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8228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4-15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5-2-18 1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e# q) [1 t" A. Q8 { ]7 d
游 城 墙
0 ]0 c9 i* v& M+ F. u- f/ x) X3 B3 a0 P( r: V7 V! i$ H1 j
在长安,每月15号市民可以免费领票登城墙,这是“侨居”古城数十年的我最近才知道的,着实有些惭愧。其程序是:本市居民可持身份证,于当月的8-13日到北门或西门售票处登记领票,一人一票制,15日凭票及身份证上城,“请君入瓮”。其他证件无效——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掏出学生证当场被拒。* J2 l7 d, E X0 _
x% m* F# D# q( b+ y1 z
15日这天,上午10:30许,我等由东门登城。拾级而上。东方人似乎很看重东方,东门城楼上有“紫气东来”“旭日东升”匾额各一块。老子当年骑青牛入函谷关,到四川成都的青羊宫,并没有在长安留下什么“圣迹”,估计是绕道而行,却只在道家圣地楼观台写下传世名著《道德经》。闯王李自成则确确实实是由东门打进长安的。文革时中小学的课本曾这样描述:闯王李自成着箭衣,骑乌驳马入北京城,明文武官员望风而逃,作鸟兽散,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至于“闯贼”入长安的壮景,不见记载,估计也是万人空巷,争睹未来真龙天子的神采吧。幸好那时还没被射瞎一只眼珠,虽然日后在紫禁城的龙床上只坐了一天半晌,那是后话。# p4 I$ M9 X+ ~6 s; |! h: f
2 k/ V$ S5 h* O0 D- S# o: o1 ?
正当思绪穿越历史的时候,猛然被阻断——“城管”——城墙管理人员温馨提示:赶快游览,12点清场。我等如被当头棒喝,急忙问及缘由。被并无恶意地嘲弄一番——告知现任“大皇帝”要大驾光临,巡幸城墙——仿佛鲁迅笔下“法国人不知拿破仑,美国人不知华盛顿,迅哥不知豆腐西施杨二嫂”似的。
3 W: |! S$ {- N% P b- h5 a$ E% B+ Y. g4 S' |; h8 [ D
习大大有权利有理由有资格游城墙,这倒不是因为他是陕西乡党,也不是因为在陕北插过队,而是因为乃父。据说,上世纪50年代末,新生的国家大跃进,要拆除首都的旧城墙。各地也纷纷效仿,唯首都马首是瞻。在京时任副总理的习仲勋收到家乡提交的拆城墙报告后,很不以为然,就给压了下来。使几百年的明城墙侥幸生还。% z) e) e2 E/ N4 S9 o
# [$ i, L% ?* v, ^于是乎,如果说明朝是长安城墙的“生身父母”,而习老则堪称是他的“再造爹娘”。而习大大就如同回历史博物馆瞻仰古老而年轻,“死去活来”的“木乃伊”城墙兄弟。7 v4 {: F; z, ^9 Q& ^
! s! e4 |: r* \: I从和平门开始,到南门。城头上沿墙两侧摆满了大型花灯,造型各异,有荷花,牡丹,莲花,有鲨鱼,含珠的蚌,海豚,当然更多的是羊,还有美人鱼。白天看去,五颜六色,相当引人注目,而夜色之下,光芒四射,则一定别是一番“姿色,正合“灯下看美人”的意境。
; v I- D) m5 M4 `; R& K7 o- A1 J
, R" m; J! b* C& z! |4 y中午时分,城墙上疾风猎猎,又骄阳似火,游人端的顶风冒火,好在阳光带来的热气站不住脚——全被风刮走了。一来一往,打个平手,因而显得不冷不热,半温不凉,倒也宜人。站在“垛口”处向外张望,颇为感慨,冷兵器时代这里是战斗的最前线,“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箭如雨,枪如林,人头翻滚,血流成河。李华的《吊古战场》是好文章,就是悲惨有余,壮烈不足,后人多不评述,委实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
8 {) R! J0 m+ c+ {) l5 a/ j
4 I$ K+ p' V, r& u! T上世纪20年代,军阀刘镇华攻打西安,杨虎城,李虎臣“二虎守长安”。围困近八月余,城内粮尽,据说竟发生人食人的惨剧。军民死亡五万余,事后城内辟革命公园,设两大冢,专为成殓遗骸。二虎守住长安,似乎全赖坚固的城墙,攻方也属杂牌地方武装,“刀客”出身,估计没什么厚实的家底,否则轰上几炮,就“墙倒众人推”,也就不用耗上八个月久攻不下。
9 C( \, _$ D5 L" M4 ]* z( O/ s. J/ }7 t5 a* r
南门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接驾”,披红挂彩,旗帜鲜明,据清洁人员讲,早在一周前,就开始整饬,把洒水车开上城墙,冲洗荡涤,忙得不亦乐乎,“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早已是小儿科。南门历来是长安迎接贵客的场所,城市的脸面,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的前拥后戴下由此入城,堪称殊荣——对中国人来讲。
3 i2 o2 ]( ~/ d) \; G; Z5 \& S
% K# x) ] h: Z南门有个独特之处,就是箭门下并无门洞,如果要进城,必绕两侧,方能达瓮城。“朋友来了有好酒”——大瓮喝酒,大块吃肉;若是那强盗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中国成语“请君入瓮”,不知在这里已算是一种另类的诠释。站在瓮城城沿,突然想起电影《投名状》,大门一闭,乱箭齐发,下面绝无藏之处。+ Z4 B' B3 \' G9 `8 K+ i: f8 ~
' D% K: k& A5 n% [1 Y' Z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我等开始在城墙上自己“埋锅造饭”——打开塑料饭盒,将水倒入一袋生石灰上,把米饭和菜肴放在其上,不一会功夫白烟四起,还发出嘶嘶的声音,游人路过,因为要爆炸,纷纷后退,胆小的甚至惊叫几声。其实,这是热饭的新产品,利用生石灰遇水产生大量热的原理,但是见到缕缕白烟,条件反射,不由不心虚。好在有惊无险,但仍心有余悸——倘若让警察或保安人员遇到,一定不问青红皂白,横加干涉。
; {2 b5 }- ?) k; x/ q- n2 g1 S
4 @4 y9 S, C4 g1 Y; d1 _边走边看,竟然到下午四点,并无清场戒严的征兆。后来才知道,习大大一行晚八时才观灯。我等竟小松了口气,素知习大大不扰民,但我等也等不到上灯时分,因为免费赠票是白天有效,观灯则另需购票。
! q9 p, e. B1 P" U2 @# R7 ]2 z
4 h6 Z, Q1 p# q* M6 o3 _我甚至有个纠结之处:倘若习大大不期而遇时,该说些什么?更纠结的是称呼什么?叫同志,早已过时;叫首长有不合时宜;叫主席,似乎觉得是毛老人家的专称;随着少男少女叫大大,则自降辈分,不合礼教。不是攀交情套近乎,我们应该是同辈人,好像儿时跟在“大个儿”——孩子头后面亦步亦趋,鼓噪呐喊的顽童,一起爬墙头,登房顶,如今是“大人”了,总不能“返老还童”吧。
0 i) c4 e' v5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