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6-26 5:43:00的发言:
0 |0 X: Q! u: G; G( W请教两张图: ) T* S& j( v! |: q) `8 n& ^
. F4 E, |9 w. B) q4 N) v' {. V(两次点击看401和402大图)
, a+ U3 a! X/ X! d- Z8 N X2 e+ ?
- A( F0 a8 p' M$ @& `6 E& W0 _ , f6 C2 I; |0 i( \/ f) B, f% Q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01.西黄寺-方殿 (1889-91年).jpg

$ l7 _2 n# U% s* {
1 v! o) p" ^" ^$ @) g2 J, _' ?图401.里,方殿抱厦前的是甚麽摆设?
* p% d7 Z! N1 S; P2 C3 {, N 4 v) V8 A) ^5 s4 N4 s8 |
, f# J, s; k& `9 ]* A7 m, p
从照片看抱厦前可能就是一尊香炉。下面回答抱厦的功能: ; W/ Q$ j2 f% b! s2 C# h7 t
在汉地的藏传佛教中,一些大活佛或大法师的佛堂或住所,
& ]/ p: V; _9 f! {+ {. P% y" z6 _: U5 W在圆寂后,辟为寺院时,这种抱厦就加盖在原佛堂或成为 8 J& }$ [# o) o4 c, }8 }( l
寺庙后的主要佛殿前,平日抱厦后的殿门不开,抱厦供人
+ v- V- V7 B# D/ M( B顶礼膜拜,这个期间,抱厦下基本是空的。殿门在组织面
' E# t6 o9 d! F; y对公众的大型法会时打开,抱厦下坐有主持法会的主要僧
/ v( H. ^/ s; V( k3 c# n6 z0 G侣和有关的供器,法器,旗幡之类。这种在喇嘛教的寺庙 6 X8 a1 G2 H% x- ^3 `- f
中出现的抱厦,如果是老的,都为乾隆之后。(附:五台 1 {" X4 b) D- s8 n
山慈福寺)。 9 s0 z4 |1 X' h1 }% h' [
至于新修的寺庙中,为显高贵华丽而加抱厦就另作别论。 0 I' h# V' G5 ~( s/ P/ _
这种抱厦形式在中国的其它供人信奉的建筑中或私宅园林
; k* a5 \4 @4 u: p早有出现:是在原屋基础上前后延伸的一种建筑形式(如
4 Z& m c0 m; ^养心殿前的抱厦)。还有一种情况,房主无资格盖开间或 - A: A) T6 X! t
进深超过自身身份的建筑,又想盖大一点的房子,抱厦就 ) ] v) i8 e! C
是补救的方法之一,这种形式在江南园林中多见。当然抱
6 T2 G: T4 i( c3 `1 ?! t厦还有美学功能,增加建筑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7 G5 d) P/ m. V9 P3 O4 o1 o% O1 W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