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17 16: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7 16:13 编辑
+ A5 R% A- [- f7 ?1 a0 u
, q1 z4 U6 J$ s6 X: I
胡涂人:骑士的记忆力真好,许多往事他不提起都忘了:“矿石收音机”、“养蚕”、“崩弓枪” 等等——往事并不如烟。记忆也是财富啊
革命后代:多么美好的附小回忆
冬虫夏草:拜读了“凝望晚霞骑士”的纪实故事——附小回忆,感觉真实,详实又充实,更激发了我对儿时往事追忆。。。。。。
水小子:那后来,等它们长的不能再长了,我亲眼看着它们为了人类的幸福,---------作茧自缚了。+ V4 m6 c/ U2 d2 x; W

# e$ k3 A' T) {; L9 O$ B
这段时间,骑士老弟在论坛掀起新的波澜,一篇接一篇对远逝而去,也可能会沉积无息的当年母校童年的生活进行生动、有趣、细微地回忆。打开了大家记忆的闸门,吸引了众多老师与校友的关注好评,纷纷参与跟帖。这个大家庭再现了同一个母校的温情与快乐。多谢骑士老弟送给大家这份厚重的大礼。
- Z2 p! a: U* P6 M. J9 E1 ^' p! H2 i6 c: }; i. B: ?
骑士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6: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7 16:28 编辑
+ F' l2 T6 d/ X& k6 }: r, B
9 D1 @9 k. C* X  e) f) F5 \前几天郑州下了今年头一场雪,雪虽不大,对郑州人来还是很宝贵的,因为地面温度高,路面的雪是边下边化。很多人都赶到公园抓紧欣赏雪景。我也参与其中照了几幅雪景,有雾气,光线不好,效果不理想,就这样也请大家看看。
8 N% B$ q2 a* F- `) b( w9 h& |) Q: B  ^# t- I# P
_DSC0260.jpg
: \8 Y" @& W% |% D
3 O7 _! i+ J7 p# E" D1 p7 B _DSC0280.jpg # y/ t1 g, a* I5 H& F
) p8 a* O' `, i( z, I7 O" c
, \3 C0 H  [# G, T
5 M' I1 _1 l/ w' T- o5 y
_DSC0306.jpg & n: c1 ^  Q) X1 y& t
% c& `* z" ^! G- _* M& A
_DSC0321.jpg
% s+ m8 S3 L& T5 p  K& Z1 K; Q' [/ n. O9 I, N8 w1 y2 ]
_DSC0325.jpg
4 O( l# |7 O& m# w* a- m# U- l! g; b% \
_DSC0373.jpg ( {" l* N: N% _/ ^$ M
_DSC0265.jpg
_DSC0288.jpg
发表于 2012-12-17 16: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6 K+ E" j: i3 V* v
_DSC0379.jpg
5 n/ `9 h: F  X6 i1 s4 ?+ {8 O, ~4 _: c; ~
_DSC0382.jpg ' Q8 y1 |! X' ?! L: }7 b  B: Q! s% [
& |- V- |; [4 K! e0 s3 [3 O
_DSC0387.jpg
1 t$ }6 U% x* m0 L; H+ o& C$ p
- L9 o, z7 f! Z7 }0 Q _DSC0432.jpg
发表于 2012-12-18 1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5 20:45
8 r" Z4 v! k1 F. Z* T7 `" ?. I附小纪事编辑成册很精彩!希望一直序下去我们会跟着你的思路想起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比如巜钓猴!用一根 ...

2 I% K! l1 G; c2 n; x9 F几位校友回忆到“钓蝉猴”的故事。“钓蝉猴”其实就是捉蝉的幼虫。当年夜幕降临时,孩儿们就三五成群,有的还拿着手电到树林中“钓猴”,有的是寻找洞眼用线或者细铁丝之类钓,有的是在树干上寻找刚从洞里爬出的幼虫。捉到后有的是将其放到瓶内,等候观察“金蝉脱壳”那一刻。有的是将其下油锅作为美餐。那时的童年真是充满了童趣与快乐。这种乐趣之所以更值得回味,就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那有这种闲情逸致。转两幅有关蝉的照片各资料,再回味回味那不可再来的情趣。2 o/ r0 Y; R/ `, _( b$ R) Z$ r
54b1OOOPIC59.jpg ! q! D  L. O. D3 J
' j* G% p9 u7 Y3 S2 k' p# J
126b6e687a4g214.jpg # d9 J5 Y3 Y9 Q9 |2 b# `

) C  z9 \4 k7 B- L* x' g幼蝉猴蝉猴蜕皮/ y  }( e# Z8 i; V
幼蝉猴为蝉的幼虫,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若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蝉猴性寒、味香,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蝉猴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采用人工养殖蝉猴技术简单,投资极少,见效较快。以吸食树根汁生长,当年夏季产卵入土,生长两年后出土;它全身是宝,幼虫含有大量的高蛋白,可食用,蝉壳是中药的明目药材;幼虫夏季收购后,装入冰柜冷冻保鲜,可全年食用+ e+ j) D# _  p, q# ]0 B! F
蝉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再变为蛹,蛹最后蜕化为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蝉。蝉卵多产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幼虫长大后爬出来,在草地或树枝上脱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高唱“知了”,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 y/ n& @# s/ Y. p4 c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J, P: p: ~% @1 [. b* n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2-18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糊涂兄发图有感,这是连环画报《枫》其中的一页:0 M' W4 j" O$ W- f6 Z
: Q9 u' s- n. v( L5 f
3379670045365178475.jpg
发表于 2012-12-18 1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一 —— 衣服洗得震天响
6 o. g5 P  y9 J2 l5 }1 ?0 U7 Q; \1 p  G- ~
        4 G: w5 x- q- L
        衣服能洗得震天响!

" r8 t2 @3 O$ k8 i# a        在附小时,看过一个电影,忘记是什么名字了。但里面有个景象我记住了,就是一群朝鲜妇女在江边洗衣服。他们把衣服浸湿后放在石板上,用木棍捶打……* I( y' M. T( Q4 L7 X6 T, O
        “这样能洗衣服?这样能洗干净衣服?”我十分好奇。心里一直记着这个景象。有一天,我突发冲动:“我也这么洗……”
4 B. ~. H+ S# q3 ^9 ^        那天,我和几个男生就在宿舍楼的水房里开始了“朝鲜式”的洗衣服。我们找来几个木棍,再把衣服放在水池里弄湿了,就开始了捶打。一边捶打,一边翻动着,自我感觉还真象那么回事儿。我们越捶越来劲儿,声音比着大,你捶得响,我比你捶得更响。“呯呯啪啪”声响彻楼道。不一会就把生活老师召来了。+ P' o- ]- W. i" p( \, e9 ^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1 a5 }" M+ s3 ~
        “我们……我们在洗…衣服……”$ D% a3 I2 j# e; U6 @+ }( o' E2 r3 k2 `
        “你们怎么洗衣服?有这么洗的吗?别胡闹了……”
6 e6 c' P/ {% @+ L, Z. B5 M        老师走了,可好奇心未退的我们又开始了捶打。只不过声音小了一些。最后的结果让我们十分惊喜:这样洗衣服竟然真的很干净。看来朝鲜人的捶打式洗衣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 }% r+ W2 d% ?        可过了没多长时间,我们就不再“捶打”了。原因是:一是声音太大,总把老师召来。想一想也是,人家朝鲜人在江边,清风白云、蓝天阔野。一边捶打着一边说笑着,那是很美的一幅田园风情,而我们在水房里抡着胳膊的捶,不仅没什么风情,而且声震全楼,有些不像话。二是这样洗衣服虽然不用肥皂,也洗得很干净,但布料坏得快,有的地方被我们捶打得像纸一样薄。一捅就破。当然,也可能人家朝鲜人的捶打是有技巧的,不像我们一样往死里捶。不管怎么样,我们最后是放弃了。
$ i, s0 v. j& ^/ J( E, ]7 D        几十年了,就是这样的有关机院附小的小事却一直没忘记。& S9 I7 ]0 C) H. @3 u" i" Q3 h3 `
       最后再说一遍,“朝鲜式捶打”洗衣法,衣服洗得确实干净。有兴趣同学可以试一试。在你家卫生间里,把衣服浸湿(不用放洗衣粉或其他洗涤物品)后,就用你们家赶面杖开捶……当然,你得一边翻动着,用力均匀,不能总捶一个地方。这样洗衣服可有几大优点:省水、省电、省机器,还锻炼了身体,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低碳环保”。这可是我在机院附小时就取得的经验喔{:soso_e113:}{:soso_e104:}
0 x2 d4 n8 _/ }& z) j8 S' {4 n
发表于 2012-12-18 17: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18 23:16 编辑 + ~3 c* Z7 Y5 G0 H8 n9 A

) q3 y0 F) ~5 J9 c- j$ R. f2 \0 @5 i  P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二 —— 关于洗澡的记忆7 t' k2 R8 i8 b( u' N
3 E9 ~) r! P2 g
    ) y- W* k& E' V: I/ J/ ^. v% ^
        声明一下:年代久远了,也许记得不准,同学们可以更正。

6 S# n2 ^$ e( K/ [        机院附小没有洗浴室。那时的我们要去机械学院的洗浴室洗澡。
! e( x- v5 T  Y& h8 x        洗本身是没什么可说的,记忆中最特别的是,洗完了要接受检查。两个阿姨(也许是一个,可能记得不准。)站在淋浴室和更衣室之间的门外边,每一个洗完的同学都要拉过来,用手在他们的身上搓一搓,不干净的,一个巴掌拍回去——重洗。
% f: m* Q! \2 J5 t, k. ~0 _( [        在记忆里,我从没抵触过这种检查。所以,很难体会那些高年级同学对这种检查的抵触。比如,他们看到阿姨来了会起哄,或者跑过门口,不让她们检查。这些情景我记忆十分深刻。/ l9 C0 G4 i0 F! q
        还有一个景象我记得,那就是冬天洗澡时。洗完澡,我们提着湿毛巾向学校走,不一会儿,毛巾就冻成一个“硬板”。这时,我们再把毛巾高高的举起来,毛巾是白色的,高举着,就像一把大刀。男生们就大叫着“冲啊!杀呀!”一路跑回学校。* }9 |) F% s, G* ~; G9 r
        
发表于 2012-12-18 17: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8 17:28
  @. h, e  q, ?' g9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二 —— 关于洗澡的记忆& ~& l* }9 A  t( E# \7 R
2 K1 E3 @5 j5 W* n. A
   

8 X) D  ]/ }3 G! V5 i) [7 `我们小学原是有洗澡堂的,就位于宿舍楼一层的北面。后来,一层被幼儿园给占了,所以我们就没有洗澡的地方了。
发表于 2012-12-19 14: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9 14:38 编辑 + G6 m' K" d7 y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18 13:11
1 C5 P$ g! z. O/ `# U1 d大陆一位画家的画儿,属于《青春……》系列,这幅画,据说很多当年老知青看了潸然泪下。我校不少同学 ...

9 E  l, B+ Z$ K- ^& F/ [8 {2 b& @糊涂的贴画《青春之歌》(我的前夫)没有把完整的画贴出,我再贴一幅完整的油画。这张画确实冲击着每一个插队知青的心,特别是女知青,下面转帖的文字,很好地诠释了这幅油画。该画作者是王国斌。
5 @0 @% T! D* U: W" t( f% ^5 Y7 U) H, X, @3 f1 M8 s0 N: x
129440484132343750.jpg # x% q# O' \$ J8 e+ _! C# P

5 o" w; a7 T2 K5 Z4 b1 z忧伤的歌声1 e6 y- B1 Y3 Z5 l! `
“当代人”看待过去的一幕幕历史事件,虽然比较客观但有时很冷漠。文革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那个时期许多事件是荒唐、疯狂和违背人性的。但历史的距离反而产生了美感,那种真实的痛苦和激情恰恰就是一种很沉重、悲凉的美。我们对过去的赞美,有时却是为了抑制和治疗内心深处无语言表的忧伤和悲哀。4 w& b5 h7 [" c& j, J3 F
当年知青响应国家号召,红旗漫卷,战歌昂扬,带着浪漫主义的革命理想和激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现实很冷酷、残酷地粉碎了无数个青春的梦想。他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试剂纸,留给他们的是难于忘却的回忆和伤痛。- s$ y, @/ x6 ?- P3 u
我作为一个知青,内心还潜伏着青春岁月那种燃烧的激情和悲伧。一个个鲜活的少男少女,不畏艰难,为了理想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在画面中还原了记忆中那有些荒诞却真实发生的情景,有一种悲剧和辛酸的效果。靓丽的青春、女性的柔美又走进那个时代的“荒凉”和“寒冷”中。知青时期那种含着罪恶感的声音又悄悄拽着我的画笔:青春的牺牲和浪费究竟是为了什么?
% X% j% R/ J' g  ?- T让青春之歌饱含我的泪水、我的生命化成光影色彩在画布上流淌,是我做为一个艺术家用现实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对那段历史时期个体生命的解读和思考。我希望作品既真实又不失浪漫情愫。中国知青,作为悲剧的角色,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文物。我期望我的知青作品能穿透时代的距离,串联我们已散已久的记忆碎片并纪念歌颂美丽的青春。虽然政治不愿正视和重视,但知青那种年轻生命中纯真、坚强的信念,对民族的责任感和青春豪情会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片段中。; c  G0 H# C7 }* U" E+ ?5 n
——王国斌" d+ l8 [4 W( P& z% `- r. k- K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产生了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普基寥夫《不相称的婚姻》。在黑暗和残酷的势力下,面对女同胞的悲惨和无辜,被压迫被侮辱,普基寥夫愤怒地呐喊:上帝被金钱感化了?& f% D7 n1 z* V' P5 L5 Q  ~
《青春之歌》表现了一场六七十年代山西窑洞前的中国特色的婚礼。在那个难忘的年代,这种婚礼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和样板戏一样屡见不鲜。但是婚姻抛弃了金钱,爱情哭泣着追求贫穷。不相称的只能是阶级出身。在这幅作品中,新郎穿着新布鞋和褪色的粗布棉衣,脸色黝黑苍老,手指粗大扭曲,笑得合不拢嘴。他拥有当时最为崇高的贫下中农的阶级身份。知青新娘的眼神和坐姿则透出了她的无限委屈、忧伤和无奈。她已经无家可归,慈祥的父母也许身陷牛棚或遭不测。她脚边的旅行包是她的全部嫁妆。标语、牧羊铲和角落的胶鞋说明了新娘是个放羊改造的知青。她脚上穿的一双红色绣花鞋与她浆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那样的不和谐。这或许证明了她嫁给了村干部的老光棍儿子,屈服了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中被推上祭台的个体的悲剧命运。上山下乡不仅是一代人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历史决不能忘记的,需要正视和反思的惨痛的记忆。这幅《青春之歌》是一首关于青春理想破灭的挽歌,2007年首都博物馆“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出时曾引起几个参观的老知青当场泪流满面,是观众留言最多的作品。
发表于 2012-12-19 17: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三 —— 吓唬女生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22 23:43 编辑
8 T' {% d4 c! A7 {& `/ ?- s, N) ]/ t& x8 @7 {  b) d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三 ——  吓唬女生4 X" [- X- B$ a6 d3 O4 [

" X* O! Z3 @5 o! s        儿童时代的我们,有时淘气不知深浅。有一次我们几个男生从学校的北门跑出去,穿过北边的宿舍楼,从机院的北围墙跳出去……那时的金台路一带还是一片荒凉。记得那有一条小河,小河北面高坡上还有一个村庄。. x7 Z0 U( y, {" l& E3 U
        我们在机院围墙外的荒地里捉蚂蚱。这个地方还有一些农民的坟头儿。我们看见一个农民在一个坟头儿前烧纸磕头。我们很好奇,就在旁边看着。过了一会儿,他走了。可还没走远,我们几个跑过去,把坟头儿上放的纸一把扯掉(至今也不明白,坟头上放张纸,再圧块砖头是什么意思),又在坟头上踹上几脚,那个农民回过头一边骂着一边追过来。我们跳过围墙就往回跑,我们不敢往学校跑,怕那个人知道我们是机院附小的。好在那个人有点瘸,他跳不过围墙,只扒在墙头上叫骂。
# Y' G! t. W/ v; Q$ B* v* \6 I; i        吓唬女生是我们几个男生的一大乐趣。记得有一次晚自习,我们几个男生先跑回宿舍,用木棍支起一件衣服,又在衣服的头上用纸画了一个鬼脸儿,我们藏在女生宿舍里,等女生们一进门,还没开灯,猛得把鬼脸伸出去。看见女生们吓得又叫又跑,我们真是开心极了。当然,这种开心和快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的结果总免不了被老师尅一顿。
8 h* g# M6 L! m5 N1 L$ u        像这种捣乱和淘气不知干过多少次,有的是在计划之内的,还有很多都是随机创意的。其实我那时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最怕被老师批评,有时被老师抓住,就懊悔得一塌糊涂,痛彻心扉的保证以后再也不干了。可过不了多长时间,好奇心和破坏欲再次冲破一切。
1 H7 X, }7 ?0 i+ a% i3 Z( T9 Z$ P) t        儿童的天性就是自由,就是不知深浅。我的儿子在小时候也是淘气得没边儿,我没有过多的说他,有时还把我当年的“经验”告诉他。我一直认为,人能有一个自由天性的童年,应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和最美好的记忆。* r/ ?, {( w: X) v
发表于 2012-12-19 18: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9 18:10 编辑
4 u# J- P4 R6 `8 U( U, ~  T" y) e6 P* K( ^6 @4 t
《青春之歌》作者王国斌提到的一幅画。$ V0 o" W7 w1 L2 b# p7 o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产生了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普基寥夫《不相称的婚姻》。在黑暗和残酷的势力下,面对女同胞的悲惨和无辜,被压迫被侮辱,普基寥夫愤怒地呐喊:上帝被金钱感化了?
3 s! z% T, f! d, ^5 r
7f951357jw1ds17h98o1xj.jpg % l& |6 u8 \& J* y! a0 U# A; `
发表于 2012-12-20 10: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20 10:54 编辑 & u' m% w& w) Y' G4 ], B

* i, g7 C, B0 T" n元旦、春节又临近了,这幅画很多人不陌生吧?我们都经历过。
% i) ?' h- @. H" @ 那时代,我们一起排队很多生活用品还要票和证.jpg
  s; D3 |  X4 i
+ W  O" D$ p! u* @% O9 w那时代,我们一起排队很多生活用品还要票和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2-21 13: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四 —— 一觉醒来发现一个女生
; L# [+ I: `3 v# I1 N' ~8 n5 E- T
" ^' @4 y# ]5 N
+ j# H0 e/ K0 m* R
        机院附小还有一个医务室,医务室还有病房(也许叫隔离室)。同学们生病了,还可以“住院”。
* W1 }1 h0 U* T. @( u2 y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老师把我送到了医务室,我住进了病房。那间病房里就住了我一个人。
; ]) W4 N( \3 y7 k+ V: e% r6 b        不用上课了,想睡就睡,医生还给我送来了一大堆小人书。吃饭送到我的床前……以前我还真不知道这学校里还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地方。; i% C* U" C% ~- x* k* J! h
        可是那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对面的床上有一个女生,我非常惊讶。
% e0 h8 y# k( Y8 k        “这房间里怎么有个女生呢?”
/ Y* ^4 }4 i5 B        她也醒了,我们两个都坐了起来。我看着她,她看着我。这个女生我不认识,不知她是哪个班的。这可如何是好呢,我非常尴尬,那个时候,我已蒙胧的感觉到在女生面前要精神、要利索、不可没面子,可我要穿衣服就得掀开被子,可掀开被子我又几乎没穿什么衣服……这太让我尴尬了," f% o( U' S( @: z4 c
        她坐在床上,把被子揪到脖子,低着头,不时的看我一眼。看得出来,她也很尴尬。我们就这么坐着,最后还是我先行动了,我把放在脚下的裤子慢慢的顺墙拉过来,拉进被子,用被子挡着穿好,当我下床时,我看到她也是这样穿衣服(看来是跟我学的)。1 R( Y& A- A8 Y) t) `0 w- c
        好在那天母亲来把我接走,送儿童医院去看病了,以后我就在家里休息,没再回学校的医务室。否则,和一个女生住一间房,真不知得把我别扭成什么样儿。我想不是医务室的医生搞错了,就是他把我们还当做小儿童一样对待。可学校里男女生都分宿舍了,怎么到医务室就把我们塞到一起了呢?( U8 D3 A  e6 }  E$ j$ S8 v
        每当想起机院附小,都会想起这件事。后来想一想,这也没什么可尴尬的,我可以很礼貌的对她说:
1 r5 a* C9 T9 P        “同学,请你躺下,向左转(冲墙),再睡一会儿,我要穿衣服了。我穿好衣服会出去把门关好,你再穿衣服……”
+ _& }/ M( g8 U" x        如此而已。
( _% c( V- l: _  ~  w% O: h7 l    6 n2 v0 Y, o3 @
发表于 2012-12-2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21 15:17 编辑
: \* H- R/ }4 P: C; m5 {/ p  h7 ]: N, l3 F
! [: V' r' |" S% i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五
—— 一个巧合
1 V- C% r5 |4 {. k  j0 Y' S
% I( @7 ?' E0 J9 K9 l" Z

1 d0 \: I' O2 K7 v' p$ h        从小就喜欢飞机。在附小时,常和最要好的高晓阳同学一起去图书室看书。我们看得最多的就是《航空知识》。没新的就看旧的,没完没了的看,有些地方都快被我们翻烂了。对那里面的内容几乎过目不忘。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中国空军的米格系列战斗机,也知道在越南上空作战的美国飞机,什么f-4鬼怪、f-105雷公、f-104星、A-4天鹰等等。
; Z8 _4 K- H/ v. o/ D0 L5 R        有一天,我们发现一张照片:一排银白色高耸整齐的垂直尾翼整齐的排列在停机坪上。从机身尾部的军徽看,那是中国空军的一种飞机。因为看不到机身前面的部分,不能确定那是一种什么飞机,但从照片中飞机和人的比例看,我们想可能是一种中国空军的轰炸机。最后引起争论的是那机身尾部的半球型上伸出的两根“棍儿”?我说是天线,高晓阳说是炮。因为以后再也没有看到这种飞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这个疑问加上那张照片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0 {3 X! ~5 ]1 |5 O* v        上初三的那一年,我参军了。第一天上机场,远远的我就看到了一排高耸的飞机尾翼,近了,车拐了一个弯儿,从停机坪的后面开过去,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张照片。  \% N* T  ?& t
        “就是它! 就是这种飞机……”
    ) G/ b& s# V+ s* h
        新兵们下了车,机械师带着他们从机头看起,而我先往机尾跑,我看清了,那就是两门炮,两门
23mm
航炮。
/ b$ v, M1 N7 R0 m! ~8 e
        这就是中国空军的轰侦—5型轻型轰炸机。
; g7 w' [* T# y( N' L5 b        从那天起,我和这种飞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了六年。那种天天触摸它的感觉、我负责的侦察设备中的每一个细小结构……都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C7 s  P- I- w
        前不久,我才找到机院附小的同学们。当我看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单时,才知道高晓阳同学已去世了。如果他还在,我一定会找到他:
, R- S1 m- ~3 b% \2 C- R) ^8 v        “你说对了,那就是两门炮……”5 C' [3 D3 y+ i- P" C) s9 C3 X
       % a: }) f% S; |& M
    (
轰—5型(轰侦—5型)飞机已退出一线部队,它的后继机是歼轰—7
(飞豹))9 J- z3 K1 Q5 J& ~/ w. H
. I% ?, |- I) h3 e% b8 j# Z/ p
复件 轰五型.jpg
轰五型二.jpg
歼轰—7.jpg
发表于 2012-12-21 14: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21 15:08 编辑 : {$ p) q% r0 C6 o6 h: w/ f
! }# c8 ?# i' s% m; T& b
   1968年十二月二十六号我离开北京去山西插队,每年这时候要纪念一番,44年过去了,该说话的都说了,该做的事都作了,还说些什么呢?
. \3 g2 ?! X8 v% I/ r; P       当年一千七百万青年学生,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上山下乡,开始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迁徙,规模之宏大、场景之惨烈,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亘古难寻。
一个民族只有认真地反思历史,才能清醒地认知将来。一个不了解自身历史的民族,很可能会再次受到历史的惩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段历史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插队知青”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特有名称也越来越为当代人们所陌生。而今我们追忆那段往事,绝不是在这里顾影自怜,自作多情,也不想怨天尤人,慨叹人生,更不愿撩开时代留给我们的创伤,乞求后人的怜悯和同情。我们之所以追忆那段往事,就是要通过那段经历的反思和回顾,反省历史,感悟人生,告知当代,警示未来。我们有责任向年轻人讲述中华民族那段椎心泣血的历史教训,要让他们知道,在共和国的青年时期,他们的父辈--共和国的同代人,为了防范所谓修正主义的侵入,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运动,几乎浪费了个人的宝贵青春,造成了知识与文化的断代。
要让后代人懂得,不但共和国的建立,需要有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即使在和平建设年代,民族的进步,共和国的成长,同样有人为其做出牺牲、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有时甚至是惨痛的,而代价的承受者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用热血、热泪、用一代人昂贵的青春所换取的历史教训,能被世世代代永远铭记。

点评

平常心最重要.[/b]  发表于 2012-12-23 19:52
那天许海峰来了,片后介绍讲,此片是以他的名义描述一代人的奋斗史,是有艺术加工的。他的弟子陶璐娜也到了现场,参会的老人们没有像粉丝那样激动,蜂拥上前争要签名。老三届的人经历过太多,保持   发表于 2012-12-23 19:49
学姐语:“我们之所以追忆那段往事,就是要通过那段经历的反思和回顾,反省历史,感悟人生,告知当代,警示未来。”——老三届的哲理,说得透彻!  发表于 2012-12-22 11:28
谢谢告知,还是第一次听说许海峰是知青。有机会我也要看看这部电影。  发表于 2012-12-22 08:56
本月9日我在上海影城参加《许海峰的枪》首映礼,是免费领取票的。结果来的大多是退休老人,观看这部十八大推荐排第四的影片,许海峰是安徽知青,也是知青里唯一拿奥运金牌的人。看来年青一代不大关注这段历史  发表于 2012-12-21 20:51
发表于 2012-12-21 1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21 15:10 编辑
& T( R7 h2 u9 K  C
$ d: V8 @. @( O: A/ \+ n5 E7 E5 C" r% s) r3 U; z9 C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六
—— 默默的喜欢一个女生
  x3 u1 i6 j& \6 G1 ?- |
5 p# t' O) J( A
    & q; w' H0 K7 [2 ^) }. a: ~9 l0 m
      我在一二年级时,是在德胜门外地兴局的一机部子弟小学上学,三年级时整体并入朝阳门外小庄的机院附小。我不知两个学校是什么关系,反正三年级以后是在机院附小上学了。

+ }4 O) V7 f8 g% F# c- E- U9 X       刚刚上学不久,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很好看的女生。她长得十分清秀,瓜子脸,两只眼睛非常漂亮……总之,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女孩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她。在吃饭时、在休息时、甚至在上课时,我也时常不听老师讲课,而是不时的转过头看一看她。当然那个喜欢也仅仅是喜欢,没有什么远大的规划和企图。就是那种单纯的喜欢,纯纯的喜欢……0 m8 ~! S) C) s" j5 b( F
       三年级时,我们转到机院附小上学,不知为什么,她被分到别的班里去了。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她离我远了,我不能常常看到她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儿什么。
3 e/ J3 @& l* i' H" x0 L       一个七八岁,八九岁的男孩儿,喜欢一个女孩儿,有一天她离他远了,他不能再看到她了,他还会孤寂和伤感……说起来难以置信,可那就是我,就是当年的我。7 E& _7 N( u; }. k+ R* P
       不久前,我才看到我们同年级同学的名单,在另一个班的名单里我看到了周晓红的名字,看名字应该是一个女生,如果是女生,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当年和我一个班的那个周晓红……' H9 a' A; o2 [, x% h
       不管她是不是吧,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就算有一天,我走到她面前,“使劲儿”告诉她我是谁,她也不一定会想起我。
$ U) V  q# z- j5 _% ]       我想,那个周晓红同学纵有万般想象,也不会想到当年一个拖着鼻涕、吃饭还拿不住碗的小男生,对她还一往情深过,为他孤寂落寞过……{:soso_e136:}{:soso_e106:}{:soso_e110:}2 L' t5 o) B5 \7 ?# g) @* o
       还想说点儿什么,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好了,就到这吧。
4 S" I  V2 y+ c7 d6 }; {) l      我已经遥祝过一位老师健康平安了,再遥祝一位周晓红同学健康快乐吧。{:soso_e112:}
1 t5 M8 t2 N& ]" d3 U; p7 K2 @. H5 h# k" M
发表于 2012-12-21 17: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21 17:05 编辑
8 D, T: Y( H$ @) _& `1 s1 y3 T& q1 [4 o- n, w3 R# D. H, R! R3 i* _
                                                 桑叶
        & t' l' b7 ?* y* ~/ C' v2 E8 O! F3 o

* `1 j/ G1 \( g9 G      我在小学的时候也喜欢养蚕,兴趣浓厚。用报纸叠一个大盒子,作为蚕房。我养了好几个盒子的蚕,放在课桌里,像宝贝一样的照顾着。蚕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他的嘴巴很小吃起来却很快。我的同桌j专门为我到处去采桑叶。我从没有问过他在哪里采桑叶,也不知道采摘桑叶的“艰辛”,只管喂饱那些白色的精灵,我看着蚕宝宝吃着绿油油的桑叶了一天一个样,长得白白胖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j从小眼神里就有些忧郁,那时我还不能理解这样的情绪,总觉得他与其他同学有些不一样。蚕要吐丝的时候,我把一条蚕放在一个杯子的平底上(杯子倒着放),这样蚕丝就会均匀铺平杯子的底,不会结茧了。一条蚕吐完了丝,就把一张自己喜欢小图片放在上面,一般是牡丹烟盒上的牡丹,或者是中华烟盒上的华表。然后再把一条要吐丝的蚕放在图片上面,吐出的丝又结为一层均匀而透明的膜。两层乳白色的蚕丝膜夹着一张漂亮的图片,一个精美的小工艺品制作好了。我会送一个给j,谢谢他给我采来那么多鲜绿的桑叶。
        2009年,我在武汉探亲访友,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我的同桌j,彼此都感到十分惊喜。他已经是北京一家外科医生,兼任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他感慨:中国的病人太多,医疗资源太少了。退休后到湖北的贫困地区,帮助当地建立一家肿瘤医院,为那里的病人诊断病情、做手术。
        有一天我与他来到碧波荡漾的东湖边,初夏的风送来阵阵清香,喝着甜甜的莲子羹,回忆起小学时候的生活。他告诉我,为了采桑叶,没少吃苦。经常冒着挨批评的风险,溜出校门到机院去找桑树;北门外的农村也有桑树。他要爬到树的高处才能采到嫩的桑叶,刮破衣服、刮破手指是经常的事情。采多了还要用湿手绢包起来,保鲜。他说,很多次都想告诉我他心里的秘密,但是一句也没有说过。原来j的幼年生活经历比较特殊,出生后由于解放战争不能跟随父母,他被寄存在根据地老乡的家里,4岁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团聚给家庭带来无限的喜悦。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消息的传来搅乱了家庭的平静。有人说j是老乡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所生的那一个。J的父母去找那老乡核实,那老乡已经搬家,不知去向,使得这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j开始经常受到家长的责备、冷落,幼小的他不知所措。他喜欢在学校的生活,用友情弥补家庭失和的缺憾。我听了很受震动,j那时候竟然承受着少年心灵不能承受的重负!要是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多送他几个我制作的蚕丝工艺品。
j长大以后,也到出生地去实地了解情况,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世,依然没有结果。岁月在风风雨雨中过去了,家庭里情亲战胜了偏见与疑惑。j的妈妈把他培养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j遵循着中国人的传统,“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孝敬父母,从不懈怠。$ e  Q6 ~" S: Y4 y# l
        小学毕业以后,我就没有再养过蚕。也许是因为没有人为我采摘桑叶了。
7 B8 ?' h7 N0 E) l
- i2 h* H- q0 W8 L4 ~) x, g- W

点评

gui姐姐写得很详细,同学之间的感情很真挚,看后很感动。  发表于 2012-12-22 19:54
谢谢学弟,过奖了。毕业近50年了,还能告诉我身世,同学之间彼此保持着相互的信任,这是附小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发表于 2012-12-22 09:24
我们附小的那时的学生们,大多都是革命战争过来的家庭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不仅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青春,他们的家庭和子也经协了坎坷。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真情动人!  发表于 2012-12-21 21:48
看了这篇文章很感动。蚕、桑叶、同桌的细心。坎坷的经历。。。。。。真是很感觉动。  发表于 2012-12-21 21:45
发表于 2012-12-21 18: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21 20:35 编辑
( t  z, x5 @+ Z  m- f$ |* u' X2 G- _
我今天刚收到邻居好友王培给我发来的重要邮件如下:
7 a/ L4 |% q* r# w- b1 H4 U0 j收件人:
& b& p5 K1 H; t9 f0 U$ c"胡老师" <
hushijian2007@yahoo.com.cn>
: E7 @3 A& ]& z8 J4 q 胡老师您好!
/ B2 w4 m0 N- c  ]6 A& u- g+ G《老北京网》您校新址:
- p# f& F& ~. e& r  ?  m5 N' }
http://bbs.obj.cc/thread-76004-272-1.html
/ i2 u# I& S2 R 点击可进入。4 r* h0 Y% q5 E# b5 a
王培' g/ t0 D6 l$ j& X/ Y% k% @( c$ Q9 |
好友王培:% W5 v$ i1 x: u
感谢你费心给我寄来了《老北京网》附小的新址,我将它粘贴到论坛上,给附小师生上网寻家的便利捷径,我们附小师生都感谢您的善举。4 @: y/ D7 R2 Y" b% y& L5 r
    附小老师:胡世坚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17:36

6 x; W  N. R8 ?: p
发表于 2012-12-21 2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21 21:33 编辑
6 r+ p' r, @% K  R& J& a) ~
gui_my 发表于 2012-12-21 14:54 0 o7 c. F6 f5 G/ ~0 q0 Q; c- v
1968年十二月二十六号我离开北京去山西插队,每年这时候要纪念一番,44年过去了,该说话的都说了,该做的 ...
5 W0 P8 Y* P9 I" ]: n( N$ ?' a
转帖:历史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是非评价,不是以某些人的个人爱憎为基准的,而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为前提。对于当年的选择,不管我们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经历了那么多炼狱般的磨难,岂能无怨?宝贵的青春磨蚀在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又岂能无悔?时间的激流与岁月的风尘,无情地溶蚀了世间所有的苦难与辉煌;磨灭一代人青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声。我们对那段沉重的历史要说的只有一句话:“我们能熬过苦难,但决不美化苦难!” ---本人系下乡十二年的知青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2-22 15: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22 15:52 编辑
# J' c! \  S3 i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6 11:54
5 C4 L9 q0 l+ D- ?. M/ k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九 —— 《少年体育大军》+ A" P+ {( [$ J3 E2 \6 c+ M
. j5 ^$ i$ t8 w/ ~% e* j. W
  一九六四年是建国十五周年。在国庆检阅队伍中 ...

8 `- |* t$ Y6 ]4 L- o2 ?% l% k骑士儿时参加国庆节的少年体育方队接受检阅,这是人生特别值得纪念的经历,回忆起来让人兴奋骄傲。下面的动画,可能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我正是要借此凑个乐子,让人轻松一下。骑士不会介意吧。
- h7 j, x6 f/ X+ F2 G7 B( |7 \1 l. l+ S* J/ M% `7 Z
动画在2.gif
4 R/ j  k" o& @8 K6 l——我也正步走接受检阅,不过这样走可太费劲啦!
发表于 2012-12-22 16: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22 16:05 编辑 5 |8 [: D4 s+ K: [: G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8 15:41 ( Z2 E. M* N$ w( w+ _0 [4 w1 J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一 —— 衣服洗得震天响1 \* ^% c4 z4 ]1 ?* M, `: L  \

8 ]' E! e5 @: O        
在以前洗衣时用棒锤锤打衣服以便洗干净,这在当时的农村比较常见,并非朝鲜人才这样干。不过校友们从小自己洗衣,还会运用“绿色洗衣法”,不仅说明幼小校友多彩的童年,也说明校友们从小就不简单,富有智慧。来一幅洗衣动画,看看这种洗衣法多么累人。哈哈,要点幽默。
/ p+ [3 m- d6 B6 Y+ M$ p4 S* q4 \+ Y' l$ r' t  c
动画.gif
" N, E' d5 [- K8 R3 P6 F# }2 L——哟,衣服虽然洗干净了,可是却把衣服砸破啦!
发表于 2012-12-22 16: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话可谓一语惊世。真希望当前党和政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下定决心改革教育。这不仅仅对老师与学生,国家与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教育的失败。
& Y  L* C, z; K% u9 F( ^ 114740p7kbqar4riifegwf.jpg & W. D  |* ^  Z

$ G" r! Z9 o0 \9 g' G  |  V
发表于 2012-12-22 16: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22 17:08 编辑 0 g1 k1 T' P6 e2 \0 I$ X

- W& B: T/ }/ ?) X0 V$ g* H4 \
. K( d) ^! {5 k5 k% G7 g
凝望晚霞的骑士: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六 —— 默默的喜欢一个女生- s, @3 X$ Z! b$ M
4 m. i: b) f& P
胡涂人  有点朱自清“背影”的味道哎……
- J, H- j! O( h  g: p. ]
gui_my  真情难得,敢讲真情更难得。  : P3 [* X4 F8 `$ g
凝望晚霞的骑士  儿时的暗恋很单纯,很清纯,也很美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一说也挺有意思的。越是遥远的越是珍贵而值得记述。   
; B( h- ]/ C$ h7 R  v' u2 E; A- y失去的记忆  儿时早恋很单纯,能晒一晒勇气可嘉。我们班也有不少早恋的故事,不过太丢人不能说。 + M3 S% s7 X* _9 W1 ^

) u5 A0 Y5 b8 O* I) D& A7 f
哈哈,骑士儿时有这么一段浪漫的故事 ,现在敢于坦露,可能是因为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故事让人感到儿时的单纯、幼稚、可爱。: O6 v' h6 A& t+ X$ X$ W9 C
u=2228548004,2828926600&fm=56.gif
5 X2 i7 @7 u0 I& Z
* S# Z% F" q) w/ d8 X5 d3 c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q- s0 |+ L$ h) U5 K1 \
发表于 2012-12-22 17: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就要来临了,昨天收到胡老师寄来的新年贺卡——一件精美的2013年的摄影台历。打电话向胡老师表示感谢时,胡老师告诉我,这是她亲手制作的。看到这份台历,从选印照片,打印文字,到粘贴装订,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照片的内容多是母校师生相聚的难忘情景。这份台历让我感到在严冬中老师送来的亲情与温暖,谢谢胡老师。 白鸽工.jpg
发表于 2012-12-22 17: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看看胡老师所送台历中的几页。' }/ p* u4 y3 m' x' U1 m5 h$ ]
$ y" W* h8 `- l( _% H
_DSC0714.jpg
+ M+ R1 n1 O( f0 Q) T/ n& D( o/ o
, p. E! u1 {) P3 T% s( N$ L' a7 O _DSC0719.jpg
/ t+ {5 ^& k9 @& y, r6 L2 x8 n3 c$ A" e/ ?' a1 k3 b, X  ]: `
参加聚会的师生.jpg
发表于 2012-12-22 2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世坚 于 2012-12-22 21:40 编辑 8 i& M$ e$ ]4 V) g* }1 z( k

4 Y1 X# V( f4 g- D' s2 o# l       09年《4.11附小师生联谊大会》的召开,一晃就快4年了,那些近半个世纪的往事,那片附小乐土的快乐记事,久久地盘旋在师生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几乎到了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境地。所以晚霞骑士的晚到,所迸发出来热情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烁热了附小人的心,对附小人有着强烈的影响,是附小家园又一次掀起了对附小情怀悠久怀恋的又一次高潮,这种潮势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令人敬畏、欣喜不已……。
, {. g7 a; x# [  B! j. J2 z4 N6 f$ J      新年快到了,这是好兆头,祝愿为论坛辛苦又一年的附小功臣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特别是鞠大哥、西水车等学友您们太辛苦了,从中也充分展示了你们的才华,让人感激不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16:36 , Processed in 1.292794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