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听一个摄影讲座。其间有人送我一本影集《大汖村》(汖、pin),内容图示一座偏僻的山村——大汖村.一座将步入没落消亡的村落的现状。我看后心中很不是滋味,想想咱们母校、咱们论坛的未来,真有些同病相怜。我本想把影集上的照片照下后再传到论坛上,试试太费事,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在网上查询,没想到在网上有关这个村落的图片文章还不少,村落的神奇历史,古朴的村容竟然吸引不少人前去探奇,原来名不见传的小村短时成为名村,有关部门已筹划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看到这里我又心生妒意,咱们母校与论坛可没有大汖村这样的奇遇与好运。下面转发一些图文,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个奇特的小山村。9 J& h% P' [! L/ y
6 [- `1 \/ G$ ~! h" Z$ g
6 C& j8 \; D/ c3 h/ N& |
. U8 x, T( n& Q& u山西省盂县大汖古村,数百间风格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各式平房、窑洞等依山势而建,其形势与西藏布达拉宫极为相似,因此被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并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 c! t0 @0 v0 U& E, X/ F大汖(当地人叫chang,实际念pin)村,位于山西盂县梁家寨乡。这是一个深藏于太行山腹地,远离尘世的小山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今还保存着原始的风貌。村里只有18个人居住,最小的也已50多岁了。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建筑上砖雕、木雕技法娴熟、图案精美,极具文物价值。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抗日战争时期,大汖村发生惨案,300多名日军包围大汖村,杀死无辜村民18人,烧毁民房170余间,如今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历史的印记。 0 O) w2 j4 X8 y1 `! j
# b6 T+ g) P& {$ a
. \4 c: Z: {$ f6 `
汖”,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翻遍现代汉语词典,终也不见它的身影。只有打开康熙字典,才能与它谋面。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也有方言读can的,四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与布达拉宫相仿,大汖是一座建造在一整块巨石山坡上的村庄。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挂在巨石山坡上的山村是没有普遍意义的街道的,只有窄窄的石头小道相通,人们进出往来,只能靠一双脚。当年,山里人硬是将碎石和黄土用背篓一筐筐背上山,和泥砌墙,建成了平房、二层楼、三层楼和下窑上房的多种木石建筑。自下而上,参差十多层,80多家,依偎生存。最高处的房子,海拔达800米。 4 u) o- D' \/ }
# |! x( r& `9 ~ 6 W; ]- o6 G! c
现在的大汖全村一姓,都姓韩,他们也是“家在洪洞大槐树”。元末明初,韩姓祖先移民来到离大汖不远的沙湖滩村,后又移居大汖,算起来已快400年了。但在他们的祖先来到此前,大汖已经建村。韩姓祖先由村中一座坟墓挖出的砖刻文字记载所知,首建大汖村者姓马,是个朝廷大臣,南方人。村子的传说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一个故事:北魏年间,有马姓一族人自南方逃难至太行深山,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依山修建了家园。族长在山里发现了三叠瀑布,又见这里山光明媚,水色秀丽便以“汖”字为村庄命名。然而好景不长,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村里总有人畜伤亡、房屋倒塌发生。族长为挽救村庄,带领全家七口人走进深山寻找山神为村庄祈福。自此,族长一家人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村民在村外的山洞中发现了七尊石像,各个栩栩如生与族长一家人极为相似。人们便将七尊石像请回村中供奉,此后村庄也得到了安宁。历经数百年,马姓家族逐渐衰落,慢慢变成了一座空寂的村庄。直至明朝一韩姓兄弟从洪洞县逃难至此,发现了这座空村和七尊石像,便在此安家落户,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至于他为何来到这北方的大山深处安家置业,历史没有留下任何信息。 " U2 J9 Y* ?! a& @+ d( a
8 p. ?: c$ ~- R @ $ o# n: l; ^/ m" y2 A
1 X3 Y! i+ M4 c$ S0 j1 ?
(待续) / ?0 N } t5 i2 r4 f" W, Y+ X4 @8 v4 o
6 T; X, R( ~- U8 M4 Y7 \- G$ w; I+ X v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