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4-4 08: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可预先到公园,看好聚会地点。时间定好后,统计吃饭人数,提前订餐,我估计顶多10人。
  i! {! ?  i8 U  S! k, M4 ?北京市水香山庄餐饮有限公司订餐电话:82596121、82599921

+ I! J8 V* j2 U6 \  M

点评

我每天都会来看看的。  发表于 2013-4-5 15:21
漫步很长时间在这里没有见到你了,向你问好!谢谢关心。我以为西山路途遥远,对于东部的同学有很大困难,而同学居多都在东部。所以做出了10人的估计,我当然希望人多。  发表于 2013-4-4 09:28
不会这么少人吧?  发表于 2013-4-4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0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5 09: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4-5 09:16
% ^, S) c1 U) g" u" L. R# m西水车老哥,你不是说那里有餐厅吗?
( v9 T1 e/ g( g% `1 q5 i
* Z, J4 I% C, [9 T( E9 e! _$ y     失去的记忆老哥,眼下距离那日子口还远,5月8日气象条件 ...
2 r- B" O6 X* h) L
我说的那个餐厅就是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300米远的北京市水香山庄餐饮有限公司,订餐电话:82596121、82599921
; O1 P  x( {8 ~! W: V6 |我以为5月8日肯定会是退休人员聚会的时期,现在看着玉渊潭公园的游人不多,但是到了那天人会很多,不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清静。当然我尊重大家的最后决定。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09: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0 0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4-10 07:27 编辑
( M+ A6 c2 H/ E6 h
3 G0 c: }' c/ e/ u: i, a: o% `@西水车 @胡涂人 @失去的记忆 @文信 " U7 w9 ]6 a- C# g  ^5 E8 ^: m) E

* _7 g& M8 t; t% _! M' B胡兄,水车兄,失忆兄,文信兄及各位校友:4 m; j1 c3 S" @$ w: x( y5 B
    前日接华老师电话,提到最近各位所议聚会之事。华老师因体力所限很难参加,但对校友聚会表达了关切之意。华老师还提出一些看法如下,就此转告相关校友:
2 v) }: M8 \0 @: g1、西山公园看来风景很好,登山赏景不错。如果作为聚会场地,可能因地处偏远,影响更多校友前往。也许靠近市区的场所更合适。4 r# ?+ G* R' I3 c: K
2、据了解,有些校友还在工作。因此,如果聚会时间选择在周六周日可能会有更多校友参加。老师们一般都年事已高,估计不太可能参加聚会了。即使有希望参加的,也很难独力前往。如果要依靠还在工作的子女接送,也是以周末为宜。0 g1 y" W. _- M8 F- O
    以上所述,不知是否表达清楚了华老师的看法。我想,无论所议之聚会究竟能否举行,或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举行,我们都要向华老师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_, E4 X5 z4 D

点评

[再次聚会是早晚的事!难得华老师这样关心此事,非常受感动实时华老师是十分想看见大家的!只是身体状况所限不然他会一定到场的。候会有期吧!再一次祝华老师、胡老师身体健康幸福永在!所有的老师及学友工作顺利...  发表于 2013-4-10 19:4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0 22: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又到"411"了,时间过得好快!

点评

[论谈的上一页是四一一、今天日期是。光阴一闪而过让我们珍惜吧!今天的四一一有人要打仗、南方闹温疫不太好。应是考验新政府的关键时刻了!咱们老百姓相信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b]  发表于 2013-4-11 08:5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0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1 10: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4-10 10:38
5 I& X, b+ L4 E, H& R华老师考虑甚为妥当,这也是我起初相中、北魏老弟推荐“玉渊潭”的缘故,不谋而合。西水车老哥游历 ...

  x4 c( P$ o! {9 Z* @2 `俄国文学家与苏联文学家是不同的,高尔基可能是两者兼顾,他开始对苏维埃政权是很有看法的,但是后来被斯大林搞得没办法,只有服从了。习近平点出的作家都是俄国作家,说明民主启蒙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我们后来看的多是苏联小说,都是讲苏共如何地好,为苏联政权唱赞歌,维护苏联的利益。0 b" y/ x% @8 \4 m$ S; l+ P' z

点评

那时俄国作家的作品也不少,大多当年文学青年,多为从俄国文学读起,以后才是英法美日等古典文学作品。  发表于 2013-4-12 10:55
发表于 2013-4-11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亚洲的一席讲话# \) c1 g2 j2 g; X# j) c1 Y% q
, ~- O: M0 H* M9 S
    注:他从活吃龙虾开始分析中国人的素质,一直讲到“女人的竞争是最高层的竞争”全文都很好看! 发表于 2013-3-15" F4 V0 n) o# _4 j
- Z9 F! F7 @* b9 a
    编者按: 2001 年4月,时为北京军区空军**部主任的刘亚洲到驻山西xx的空xx军检查工作。20日晚,空x军常委在招待所设宴招待刘亚洲及其工作组一行。席间上来一道冷菜:龙虾刺身。龙虾刚被活生生地剥去壳,肉被削成一片片的。它还活着。眼珠子滴溜溜转,放射出可怜的光。长须颤动。刘亚洲停箸于桌,脸露愠色。主人再三劝他,终不吃,却讲出下面一席话来。工作组一位成员悄悄用录音机录下了他的话。文章标题是编者加的。% ^( w* K2 W3 N$ X* K% U
* m5 t- q& F* t9 `' P8 Q4 \4 f! [
    我不吃,不是不能吃龙虾,而是这种吃法与我理念不合。我见不得这种吃法。如果为了表示新鲜,你告我一声也就得了,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我绝没有指责你们的意思,因为全中国都是这种吃法,都是这副德性!江南人很柔弱吧,苏州是胭粉之地,温柔乡里一掷千金。那里也有一道名菜: “松鼠桂鱼”,很残酷。鱼儿被剐、被切,被油炸,端上桌还务必得活着,嘴巴翕动,否则不足以展示厨师的手艺。宾客点头,大快朵颐。你们想过没有,他们仅仅是为了新鲜吗?不是的。这其中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阴暗的、残忍的心理。
2 x+ V1 `7 w4 n9 P% M
& u# J, z" G- e    中国文化有相当残忍的一面。它发明了最恶毒的骂人的话。如骂女人生活作风不好,叫她“男厕所”。它发明了最毒辣的对动物的烹饪法和食用法。你们知道广东人什么都吃。天上有翅膀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下带腿的除了桌椅不吃,其余通吃。“三叫”知道吧?把刚出生的小老鼠囫囵吞吃。筷子夹起来蘸酱油是第一叫;放进嘴里用牙齿一咬,是第二叫;咽下肚是第三叫。河北有一道菜唤作“生离死别”。把活甲鱼塞进蒸笼里,只留下一个小孔,孔外放一碟香油之类的调料。甲鱼在蒸笼里受热不过,就伸出头来喝一口香油。甲鱼熟了,香油也浸进五脏六腑了。再把梨切成瓣放在周围,就是生梨(离)死鳖(别)。什么玩意!动物何辜,遭此荼毒?2 S* G: x  n2 @5 r: d' ?
9 I9 F! l" n2 w* b; x( Q
    中国人还发明了世界上最令人发指的刑法。“凌迟”你们听说过吧,就是俗话说的“千刀万剐”。惨不忍睹啊。刚才那只龙虾就让我想起凌迟。我曾对我儿子讲过,龙虾刺身总让我联想起袁崇焕。袁督师就是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的。“谁知袁督身上痛?”凌迟要剐三千刀。一般要剐一天。刘瑾被剐了两天,晚上拉回监狱还喝了 一碗稀饭。刽子手第一刀总是从头皮上开割,把头皮耷拉下来遮住眼睛。因为刽子手一般不敢正视死者的眼睛。如果家属贿赂了刽子手,这时他悄莫声儿地在你胸口上捅上一刀,后来他一边喝酒一边剐,都是表演了。如不送钱,那就有的苦受了。袁督师如此重罪,是断不敢马虎的。刽子手每割下一块肉来,就朝人群中一掷,北京市民争抢,然后吃掉。张献忠在四川剥人皮,人皮未剥完而被剥皮者断了气,就剥剥皮者的皮。发指!石达开在成都科甲巷被四川总督骆秉章凌迟。四位太平天国将领被环绑在一室,面面相觑。刽子手动刀时,一位姓曾的将领痛得惨叫。石达开凛然道:“叫什么?不就是须臾吗?”后来这四位将领至死无一人呻吟一声。雍正年间,一位姓俞的官员去武汉监考,泄露了考题,被判处腰斩。咔嚓一刀下去,身子分成两截,人还活着。他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了“惨惨惨惨惨惨惨”七个 大字。雍正帝闻报,也恻然不忍,才下令从此废除腰斩。而凌迟一直延续到晚清。& D7 @: w$ @) F3 y
' Y2 E3 u* C* z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有些动物我们是绝对不能再吃了。有些动物我们当然要继续吃,但要改善吃法。再吃,或再残忍地吃,我们民族是要遭天谴的。动物也会报复我们。动物并不比人类傻。有时比我们还聪明。至少它通人性。我在欧洲的一个小火车站上见过一尊小狗的雕像。这里面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狗 的主人是个小职员,单身,只有他与这条小狗相依为命。每天主人坐火车去上班,小狗都要把它送到车站,晚上再到车站来接主人回家。年复一年。有一天,主人上班时遭遇车祸,再也没有回来。但是,忠实的小狗每到主人下班的时候,总是准时到车站去。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小狗瘦了,毛乱了,脏了。最后它死在车站上。 市民很感动,特意做了一个雕塑纪念它。
8 B2 i/ B! A8 y/ z1 a
! p8 R; h* h' o) L! @5 I( r7 c    昨天我从你们军xx师xxx团回来,(xxx团位于内蒙古xxx——编者注)当汽车开在大草原上的时候,我不停地望着窗外。草原已不是草原。沙漠则更是沙漠。敕勒川仍在,天还似穹庐,风仍在吹,草却消失了。我又想起来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前,有一年大旱,草原上的草全死光了。动物大饥。政府从千里之外运来草料。是我爸爸所在的二十一军汽车营运的。草装在车上,盖着帆布,严严实实。可是真奇怪,当车队从草原上驰过时,那些饥饿的动物象马呀、羊呀、牛呀,真是有灵性。它们竟知道这车里装的是草料。这肯定是一种天生的求生本能和直觉。它们拼命地跟在汽车后面追呀追呀。真是奇景。每一辆汽车后面都有一大群动物。 它们掀起的烟尘比汽车尘土还大。它们太饥饿了,又如何能跑得过汽车?一头又一头动物哀号着倒毙。横尸千里。
  i8 S' Z4 r3 Z  d0 k; V, q4 X1 N2 J' h
    说到汽车,我告诉你们,这次在xx师下部队,我还偷偷做了一回试验呢,不过你们谁都不知道。我读过一篇文章,依稀记的是刊登在《文摘》杂志上,说的是内蒙古国境线有一条国防公路,在宝格达山的森林中穿行。每当开车走在这条公路上,打开车灯,夜色中就不停地看见有野生动物穿过公路。有野猪,有鹿,还有狐狸。 但是非常奇特的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就是往外蒙古方向跑。就是说,连动物都明白,只要一受到惊扰,宁可冒着危险穿过公路,暴露在你的灯光下,也要拼命跑到对面国家去。外蒙古人口三百万,而身后这个国家有十三亿人,天天都在琢磨着怎么把你吃掉,并且是残酷地吃掉。令人伤心哪!我对这篇文章是深信 的,但我还想亲自感受一下那个气氛。一天夜里,我谁也不惊动,只带一个司机和一个警卫员,开车来到文章所说的那条公路上,验证此事。夜很深。我们大开车灯,奔驰了几十公里,竟连一个野生动物也没见到。我想可能是由于我们滥捕、滥杀、滥吃,大部份野生动物都绝迹了。连文章中讲的情形都成历史!走掉的永远走 掉了,再也不复返。没走掉的都被吃掉了。突然,明亮的车灯下有个东西在蠕动,开过去一看,是一只刺猬。它有点拙笨,慢腾腾地,但居然也是朝着那个方向—— 外蒙古。
" Q. w7 O, O/ O% \2 R, Q: Z8 J1 D0 @
    天曰昭昭!原来有句话:中国之大,放不下一张书桌。现在我说:中国之大,容不下一只刺猬。( Z0 k$ ?5 l, s; i/ [* C- F" L5 G; ^
2 P) c) y; }: l" |# W7 W8 O
    同志们,这说明什么?资源危机。中国的资源出现了空前的危机。这是中国文化造成的。中国文化有两点特别具有劣根性的东西,一是多子多福,二是不尊重生命,既不尊重人的生命也不尊重自然的生命。动物是有生命的,江河湖海也是有生命的,树更是有生命的。中国人仿佛对树有仇,见树必砍。
" E  A6 d. X. ^1 I4 r2 @# s+ T
+ V- F* _5 R- F4 u9 }    《资治通鉴》是讲**和战争的书,可你看看司马光在不经意间记载了多少砍树的史实。几乎没有一场战争不砍树。先杀人,再杀树。或先杀树,再杀人。史迹斑斑!砍树容易种树难呵!一个林场的伐木工人砍了一辈子树,后来后悔了,又反过来种树,一直种到死。记者问他:“一棵成材的大树要长多少年?”他说:“一百年。”记者又问:“伐一棵树呢?”他说:“一分钟。”西方文化中虽然有一种人定胜天的狂妄气概,但那里的人民一边与大自然做斗争,一边却保护大自然。欧洲的林子哪有原始的?都是后来种的。欧洲人自古有种树的传统,就象中国人自古有砍树的传统一样。中国人一方面极端敬畏大自然,旱了求雨,涝了求晴,一方面又对自己身边的这片大自然痛下杀手。  {8 d4 h1 C7 m  I9 I) S
# ]* ]6 h  j, H6 i
    你看看我们的山川,满目疮痍。树先死,草再死,动物死,最后是人死。这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我去甘肃,看见过这样的事:农民放羊,羊居然都穿着棉袄。为什么?因为土地干涸,无水,羊儿太渴,竟会趴在同伴身上去咬,咬破后吮吸鲜血,解渴。所以才给它们穿上棉袄。我大惊。羊儿都变成这副模样,它还是羊吗?是什么把羊儿变成了狼?变得残暴?是严峻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把大自然由美女变成丑妇?变得残破?是人。是我们。我无意指摘现 在。解放后还是种了很多树的。井冈山有一张当年黄洋界战斗时的照片,童山秃秃,哪见着一棵树?今天黄洋界树木葱笼,满眼青翠刺得人眼睛生痛。那都是我们[***]人种的。人的眼睛看黄土太久乍一见绿色会被刺痛的。. j) y3 b1 N" Z$ K6 |
- ]& N5 {$ r$ P
    我的意思是我们在承受上一代留下来的痛苦。问题是我们难道要把这苦难传给下一代吗?至于多子多孙, 更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糟粕。有人说[***]什么错误都可以原谅,就是在人口问题上犯的错误不可原谅。其实[***]也是中国文化的牺牲品。没有[***],今天照样有十三亿人。换了谁都一样。资源和人口的矛盾在中国古来有之,绝不是个现代问题,只是现代更严重罢了。有一个作家曾亲眼看见一位老人用祖辈传统的方法吃鱼。 鱼身红烧,头尾做汤,鱼内脏做成小菜,连鱼鳞也不扔,做成鱼冻。吃剩和鱼刺鱼骨,用面裹上油炸,又是一道菜。你们看,一条小鱼被我们的祖先吃得惊心动魄!富起来各有各的富法,穷起来都穷得是一副同样的寒酸样。有人说这是节俭。
2 k* o; u" w/ l& X" i) _- L3 I+ m8 U: R
- a! e$ O% M0 N- x    没有你才节俭的嘛。人口愈多,资源愈少。反之亦然。今天我们人口空前的多,资源又 空前的少。更不幸的是,人的欲望又空前的高。中国在短短十余年内已经走完了从平均主义到贫富悬殊这一漫长的道路。富的人以破坏资源起家。穷的人又再以破坏资源起步。一句话,富和穷都以破坏资源为代价。中国有多少资源还容我们如此糟蹋?杜甫说,国破山河在。谌容说,国在山河破。从内蒙古到大同,一路风尘,一 路嗟恨。
' H6 q+ [! P4 ]/ s6 n% l7 m) B. @4 E) T& ^: M
    资源危机最先的受害者是农民。最终解决危机也要靠农民。农民决定着中国资源的走向。农民问题不解决好,农民教育工作不做好,中国的生态环境注定要被破坏殆尽。阻挡它走向崩溃也只是延迟时间,不能最终改变。中国农民又朴实,又可怜,还有点愚昧。解放后陕西农民不知道毛主席一天吃的什么饭,说,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辣子调得红红的。(后一句用关中方言说出)解放前,一个农民说:我要当了蒋委员长,全村的大粪都是我的,谁也不能抢!( U2 p) A1 `- n% Y% `% a( W

* c, J' Y, g+ V* S9 A3 [5 a    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但他自己利用农民又牺牲农民。我们党过去所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利用农民夺权而不为农民谋利益。中国革命其实仍然是一场农民革命,但革命成功后又总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而进行再革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灾害期间,农民受到的打击最惨烈。当然它的报复也最惨烈。李先念主席有一次和四川省委书记张国华见面,问张国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四川一共饿死多少人?张国华做了一个“八”的手势。李先念问:“八万?”张国华摇摇头。李又问:“八十万?”张仍摇头。李问:“八百万?”张国华点点头。我党欠农民的太多。
% I  z, V1 Q2 h& [3 t
& e& i( s0 \* p: N& u    现在情况改善多了,但农民基本上仍是现实**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现实**的积极参予者。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似乎只有通过别人的怜悯和帮助才能改善。这种对农民的“恩赐”意识,从人们的一些常见用语中可窥一斑。比如“大力支援农业”、“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得到实惠”、“多给农民好处”等等。从 这标语的语气上可以看出,农民获得利益的源头是控制在别人的手里,给你多少,你才能得到多少。不给你就没有。农民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资源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_3 K" n" ~7 P; I, m; h! {, k" {# z: ~$ o0 E
    农民的问题不光农民身上有,别的阶层身上也有,那就是农民意识。有人说北洋水师是一支“黄水海军”,而日本联合舰队和英国舰队是“蓝水海军”。我说北洋水 师连“黄水海军”也算不上,它是一支“农民海军”。战争进程证明了这一点。军队是农民的军队。国家是农民的国家。皇上是农民的皇上。农民意识的幽灵一直到今天也在我们头上徘徊不去。就是我们的高级干部,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了。有一个省委书记,政绩还是不错的,口碑也不错,但发生在他身上三件事,让我看到 了他的农民味儿,拂了一身还满。第一件事,该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他曾表示,自己要上台唱戏以示庆祝。通车典礼那天,他果然穿着龙袍粉墨登场。有人戳他脊梁骨:“他穿什么不行,偏穿龙袍!”第二件事,母亲祭日,他亲自去上坟,在坟前哭道:“娘,儿来看您老来了。儿现在当大官了。你老要问,多大的官啊?儿 告诉您老,就是阎锡山那么大的官!”第三件事,他总向人打听北京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情况,最爱用的话是:“我们那个皇帝最近怎么样啊?”
* z4 T0 ^0 }% B  N; t3 H. X8 w  x. f9 y% R$ p2 ?8 Q. Q
    农民非常重要。将来在中国,谁赢得中产阶级,谁就赢得中国;今天在中国,仍然是谁赢得农民,谁就赢得中国。我有时候觉得,我们有些同志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还不如某些西方人。美国人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做农民的工作了。做什么?美国政府掏钱,以各种民间机构的形式进入中国,在中国农村进行乡村选举。这项工作虽然 声势搞得不大,但进行得扎扎实实。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农村包围城市。做好农民工作并不仅仅是让他们富起来。农民有钱之后,心理仍然是贫穷的。拼命挥霍也是心理贫穷的表现。城市大款就是这样。有些**虽然贫穷,但内心仍是高贵的。再寒酸也掩饰不住高贵气。大邱庄里的两组建筑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一座 是仿制的北京[***]城楼,一座是大字标明的“香港街”。一个象征皇权,一个象征繁华富裕。这就是一个富裕农民的想象力。
' U+ U$ S6 U2 {# J+ b. R+ s( \' U1 q3 g: K% P# Z1 W' c3 N( G$ p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竞争,除了刚才我讲的资源,那是传统意义的资源,更重要的还有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知识资源。这里面包括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谁掌握这些资源,谁就掌握本世纪乃至下个世纪。前一种资源是有形的,后一种资源是无形的。它在哪里呢?在人的脑子里。每个国家,无论你第一种资源如 何,在第二种资源这个问题上都是平等的。是否拥有这种资源,不在于你的领土、领空、领海有多大,也不在于你有多么悠久的历史。现在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能抢占制高点,谁就能获得胜利。我们中国已经失去了第一种资源,我们绝不能再失去第二种资源。我不能不指出,在这一轮竞争中,美国又占了上风。它头 脑最清醒,下手最早,动作最快。
' O7 N' i2 e! E5 j3 P( U9 t& r. `/ i$ m4 W2 N
    由于计算机的出现,美国现在一个计算机专家可以把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在四分钟内完成。现在三年的发展速度相当于上世纪初三十年,相当于牛顿时代三百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三千年。靠什么?高科技。有人说:要快快地想,但要慢慢地说。现在有句话:“说出来的就已经过时了。”网络横 行天下。网络是空气,无处不在。可网络会不会在某一天被淘汰呢?有的东西别人已经淘汰,我们尚且没有。我在一次讲话中谈过,我军为打机械化战争准备了几十年,可还未来得及打一场真正的机械化战争,这种战争形式就永远过时了。如果我们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型号搞十年;搞出一个型号吃十年”,不落后才怪。
! f8 Z6 h5 ]2 i3 Q7 m  O0 X+ [+ J' N" s+ H; F! v  I; @/ X
    怎样才能抢占这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呢?怎样才能不失去这一种资源呢?我有一个提法:首先要占有思想资源。思想资源这个提法,不知妥当与否?思想资源属于第二种资源,又高于第二种资源。怎么才能有科技?因为有知识。怎么才能有知识?因为有开放的心胸和精神。怎么才能有精神?因为有信仰。怎么才能有信仰?因为有正确的宗教。这就是宗教与科技的关系。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说:“为什么中国学生连连获取奥林匹克比赛的金奖,却获得不了诺贝尔奖金?”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思想。想象力比创造重要。思想比行为重要。我一直认为,思想资源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就象我曾讲过的一个观点:民族的较量其实是年轻女人的较量。
0 ^% S; d5 P' x: o
5 T% k2 M/ w% L7 P    女人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为什么这样讲呢?让我给你们解释:孩子的第一教师都是母亲。差不多每个中国孩子的妈妈,出门时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去。妈妈知道,自己走后孩子还会哭,只要自己不看见,就不管那么多。中国孩子几乎都是在受骗环境中长大的。在这种教育下,他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对别人充满戒心,骗别人心安理得。外国人迟到了,会说对不起。中国人迟到了,会编造一千个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迟到。中国孩子受别人欺负,母亲找上门去理论。外国孩子受到欺负,妈妈对其它孩子说:为什么要欺负他呢?难道你们不友好了?她在说理。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较量,实际上是母亲素质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两个民族年轻女人的较量。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思想资源就是我们的母亲,就是我们年轻的女人。
% B4 R9 r! }; |9 I. A+ {& |& Y+ ]
2 E2 t  s: `+ ]* r! q. l    贱踏人就是贱踏思想资源。对生命的轻贱就是对思想的轻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干了许多蠢事。多少新思想被我们扼死在襁襁褓中。多少出色的人格被我们扼杀。“文化大革命”更是思想的地狱。我们常常把人搞成非人。往事不堪回首啊。我小时候学过少先队员刘文学的事迹。那就是发生在四川重庆附近的事。1961年大饥荒中,人们饿到了极致。一个地主分子实在饿得熬不住了,偷偷到地里摘了几颗海椒,被刘文学发现了。这个十岁的少先队员大声喊叫,勇敢地上去与地主分子搏斗。从他出生那天起,就被教育着,地主没有好人。我们同时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地主分子是何等的恐惧。他明白自己将被严惩。自己将为几颗海椒付出沉重代价乃至付出生命,于是铤而走险,将刘文学掐死。当然他最终也被枪毙。我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悲惨的事件:“一把海椒,两条人命。”+ }  v6 K) J1 ^# {/ U+ j- H+ k

/ x0 ]% n3 Y, a+ p& W6 _- \: Y7 a) ^' A    前不久,我和我弟弟刘亚苏去老山。老山作战时,我弟弟任团长,战斗英雄徐良就是他那个团的。他团里有一个回族战士,叫马占福。家里很苦,只有一个老母亲。马占福参军之后,很惦念自己的母亲,常常把部队的食物省下来,攒起来,要带给母亲。每次吃饭都要省一点,往往吃不饱。大家都笑话他。部队开赴前线后,他也显得不是特别勇敢。后来才知道,他因为上有高堂老母,怕自己战死没有人为老人送终。他对母亲感情是极深的。那拉口子战斗前,部队准备拉上去,战士们开始写遗书。他不会写字,对着录音机给母亲留言。他的那个录音带后来我听到了。他在录音时一共喊了二十六声“娘”。我鼻子发酸。这个战士本质是很好的。孝悌也是美德。但部队不这么看,把它当成落后的战士,派人在战斗中看管他。战斗打响的前一夜,部队悄悄潜伏到敌人眼皮子底下。晚上,敌人朝我军潜伏地域盲目打炮。一发炮弹正好在马占福身边爆炸。他身上中了几百个弹片。下身被切断了。他多痛啊!那不就是近乎于我刚才给你们讲的腰斩嘛。人又不能马上死去,又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去。他躺的那个地方全被血浸湿了。8 W) _$ I: z/ f& |8 u3 J

( _+ B( P  s9 w3 f( |9 c    后来我和我弟弟还专门到那块地方去看了。真奇怪,周围杂草茂盛,偏偏那个地方不怎么长草。为了不暴露目标,马占福把一颗手榴弹塞进嘴巴里,死死咬住,坚不出声。直到死去,他一声没吭。他也没有动一下。这一幕,都被趴在他旁边的一个连队干部看在眼里。这个干部恰恰是被支部分配看管马占福的。他还得到许可,马占福如临阵逃脱,就可以不经请示执行军纪。部队把马占福的遗体送去火化时,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手榴弹从他嘴里取出来。最后不得不动用手术刀。手榴弹取出来以后,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钢铁的手榴弹上竟被马占福齐齐地咬出两排牙印!后来我想,这个看起来孱弱的回民汉子体内蕴藏着多么坚强的力量啊。部队派人把马占福的抚恤金和录音带送到家乡,但到处找不到他母亲。因为家乡遭灾,无法生活,母亲外出乞讨了。后来两个干部几经寻找,才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大街上找到了马占福的母亲。/ V! F% k9 R3 t! S
- a$ r& w7 Q$ T
    母亲正在要饭。衣衫褴褛。风吹白发飘零。两个干部目击此景,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后来我见了那个看管马占福的连队干部,他对我说,他一辈子最大的悔恨就是把一个英勇的战士看成懦夫,甚至是坏人。这是最大的遗憾。他眼睛红红地对我说:“这种遗憾,你永远弥补不了啦。”我弟弟来到马占福坟前,点上烟,洒了酒,放下食物,说:“你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这个刚强的、厮杀无数、见惯死亡与鲜血的前步兵团团长,也落泪了。- X, R) ^4 h- i5 {' `+ d, B4 h$ E
" V" Q3 ~$ R: }3 A9 H' O" _3 R. j" Y6 f
    我们的思想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但要看我们怎么保护,怎么开发,怎么利用。教育思想十分要紧。教育是长江源头的事。下游不发大水,上游的树照样砍。北京只要还能看到蓝天,就不会下决心治理污染。人类的惰性总是如此,非要到已经成灾害了,才警醒。思想资源丧失所带来的灾害,将超过所有的灾害。中国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解放。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最根本的内涵是“以人为中心”。人的平等、自由,人的解放,是本世纪中国的主流。
  a$ f/ T" {" B

点评

多读好书  发表于 2013-4-12 10:38
好文章!如果不叫国民多好书,就是如上的结果:暴殄天物,残忍无道!前段时间一位有钱的哥们脑血栓,因贪恋油腻肉食,不运动所致。我对他媳妇说“有钱就怕没文化”她媳妇无语……没有文化教养的民族,只能自毁前途。  发表于 2013-4-12 10:37
发表于 2013-4-11 13: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望路生- D1 e" d+ c* Y
$ f1 n' I4 K% d+ p) T2 P
     四月初的一天,我们去看望路生。远远地就看就他在马路边等候我们的到来,车驶近了,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他的相貌笑容,“是他!是他!”我们都很兴奋,要知道,自2009年4.11之后,我班的同学聚过多次,大家想念路生,但苦于渠道不通畅,一直没有见到他。这次是很有戏剧性的联系上了。下得车来,我们与他相互问好,50多年不见了,彼此的面容都改变了,仔细端详,还能找到小时候的特征,那淘气的痕迹,还能在他身上找到。
  r; F/ {1 s7 F! R! {0 V' n& h      路生热情地接待我们,准备了许多水果;当然也离不了茶、烟。在他家我们聊了许多,从小时候的同学、老师,在小学的生活讲起,许多事情他记得十分清楚。讲到他的诗歌,他为诗歌付出的心血。中午,路生请我们吃饭,安排得简朴而丰盛。。。。* v) W5 C' r* z+ o1 X* \# ~9 C
      路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才华是不可复制的,他的诗“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广为传诵。路生的性格是坚强的,他在那个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路生是幸福的,爱人与他相伴相依,同舟共济。
: T9 o) r; h* |: ], ^5 K8 d      我们见到他身体健康、谈笑风生,感到十分欣慰。祝我们的同学生活幸福!# ^$ i0 i# ~  z: Z

: K6 u5 W) W7 w9 \. K: c8 i

9 O. H  @: l, }0 o9 q6 q0 m5 ~5 _
P1240639.jpg
IMG_3392_调整大小.JPG

点评

我班两位知名同学翁永希、路生,都找到了,很感欣慰。  发表于 2013-4-12 13:17
生活多磨难,身体有病痛,都会催人老。一切会过去,人活着就好!  发表于 2013-4-12 13:14
“冷漠的鱼群在冰层下顺流飘去,听不到鱼儿一声痛苦的叹息”——“呻吟”应改为“叹息”。  发表于 2013-4-12 10:52
“冷漠的鱼群在冰层下顺流飘去,听不到一声鱼儿痛苦的叹息呻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读过,至今还依稀记得开头两句……郭路生真见老了,但其诗歌不会老逝。  发表于 2013-4-12 10:48
郭路生是我们附小的名人,可惜那个时代容不下他,正处盛年时被扼杀的天才诗人。  发表于 2013-4-11 21:20
发表于 2013-4-11 14: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4-11 14:37 编辑 , ?) U1 \5 y7 K1 e

+ X2 _% I& M( l" ?1 W/ o4 h今天是“4。11”母校师生相聚四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对全体师生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盛会。我每每想起来就禁不住热血沸腾,一股幸福快乐的暖流就会涌上心头。我庆幸能够赶上参加这次不可再造的充满师生情谊的盛会。感谢雨中漫步、老三等校友让我幸运地置身到这次盛会之中。这欢乐幸福美好的一天会永远留在师生的心中。感谢胡老师及所有参与组织这次聚会的老师与校友为此付出辛勤的劳动。感谢他们为全体师生创造了这个最美好幸福的回忆。我笨拙地制作了一段视频,重温这段幸福时光。/ P# P1 F- d/ k( p) e) {  Q

点评

多谢胡涂老弟与雨中漫步的关注。雨中漫步如看不到视频,可试试重新登录,或再刷新一下网页。  发表于 2013-4-13 09:01
我看不到视频,大家能看到吗?  发表于 2013-4-12 18:25
鞠大哥有情有义之人  发表于 2013-4-12 10:58
发表于 2013-4-11 15: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4-11 15:32 编辑 1 n6 s% _2 a  r, R) v! p% r
gui_my 发表于 2013-4-11 13:48 ; M3 @/ `+ }2 e* c* q  g
看望路生
% |+ F/ D( R* L! R% ]  K' r! d  ^5 O2 @2 g, ?8 u
     四月初 ...

* ~! s& T+ _/ l6 Y5 k& [6 l6 ?% [- L9 ]7 i/ d% y# Q' n
gui—my的帖子带来老同学的路生的近况,有幸能见到让母校师生引为骄傲的诗人路生,送上对诗人的感佩与同学的情谊。我无缘认识路生,借此转发几幅路生的照片及有关文字。
6 j6 f  M4 H( y9 k/ }1 `: x% D, H+ S
" ^$ b# P& K" ?6 b  c; p' T
1277108429275.jpg
6 d) ^& _& P( f% N( j- q
! ~4 L9 H' l/ K9 _7 ^3 ?# p u=1122879537,378120436&fm=23&gp=0.jpg : A) y/ _$ ^$ S, l
* ^) ^. S2 O" L! e2 _6 U9 X+ C4 @, m
1277108460831.jpg
3 S6 f+ v- V, E" E, m9 i/ l" ~
1 `: Z7 F% D6 J# M 20091029141540-0.gif
- O0 W5 p7 n. O& |% j4 D+ o7 A. Z4 w
1277108545413.jpg
发表于 2013-4-11 1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4-11 15:27 编辑 - c6 p9 K5 [5 Y5 L8 ~
, N1 Z6 ?6 X. E4 I2 ?  R9 t2 i3 r# @
(接上帖)        9 s9 Z: W4 F8 _5 V: m
7 R" ]- g7 U$ ^
                                                                    诗人食指( ?4 t& |' o* h$ @3 q

! `% C. U- c2 _7 m7 t       1955年:七岁的郭路生入学,三年级时写下第一首诗:“鸟儿飞上了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这愉快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您好。”
  1964年:初中升高中的失利,让他初尝人生磨难,知道未被录取,第二天头上突然长了许多白发。
  1967年:去农大附中途经农田,见到一条沟不叫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河水,联想到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包括自己)在怎样的生活。写出《鱼儿三部曲》第一部。
  1968年:创作黄金年,代表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69年:与21名北京知青落户杏花村插队。有意锻炼自己,当时十分工值一元一角,那年他挣到了二百元。
  1971年:在济宁入伍,创作大量反映部队生活的诗。
  1973年:2月退伍,抑郁寡欢,北医三院确诊其为精神分裂。
  1975年:病愈,与李雅兰(李立三之女)结婚,七年后离异。
  1976年:“文革”结束,创作《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又名《有这样的婚礼》,陈凯歌报考电影学院时曾以此诗为面试时的朗诵作品。
  1978年:再次焕发诗人创造力,并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90年:进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每天擦楼道,洗餐具,保持最低的生活费,抽低价的烟。
  1992年:获荷兰诗歌节和英国一所大学邀请,因身体原因未成行。
  1993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五月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华人文化世界》以《一代诗魂郭路生》为题发表了林莽、何京颉、李恒久等五人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食指的诗
  郭路生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是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殉道者的命运。
  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她为诗歌独立不羁的个性所震惊、所恼怒。她一定要找到“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的“反动”诗人。
  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十九岁的郭路生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
  郭路生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的家庭里,就在他受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个社会都在被一种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诗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国家还是不改初衷的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早期的代表作品《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现在读者仍被深深打动,这首描写别离的作品,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
  在郭路生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诗,但这诗中的快乐抑或是快乐中的诗都太少太少。尽管嗜好烟酒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还曾以《烟》、《酒》为题写过两篇优美而又缠绵哀婉的小诗:
  火红色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
  欢乐的酒杯里溢满过疯狂的热情
  而如今这酒杯在我激动的手中战栗
  波动中有你一双美丽的眼睛
  我已在欢乐中陶醉
  但为了心灵的安宁
  还要干了这一杯
  喝尽你那一片痴情——《酒》
  通览他的诗作,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在那压抑和痛苦中我们也看到他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以及他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而挣扎的身影。

点评

我附小的骄子  发表于 2013-4-12 10:58
发表于 2013-4-11 19: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 发表于 2013-4-10 00:42 0 j0 V# |) A3 l# G+ L1 i
@西水车 @胡涂人 @失去的记忆 @文信
- ^3 J% {* A/ o5 v5 U
$ m  b6 C$ V( N/ a# }. d胡兄,水车兄,失忆兄,文信兄及各位校友:

: y, O- a6 ?, T4 Z" b+ k* W看到beiwei老弟的帖子,感触很深。华老师不顾年老体迈,仍然关心母校师生的聚会,还专意打电话提出看法与建议,所说所议十分全面,也很周到。很是希望聚会能照顾满足各方面的想法。希望老师学生都能平安方便愉快参与聚会。beiwei 仍然是华老师的好学生,对老师的建议和想法那是一五一十,滴水不漏,及时传达不过夜,处处显示出敬师爱师,让人感动。

点评

多谢老学长表扬,呵呵!  发表于 2013-4-14 01:05
谢谢老哥的关注,人远心近。  发表于 2013-4-12 11:00
发表于 2013-4-11 2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金香也开花了,照了几幅,请大家看看。
. M' y" |3 Z  {6 ^

% [7 ?: Z. E0 O# F DSC_0537.jpg
# [7 Y7 n5 ~" R( {$ \( m& j1 Z4 C6 M
DSC_0501.jpg
% Y" U" m9 S4 g! z' ]/ G. ^6 A
5 {9 d7 F2 [0 e( e8 O DSC_0514.jpg
5 e5 Y$ v, m, W' ]- e7 W
: ?; e0 e4 ?, `1 c DSC_0515.jpg
8 D" K/ g! ?. A* Z5 ?  w  ~  {
' E+ \$ v" P6 O+ n DSC_0531.jpg : Y4 y( {/ o5 V  z. {9 h

- Y, ^- N1 H3 Q' P/ E" g DSC_0471.jpg
& `  C* J0 _, j# N
; ^. P8 I* l' l8 O  J. \ DSC_0484.jpg
2 m, Y: R  U6 Z5 c8 t& k
, S5 {# [% C4 U+ ]* T1 A1 z7 q2 i DSC_0473.jpg ! s) F, K) P$ @8 \5 [
" Z  d" y3 `! I, g
DSC_0499.jpg
8 @( p* A. b, p8 V& ]0 c* Y
DSC_0542.jpg
发表于 2013-4-11 2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n/ H7 L- @4 a+ a0 P, t; |
1 o; G1 h, }' z$ ~ DSC_0559.jpg ) ]5 h8 Q" h2 x4 ^4 ]
5 h% @7 X' T4 m
DSC_0562.jpg
5 ^4 H4 O* M: P7 {# t1 e1 {  g  o4 \2 D4 J  O" m& o' O
DSC_0568.jpg
* `: f; Q. j3 J: k
) L2 W2 L6 v% t; y/ u DSC_0574.jpg
$ N4 o& I0 u. E( \# V, ^8 x0 h3 X- A' g7 y1 x% q: ^7 m
DSC_0577.jpg
) E& z! ~8 v; D' Z( \0 j4 A7 b/ Q2 n: T8 l5 m

( j2 o, b* {% @! z

点评

每次看见鞠大哥文章每每都感到无比的振奋与亲切!文信在这里遥祝老学友精神焕发就此永远保持原样儿!有机会北京见。[  发表于 2013-4-12 18:05
总给咱们论坛带来馥郁的花香……  发表于 2013-4-12 11:01
发表于 2013-4-13 09: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聆听诗人食指,我们的校友郭路生亲自朗诵他的诗《热爱生命》( ?$ m: l& W% M4 X- H

点评

肿么听不清?  发表于 2013-4-14 15:4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3 2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信 于 2013-4-13 20:26 编辑
+ ?$ Y5 `6 E7 u: k) O1 q( c9 J9 @
胡兄说的以上之事有是有,但以上几位英雄事迹巳经在人们心中抹不掉了。你曾是一名记者还不知道这里的规则,我在前面也说过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言论看来并不夸大!我再大胆举一例但愿不会伤了老师的心。我们尊敬的蓝老师爱人牺牲经过我眼睁睁的在现场目睹,一位是英雄一位是狗雄而我却亲眼看见翟乂乂掉进化粪池英雄纵身一跃双手托起被救儿童,英雄确沉入水底总之这一壮举感动了我和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人!记者在事迹几天之后採访过当事人择日见报。为适合当时形势需要把英雄傍晚陪爱人、儿子、岳母、散步。给写成了早晨正在学习毛选有人落水呼声就是命令!英雄飞身奔出门外…其实与爱人、孩子散步时作出的壮举絲毫不会影响英雄形象!但却非要写成读毛选、当然怎么宣传是报纸的事。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是真实的!

点评

那文的作者是想告诉大家当年的那些“英雄”是怎么产生的。  发表于 2013-4-14 09:07
那时是“政治第一”,那时那些记者也很无奈。现在不是道出点真相了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时是一时,一事是一事。  发表于 2013-4-14 09:05
有人是真英雄,如蓝老师的爱人;有人是制造出来的“英雄”……要分清楚真假英雄。49年后,许多人和事,真假难辨。另,我转帖此文,只有“也有一说”而已。你别误会,我和你说的“风马牛不相及”。  发表于 2013-4-14 09:01
我上面所讲的是本人亲身经历,只是时间地奌、和出事之前的行动有所改变英雄本质没变。胡兄举例就不一样了!性质和动机都变了就不对了,如果真有如你讲所事那记者这个职业太…我防他防对了!  发表于 2013-4-14 08:59
发表于 2013-4-14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4-11 09:35
1 o; s! N% w, j北朝金三又“咄咄逼人 ”,一会子“撕毁停战协议”、一会子“驻在国外交人员撤离”、一会子“随时随 ...
. s; B2 r2 I9 @, G2 G
411,值得怀念的日子,时间飞逝!
5 P5 Q. S7 J. H. A- L9 a3 R; W, ?3 w! a# I
转外媒一个视频,关于朝鲜半岛和金三的,好笑,哈哈。
3 y% C7 J! e0 C. m7 C5 d5 T5 A/ K3 I
2 k% F: M2 O$ r: v各位周末愉快!
2 y  F) Q3 s, R

) w$ V- n4 b2 K" w" k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100789&page=1&boardid=1&id=91093658 V4 y( D' C% \. Y3 I$ V2 j. k

点评

北魏老弟,你那图像,怎么特像当年南泥湾种Ya Pian的“王某”?哈哈哈……  发表于 2013-4-14 15:45
看了,美国老百姓根本就没拿金三的大话当回事——有如调侃一个手持玩具枪想打劫全世界小毛贼。称为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啦。美利坚的自信、蔑视与幽默。痛快!  发表于 2013-4-14 09: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16: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5 0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胡耀邦.jpg 胡耀邦.jpg

点评

壮志未酬身先死……  发表于 2013-4-15 09:10
怀念胡耀邦,纪念胡耀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发表于 2013-4-15 08:33
发表于 2013-4-15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故事之胡耀邦】耀邦故居有对联“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2006年哈佛大学丁学良教授来参观,口头改动两字,上联“屋”改成“身”,下联“楼”改成“位”,成了“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尘”,他说:“改后形容耀邦同志很贴切。他虽个子不高,却能肩负起国家重任,身居高位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e/ }) r' A7 H6 c8 B% D
8 o5 ]6 |: R$ ~8 b8 W

* U9 {; X0 u" A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0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15 2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4-16 08:20 编辑 6 ^$ l# y: p1 r  G% G

3 j" Q3 |. w8 x自称是毛泽东在东北所生的儿子,见图片中间站立着。你信吗?详见点击链接字:毛毛将军吕长文
* x: L3 O. ]3 J2 e 13618819274367275.jpg
/ `$ X* l9 r7 E5 r' m$ p6 }  p' ^一个毛左博客上的,没病的人谁会说出这咱胡话:
# c4 z( Q8 M4 o6 I* @8 E一个鲜为人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子的真实人物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毛泽东,代表着延安宝塔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0 R4 _; v4 \6 Y/ c  ^8 v9 a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包围、孤立之际,毛泽东主席轻蔑的嘲笑帝国主义为“paper tiger”—纸老虎;在美帝国主义侵犯朝鲜势逼中华之际,毛泽东主席义正言辞的回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新中国建设之际,毛泽东主席倡导了“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指示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8 X7 M) T. R: f8 X* m
     毛泽东主席的毛体真迹,被很多国家首脑视为珍宝。所有这些字迹都是毛毛将军的书法。朝鲜金日成主席的纪念馆就珍藏着,只要到朝鲜旅游的就可以看到;1988年李鹏总理以毛氏字体的一幅《满江红》以3000万元人民币卖给日本……" L. R" R( V7 T& R: C. n: R. `; N$ a
     但是有一个真实内幕,很多人却无法知道: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颇为用心的培养他的儿子“毛毛”毛体书法。所有出版的毛体书法与字迹都是毛主席这位唯一亲儿子的书法。“毛毛”——也就是这个中南海的曾用名达到近200个红孩儿,留下了许多“毛氏”真迹,这个中南海的“毛毛”就是吕长文将军!. Y- z' g" o% }& C
     我们不要去想当年毛主席及中央政府为何会如此安排,但事实无法磨灭:毛主席当年作出指示,要求中央集权领导人所有的签字和各大部委的任命令由他的儿子毛毛来代笔。这就是事实:请看十三陵水库里面的很多伟人的签字,字迹与字体缘于一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签字的字体缘于一体,出于一人之手。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这个亲儿子—毛毛吕长文将军。《株洲大桥》,〈株洲火车站〉真正题写人。热爱中国。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的中国公民,我们不要去思想伟人的安排缘由。我们去努力学习他们的精神。下面就毛毛吕长文将军个人介绍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V2 V# \4 M% p( \3 C) |+ k4 c
     伟大领袖毛泽东唯一的亲生子毛毛将军,常用名吕长文,他曾是中南海的小红孩,他有过不寻常的经历,同时也遭遇过许多挫折和磨难,堪称传奇式的人物。他虽称不上是革命老前辈,但是他战功卓著,荣获各种功勋章147枚。他在湖南老家中所展现出来伟人后代的风采时,这位从不为人所知的将军,竟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人们无不感到震惊与喜悦。为此,我们不得不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而认真地解读他的人生!$ h- c& ?( p+ X# K% z5 w5 e* ~
     毛毛吕长文,生于一九四七年,系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亲骨肉。这点有邓颖超的文章为证。有世界上三十五个国家的医学家鉴证!邓颖超曾写道:“润之送子珍,路过吉林产院把毛毛生,十一名医护做接生,出生证为B52,他是老毛亲生子,也是我辈传宗人。老毛赐名毛岸英;总理赐名周小舟;刘少奇赐名刘源,邓小平赐名邓质方……。”为了证明毛毛是毛泽东亲生子,此文章曾在《人民日报》三次发表,即1967年8月版,1974年10月版,1982年11月版。其目的就是要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毛吕长文就是毛泽东唯一的亲生子,他的真实身份系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毛岸红、毛远新、雷正兴、彭小枫等原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曾使用过的姓名有二百多个。
% x2 j- f9 T- n; i, u/ |5 S     毛毛从小聪慧过人,勇敢而坚强。他曾就读过湘乡东山小学,湘潭和平小学;也曾就任过湘潭科大党委书记,化名胡正文,他曾就任过湖南省湘潭军分区司令及省军区司令,化名潘文良,就任过湖南省公安厅厅长,见证人有阳光红,毛文杰等人。他曾以毛远新身份出任沈阳军区付司令,以刘少奇之子刘源的身份自荐河南省省长,并组建中国武警部队。8 _# o- c( A7 b" L
     他曾代表毛泽东调动八大军区司令员;代表老师周恩来总理访问十四国;代表邓小平赴美签署百万裁军与五十万裁军。
, e) |$ h4 X8 X- S9 w, c3 w! s     他曾与江泽民出访欧美五国,参加二十国峰会与胡锦涛参加八国峰会与迟浩田参加北戴河军委会,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四次当选国家主席,二次高票当选总理,二次当选联合国秘书长,是他代表中央军委护送毛主席铜像到青台山,与江泽民共同剪彩,详明日月同辉,铁树开花,映山红绽放的奇云盛景。, v. ^- w2 E& a1 j$ @& N0 E" a. Y- ^& v
     毛毛将军是中国十大元帅府,十大将军府的题词人,是中国六代军委主席题词的代笔人,他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杨尚昆、李鹏、江泽民、胡耀邦、胡锦涛、迟浩田等国家领导人代笔几千个题词。曾代表老师郭沫若、薄一波为三百多个大学题军校名,也是株洲市伟大集团的创造人。
( m! a, Y) g3 r, e5 ~他是精神文明,道德天尊的楷模,是毛泽东思想精神,文字手迹的继承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创立者!他曾两次替邓小平去江西改造新建县步兵营。
' ]+ B! }- @2 G  P1 p% L! j6 |* t     他是“三个代表”的提出人,也是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人,是“八荣八耻”的创立人!# L: C; E$ _4 K  B8 U, L9 V
在人杰地灵的湖南韶山,继毛泽东之后,他的亲生子毛毛将军又独领风骚,并以亮丽的风采再现湖南。他是湖南人民的光荣,更是中国的骄子,世界的精英,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倡导者和总设计师。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9 W; G- s9 O6 M4 S$ C     毛毛属于人民。他的书法是中华一绝。他是毛体书法唯一继承人.他是《毛泽东诗词鉴赏》题写人,1967年中国海军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小红本,就是毛毛吕长文将军亲笔字迹。他是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九次讨论通过确定他是主席唯一亲生子的身份和毛氏毛泽东家族的唯一继承人.: @( a2 n1 D$ ?7 N, P" Z. `
     毛体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锦绣中华国资瑰宝。是中国中央最高集权领导人的文字体现。是唯一被世界各国共同认定确定最有收藏价值的书法字体。

点评

哪找来的这个东西?写这东西的人应该有监护人24小时/每天的照看。  发表于 2013-4-19 00:03
通篇胡说八道——毛左编故事吧?编的也太拙劣点了……语言表达能力之差,恶心的读赌不下去。  发表于 2013-4-16 10:11
看不明白,此文如此地啰嗦——这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13-4-16 10:07
没听说毛46-47年在东北呆过,如真是毛儿子早该委以重任了。  发表于 2013-4-15 2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1 18:22 , Processed in 1.2537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