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21 17:05 编辑 * O; I. t0 X* z* {# g
# \4 Z4 m& m' ^9 g 桑叶
' V7 l( W4 H$ t! B
; V8 g5 r* o f" z0 ^' Y* L" L) q 我在小学的时候也喜欢养蚕,兴趣浓厚。用报纸叠一个大盒子,作为蚕房。我养了好几个盒子的蚕,放在课桌里,像宝贝一样的照顾着。蚕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他的嘴巴很小吃起来却很快。我的同桌j专门为我到处去采桑叶。我从没有问过他在哪里采桑叶,也不知道采摘桑叶的“艰辛”,只管喂饱那些白色的精灵,我看着蚕宝宝吃着绿油油的桑叶了一天一个样,长得白白胖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j从小眼神里就有些忧郁,那时我还不能理解这样的情绪,总觉得他与其他同学有些不一样。蚕要吐丝的时候,我把一条蚕放在一个杯子的平底上(杯子倒着放),这样蚕丝就会均匀铺平杯子的底,不会结茧了。一条蚕吐完了丝,就把一张自己喜欢小图片放在上面,一般是牡丹烟盒上的牡丹,或者是中华烟盒上的华表。然后再把一条要吐丝的蚕放在图片上面,吐出的丝又结为一层均匀而透明的膜。两层乳白色的蚕丝膜夹着一张漂亮的图片,一个精美的小工艺品制作好了。我会送一个给j,谢谢他给我采来那么多鲜绿的桑叶。 2009年,我在武汉探亲访友,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我的同桌j,彼此都感到十分惊喜。他已经是北京一家外科医生,兼任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他感慨:中国的病人太多,医疗资源太少了。退休后到湖北的贫困地区,帮助当地建立一家肿瘤医院,为那里的病人诊断病情、做手术。 有一天我与他来到碧波荡漾的东湖边,初夏的风送来阵阵清香,喝着甜甜的莲子羹,回忆起小学时候的生活。他告诉我,为了采桑叶,没少吃苦。经常冒着挨批评的风险,溜出校门到机院去找桑树;北门外的农村也有桑树。他要爬到树的高处才能采到嫩的桑叶,刮破衣服、刮破手指是经常的事情。采多了还要用湿手绢包起来,保鲜。他说,很多次都想告诉我他心里的秘密,但是一句也没有说过。原来j的幼年生活经历比较特殊,出生后由于解放战争不能跟随父母,他被寄存在根据地老乡的家里,4岁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团聚给家庭带来无限的喜悦。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消息的传来搅乱了家庭的平静。有人说j是老乡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所生的那一个。J的父母去找那老乡核实,那老乡已经搬家,不知去向,使得这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j开始经常受到家长的责备、冷落,幼小的他不知所措。他喜欢在学校的生活,用友情弥补家庭失和的缺憾。我听了很受震动,j那时候竟然承受着少年心灵不能承受的重负!要是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多送他几个我制作的蚕丝工艺品。 j长大以后,也到出生地去实地了解情况,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世,依然没有结果。岁月在风风雨雨中过去了,家庭里情亲战胜了偏见与疑惑。j的妈妈把他培养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j遵循着中国人的传统,“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孝敬父母,从不懈怠。
/ w8 l, p5 H2 p a 小学毕业以后,我就没有再养过蚕。也许是因为没有人为我采摘桑叶了。
# ]0 S; \/ |- }4 L* |. @% J2 ]
9 |) @; b7 u/ a9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