄英说:“一天上5节课,我真的觉得好累。”陈玉蓉说,自己安慰了她几句,让她多保重身体,“但我晓得那是空话。”果不其然,第九节课下课后,陈玉蓉看到卢老师仍然被学生们围着。 下午5点25分左右,解答完所有问题的卢雄英,离开教学楼返回30米外的办公室。“刚走到门口,突然就倒在地上。”同一个办公室的王兴瑶老师说,有学生冲进办公室,端了一把藤椅出去,把卢老师抱起来坐下。他也跟着冲了出去,看到卢老师不停呕吐,双眼眯着一言不发。不久后,车立刚赶到学校,“卢老师紧紧握着丈夫的手,双眼不停地流泪,但一个字也说不出。” 5月26日 辞世 老师列队去接她学生夜跑寄哀思 5月24日傍晚,卢雄英被送到犍为县人民医院,当晚又转到乐山市人民医院抢救。“基本上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车立刚说,妻子住进ICU病房后,他一直守在门外,不去吃饭也不去睡觉,怕她万一醒来见不到他。遗憾的是,卢雄英再也没能醒来。26日下午,医院宣布卢雄英因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 消息传回学校,老师们都很悲伤,一些老师当时就哭了。高三八班班主任杨红霞说,卢老师不仅对学生好,对同事也很真诚,自己和她搭过两届,配合一直很愉快,“有时候她不在学校,也会从县城的家中,赶到学校帮我看着学生。” 老师们找到校领导,要求去乐山把卢老师接回来。“想去的人很多,但只有一辆车,就选了38名代表去。”学校党支部书记帅柏山说,老师们从犍为出发不久,灵车也从乐山出发了,大家便决定中途调头,在乐宜高速五通桥服务区等候。约20分钟后,灵车驶入服务区时,车立刚透过车窗看到,30多名老师排成一排,面向灵车低头默哀,“我鼻子一酸,眼泪再次流出来。” 当天第二节晚自习时,老师向高三八班、九班的同学通报了噩耗。“我话还没说完,班上就哭成了一片。”陈玉蓉说,虽然当时还在上课,但她没有干涉,自己也跟着哭。但哭声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陈玉蓉于是建议,到操场跑步喊口号,把情绪都发泄出来。不久,操场上便传来跑步声和“我要成功”的口号声,其间也夹杂着哭泣声。5月29日 告别 送别“卢大妈” 20年前的学生来了 5月29日,卢雄英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犍为县殡仪馆举行。校长胡泉说,当天共有300多人来送卢老师最后一程,其中还有好几个20多年前她在罗城中学时教过的学生。 在教务主任曾建军看来,大家对卢雄英的肯定,是因为她工作勤恳、成绩突出。1996年调到清溪高中时,在全县4所高中当中,清溪高中入口成绩最差,但卢雄英在2000年、2002年曾教出过3名高考数学全县第一名。不仅如此,她还带出了好几个“徒弟”,如今都成了学校的中坚力量。 “她对我们,就像对儿女,我们也尊敬她,叫她‘卢大妈’。”罗茜萌说,学生们最喜欢的是,卢老师能和学生平等交流,经常发出“魔性的笑声”。有一次,因为恨铁不成钢,她当着全班训斥一名同学,说再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否则就把自己的名字倒着念。但没过多久,卢老师便又点了他,大家便叫她“英雄卢”,“她也不生气,说不和这些娃娃计较。” 学生们喜欢“卢大妈”,还因为她与众不同的鼓励方式。“期末考试上100分的同学,都能得到她自掏腰包的奖励。”高三九班学生汪忠丽说,虽然价值只有20元左右,大家还是会很开心。不仅如此,“卢大妈”还会挨个打电话给家长进行表扬,“因为她的表扬,我们常常会有愉快的假期。”6月1日 变化 回报“卢大妈” 学生们上课更认真 6月1日,卢雄英去世已经6天,清溪高中校园已基本恢复平静。胡泉校长接替了卢雄英的课程,因为全部是复习,以做题和讲解为主,所以衔接较为顺利。“同学们也基本上走出悲痛,甚至把对卢老师的思念,变成了学习的动力。”胡校长说,大家都暗暗憋着一股劲,希望用好成绩来回报“卢大妈”。 而卢雄英的办公桌,依然是5月24日时的样子,桌上放着一套试卷、一支红笔、一支蓝笔,高血压、心脏病用药也在,还有那把扶手已经破了的藤椅。 其间,车立刚曾去收拾整理,发现了两张便签字条,是24日卢雄英晕倒后学生们留的,内容是祝福她尽快好起来。车立刚把它们带回了家,“有时候拿出来看看,也会替她感到欣慰。” 车立刚还收拾了卢雄英的草稿纸。“20多年来,不管正在做什么事,只要她想起一道题,就会马上去拿笔进行演算。”这样的草稿纸,车立刚不久便收集一次,以前都会扔进垃圾桶,但这次他决定保留下来。 车立刚保留下来的,还有对妻子的记忆:“以前很多个晚上,她去学校上晚自习,我在家里看电视等她回来。我现在坐在这里,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下一秒她就会开门,看我一眼、唤我一声。”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摄影报道 5 ?! Q# p7 f* E(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