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7-1 18:51 编辑 8 l# ]( I% l& }+ w+ _( J* K7 e- r
; q1 I! d9 x! F9 R5 X" f9 y- ~$ E9 a 参加中共一大的还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共产国际的代表荷兰人马林,另一位是共产国际的代表苏联人尼克尔斯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也不应忘记。也转发图文以示纪念。2 f! b0 ?2 L5 r& n' R9 Q
3 d1 q4 N+ o( V) s% M
+ W* q0 V( k- ^ {) c0 w7 N( N1 e1 `
马林(Maring),本名亨德立克斯 斯内夫利特,1883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首都读完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后,从事本国铁路工人运动。1902年参加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奉命赴荷兰殖民地爪哇从事革命活动,帮助当地人创建印度尼西亚社会民主联盟。1918年被荷兰殖民当局驱逐。
" _: l2 F$ r4 P: O; @; o; c2 X1 |0 r% J4 ^; A: t& p
1920年以“马林”之名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国际执行委员。1921年根据列宁推荐来华,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进行到7月30日,正讨论党纲时,突然有一个可疑的陌生人闯入会场,自称找错了地方。有地下工作经验的马林马上宣布散会,再改期改地点进行。代表们疏散不过十几分钟,法国巡捕便包围了会场进行搜查。李达后来回忆说:“假如没有马林的机警,我们就会被一网打尽。”+ n# a# E. n/ M1 Q
/ h0 Q5 F! ]5 X9 Q6 T: D" _
■“一大”后不久陈独秀被捕,马林用几千元钱将他营救出来,随后又面见孙中山为国共合作牵线6 ^3 s6 l" }' e0 ~, B' n; G
) C g0 a' h9 w
■深入开滦矿区,与工人谈话并动员罢工。虽然脱离了共产党,仍牺牲于反法西斯斗争中; w! X( F. [. P! h; {' U% L% l( |# g' r
在中国工作近三年,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建立。1924年离华到莫斯科后因意见分歧回祖国,担任荷兰共产党领导。因同情托洛斯基派而于1927年退出荷共,后建立托派组织荷兰革命社会党。德国占领期间参加地下反法西斯斗争,1942年被纳粹杀害。 9 p" R* b% i. X3 K/ Z5 _
# @% t& g# n7 F5 o R
) u# j3 f# T* _! F, B' |7 e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都一清二楚,惟有尼克尔斯基,成了一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他的模样、他的故事。 直到去年,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卡尔图诺娃才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揭开尼氏的传奇经历。原来,“尼克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因为找不到他的照片,他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 今年6月,来自俄罗斯的参观者、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找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阿列克赛曾根据尼氏生平的一些线索向鄂木斯克州档案馆问讯。这封征询信在两个月后,终于有了回函,一张光盘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尼氏人事档案封面,另一张是带有尼氏本人头像的履历表。 8月,蒙古学者也在鄂木斯克州的专业档案馆找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一张则是新见,是尼氏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英姿——离他参加中共一大的时间更近!这个历史的悬念终于解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从此将更加完整! , h3 B3 T. F( g: K5 L
! N" u; C2 n4 ]4 I% m0 I/ O$ b* j+ S- q! ~
`$ d y: _( X# |
; [! z0 @- t,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