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6: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18: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3 19:35 编辑   r: F- q+ b& G/ y( E4 L1 W& p

8 E+ h' a3 \7 B( W. u( ~9 u3 \最近发现网上看连续剧不错,前些天看了两部泰国剧,目前正看日本的《坂上之云》,描述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历史大片,可从中了解日本人是怎样看这段历史的。强力推荐。

点评

我推荐俄国影片《契卡》和美国纪录片《朝鲜战争风云录》以及《越南战争》,这些片子有史料价值。  发表于 2012-11-14 10:08
发表于 2012-11-14 08: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4 19:14 编辑
/ Y% M% }! Y1 x
laojy 发表于 2012-11-13 13:03 " U& r+ {- S6 N7 n$ N8 m
all_right人在国外,身处风景秀丽的海滨,住着高级宾馆,闲暇是既打网球又在泳池击水.过得这样美,仍然忧心国事 ...
多谢鞠大哥指导,夸奖。用天津话说我就是和大家一块热热热热,真正忧国忧民还是各位学长,我就是跟着瞎掺合。说起来是忧国忧民还是忧民忧国,还有些不同。 车、记忆和糊塗屬忧民忧国型的。我猜是追求“民为先,社稷次之”,这看法不孤立,看看招商局前秦董事长秦晓在纪念他的同学也是当时西纠伙伴李三友的文章,是不是和你们看法相近。
9 k! j' o4 r3 f. J. _. Q7 n+ R& }$ ]
http://tag.caixin.com/search/tag/悼念李三友.jsp?channel=135 - J) y' t1 z+ `8 i5 K* p: G
http://special.caixin.com/2012-04-28/100385273.html
6 B7 ~" p9 X, n& v0 j" M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1_12_15_63128.shtml
& X2 O6 y# d9 R- S2 u1 L
再谢鞠大哥为我搬一次家!

点评

这个链接可能是因为有中文,要复制再粘帖较方便  发表于 2012-11-15 09:55
李友三进不去了,看了秦晓的回忆,很有意思,与我们那个时代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住校什么……怀旧啊。  发表于 2012-11-15 09:33
网上悼念李三友的文章不少,83年我差点调到西城区组织部成为李的部下。一般来说干部子弟与草民们对现实的批判有本质的不同。  发表于 2012-11-14 14:05
民为社稷之基,无民无谓社稷;民为先,才后有社稷;此乃千古之理。欧瑞附小的哈姆雷特。有的国家明白,有的国家糊涂。  发表于 2012-11-14 10:20
http://bbs.obj.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004&page=346&extra=#pid718154 http://special.caixin.com/2012-04-28/100385273.html  发表于 2012-11-14 09:0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5 13: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5 13:42 编辑
; x/ e3 o6 V: s* j$ b: ~) |  a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1-15 09:35
8 G/ I1 L5 w4 l, d1 V. \1 d& r2 _从外媒才得知:昨天闭幕式连央视都没有直播,境内外媒体采访记者在东大厅恭候了近二、三个小时,不 ...
糊塗你怎么那么悲观呢?胡总最后一步裸退划下漂亮的句点,并将写入历史。可能这“即不也不”路线是比较符合多数人利益的。若䏻有效减少贫福差距,强力打击腐败,保持GDP 7以上。老百姓日子应该会越过越红火。

点评

邓小平提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以身作则,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次胡锦涛又身体力行,迈出第二步。正如习的评价:高风亮节!为胡锦涛叫好!  发表于 2012-11-16 13:55
胡全身而退看似平常,实属不易,从执政算起这步走了六十多年。  发表于 2012-11-16 08:03
谢同窗阳光.(这次应是蓝的)  发表于 2012-11-15 13:53
还是选深色字好些。  发表于 2012-11-15 13:38
是不是我有点色盲,颜色越选越难看. 选不到蓝色^_^  发表于 2012-11-15 13:13
发表于 2012-11-15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5 15:08 编辑
- u! `' b5 e( p8 Q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1-13 16:30 8 E0 h4 B, @0 z
附小的哈姆雷特:是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天堂好?

+ @5 C' j4 v8 W$ {% |' y& [# j5 T      按胡涂版主的构思,将这幅照片修了一下,不知能否达到“领导”的要求。这样一看除了忧国忧民之处,桌上的一杯不知是饮料还是酒,如果当作酒,那还真是忧思万千,借酒浇愁。; Y+ L1 ?8 f/ d  e! F. T! Q; L+ L
     ! ]% f+ R& b- q- M" J
      从版主对这幅本来只是说发呆没有别的意思的照片被其题外发挥有了更深的意义来看,真是才思泉涌,太有才了。“无冕王者”确实厉害,all_right由此可被捧红上加红。不过all_right也要小心,如果哪一天得罪了版主也可能被棒杀呀!哈哈。(玩笑)
7 E% B& G. c* }1 `- D* J. [7 _* W; ]+ q& |7 g' D8 p* M
all_righta.jpg
' t9 u2 \/ B3 A
% i6 Q1 s  b4 ?' y9 ]
发表于 2012-11-15 1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5 15:57 编辑
3 c. E& U/ W* z+ t  O9 g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1-14 10:27
9 q& ~# A9 I! K) ~6 P& M7 Z, m转帖:    日本的崛起:盘子一定要洗七遍
  e' X1 Y9 T# `; k6 S                           ...

8 [+ u" A3 @- p以前曾看过一组《背负十字架》的漫画,意思与胡涂老弟所转录《洗七遍盘子》相似,现转录如下。
+ L3 f- j1 c/ G. R( ]! @9 M( q

' l% u4 i4 z3 f0 z( d4 N# c 1.jpg
0 a2 f" {& G1 X% N5 I9 A% M' f第一幅漫画中有许多的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6 _9 s; Q' ~2 N& W

$ l# @6 d2 X# B& \ 2.jpg
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
" a& X, B4 ^6 E) H  S: A8 P 3.jpg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
% Q+ [4 v; p. d- H  j% s/ e

0 Q2 A" J" J/ X 4.jpg
他砍啊砍6 U" g7 L) Y" U5 _& z  i
*
$ F1 H* }0 V7 t/ U; c/ W8 E7 v  [9 T 5.jpg
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
4 Y* |4 v' _; q" [! V6 d% D( j& p% L9 `) y, d3 C$ i( I
6.jpg
# w& ^7 K) O3 j: a1 H
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走啊走,又走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 z2 ?; H2 M4 D' i# ~9 \4 Q0 Q. t

. L* k- |5 R. p9 ] 7.jpg
上帝啊,请你让我再砍掉一下吧,我保证可以走的更好!3 A, C$ z( K0 [' V3 y1 b% O+ B
*" v# h3 c% w0 ^1 h& b
8.jpg
他又砍啊砍....
# }2 l3 t1 ^0 v" a  s. m*3 L' |' o7 [, Y" m" d3 w3 R
9.jpg
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 J8 g# k4 k3 E
6 G0 s* D* H$ ?9 C  B" O
10.jpg
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看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却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 |+ V- J. a/ r3 G3 x; C
, U$ O' K+ e7 K7 A3 h
11.jpg
: X' K8 u/ P9 B; X3 y- s
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他,该怎么办呢?!0 K1 j- Q. D! R+ O' ^; u: m
. d" b4 B( e" k' ^! b9 p1 P
12.jpg
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7 ?. l$ e* S0 I( l4 l
% T$ E& i5 H/ V- ~/ c  Q) s
13.jpg
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 V( F' y8 u% b' [$ x. R

  T1 Y+ L+ B! L- E% n. b! C0 N 14.jpg
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这个时候,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一句话:曾经有一块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需要它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
    8 `8 o& G0 Z4 F% t6 ~
    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这也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
    所以,请不要埋怨学习的繁重,工作的劳苦,因为真正的快乐,是挑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我们也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8 x$ O9 t% h% M1 I! x  Q    We allhave our crosses to bear.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十字架。的确是这样,漫画中的每个人,都是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十字架,而当沟壑出现时,他们也正是利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帮助自己跨越沟壑,继续前进。
    所以说: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
                 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
                 有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
      但是,穿过黑暗,我们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走出痛苦,我们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
      告别孤独,我们也一定能收获灵魂的深度!

点评

这个寓言故事与”七遍“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平凡的小故事,让人思考。  发表于 2012-11-15 15:5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5: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6 09: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6 13:38 编辑 ( j$ G; w1 I: c4 i/ O
laojy 发表于 2012-11-15 14:56 7 \2 o" E! Y3 F* _; p6 w. K8 m/ I
按胡涂版主的构思,将这幅照片修了一下,不知能否达到“领导”的要求。这样一看除了忧国忧民之处, ...
照片让鞠大哥又给美化一番,其实当时一半吋间在想:晚上这顿饭是楼下吃呢?还是自已做?也在发愁。哈哈!3 @! N9 X. c' E
这几天正赶上十八大,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跟着凑热闹。其实我和各位学长理念一致,可能对促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时间点有少许不同。另最初想中国的腐败太过了,应有一位强悍人物来执掌中纪委,结果如习总所说“本身不过硬”,当时也不知里面有这么多故事。看来这重任落在记忆校友王副总身上了,就看他一贯的三下五除二的魄力了。好像他在亮相时情绪不够振奋,也可能我眼神不好,没看清。

点评

王的老爸好像是北大的,起码是文化人儿吧。  发表于 2012-11-17 01:56
点评受字数所限,错了也不知能否纠正。接上面的点评最后一句是“能否还像前几任那样做太平官,让人不禁愁绪万千。就是让几位学弟担此重任恐怕也振奋不起来。”  发表于 2012-11-16 19:07
哈哈,几位老弟对国事要人还真是知根,知底,观察细微。亮相不够振奋,除了大家说的,另外是否对任此重任,深感担子沉重,面对当前整个社会对反腐败的强烈呼声,能否还前几任那样平安做官,让   发表于 2012-11-16 16:19
王岐山当年是4.4派的头,另有李学勇(江苏省长),尹蔚民(社会保证部长)都是我们35中的。他们不算人才,不如我们附小,骆小海.郭路生.翁永曦。  发表于 2012-11-16 13:46
习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可能就是说给搞纪检的人听的。据说王是胡同串子出身,分析起来这种人和事佬较多,所以不够振奋。当然还得看他的实际表现,真人不露相嘛!  发表于 2012-11-16 13: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6 15: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y 发表于 2012-11-15 15:35
( {+ q' I9 }0 t) f- O* A以前曾看过一组《背负十字架》的漫画,意思与胡涂老弟所转录《洗七遍盘子》相似,现转录如下。
' E; N4 w8 B6 W3 p+ u2 c3 |* A
很有哲理 好!

点评

哎,附小的姑娘,又回娘家门儿啦。哈哈哈,玩笑。希望常看到学妹的摄影作品,美化我校论坛的板块。  发表于 2012-11-17 10:06
见到革命后代,让人高兴。  发表于 2012-11-16 19:20
发表于 2012-11-16 1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让美好的秋天白白虚度,到巩义市的长寿山看看有无红叶,这里的秋天还是充满生机活力。不过红叶没有北京西山的漂亮,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灌木的红叶,有些照片我作了加重红叶的处理,请大家指教,特别是革命后代有时间多多批评。9 v2 }4 h2 k0 Y. c0 a: I6 ~0 A7 R
' o# B5 Y) k' R0 I0 v: q
! B2 C( ~" o( y. o
_DSC0630.jpg # n# n7 J+ ^7 X7 \: ]
. c0 a' b- N8 i, i; `
: L# d! Z* d* @* K6 D, }" I+ c
_DSC0599.jpg
( D: F' X- B3 d' r' h8 q
8 r! K$ U9 E$ Z; D2 i _DSC0672.jpg ' w. z" W7 T/ G- i7 f* w0 M& Y
3 I; c* s/ j( F  [: _. E
_DSC0764.jpg
3 b1 ?$ E9 G, d7 Y) P/ N+ F! }- w1 W- i8 {+ C5 X4 o0 A0 |7 c
_DSC0769.jpg % w5 M7 Z1 b* H7 f: b
; `6 k7 }: o$ R! D& r  N+ c
_DSC0835.jpg
4 P, ], s( s& I. \" }/ D1 O' A# F, N' ^" ]5 z
_DSC0836.jpg
" X1 R9 V1 u; K7 g
" e1 J* ]) O" m# E) n% c$ d. ? 红叶.jpg 1 X* f5 g  s7 Z/ s; h: m6 B
这幅照片的蓝天白云是我做了处理,当天并没有这样蓝也没白云

点评

起初猛一看以为是香山的红叶,后来……固义红叶和香山红叶都是红红的叶,都一样的壮美啊!  发表于 2012-11-17 10:09
巩义是巩县吧,郑州的下一站,过去经常去的地方, 现在这么漂亮了.  发表于 2012-11-17 08:12
发表于 2012-11-16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all_right_1 是不是我有点色盲,颜色越选越难看. 选不到蓝色。
: @5 H7 F+ h. f, }: O9 z" ]/ m- j. X% k
在编辑栏内点击工具栏的A就会出现色谱找到蓝色点击就可。

点评

直接写color=Blue  发表于 2012-11-17 08:05
鞠大哥,怪我没说清楚,我用的是iPad 有时点"A"时,颜色模板乱跑, 不能完整显示.现在我直接写""  发表于 2012-11-17 08:0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7 1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7 10:35 编辑
( l9 |; p& v. ], E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1-17 10:15 $ {5 G0 e$ \8 _$ J) c2 ?) ]
眼下 “山穷水尽疑无路“,瞻前”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未来在路尽头。
, X' C5 \" z; s! B# P+ O' ~        此图可以供习 ...
修正了一下,稳定的效果怎么样?走起路来不用过多的精力去维稳了。
6 g5 X2 v% @% s* y 101336edpocqpyophmo3oy.jpg

点评

哈哈!就是因为我会修照片吗?  发表于 2012-11-17 12:15
如有来世,我有幸,有资格当上选民,一定投一票选西水车老哥当总书记。哈哈哈。  发表于 2012-11-17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7 21: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录一篇有关胡锦涛裸退的文章:( k! u4 }7 F" c% _2 U3 j
3 g) k! R7 f3 v* n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原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一反党内总书记缷任后仍担任一段时间军委主席的“常态”,而是选择完全“裸退”。
$ Y2 \, M3 H6 F. F5 `2 `; ~7 _    胡总书记裸退的政治姿态,开创一代新风,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定下了尊重制度、不拖泥带水的明规则,无疑是十七大胡温领导集体留给历史和人民的一份民主厚礼,彰显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四大提升,其民主进步意义,堪称是划时代的里程碑。
( g( R* p- _7 N/ ~* H: l     首先,标志着中国从个人权威向制度权威转变提升。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一直是天授皇权,赵钱孙李,轮番冠冕,依不依不由你。从古代皇帝,到民国政府蒋委员长,再到红色革命毛泽东时代,只有领袖权威,而无制度权威。制度权威是现代法治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个人权威凌驾于制度权威之上,是专制社会中人治现象的体现,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是对制度权威的挑畔。提高崇尚制度的素养,需要从每一件事、每一道程序入手,每个人都遵守制度,按游戏规则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权力服从制度,才能树立起制度权威。1 t: C% T5 T3 z
    其次,,标志着中国从圈子政治向规则政治转变提升。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中,“圈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封建社会的政治官场,一直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特权系统,也因远离普通民众而充满神秘。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呼风唤雨纵横捭阖,有人蹉跎坎坷黯然失意;有人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有人崖岸刚毅洁身自守;有人特立独行君子和而不同,有人见风使舵结党营私。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宦海生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在牛逼和苦逼中,荣辱沉浮。实现国家最高权力的彻底任期制度,凸显的是中国执政党的制度自觉、制度自信和制度自律,顺应民心,不负使命,体现了国家政治文明不断嬗变,不断向前、向善。神坛领袖的背后,是卑贱的臣民;任期领袖的背后,是站立的公民。
- l+ w2 O. J. |/ X0 C' T0 i' p; C    最后,标志着中国从神坛领袖向任期领袖彻底转变。我在《从哄时代到理时代的中国》一文,曾提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既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哄传”史。庙堂之上,江湖之远,传说纷纷,“哄传”文化风生水起。封建帝王的横空出世,像魔术师一样,总披上一层装神弄鬼的外衣,显得神秘异常。各种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纷纷加入“哄传”大军。帝王出世,赤龙盘栋,赤光照室,神光之异,紫气出户,各种托梦。帝王瑞徵,其实都是迷信“哄传”,为了愚民,让天下人俯首为奴,坚信“天子统治是天经地义的”。在历代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先造谣再造庙”,“造了庙再造神”。
; ~1 [, s  I4 n: N( P    政治家对权力的取舍态度,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胡总书记的裸退姿态,将为中国民主和法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必将载入史册。上台精彩,落幕洒脱,这才是伟大政治家的优雅风度,这才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规则权威。
  d  |& s3 J1 N  I9 C. i

+ b. U% Y- o7 G9 `, ~! K0 k
发表于 2012-11-17 2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1-18 06:24 编辑 ( f2 R+ f( u1 C, A5 v4 v  P6 k

7 A% U5 j& J+ `% P请大家看几幅胡锦涛早年的照片- d- X& r" {. G" P
4 S9 k& U' s! F# n5 n/ P3 {
1.jpg - O/ p. e* B0 P2 Q1 l) H" Y
四十五岁时的胡锦涛,中间者为当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
/ a* ?! B% W1 K 2.jpg
8 ^/ z2 V/ F+ s/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下乡体察民情。 $ C! R' U! W3 B! L: Y
3.jpg 9 V# u/ |- v! t( H! {
1983年8月4日,陈云和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出席少先队夏令营活动的火炬点燃仪式0 i$ f& s( y+ m
4.jpg 7 t8 x/ E/ s" T# {3 I
年轻时的胡锦涛* M) x$ L' R, @! C
6.jpg
8 d2 m" ?% M' O. y0 r7 d/ w胡锦涛在车间和工人在一起2 q0 S- M# T6 s0 j! X0 X- t4 B. H& B
7.jpg , [; ?4 z/ S) b$ v  d6 l: u
胡锦涛在大学生食堂
6 c6 {0 n7 d/ @ 8.jpg / C- O7 u+ S: j, g/ m6 g7 L7 z
胡锦涛参加劳动
  r, a* o4 [0 A) I) q6 [& ` 10.jpg
( W2 I3 ^9 x& z胡锦涛陪同胡耀邦访问村寨
+ |9 w4 v, |1 y: y% R; A 13.jpg + i% r' v0 {8 C/ @. U/ ^3 y
胡锦涛游舞阳河

点评

胡哥为人低调不张扬,就是缺乏魄力,过于因循,为党的“团结”,忍辱负重,像一头老黄牛——只在耕耘,不问收获——收获的可能是龙种,也可能是跳蚤。不过他这天鹅般最后一歌,也旷世回响  发表于 2012-11-18 14:34
发表于 2012-11-18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8 09:21 编辑 / u! j% W4 S8 _3 O

3 G; ]" Z- E5 D8 z* q( O4 L再转录一篇有关习近平的文章
, z+ m7 V4 b6 A/ i- n1 M( s6 G

7 i/ C2 F6 H4 f3 m% D% S; q7 A- A2 d1 @( `, [) Y( ~3 `
习近平往事
    7 v6 D# ]% |" k1 J& o2 h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习近平就是当年千万知青中的一员。
     
0 S  y7 [; F# {5 W
     延安市沿210国道向东北方向大约70公里,有一个叫文安驿的小镇
    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公里,就到了梁家河村。1969年1月,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来了一群北京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团子”(即玉米面窝头)。二十多年后,这些人有的做了当地普通工人,有人回到出生地北京,也有人当了领导干部,其中一人就是习近平。

  ]( k% D7 ]) ?1 N6 o% f9 H
他带了一箱子书下乡
   % d' ?) ]- Z; {$ X- L
       今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期间,在和南昌大学走出的大学生“村官”交谈时指出:“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从习近平这段话不难看出,插队这段经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七大当选的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中,除习近平外,李克强、王岐山等人也都有插队经历。
   
& ~0 z9 v! [. r0 n5 z       梁家河村40岁以上的村民至今还记得,那年隆冬的时候,公社通知说上面派来15名北京“知识青年”,要生产队派人接走。
     / U% j+ D# n) }- A
      1969年1月13日,吃过早饭后,大队支书一声吆喝,社员们赶着队里的毛驴,浩浩荡荡朝文安驿公社行进,约摸个把钟头后,大伙儿就拥进了公社大院。
   
/ S$ G- I4 ?+ d) ?2 `) E" X3 M$ e       面前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小伙儿和姑娘,虽然个子已经长大,却显单薄。“他们的脸比农村人白,一开始不太爱说话。”时任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的石玉兴回忆说。
       O/ l- V3 g5 c$ E# o
       交接的场面远没有社员们想象的那么热闹——公社已经把知青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给自己的人,点名确认后,社员帮助知青拿箱子铺盖行李,知青跟在社员后面回大队。
   
4 ^6 L' Z; U2 I8 J0 u       搬运行李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现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后生,平时村里人都知道他精明。那天给知青扛箱子的时候,他率先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小的棕箱,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悔自己上了当,嘴里嘀咕说,这北京知青是不是带了金元宝。后来证实,那个箱子是习近平带的,里面装的不是金元宝,而是一箱子书。”

! A, i. o" `7 S# j& E7 m; P" M
吃苦耐劳好后生”
    这里叫梁家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条沟渠,雨季的时候沟渠里才流淌一些泥水。
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先人们利用这种山坡地形顺势挖出一孔孔土窑洞,就是家。全大队二百多名社员就住在这些土窑洞里。
   
( A* J" C2 ?" l! u) ?      习近平被安排到二队一户社员闲置的土窑洞里。土炕、灶台、团子,眼前的这一切,知青们都十分陌生。土炕是什么?土炕就是床,和床不同的是它是用泥坯做成,下面留有烟道,做饭时烧火的余热可以用来取暖。团子是什么?团子就是窝头……
   ) U/ t2 k. l0 Q! N0 q) u9 x
       当时,这批知青的年龄大多十六七岁,习近平更小,还不到16岁,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这15个孩子中间,有10个人的父母正在接受批斗。
    . J0 R1 ~  T6 X5 I0 L
       按照石玉兴的回忆,知青来到梁家河的第一顿饭,吃的是当地名吃“抿尖”。
    + G' b( Z4 c' G6 O; N( [- i9 C
       抿尖的原料以豇豆或豌豆面为主,也可以掺入一些小麦粉或玉米粉。面团和好后,放在一种类似擦子的器皿上(叫“抿尖床”),下面是沸腾的锅。用一个“工”字形木板(叫“抿拐”)在抿尖床上往下搓面团,抿尖就会落入锅内——有点像面条,但不到一寸长,两头是尖的,故名“抿尖”。抿尖爽滑筋道,味道好,营养高。不过,在那个年头,这东西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平时乡亲们吃得最多的是团子,也就是玉米面窝头。
   
6 S2 d6 q1 A! L% K- _7 l1 y( p       23年后的1992年秋天,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时,乡亲们依然你一斤我两斤地给习近平送来礼物——“杂面”、豇豆、芝麻、小米,让习近平回福建后吃家乡的“抿尖”和小米汤。习近平也惦记着乡亲们,他挨家挨户看望了大家,还给每户人家带了一只闹钟,让它提醒上学的孩子们按时到校。“陕北人一贯厚道、热情,知道娃娃们从北京来了不容易。队里虽然穷,还是尽量照顾他们。当时社员吃的团子里要搅一些糠和麸皮,给知青供应的是纯玉米面,让他们吃玉米团子,在那个年代就很不容易了。”石玉兴说。
    4 I  N- w+ m0 }
      习近平插队梁家河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基建队劳动。基建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坝淤地。

- G4 D* C; V* k& h9 U; ^! |1 h; v, J/ [  T: W       梁家河村村民梁新荣那时只有十多岁,今天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时,还是历历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书生的架子。”
    ! f7 ]; X. m2 {; f8 H/ o
       今年79岁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 l8 V) I8 j3 O+ }) O3 |. T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在梁家河村人看来,习近平以后取得的这些学业成绩是顺理成章的——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记得习近平的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他看书有个特点,喜欢把几本书摊在桌子上看,不让人动。有一次,我翻起来看了看他的书,他不让我动,说要是其他人动,他就生气了。他不仅比我们爱看书,和其他知青比也不太一样。”石春阳说。
(待续)

8 ]+ U4 Y! e' c: a( _1 j2 ?
发表于 2012-11-18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8 09:29 编辑 " f: g+ R, O5 I9 w

, s3 _) P9 K, b* c4 q* j* K% M2 q(接上帖)- v! c. V  x. Y. ~

4 w  }# i/ [  p3 h* \5 ]+ L
我是在延安入的党”

+ ?8 I5 @3 P; E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 e- z& F# o' |- }5 b- C8 f, [       听完代表的发言后,习近平激动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习近平1974年1月入党。据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回忆,他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
. @+ ], I$ C! M. l4 w/ C: r+ Q. g
       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向党组织递交过两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当时正在受迫害,父亲的所谓问题影响了他,没有批准。第二次申请时,组织上按照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党。
: l8 F* e2 B# v" i8 V
       入党后不久,习近平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那时,梁家河村到文安驿已经修通了架子车路。冬天里,社员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有一件事是拉煤,以供一年做饭取暖用。这些煤由汽车从附近的子长县拉到文安驿公社,然后再用架子车拉到梁家河村。两人一辆架子车,每车能拉三四百斤。
1 Z6 ~* u" F$ b8 j" R
       石玉兴当年就拉过这种架子车。他说:“路平的时候还好说,要是遇到上坡,不出几身汗是拉不上来的。”
# y5 e) ?% N! |: A( a/ q$ Z! i
        据石春阳讲,有一天,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想到村里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几天后,习近平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

0 _& R& V  J) V6 \* Q       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未接触过化学、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们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

6 [$ ?' k6 O' K" H) v& s, O      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据梁玉明讲,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 d5 i# X/ w& a1 M1 x2 H7 \# @2 d/ Y; }) l       今天的梁家河村口立有一块碑,碑文是这样写的:“(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建沼气(池)60口,这口沼气(池)是保留的其中之一。1975年8月,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村上做了经验介绍。2007年10月,按照沼气建设新技术,此井在原先的基础上改造维修为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继续为老百姓服务。”

8 l# d; j) D' \      2005年3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淳安县视察的时候,专门参观了当地下姜村的沼气池。他风趣地说:“我曾经是建沼气的‘专业户’。30年前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当党支部书记时,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村。当时还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一定要把建沼气这件事办好,让群众真正受益。”
4 a- \# D/ h4 D2 _* d' q
       顺便提一下,插队梁家河的这15名北京知青,有的不到一年时间后就以病退撤回,也有的被推荐上了大学,后来搞了学术研究,有在当地招工后来招干后来又回到北京做生意的,也有人留在延川县娶妻生子过着平静的生活。& J- g/ `2 U- h5 J5 v

; J# s2 t! t6 h1 ^(待续)
发表于 2012-11-18 0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8 09:34 编辑 1 C2 |# [* j2 d
" c) w; Y6 p# j8 |4 _0 L* [
(接上帖)
3 e8 J9 h8 T' O0 U
- ~' G3 y* I% |6 G$ m; D# j
“乡亲们还吃团子不?”
2 _3 j, c* o: X) w' Q- O: o  x
        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这时他已经在梁家河干了将近7年时间。
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梁家河的老少社员,甚至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听说习近平要回北京上学了,队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

5 j8 e& w- J/ s6 ?  v- d9 L8 _        当年10月7日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他们排了很长的队送习支书,足足送了十多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60华里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一同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那是他们第一次照相,花了5元5角钱。习近平要付钱,大伙儿不让,最后你三角他五角凑够了这些钱。

+ ]( R  v1 p6 O# \        习近平和乡亲们的这张合影,至今还留在梁家河村的好多村民家里,吕侯生就是其中一个。
习近平初到梁家河大队时,被安排在一户人家的窑洞里。不多久,因为这户人家的孩子要结婚,习近平就搬到吕侯生家的窑洞里住。如今,这孔窑洞早已不再住人,因为风化,有的地方泥坯脱落、墙体裂缝,用柱子顶着。窑洞里除了放一些农具杂物外,墙上还挂着当年社员们会战时用的马灯、水壶、书包和煤油灯台。
" W9 y, }: P+ u& S6 J8 R) H
        吕侯生的母亲去世早,他从小学会了做饭。习近平住进吕侯生家的窑洞后,就主动向他学习做饭。吕侯生与习近平年纪相仿,两人经常住在一起。

) X" [/ x) Z9 w: s# y/ Q, Q; q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一直关注着这里的乡亲们。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的领导后,接到吕侯生的一封信,说他的腿出了问题,在当地治不好。习近平就让吕侯生到福建,自己花钱为吕侯生看病,虽然腿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但这些帮助让吕侯生终生难忘。
# G  g  M4 T; C$ i3 I5 I6 Y$ \
      “近平见到我后,第一句话是问乡亲们还吃团子不了?我说基本上不吃了。他笑着说那是吃白面了?我说是的,他就很高兴。”吕侯生说。

5 z: ?& Q+ T. C7 @& t       梁家河大队有个劳动模范叫武林娃,智力障碍。生产队时期因为干活过于卖力,腰和手指落下残疾,不能伸直。习近平从福建回到梁家河看望相亲们时,看到昔日牛一样勤劳的林娃不再强健时,他眼眶潮湿,握着林娃的手半天不肯松开,随后从口袋里掏出几百元钱塞给林娃,在场的乡亲们无不为之动容。
/ z7 z1 k! s) ]  w) C
       王显平是延川县交警大队协理员,比习近平长3岁,是土生土长的梁家河人。习近平插队梁家河时,王显平也刚刚初中毕业返乡,两人曾一起劳动几年。后来王显平在公社招工找到了工作,习近平还留在村里继续当村支书。

' Q: ]1 k5 X' R7 g       王显平说,以前他就想问候一下老朋友,但考虑到自己在延川县还担任着领导职务,给已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朋友写信容易被人误解。现在退下来无所求了,“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4 u7 M/ S* t* G' R/ q, o0 z8 Z6 z
    “我经常提醒村里的乡亲们,近平现在很忙,大家千万不要打扰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力更生、辛勤劳动这个根本。”王显平严肃地说。

8 v4 [' }8 ~1 l9 f& b7 H- Y
发表于 2012-11-18 1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1-18 10:26 编辑
4 ~6 B& n8 k$ H( G0 `/ _3 a) }: ^0 y7 u
再转贴几幅有关习近平的老照片( Z; r( T0 Y. \! ^
: }) w3 e7 o9 N+ E+ [1 u. l
3.jpg $ u# }+ I, i# E. I4 ?
习近平父亲习仲勋与母亲齐心3 B- [4 r6 `: l5 H7 U
7.jpg
* Y1 x1 `+ P, {
习近平全家合影(前排右一习近平)
. c4 H0 r2 S" H) o& N! G 4.jpg 8 L  ^8 |  L6 l/ o: D
1958年,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资料图)
7 a- B$ ~2 ]: W1 o
4 k+ \# H/ h% k" v  _' D
2.jpg ( G9 @2 b' h" ^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住过的窑洞(资料图)
14.jpg
$ ^% C1 b0 E! J
& k# T; I, H- b' n. _3 Y送习近平上大学时,梁家河村民和习近平的合影(前排中为习近平)& {- g) Q0 C: e/ [' D. g

& B$ `" d' \5 @+ ~% S7 I 5.jpg
% J; s! ?# w& u* Y" Z, Y7 [( f3 X& {
15.jpg 7 [# R+ }( m3 y" s) b4 p. o
习近平与彭丽媛(资料图)( o! V7 `' b& E6 `+ x
11.jpg
) |$ d2 B0 \0 k& P习近平与家人在一起

点评

我当年去孙建荣(孙照寰的长子)家聊闲,那时习在福州、张茅在京为官。他对我说:“习近平和矛矛当年都是我的哥们,文革时常在一块混……瞧,现在这个哥俩混的多壮,哥们儿混的多惨。”  发表于 2012-11-18 14:50
习仲勋和夫人齐心、妹妹习冬英(前右)与子女合影。后排左起: 习近平、习安安、习正宁(已因车祸去世)、习桥桥、习远平。  发表于 2012-11-18 13:04
当年,他前妻去了美国,希望他也移民,结果他拒绝了,从此天各一方。  发表于 2012-11-18 11:36
刚去找了一下,真有一张合照,但不知哪位是.  发表于 2012-11-18 10:59
鞠大哥,第一任媳妇照能找到吗?糊塗和我比较俗^_^ 是不是瘦高?  发表于 2012-11-18 10:43
发表于 2012-11-18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军委主席的服装就是这样的固定样式?不同于军装绿颜色的橄榄绿军便服,没有领章、帽子。邓小平是否穿过?从江泽民开始就是这样。
/ o) h# Q1 f: t: T* Y5 h MAIN201211181037000279404827966.jpg ! ^: p4 J- o! B8 y

点评

以军委书记现身时,所穿的制服。从江开始的先列。  发表于 2012-11-18 14:5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5: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16:35 , Processed in 1.28572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