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4-25 17: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4-25 18:03 编辑 5 ^; T% w% O& g" p
% Z1 Y# w; @5 \" n1 ]
看下面一文又一次得知在生活中要会找乐子.老年人尤其要会享受生活中的乐趣.著名漫画家方成之所以能健康长寿,会幽生活一默很可能是原因之一.转发这篇文章如下:     0 p) U- o, r9 z
                                           方成:幽生活一默
" m/ M$ s5 K, L- p1 N$ f! e1 q
* u' i* b) \( _5 o7 A' L( V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姓孙。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这是漫画家方成充满调侃的自述。4 L6 p" G# @, L" {

0 ~3 J' t" o2 a; @. J1 o* u
     每个和方成接触过的朋友,都能讲几个有关他幽默的段子。譬如你给他打电话,他耳朵有点背,听不清你的话,又不肯直说,就在那边儿自个儿嘟囔一句:“唉,我就不愿意当老头,他们非让我当不可!等着,我给你拿个耳朵去——”其实,这老人家去拿助听器了。听说要给他拍照片,又说起来:“等会儿,等我先戴上眼镜和假牙,戴上了,才像我。”
6 [% n0 B( n8 X# F8 U; Q) Y6 m6 R
      上世纪30年代,方成的家离市场很近,里面有个小书铺,既卖书也收书,大部分都是线装书,价钱挺贵。他当时也没什么钱,就看完一本,再卖给书铺,换本别的。就这样,初中三年几乎把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看了个遍。他说,在这些古典小说中,只要是打仗的、滑稽的他都喜欢看。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西游记》、《聊斋》、《济公传》、《东周列国志》等好几十种,还有现在都见不到的好多武侠小说。在这些小说里,“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和《济公传》。”
5 y& e' R8 i8 J/ u, h
       方成说:“对于人的生活道路,我是想过的。我已退休多年,有时总会回想往事。一件件算起来,有很多次是因为偶然机遇,推我拐个弯走的。我上中学读理科,考大学进理科,毕业后从事的还是理科——做化学实验。过了4年,因为失恋,必须远离,去了上海,那是倚仗我学得一门漫画技巧才敢去的。在上海就靠漫画投稿谋生,否则无法生活。这门技巧是在大学与同学合办壁报时,被安排主持漫画稿,不料无人会画,只得硬逼着自己学会画的。”
. K* D1 n$ x2 g* \/ ^$ A& b. w8 Z
8 L+ b) F6 P3 V4 e' p) H
       “读书不是一件可以被逼迫的事。”方成说,他喜欢幽默,所以看幽默的书就是一种享受。比如,他也迷上了朱德庸的漫画,觉得幽默,好,“有时候累了,看看朱德庸的漫画,就不累了;有时候心烦睡不着,看看,就觉得心情舒畅了,一下睡个好觉。”
5 e# l" V2 I0 E0 O& f/ H% ^5 q' x/ `: _9 n* V) B
       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学会幽默?方成说:“就是要多看书、多学习,将幽默当成生活的习惯。记得当年我和侯宝林等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幽默细胞就经常出现,话语中的‘包袱’多了,自然就成了幽默。”
- k( x6 `$ @& X! }& G9 I; u5 F
) n5 i( C1 h+ B) d* y1 d
       96岁的方成精神健朗,气色依然不错,大家都向他讨教养生之道。“其实,比养生之道更重要的是养心。性情好、精神好,人的身体就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难免生气,伤肝又伤神,何不换个角度幽它一默呢?”方成说。
& N3 t0 v2 m; r2 A9 T
8 U: E9 I8 v3 D1 R. L8 ?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8: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方成的漫画是不是也充满了幽默.
, g: x9 c: f7 V4 p2 S! Y! F
7 j# o6 q5 h6 k) W7 r3 N 2667538354304075253.jpg
6 R% N3 u+ }- l% r- ]) N) t: p" l  Y% j! w
1010213691431729344.jpg
8 a& _! b1 t6 Y; D: ~
8 R; G/ O7 h" w, {9 C0 R' l; L 1133499731230994062.jpg $ r- g/ N/ k" ?+ a2 w2 S; F6 q( N
+ h# s+ W1 d1 N& ^9 G$ h
1016406140919372380.jpg
! u7 ^+ }/ C  M% Y7 ]0 Q+ x& m0 K# t, W- ]7 R0 O8 i  [
659495870450250401.jpg
/ k7 k0 v! @1 I
- w0 U' u! g8 V9 w1 Q" X0 g 613052499292998646.jpg
. z' g" g7 i6 B' x1 Z$ Z7 }. _* J# m" y$ f; O
1016406140919372367.jpg
# l* m: M5 S& c, c5 }% s
8 k/ H  P& x! A) p c652c11373f082028325389c4bfbfbedaa641bf3.jpg
' N! E# }) G0 r3 u$ q8 m. r
发表于 2015-4-25 18: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4-25 18:22 编辑 6 b) P. @5 L) i& T
# ]* g  t# a8 a+ J* q" b# W
下面是一个会幽生活一默的小故事转发一下让大家乐乐.

) t" @7 v1 D! `/ ~4 r' d% x* i
                                                老夫老妻不妨互相寻寻开心

/ W1 n, m, @, ^- y# Z2 ^. k# j+ ^
        近日,笔者散步时耳闻目睹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一对60开外的老夫妻从超市走出来,小憩于路边的一条石凳上,两人商量着应由谁把买来的三袋蔬菜提回家去。一番争执后,两人决定用儿时的游戏“剪刀石头布”决出胜负。结果,丈夫胜出,妻子败北。丈夫扮了个鬼脸做了个“请”字的手势道:“娘子,有劳了。”然后起身欲走,妻子笑嘻嘻地说道:“这老规矩得改改,你赢两拳拿两袋菜,我赢一拳拿一袋菜。”妻子说完,拎起一小袋菠菜扬长而去,丈夫提起沉甸甸的另两袋青菜赶上前去,一边追一边说:“你耍赖……”妻子在前边慢条斯理地说:“你呀,太天真了,还想跟我斗,哼!”“你玩游戏不讲规矩!”“你还真当作一回事啊!”……路人们对这两位老人妙趣横生的对话无不发出笑声。

/ y  z: ^: [; D. |/ V- Z0 z+ d* X+ B
        对此,笔者油然生几许感慨:人到了老年,在日益加深的皱纹里写满了成熟、深沉、严谨,唯独缺少的恐怕就是天真,而天真是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格。当然,我们无意让老年人都来玩小孩子的“游戏”,而是要保持天真中的那点浪漫幽默和纯真自然,脱去社会及历史给老人造就的那身盔甲,抚平生活留给老人的一脸沧桑,回到自然状态,感受人生的欢乐与美好。尤其是老夫老妻,彼此之间时不时地寻寻开心,逗逗乐子,保持着几分小孩式的天真心态和举止,无疑是一种晚年生活之润滑剂,这对爱情和身心是非常有利的。

' _. s' \" Z- c* G# O

点评

东北人太能得瑟!大人小孩都一样。方成就住在报社我前面的楼里过去经常见到他!  发表于 2015-4-26 00:05
发表于 2015-4-28 1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尼泊尔大地震的视频.
5 s  e: m1 h( R

/ G% B+ e, @+ r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上周六遭遇8.1级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几千人伤亡,许多房屋建筑倒塌。这个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带我们鸟瞰加德满都的受灾地区,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杜巴广场.
: i: {8 Z' P/ y; {) T3 o0 C+ m% l$ k6 z
发表于 2015-4-28 17: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4-28 17:20 编辑 / ]' O; b9 u9 r/ G2 `

+ K5 ^1 ^& L+ v0 W+ [9 i" j" E, A尼泊尔大地震波及中国,下面转发4·25大地震亲历者手机拍摄吉隆口岸地震瞬间的视频  D# P* C0 N$ l  [" O
发表于 2015-4-28 17: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发尼泊尔强震引发的珠穆朗玛峰雪崩(远景)现场视频
+ W6 a6 Y% r  r( L* H; l
8 g2 N. p$ o; ~
发表于 2015-4-28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从地震现场传来的声音的视频) w8 O, m( Y( O
发表于 2015-4-30 1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节到了,我们都是劳动者,这个节日自然要好好庆祝与欢度。祝老师校友五一节快乐。 + I3 S. n4 `9 u( s0 `
/ D: O0 j/ d+ m( _4 P# f
五一节快乐.jpg
# N- z+ [& W" p" g  @5 v+ x
发表于 2015-4-30 19: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篇有关五一劳动节的谜语,节日给大家凑个乐子.
. Y1 B$ K! N* p5 V# q+ b1 h
       和劳动节有关的灯谜有很多,其中最普遍的是以弘扬劳动精神为谜面的灯谜。举几条例子:不劳动者不得食(打四字餐饮用语),谜底是“工作便餐”;劳动万岁(打四字金融名词),谜底是“长期无息”;劳模夫妻(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是“同是长干人”;劳动最光荣(打称谓一),谜底是“高干”。这些都是会意体灯谜,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条谜底里的“无息”要别解为“没有休息”,第三条谜底里的“长”字,要别解为擅长、专长;第四条谜底里的“高”字,要作“高尚”解。
# o: t$ L, B8 S0 X9 X

& N! J- f1 I/ G7 r
       以宣传劳动法规为主题的灯谜,寓教于乐,也很有积极意义。试举几条:精耕细作(打劳动法名词一),谜底是“工种”;不要虚伪(打劳动法名词一),谜底是“休假”;十三学得琵琶成(打四字劳动法名词一),谜底是“未成年工”;横竖横(打劳动法名词一),谜底是“合同工”。第一条谜底中的“工”字,要别解为“善于、长于”;第三条里的“工”字,要解为古代的乐官或乐人;第四条的谜面是一句俗语,大概意思是,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干脆豁出去了。而猜谜就把谜面看成简单的三个笔画,横+竖+横,三笔合在一起,正好是个“工”字,这条谜就有点取巧了。! q+ \. A( P4 k8 U

9 B7 Q2 I" Q9 N6 h: U
       还有与“五一”这数字有关的灯谜。试看几条:五一聚会(打江苏地名一),谜底是“六合”;五一节之夜(打字一),谜底是“罗”;双方相逢在五一(打字一),谜底是“晤”;五一推出个人展(打字一),谜底是“俸”。第一、二条都与数字有关,“六合”别解为“合起来是六”扣合谜面,“五一节”别解为“五里节减掉一”而成“四”。第三、四条属于“增损离合”体灯谜,俗称拆字谜。第三条两个方(口)加上“五一”合成“晤”字;而第四条的“五一”,却别解为五个一,五个一+个+人,合成“俸”字。中国汉字的特色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灯谜的技巧也在此略见一斑。
) }! o' G4 _3 C" H3 i
发表于 2015-4-30 22: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4-30 22:32 编辑 ) x1 \& ~  d" ?4 o

' Q8 I) E: E, V: F: o. {转发一篇 <老教师照顾患癌老伴写下11万字的陪护日记>
$ g( K' i+ s% E6 J* \1 `8 L
" u) m; B3 I# C7 R5 k
      老伴患上胃癌后,70岁的夏传寿不仅悉心照顾她,还写下11万多字的《与苦难抗争》陪护日记。“癌症不等于死亡,爱可以战胜一切!”夏传寿说,他的日记主要记录的是老伴的病情、治疗以及亲友、医护人员的关爱。
7 m/ q1 o" }' R, W" p0 a- O4 i3 K( }; q$ R
        夫妻俩相依相伴,感情很好
      
        夏传寿的老伴张树华,是2011年2月21日被查出胃癌的。时隔4年多,回忆起大夫告诉他实情的那一刻,夏传寿的感觉是刻骨铭心,又不堪回首。
      
       “我和小华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夏传寿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是多年同窗,从初中到高中,他们俩都在一个班,关系很好。
! t+ M/ W4 O+ Q5 w5 D/ S
       1967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我当老师,她也在学校工作,除了她坐月子回娘家或者我外出开会,我们从来没分开过。”夏传寿说,他们夫妻感情很好,育有一对儿女,且都事业有成,并已拥有了各自的幸福小家庭。; @9 f* }0 R+ Z% }

# G0 a8 n2 Z( [
       儿女心疼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尽量不麻烦他们带孙子孙女,让他们好好安享晚年。而夏传寿也确实打算和老伴一起,好好享受人生,两人闲暇时,还共同制作了一本《爱情红似火》,把他们从恋爱到结婚的通信全部收集起来,装订成册。

# ~+ z& @: c2 ^" y  W
       老伴患癌,他写下《陪护日记》
      
        老伴生病后,考虑到儿女都有工作,手术化疗期间,夏传寿揽下了所有陪护任务。
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的他,还决定写《陪护日记》,一能打发时间,二能留下些纪念,三能记录一些治病方案和抗病感言。这一写就是11万多字!
        
        起初,老伴并不知道夏传寿在写《陪护日记》。直到手术后一个月,她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一些,夏传寿才把日记给她看。
+ w% C/ |  E: G; H, M
        “非常感动。”张树华说,每一篇《陪护日记》,她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这也让她知道家人有多么关心她。她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要坚强乐观地和家人一起创造生命的奇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老伴不孤苦伶仃,为了家庭的幸福完整,为了关爱我的亲朋好友和热心人,我要坚强地和病魔斗争,乐观地活下去。”张树华说到做到,至今,她已经成功抗癌4年有余,每次例行健康检查,她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89f58PICi7x_1024.jpg
      
        夫妻俩更加热爱生活
9 M( G- d. Y' |2 i9 E
       如今,夫妻俩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生病而受影响,相反,他们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每天早晨,老两口会一起出外晨练,顺便买买菜。

4 S  |0 |& c1 A
       前两年,夏传寿被一所老年大学返聘,张树华“夫唱妇随”上了老年大学,先后报名参加了健身舞、腰鼓、黄梅戏、越剧、二胡、电子琴等多个学习班。

( V% m7 _* @, Q8 g; v# j( F9 H
      “通过锻炼,现在我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见到我,还说我的身材比以前更好了。通过唱民歌、越剧、黄梅戏,我的心情也更开朗了。”张树华摸着一头乌黑的头发,笑着说,“化疗后光秃秃的头顶上,如今又重新长出了头发。”

$ X0 S& Y( [) C* q! F6 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9: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5-2 13: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5 06:24 编辑 2 s% c4 ?$ h( ]* p9 _5 O3 @( `- [* D

$ A, @/ d: P: Y7 R1 F6 f        振刚老弟的回忆加上胡涂版主带病给以修饰润色,把我们领进童年的电影时代里,有趣味,有感叹,当然还有收益.只可惜这番有滋有味的许许多多看电影的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不会再重现了.再次感受到振刚老弟的好记性,那么多的电影名字还记得那么清楚.我不仅孩童时代,就是青年时代也是电影迷.当年郑州的大小影院我都转过来个遍,为的是不漏观看任何一部新电影.遇到好电影买不到票,就在影院门等退票.不嫌麻烦,也顾不得脸面,寻问面前经过的观众:"同志,有多余的票要退吗?"还有"小同学有多余的票要退吗?"    .有一次,我在影院门等退票,突然听到一声:"鞠老师,您在等退票呀,哈,我有票,我请您看电影.".虽然等退票没什么丢人的,但是见到自己的学生总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我要把票钱给学生,学生那里肯要.因为学生中喜欢看电影的也不少,看电影和学生见面的机会比较多.还有一次,学生见我在影院门等退票,自己不看电影把票塞进我衣兜里,就跑开了.真让我感动.学生的便宜老师那里能占.回到学校我都设法把票款还给学生.以后有的学生知道我爱看电影,他买电影票时,就会给我代买一张票,另外遇到看电影要等退票,我都注意点不要与学生相遇.
3 _5 V* z3 N$ f; y- V' C2 {! o! U7 \" w
% ]# D7 }1 J, U' p
2.jpg 5 u: m( d" ~0 k9 O/ t8 y
! T" z4 U. q: x7 Z0 q( Z

* T3 @0 m4 }3 N7 M" \1 n, m/ r3 s$ {$ f" o

4 B8 V0 W1 j( B' z& G, L

点评

王老哥有多多过往生活感受,总想与校友分享,无奈不会码字,只得由糊涂代笔往坛子上码。哈哈哈!  发表于 2015-5-6 10:48
发表于 2015-5-2 14: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2 16:00 编辑 2 P, H: e6 F' a: d5 w+ S# ]$ @1 Z

0 ^; h- N0 G2 p. ]6 V" g! {" s& I五一节表彰劳动模范,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惯例.看到有关早年的劳模的有关图文.转发如下
6 ]) p( B3 o* a, G) g; K7 |+ ^' `/ Z7 _
评选劳模形成制度.jpg , w% C$ u: [3 ], {( P! w% B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464人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经政务院批准的会议总结报告里,决定“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
2 K1 p7 t6 x% A# V
申纪兰.jpg
申纪兰如今84岁,她恐怕是健在并活跃于政坛的新中国最老资格的农业劳模了,是至今唯一从一届连任至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申纪兰首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图为1953年2月,申纪兰在山西长治专署首届优抚模范代表会议上作报告。
6 ]7 a7 m' y/ s$ e
李顺达工.jpg
李顺达是申纪兰的老领导,领导山西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李顺达早在土改时期就是劳动英雄,1954年作为人大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然而,文革时他被扣上了反大寨的帽子,直到1981年才恢复名誉。
- O+ T$ P, G* I! H) M, J
赵梦桃.jpg
“赵梦桃小组”曾家喻户晓,赵梦桃被称为“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年年出色地完成国家计划,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赵梦桃于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3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
$ c! X! L. z$ X, `( k
劳动模范得到l国家鼓励.jpg
劳模们不仅受到国家的鼓励,也得到地方的支持。图为1952年,劳动模范们的合影,前面是奖励给劳模的农具。照片上方的文字:“安徽省涡阳县铁牛岭特等棉花丰产庄,在全县丰产评比大会上获得最高荣誉奖耕牛一头暨农具多种。”
( @" j$ e9 L( m' k& @
田桂英.jpg
田桂英,我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舒绣文、孙道临等人主演的电影《女司机》就是以田桂英为原型。“文革”时,田桂英被扣上“假劳模”、“假党员”的帽子下放工厂劳动,她还被人说成是“苏修特务”。“文革”结束后,田桂英得到平反,直到1985年离休。

( Q0 m8 B- w: d
张玉璞.jpg
1952年,河北定县,劳动模范张玉璞收到了去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的邀请
8 v+ U8 u3 N) ~
王崇伦.jpg
王崇伦曾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鞍钢的革新能手。他先后14次受到领导人的接见。“文革”时,王崇伦遭到造反派的揪斗,被扣上“假劳模”、“大工贼”等罪名,惨遭迫害。1980年带职担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图为1954年4月,王崇伦在介绍他的“万能工具胎”。

+ w% `5 E: _" P) Q5 X7 F$ |
全国群英会.jpg
全国首届“群英会”于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2565个,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267人。图为1959年,上海市欢送劳模单玉娥、邱麓平出席全国群英大会。

( m( C( r; @3 r, `# z& o
李绍奎.jpg
共和国历史上的老劳模、鞍钢人李绍奎被誉为“全国红旗炉”手,历任鞍钢第一炼钢厂技师、总炉长、厂工会主席、鞍山市总工会主席、中共鞍山市委书记、鞍山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图为1965年,李绍奎(右)在平炉前向外宾介绍生产情况。
9 P6 `" {3 {9 L  b4 C
时传祥.jpg
1959年10月,全国首届“群英会”上,刘少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文革期间,时传祥受到牵连,成了“工贼”、“粪霸”,被各处揪斗。1973年8月平反,1975年病逝。
( E1 N- O8 t: h4 ?' I4 Z5 X. m
王进喜.jpg
王进喜195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9年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1960年带队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文革时受到残酷迫害,后被周恩来保护起来,1970年因胃癌病逝。临终前对弟弟说:“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孟泰.jpg
孟泰是工业战线上的老英雄,曾担任鞍钢副厂长8年。1967年文革初期,孟泰进京汇报鞍钢的情况。孰料病故在北京。一伙追随林彪、"四人帮"的人曾冲击八宝山灵堂,企图把孟泰的骨灰清出八宝山,最终未能得逞。文革后,孟泰恢复名誉。图为1960年,孟泰与工友。
, Q: s/ i( L8 K% v$ h. v

+ Q8 M9 ~% w$ X5 g; Q9 L4 i

点评

老日子对那些人和事,好怀旧啊。  发表于 2015-5-6 10:49
发表于 2015-5-6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去参观了宿根花卉展览.宿根花卉以前不是很熟悉.有些老师校可能也不很熟悉.把有关简介材料及老朽所照的照片上传如下.& ]+ _5 @2 ~$ i' m( {" e8 f
& S/ t0 s% {* ?6 Q( t  v
宿根花卉
通俗地讲,宿根花卉是指能够冬眠”的花卉,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花卉。该类花卉的优点便是繁殖管理简便,一年种植可多年开花,是城镇绿化、美化适合的植物材料。植株地下部分宿存越冬而不形成肥大的球状或块状根,次春仍能萌蘖开花并延续多年的花卉。大多属寒冷地区生态型。可分较耐寒和较不耐寒两大类。前者可露地种植,后者需温室栽培。以分株繁殖为主,一般均在休眠期进行。新芽少的种类可用扦插、嫁接等法繁殖。播种繁殖则多用于培育新品种。
1.应用范围广,可以在园林景观、庭院、路边、河边、边坡等到地方绿化中广泛应用。
2.一次种植可多处观赏,且方便、经济、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3.大多数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可粗放管理。
4.品种繁多,株型高矮、花期、花色变化较大,时间长,色彩丰富、鲜艳。
5.许多品种有较强的净化环境与抗污染的能力及药用价值。
6.部分品种是切花、盆花及干花的好材料。
999_5198.jpg
3 w1 `' p: C, e2 ]% s1 C, |
999_5390.jpg

8 j. v, ?' m+ F* T* L' a4 L- G6 P
999_5232.jpg

9 u8 d& R8 V- K  H6 z0 V
999_5242.jpg
(待续)
* t" P! T: b! F0 u
发表于 2015-5-6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6 15:15 编辑
4 ~$ s" R6 A- A: T* R  u5 A& j  G; |: m& j( r
(接上帖)5 a+ @! ?9 l$ `) H- K+ G
" r9 z7 t% [  Y* q5 |
999_5216.jpg . F: G6 @& N( b
7 a" T0 ^/ g+ k' ~# c. |; X4 @3 M9 P
999_5282.jpg
2 Y, d7 y) ^1 I  G) z 999_5295.jpg # F! b8 R8 }8 q% i( z

3 A! ~% L! J. A# w: H4 r 999_5288.jpg
# B$ o3 z( u$ L# y. p8 W
# S$ h* K, {" I% ~% Y, n 999_5304.jpg * E5 ?: G. A9 P4 T

: g  ?' P2 B6 o. V3 y 999_5310.jpg
& V$ D. e' |3 D$ n* j9 _. H' u5 [7 z# s6 e9 I
999_5327.jpg + Q5 D: _* r2 ?6 J4 r
: O# [/ W4 d7 V
999_5345.jpg
9 v# Q. H# x7 E2 U, i0 I! k1 K+ j: f" z' ?9 _7 l! N) b9 _4 d
999_5364.jpg
# r: O% n- C7 g; e, I! y% S$ p6 N7 s% ?% K

5 y( O7 y; W5 A  J) {! a1 y( V 999_5271.jpg
0 x& v. k2 R& s" j, R7 a8 K) S7 a+ w# E) ^! ?

: y5 w! C/ W+ j$ Y( r
发表于 2015-5-7 18: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7 19:31 编辑 6 Q9 c$ E, r# S; G# U  H2 O

: g, o: Q4 E1 V; t4 y今天中午看央视<今日说法>获知,上海中国中学一位退休老师去世后为她遗留的财产继承问题,学生与校方打了一场官司.我在网上经过搜寻,找到了这个故事.转发如下:
+ ?* f9 i" a7 I6 {) _( v  R  ~8 @# a  |! o
                                     学生照顾老师获48万遗产                                                                          (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老师对于学生的恩德好比再生父母,一样呕心沥血的在教育我们。生养父母年老时,我们照顾他们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照顾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情感,感人深刻。
魏桂荣生前是一位老师,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学生郑龙娣和魏老师是良师益友,在魏老师生病时悉心照顾。在魏老师过世后,她申请继承财产,而法院做出判决:魏老师48万存款归郑龙娣所有。

4 T/ i+ n% L5 B4 j" L
e8d51c8dc1d75de0bfebba72eab5da91.jpg
       魏桂荣老师
        重情重义,善有善报。这八个字用在29年如一日照顾恩师的郑女士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告郑女士作为一名学生,能对自己的老师进行长期关怀和照顾,其行为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近日,闵行区法院对一起孤老遗产继承案作出公开宣判,郑女士因尽到部分抚养义务,分得孤老魏老师48万元遗产。
         文革结缘师生情同母女
         魏老师一生坎坷,父、母亡故得早,自己没结婚,只有一个亲哥哥,但已先于其死亡。
郑女士是魏老师的学生,她为何照顾老人29年之久?这要从50年前的一场批斗会说起。
       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没有结束,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在一次批斗会上,担任班干部的郑女士劝阻同学们不要狠斗魏老师,感恩的魏老师自此对小郑刮目相看,帮助她求学立身,两人就这样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后郑女士不忘恩师,从1986年开始,她每月都到魏老师家探望。老师退休后,家里已无亲人,孤身一人的魏老师经常犯肩胛骨的老毛病,需要去医院,郑女士总是陪行,并购置生活必需品,就这样一晃二十余年。
/ `& E" _+ V9 u5 ^
D17CFEA1481B6725142F0A462035F248.jpg
郑龙娣
        

0 o+ S" M  ]% s3 A; @2 C$ M
       学生为老师办了葬礼
       2000年,魏老师摔倒住院,郑女士悉心照料,后来她提出要更换居住环境,郑女士与其他同学四处看房,奉贤、青浦、闵行到处跑,最终选定了颛桥的房子,继而联系操办。2007年,魏老师乔迁新家,改善了居住环境。在魏老师70大寿时,郑女士特意召集同学们,请大家为老师祝寿。
      2008年,在毕业40周年的聚会上,郑女士带着魏老师参加。没想到就在这天,魏老师胃部不适,去医院,发现已经是胃癌晚期。2011年魏老师原来所在学校为其开具了孤老证明,方便其入院治疗。
      2012年9月魏老师去世,在操办葬礼时,郑女士发现魏老师的家门已被人换了新锁,拿不到材料魏老师无法落葬。于是,到魏老师生前工作的学校打听,找居委会联系,但是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清点魏老师的遗产,有48万的存折和一套颛桥的房子,郑女士最终决定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继承上述魏老师的遗产。

6 G+ e/ d8 o* G7 d) k
发表于 2015-5-7 1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7 19:28 编辑
# `+ u1 Q  k) \4 l' x3 h6 e0 X: w$ r8 ^+ R
(接上帖)                    学生照顾老师获48万遗产                                                                                     (二)                                                                              
# o  ]) H% V7 w$ K2 o- J. b$ s 病友作证照拂无微不至
9 a. e& G' }% R- n8 L

: e9 N4 {$ }  W+ S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郑女士把魏老师看成亲人,魏老师在生前也跟许多同学说过,郑女士像其女儿。
在法院开庭审理当日,魏老师邻床病友的小姑子陈女士来为郑女士作证。
       2010年,魏老师已经不能走路,在住院卧病在床期间结识了陈女士。提起当年的事,她娓娓道:“当时魏老师在1床,我们在2床,当时,我们这两床因为都不是家人在照顾,是学生和小姑子,在医院还蛮出名的。”
       “开始时,我不知道郑女士是魏老师的学生,还以为是魏老师家人,因为护理这种病人很困难的,味道很重的。郑女士每天都去照顾,上午我去了她也到了,下午我走了她还没走,有的时候晚上不放心也会过来看一下。”除了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来照顾魏老师。有次她几天没来,听魏老师说是出差去了,这两天里魏老师要换药,但没有付钱,因此耽误了用药。”
       “后来魏老师病情重了,一个人肯定不行,需要24小时保姆和郑女士两个人。保姆照顾,郑女士负责在外面跑。”
陈女士还说:“魏老师生前说过她信任郑女士,她将钱都交给她,有一次说要是治好了就住到她家里去。后来公证处来了人,说不要轻易将财产给人,魏老师就犹豫了,因为她对钱看得很紧的,之前很多开支都是郑女士给垫付的,有一次魏老师感觉身体好了点,就对公证的事犹豫了,没有立遗嘱了。”
       公证夭折学校提出质疑
       法庭上,被告代理人拿出了一份《协议书》作为证据,并称:之所以有这份协议,是因为魏老师生前拒绝对由郑女士继承遗产进行公证,与其闹翻,后来在学校见证和协调下达成了协议。这份《协议书》证明了魏老师生前不愿将遗产立给原告郑女士。
       法官试图还原当时的情形,另一位证人陈某出庭。他说:“2012年7月份的时候,魏老师生病住院,那时候要写一份遗嘱,那一天下午到的人蛮多的,有她的学生,还有我,当时民革的两位律师到医院来做公证,后来基本都谈得差不多了,最后一点结尾工作没有做好他们就走了,准备后来完善一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魏老师否定了此事,不愿意公证了。”
       当被问及公证内容时,陈某说:“遗嘱内容主要是将她的财产(存款和房子)都给原告郑女士,原告是回避的,没有在场,到走廊上去的。据我了解,原告郑女士经常照顾魏老师的。住院期间我去看望她时,郑女士都在场。”
当被问及魏老师不立遗嘱的原因时,陈某说:“我不清楚,据我了解,可能是魏老师这个人心思比较活络,8月份有段时间,魏老师认为自己病可能会好,认为会有奇迹发生,可能不想将财产给掉,想自己管。”
        好人好报获分48万遗产
       最后一位证人出庭了。
        同为魏老师学生的莉女士陈述:“从学校毕业出来,我们一直都跟魏老师有联系。1986年,魏老师身体不好,原告郑女士主动提议说帮忙照顾。”
        “2000年魏老师在家摔了一跤,原告郑女士通知我们去看望,她也在医院陪夜,从这个时候开始,原告每周都要去魏老师家,如果她没有时间会打电话给我,让我买点菜送过去。魏老师和原告家人都认识,原告过年会带魏老师去家里过年,后来(魏老师)过生日还有换房子都是郑女士在忙,我跟着去过三次,另一个同学跟着去了两次,奉贤、青浦到处跑的。”
        “到2010年,魏老师已经不能走路了,到六院住过几天,后来又到华山医院看过,长征医院也看过,到医院看病,出租车费、吃饭什么的都是原告郑女士付的。一次去华山医院,坐公交车,原告是将魏老师抱着上去的。”
当被问及魏老师生前是否对财产有过交代时,莉女士说:“都是给原告的啊,存折都在原告处。魏老师把原告当女儿养,一直说没有钱让原告垫付,还说出院了要住到原告家里去。魏老师平时很节约的,我陪她出去,去过三次,每次去都是原告买单,钱看得挺重的。”
          此时,被告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一个观点:原告郑女士如果真像其所说从1986年开始照顾魏老师,该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但原告现在要求得到全部遗产,应属不合理。

- R1 J! P5 S) n1 y
- j+ R( g4 W  ]' ?  j" c$ s
发表于 2015-5-7 18: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7 19:27 编辑
! Z1 e. I: m+ w0 ?: K# }. p
- |+ G+ U% @  @5 `3 [* w(接上帖)                          学生照顾老师获48万遗产  Z8 m" ~0 a! u5 ?1 ?) ?
                                                  (三)1 X) Z( e  O$ Z# N) o( g/ C
       姑且不论魏老师生前未立下遗嘱给郑女士遗产,单是魏老师作为孤老这点,其许多朋友都对其照顾很多,学校给了孤老补助金并且不定期去探望,居委也帮忙照顾孤老,当然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只希望求得公证,不涉及遗产,但如果都像原告郑女士一样主张继承,魏老师会有很多继承人。
       而原告律师陈述:郑女士不仅仅是尽到了“一定的”照顾义务,实际上已经尽到了子女对父母的照顾义务,魏老师生前跟许多同学都说过,原告像其女儿,也说百年以后会有所交代。原告应当享有遗嘱继承的法定权利,如果口头遗嘱不成立,结合魏老师多次表达的意愿,原告应当享有法定继承的权利,分割遗产时可以多于法定继承人的份额。
       法院最终认为: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告郑女士作为一名学生,能对自己的老师进行长期关怀和照顾,其行为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依照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考虑到被继承人是孤老,原告对被继承人尽到了一定的扶养义务,法院判决:原告郑女士继承被继承人魏老师存折内的存款48万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房产收归国有。
        庭后,郑女士又要去忙魏老师的葬礼,她只想快点让魏老师落葬。她的一生与魏老师结缘,这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
        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去弘扬,希望有越来越多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再进行。

% r7 C6 G$ d1 `* S% {( N' l
% J/ \6 Q% X( [: g4 ]
8bffc050352ac65c35950d89fff2b21192138a34.jpg
魏老师的墓碑
) u$ U  A0 q9 P+ k( N
127674837_14286223748261n.jpg
郑龙娣在祭奠魏老师
$ `2 ]% H4 n$ \6 Z. w- L
: w  q/ c4 N  ]* a7 W; }2 q% Q# r) m/ W
0 I1 T1 T+ M, E. w4 y) g
发表于 2015-5-7 1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发一些网友对上述故事的评论:  `" R) N" o) a( w$ Q
___这件事情发生后,网络上一度对此议论纷纷,正反两方面的评论皆而有之。据观察持正面评论的占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的也有一定的数量,针对这种情况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大家不妨来交流一下..

9 {* j9 ?0 ~' ?1 Y) Q$ T6 `& G7 k. H# j
____就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能扶起己经丢失了的中华优秀美德
赞!中华美德已经缺失的太多了,人心浮躁、利益熏心占了上风,多劳多得、好心好报的观念正逐渐被边缘化。
____就算是另有所图也不应该受到遣责,最起码她让老人老有所依
____是的,她的行为解决了一个无儿无女老人的基本起居,并让老师在晚年得到了未曾有过的温暖,老人的遗产对她来讲受之无愧。
____持反对意见的是红眼病,开始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去侍候,这叫好人有好报
____有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经常喜欢拿别人的善举说三道四,自己不去做反而倒行逆施讥讽、打压别人的正能量,实在是令人所不齿。
____事实情况是这样的,有句老话叫做乌鸦站在猪身上,总感觉前程黑暗,看不到自己黑。,像文中师生情谊如此深厚,特别是有些人看到郑荣娣申请了遗产继承之后,有些酸溜溜也在预料之中,符合我们的基本国情。
$ ?+ b; u; n, l8 g4 w, A

$ g7 n; f: F- [4 v0 W6 g8 P
发表于 2015-5-9 18: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5-9 18:51 编辑 8 ]) [- h% b7 c5 g* Q- r$ v
- ^* q5 V: R5 z; C- e$ c
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和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贴三张攻克柏林的图片。
& c2 O& g, ]! S4 h1 \9 C, ` DD65420E63E9422E971BA65AFB4E85A6.jpg
( l  @/ `$ M2 t! ~油画攻克柏林
, G2 c. T$ t* r) B* {
1 u+ F1 c- q3 G1 P3 B3 G# y9 \ 8540194_115713451000_2.jpg . y! d: K' Q3 t& j
纪念海报0 w/ ^% E; Y2 f" ]1 O

/ L( D* [0 L: J( a5 R. r* { xinsrc_3120402291134413760624.jpg + z& x1 `7 z. k0 d
攻克柏林勋章6 {! v( [7 E# x# S' h1 f* L4 m
6 [# L" n# E7 p2 B2 P' R
发表于 2015-5-10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母亲节转发视频<献给母亲节感人的沙画>& y% E0 s' C* J- j
* x' d+ a" g; |. z: N, n3 ]1 E. E
2 |( x& P6 W2 ^$ f3 \7 ^
发表于 2015-5-10 16: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10 16:36 编辑
" e- F) j, ?2 M, j, l) v+ n- `2 e3 Y9 S5 ~4 j) \; N
再转发一个视频<妈妈的谎言>
6 A0 I0 x$ ~9 L1 e& ~0 V" c$ j1 [% }# _1 F3 s: h) b1 W

点评

视屏幽默有趣,妈妈对儿女的爱一腔良苦用心,感动人啊!  发表于 2015-5-11 14:34
发表于 2015-5-10 16: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听一首歌<妈妈>
( j+ a% E& R4 R# n# M6 f( o% P8 ^( O& U: a7 q' y9 O4 n/ h! K

$ k9 k- r2 |0 b: v! @6 }

点评

好一首‘献给全天下的母亲’的好歌,让人动容,让人思考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你的妈妈,要好好孝顺她……。  发表于 2015-5-11 14:42
发表于 2015-5-10 1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虫夏草 于 2015-5-10 19:36 编辑   y( m* b4 i4 \1 V1 A
( J) }9 J' `# T1 ^" e
                                                          干 校 忆 旧
/ N/ p# M2 f. h8 o! V6 O! E$ u0 Y
, M* _+ H5 l$ E2 H3 O6 W( }又到了5月7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不起眼的日子。若问这天是联合国钦定的什么什么日,实在不得而知。用夹皮沟李勇奇的话说,这号军那号军我见得多了。而我人生的日历上,这一天是永远的“干校日”,确切而反动地说是“变相劳改日”。
6 a6 D4 D8 A0 }; [' ?: W- I
/ }" o' R+ g* l% z9 l$ y从十年动乱中过来的人,一般都知道有一段伟大领袖的“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阶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I* K2 n. j$ h9 e, h

0 q8 _, `) l" p1 x于是,为响应伟大的召唤,为了贯彻执行最高指示,更为了不让资产阶级再继续统治学校,父辈所在的学校在千里之外的秦陕山区办起了校中之校——五七干校。
9 D' L- ~! b2 i- n/ B
: V. ^1 t) [8 D8 Q不过,定名时则发生纠结,有人——是个干部——反对用干校一词,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干部不是当官做老爷,要甘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工宣队军宣队头头听闻,觉得似乎言之有理。略加斟酌,于是变通为“五七学校”。$ b. E. q% @1 L
4 O/ v. z7 `7 _" H8 {1 c* k# Z7 H
又于是父辈就成了这所特殊学校的学员,于是捎带着我等也成了不在册没有学籍的编外“旁听生”。- w! t' H, G% J& K% U. n
$ w8 `- A- b( v5 x
在此前一天,即6号,我等乘坐行李卡车,途中要翻越三座山,才能到达深山老林腹地的目的地。而我的父辈和大不了几岁的兄长则首先要上好开学前的第一课——徒步行走近百里,名曰学习老红军,进行小长征,继承光荣传统。好似大学的预科班,其实似乎比作托儿所幼儿园的学前班更贴切啦。. Z7 Q+ ]. M6 c: X" j# X

) V/ |$ i  @8 ]' F沿途端的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我们甚至有幸看到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回首向我们张望——大概她有生以来没见过几次汽车。要说风景如画并不为过,只是我们不是去旅游,情绪上多多少少打了折扣。途中赶上早早出发的步行队伍,虽分别不过几个小时,却仿佛久别重逢,前呼后应,“上蹿下跳”,群情甚是激动。一位老师大概走的热了,将毛衣围搭在肩上,见到在车上的我,意欲轻装前进,连忙取下毛衣,攥成一团,高喊“接着”,用力扔给我,我也探身相接。不料车速急快,老师又没有计算提前量,结果飞来的毛衣画了一个不难看甚至可以说漂亮的弧形,从车帮划过。又回落到老师身边的地上,很像“归去来兮”的“血滴子”暗器,引来车上车下好一阵的哄笑。
' X+ G+ L( q5 {. a+ y$ e- h# q
& H8 O" G/ A  j) q无论是徒步还是乘车的人,在目的地草草歇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清晨就被集合的哨声唤起——本日是五七指示发表的X周年纪念日,就此吉日五七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0 X/ _. F* ?2 Z. J& `4 V# |& v& `  J/ k# @
会场在一条叫蔡沟的山沟里,当地童谣戏云:“蔡沟没菜”。夹在两山之间,呈U字形,宽不过数十米,两山的夹角处流淌着一条若续若断的溪水,旁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山路,据说能走当地的一种“排子车”,这就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康庄大道”,“高速公路”,还据说这还是先遣队开辟的。
* C9 E$ ^5 I6 J: C- W0 q7 Z9 M, [* O8 s1 S' ^4 H, o# `& _
走了七八里路,大约费时一个钟头,远远看见半坡上几排简易房屋。有人从屋里走了出来,向我们热情招呼,随行的人欲开口介绍,队伍中已有人不耐烦,说不久前还一个办公室面对面坐着的,还用啰嗦吗?!
# I7 N3 R7 J' g+ O; @# e4 G
+ A9 K( s% h% @* Z5 o5 ]& g不料介绍人仍坚持己见,更语惊四座,说这是“沟长”。大家听了,十分惊讶,尤其是队伍中的老相识,这会子有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不乏大有刘邦怎改唤甚么汉高祖的疑惑。
& x( @1 {4 ?$ A* C# j) r; S7 o. f; z; p
这个官衔很是新鲜别致。读过《水浒传》,都知道五台山寺庙里严格分工,各司其职,等级森严,管塔的叫塔头,管厕所的叫净头,管佛堂的叫堂头,管浴池的叫浴头,鲁智深管菜园子还叫不得菜头,白瞎了一个正规军的提辖官,据说相当于现在的正营级。古为今用,以古喻今,那沟长不用说一定是这山沟的最高首长。/ M! U7 C0 L! Y
' ~* k' Z  e" E/ F6 ^, J9 O
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嘉宾——当地的父母官,区长以及下辖的 “王牌主力公社”的一把手。- |1 P' z# [. y% S
区长像个高小毕业的小知识分子,三七分头有些水滑,人有些拘谨,说自己识字无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得不好,水平不高,向大家学习。他说的有几分道理,要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下面坐的不少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留过学,当然是苏联。又是教大学的,他一个区区的区长,这不是在孔夫子面前卖三字经吗?!4 p; o8 j, v: k4 V

4 t, t5 f9 E# Z" x接着发言的“王牌主力公社”的一把手。他倒是颇为轻松自如,谈笑自若,赞叹在座的都是从毛主席身边不远千里而来,谦虚谨慎,和蔼可亲,身上的衣服还不如我穿得好,足见大家都是艰苦朴素惯了。他的讲话不时引发阵阵掌声。此话不假,我们在座中就有一位,穿着一身旧衣服,简直是补丁摞补丁,就像出家人的百衲衣,似乎让人懂得一个口号:“衣服越破越革命”。弄得比贫农还贫困似的。惹得当地老乡都叫他老叫花子。
  l1 J% L0 g8 f# X+ Q3 H5 Z3 n" N
最后讲话的是工宣队的一位副政委,他长得相当体面,有点像电影《打击侵略者》中的志愿军军长,说他是工人任谁也不信,至少不是一线工人。后来听说他也是“造反派”出身,后来也被审查,这是后话。只见他一脸严肃,语重心长地说,沟长他们风餐露宿,有一项工作特别辛苦,白天黑夜看野鸡,不让它糟蹋粮食。我们在座的思想上的“野鸡”,同志们呀,也一定要看牢啊!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就要变修!在座的无不心头一震,若有所思。, _2 y" v% T2 q4 }' ~. S
3 `" o$ B* Y( I% j" v- n( ?
开学的第二天,学员们就正式开课了,不过不是在课堂,而是田间地头,甚至荒山野岭——他们上的是劳动课。
/ p. b& h; x! k* ?/ u; b! b

点评

妙笔写春秋!  发表于 2015-5-21 23:29
和往常一样,看到冬虫夏草一名,马上细读文章的内容,果然出众,要多写些文章来让附小人阅读、受益、欣赏,大家都很喜欢读你的文章,也很想念你的人,继续……。  发表于 2015-5-11 14:27
发表于 2015-5-16 16: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胡老师对我所转发的有关母亲节的视频的点评很高兴.一是说明胡老师身体精神不错,对视频比较感兴趣,心情好的时候对周围的事情才会有兴致,也说明我所转发的视频有观众,特别是有老师在观看.二是说明胡老师对学生在母校论坛的帖子特别在意,看到虫草老弟的帖子,胡老师特别关注,认真观看还发出长篇感言.这样老师学生在论坛上有了沟通与交流.三是说明老师多么希望大家多来论坛,多发好帖,进行交流,不仅让老师校友能够在此经常见面,还让论坛的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温馨活跃.& u; D0 W" G) `; f
09R58PICaUM.jpg ! D; i+ A" r: n: N, [
发表于 2015-5-16 17: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16 17:22 编辑
% L8 u- M! I- o
- ?* x- I' n0 S( m       在论坛稍显沉寂的时候,总能看到虫草老弟亲手撰写的长篇佳作.让大家精神为之一震.胡老师首先发帖给予表扬与鼓励.看到日历上的五月七日,激起虫草老弟对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上五七干校的苦涩回忆.尽管人们可以说这种经历对所涉的家庭与个人来讲也可能是某种人生的磨炼.甚至苦中作乐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精神压力.但是谁也回避不了当中的痛苦与磨难.虽然当年虫草老弟还是个孩子,但是却随同家人有了这番难忘的苦难人生旅程,令人感慨不已.2 g" i9 y, s  s. Y2 `- P
发表于 2015-5-16 2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5-16 22:23 编辑 $ I0 L* Q) H, K7 o0 J8 b

/ L8 v5 m+ M$ y  g& d* N" \. r郑州市市花是月季花,已开过一些日子了.发几幅拙照.请大家看看.我感到月季花完全可以与牡丹花争艳.
' }7 \% `+ `( I
) }. F: x3 b8 W. ^+ C% M; P8 R6 \% E4 x3 K' T6 Y
999_5614.jpg
( x/ x2 c9 S, i1 K( B( |
& D7 r0 T8 U, G4 h9 G8 @1 j( L- s 999_5620.jpg
  x6 V, U& d3 \* M/ \; X. D5 n8 }2 f* g
999_5621.jpg
# k& E& [& V" N* G
4 \# T" O: e# {( m. p 999_5627.jpg 6 G/ ^, t- }8 B* x! h9 P1 y
4 E4 q' H& A2 w
999_5638.jpg
' k: W# h: e7 Y( @$ [0 d, V+ s2 M8 e( c( }, p6 F& Q  J
999_5655.jpg
9 s# \( s; |- S% S0 H1 k6 |9 e1 u1 ~9 v) m; z. C- |
999_5674.jpg ' \& H& n0 S5 ?% Z0 x0 u* }& G

7 q* h  A/ k3 F9 Z! U, K. C 999_5677.jpg
) s& n' S- h! v+ _+ k& d7 Q( L8 i% v% S
999_5705.jpg
/ v* t+ Y. x( V% g  Z
2 N' H3 x2 y$ z6 ~& ]3 R* L$ o( W
  f6 O9 @/ x) e# m5 A8 p: Q% n9 S* m8 x
# a) R6 |9 a: a9 r9 U
发表于 2015-5-17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997788.com/pr/detail_143_26163677.html$ |# F3 C7 @4 J, \: A# o2 V' |

( J9 ~, d8 i, h; z编号:se26163677,pl140928( N0 M) N3 S: S" y1 c
品种:其他徽章/纪念章-勋章/奖章/纪念章-->其它奖章/纪念章
' a) f$ O. f; z2 V' v7 X属性:教育科技类,,其他合金,年代不详,,产地不详,小型(2-5厘米),长方形,独立章,,,1 [0 F5 ?7 w& @8 ^1 H
简介:北京机院附小,纪念章
* [. o! k" [1 ]5 r备注:
; ?% D$ D9 F+ U点评:0 次 进行点评6 q# e9 J1 Z! r" Y* J* w
打假:0 次 进行打假举报' c2 G% D. d6 ]/ u. W# e
发表于 2015-5-17 14: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997788.com/pr/history_7801515_1____1_1.html
- ]! {9 D1 p3 C( H  k% Z0 n9 [
6 U3 }: Z0 f' D* ^/ W网上拍卖校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7 09:56 , Processed in 1.282702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