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6-5-11 13:05 编辑 3 q! g. E3 w* n( p% K
; l6 n h5 ~; L9 @
(接上帖4)
: S3 a& `4 w8 z1 J& K4 c9 w* N) p ]" z% M( F8 h x R+ X
热爱劳动 $ J3 x& P1 }1 d- z+ q( k& Q
“您很勤劳”是对瑞士人最好的夸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瑞士人把资源极度匮乏的中欧农牧小国建成银行、保险公司林立和科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瑞士人平均每周工作40多个小时,而每年的带薪假期比任何欧洲国家都少。1985年,瑞士人投票否决了增加有薪假期的议案。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为“36小时工作周”游行罢工,而绝大多数瑞士人却投票反对36个小时工作周。- }8 j9 ?$ X6 {* N# N8 Q5 {
瑞士人热爱劳动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而且反映在生活中。周末和节假日,瑞士人喜欢在自家的花园里忙着锄草、种花。瑞士人的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所有的东西都被整齐地归类放置着,就连地下储藏室也堆放得整整齐齐。在公司里,不仅工作人员勤奋,即便是公司的经理、老总也都事必躬亲。 a# X7 m* i f8 o! b* M% y
相对而言,现代瑞士青年则更注重挣钱多,省体力的工作,崇尚透支消费,勤奋精神与上辈人已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的日本年轻人也是如此吧)瑞士媒体广告研究机构不久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青年人“入不敷出”,80%的负债者第一次负债消费的年龄在25岁之前。此外,在14岁至24岁年龄段,40%的青年人至少每周刷卡消费一次,85%的青年人将“购物”作为他们首选的“业余消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欧洲也适用。3 f( p4 A' c' U
节俭低调 : m; j0 q+ q4 b' w
瑞士人节俭,因此也赢得了“小气”的名声。记者每年受邀在雀巢“食品帝国”的总部采访集团年会,得到的节俭的瑞士人爱乘公交车上下班。" ~! [, E! H, }1 ]* T
礼物是一盒价值20瑞郎的巧克力或一小袋最新推出的“甜食”样品。朋友之间相互往来,大多送一盒巧克力或一瓶葡萄酒或几支鲜花。如果送礼赠送一本画册,就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了。一位国外广告界的朋友抱怨,在瑞士很难拉到广告:瑞士厂家总是要求他明确告知做完广告后能得到多少利益!7 [# Q4 f5 i( g9 O; \6 ^, }
在瑞士人家里作客,发现瑞士人家里的电视机、电脑、音响等家用电器和一般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比起来“落伍”许多。有些知识分子家庭甚至不要电视机,只有一部收音机听新闻。瑞士人将金钱用到旅游、健身和参观博物馆上。瑞士人在吃穿上也较随便。即便在联合国和瑞士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官员们,除非参加正式活动,日常工作中的衣着并不总是西装革履。
7 y: `7 i. W7 F) S+ v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餐馆,瑞士人从不摆阔气,决不浪费。在朋友家作客,主人从不劝酒劝菜。在外请客也是一人一份,从不剩,因此,瑞士餐厅没有“打包”一说。中国人熟悉的瑞典“宜家”老板坎普拉侨居瑞士多年,其财产在200至210亿瑞郎之间,是瑞士首富。但据沃州的朋友说,坎普拉常到普通商店买面包,而且选在下班之前去买,因为那时的面包经常减价。, m/ W7 W7 E, o: g5 y
低调也是瑞士人的一大特点,尤其是老年富翁很少张扬。可别小看街头那些穿着T恤、牛仔裤,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或是那些看着不太起眼,穿着随意的老头、老太,他们很可能他们就是某个百万或亿万富翁!很多瑞士人崇尚的就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 w8 \3 f2 [& E' p0 n- U! B
诚信守时
S! f5 s9 h3 A- @0 K5 ?1 C4 n- i 在瑞士人眼里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瑞士人相信“老牌子”,牌子老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基础——诚信。许多瑞士名牌产品,如钟表、巧克力、服装、鞋子都在产品或包装材料上印上建厂日期,越老可信任度越高。
/ n- Z+ S. Q" g3 W* ~5 W) n 守时更是瑞士人一个突出的特点。在瑞士凡是约会都要提前预约,有些约会往往提前一、二个月,到时也会“踩着时间”去赴约。一旦碰上意外不能准时赴约,瑞士人会设法提前通知对方。守时并不是说一定要准点到达,有些约会一定要迟到,而且不同地区要求“迟到”的时间不一。比如,在沃州,赴家宴要刻意迟到一刻钟,这叫“沃州的礼貌一刻钟”,目的是给女主人留出换衣服和打扮的时间。另外,一些大型的家庭私人聚会,迟到半个小时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此,不能机械地看待“守时”。如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客人真正地“按时”抵达,主人反而会觉得不自在呢。# t% P! L) T4 y. f+ H% I
瑞士人守时还表现在各类交通工具都非常准时。在瑞士各城市,只要按照公交车时间表来调表,基本可以保证无误差。
9 j/ h7 k/ k/ Y循规蹈矩
/ h& G& h7 ^% k 瑞士规矩世界第一多。各种法律、法规多如牛毛。签房约时,房管所为住户规定的各类条款密密麻麻写满数页,即使瑞士人也不可能仔细看一遍,更不要说外国人。所以,一般就按房管所工作人员的介绍签字了事。回家来仔细查看才发现,有些规定令人啼笑皆非,如住户晚上10点以后不得使用洗衣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少瑞士人喜欢早上上班前冲澡让自己以“精神充沛地”投入一天的工作。因此,晚上10点以后洗澡自然以“水声影响邻里休息”为由纳入住户须知中。如果某家有生日或庆祝活动需要邀请朋友来家聚会,要提前几天在走廊和电梯里张贴“通知”,而且一定要写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著明“希望尊敬的住户们理解和原谅”的字样,否则,邻居一定会敲墙、跺地板或按门铃提醒,更有甚者,向警察局报警,由警察出面干涉。4 N- j2 C# x+ y$ V$ q2 X g* y; S
在瑞士,家庭垃圾也要严格分类,并按不同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扔到指定的地点,经常可以看见人们在一排垃圾箱前,将不同的垃圾按照不同的“窗口”丢进去,那种认真劲头让人肃然起敬。瑞士人遵守交规也堪称楷模。只要遇上红灯,瑞士人也会老老实实地等变成绿灯才走。不管有多重要的事情,行人优先、公交车优先是驾驶员永不改变的信条在瑞士,如果你问他们国家最高首脑人物———联邦政府主席是谁,很多人都会回答“奈!”(德语“不知道”)在苏黎世,你若问该州州长大人的名和姓,他们的回答也是“奈”。4 o8 g# g1 |0 P7 {9 X2 u
瑞士人就是这样,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就记住什么。在瑞士当官并不吃香,而且很多人的官乃是第二职业,第一职业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科学家或商人。在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的一些雕塑,基本上都是该校历史上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而没有一个是该校某任校长。在一些研究所,你问所长是谁,: A* h1 F6 y9 q W% G6 F3 Y0 Y
9 o9 a6 v7 P. m' j9 H
他们可能不知道,但一些专家的名字人们都能说出来。所以,一个仅有700万人的小瑞士,竟有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对这25个人的名字,瑞士人会如数家珍般自豪地告诉你。% X" z1 X% V6 q( e! U' l1 ?5 E9 h8 S
瑞士人素质一般都很高,办事严谨认真,非常守时(这一点和法国区别很大),生活也大多朴实实际。在这里基本上看不到象法国那样随处可见的戴鼻环、眉环、唇环、舌环的年轻人,人们的穿着打扮也都很朴实,很少见奇装异服。日内瓦和洛桑的建筑还有法国风格的影子,但到了巴塞尔,感觉就是到了电视里的德国了。真正的时尚应该是建立在浓郁的文化之上,象英国、德国、瑞士、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可现在的中国年青人,就喜欢思想古怪的法国人、韩国啊,,,,==...这也反映出中国人的此时追求的道德素质吧...... - B2 b9 x, U/ K' J( D# a
5 D* _/ P. Q5 R5 b# M: f& y/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