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作品中许多胡同已成废墟,希望免费提供图片出书
[新京报]“80后”万张胶片记录北京胡同
7 I/ {5 |$ U1 j! E: ^0 {2009年摄于原宣武区棉花上二条胡同,墙上的拆字已成现实。
[新京报]“80后”万张胶片记录北京胡同
1 k: i0 z1 S' [; D( g
2007年拍摄于原宣武区棉花下二条胡同,如今这条胡同已经被拆得残破不堪。
[新京报]“80后”万张胶片记录北京胡同
1 A0 ~8 v& W7 P, s2 Q. K7 U: E) B. U
2007年摄于原宣武区校场口山西街胡同,现该处已经盖上新楼。
[新京报]“80后”万张胶片记录北京胡同
3 x+ @7 o! ]8 O! O; s4 C: h
2009年摄于潘家胡同,如今该胡同部分已经被拆。 新京报报讯 历经10年,用近万张胶片记录二环内的胡同变迁。近日,80后摄影师栾正曦将这些照片上传到老北京网,引来不少“京迷”的关注。 ( O2 w' _& L* _5 k% g* z, \2 M
27岁的栾正曦在网站工作,父母都是老北京,按他的话说他“算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10年前,学习摄影的栾正曦产生了拍摄胡同的想法。“青砖房,门口立着的墩布、簸箕……”这是栾正曦眼中最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风情。
+ _( P% j' @ D$ T0 z3 S 工作之余,栾正曦的时间都用来跑胡同,用胶片记录胡同。栾正曦称,随着旧城改造、胡同拆迁,他作品中很多胡同都已成为废墟。“拍一次,少一次,等连废墟都没了,以后谁会知道那曾经的胡同?” 6 \0 t8 }+ V2 ]0 l7 D0 Z$ D
现在,栾正曦拍胡同的胶卷攒了两大箱。他不开影展,不卖照片,一有时间,就在老北京网上发上几张。“让大伙看看,肯定有人爱这些东西。”栾正曦有个憧憬,希望能有出版社愿意出他的照片。“不要钱,免费供图,哪怕出了以后仅仅留在图书馆里当资料都行。”栾正曦称,胡同是老北京的魂,“我就是想给老北京人留个念想。”
v3 l [2 E5 |; U: @2 t' } ■ 讲述 7 D s! J7 }; ?3 W% ~1 t
“老北京胡同都丢了” 2 t# s. M; Z& D, P
栾正曦说,他有一本1954年的北京地图,现在上面的1/3胡同都消失了。 ) {8 ^0 X- L& {# q2 u- ?
“老北京的胡同就像一下子都丢了。”栾正曦称,如今的“钟声胡同”和“辟才胡同”都成了街道名,不少胡同连名字都没留下。在2003年,他三天内两次去拍白塔寺对面的胡同,结果第二次去时,“房子成了废墟”,而这样的经历,在他拍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
- |$ B1 }8 e5 V0 v& p0 I 栾正曦称,10年前的胡同照中,有沿街叫卖的卖煤老人,挑着担子的磨刀匠,树根下的理发师……“这才是完整的北京胡同,以前,随便就能拍到”,现在,想拍这些元素,只能碰运气。 F/ f( d, W- v2 l9 q- R0 e: V
如今,栾正曦的拍摄素材来源地正在减少,没经过任何改造的原始胡同“就是菜市口东南区域、前门东南区域和磁器口东南区域”,但已经有墙上写着“拆”字,栾正曦感觉,这些地方他也拍不了几年。
0 ~/ |1 D; j) t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刘珍妮 * o' V0 ~/ _' z9 D6 d
本组稿件照片由栾正曦提供 ) [4 F" ^/ U1 |+ M: V
[新京报]“80后”万张胶片记录北京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