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3|回复: 9

请教两张图[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26 0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两张图

, t4 K& l- X) `

 

5 W! q! Y' Z0 P/ s

(两次点击看401和402大图)

! G) S- b k5 `& f: O2 [

 

s1 e, c# T* M$ [

 

0 J- j- I; _, l/ o1 D/ J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3 O# M j+ G% C9 Y

 

# n# _$ U3 D. n; V: _

图401.里,方殿抱厦前的是甚麽摆设?

" L$ v( `7 b+ }# Y7 V! u

 

$ T: b" r$ y- a; J& M5 P

 

/ _5 L9 v( i. q! g+ G

 

1 c# K9 c1 J- n. P2 D8 Q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 j2 l' ~0 h. ~3 ~

图402.里,原标注是雍和宫,感觉不对。

; t5 l& r9 `* Z* x' M" l

 

; ]: U1 S3 H+ g, a: Z, Q: j+ n. H

图402.会是东黄寺大雄宝殿吗?

. |) [) Z0 U7 C. k' M- t+ G! `

 

) h9 P2 e' @ E8 F

 

F+ W1 H4 ]% P, J. s% i' N

可是图402.的雀替处和小莫拍的东黄寺(图403)又有很大的差异:

+ S+ P" N9 `5 S/ u( q# J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8 |5 D) P; F- j; s7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5:46:3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6-26 5:43:00的发言:
) ?; x, [- j5 R. {% X( z* V/ X4 Y& W/ i

请教两张图

3 r9 n( q- ~1 [" o0 r

 

! v/ A$ e5 }* h; L2 L9 A( k) |

(两次点击看401和402大图)

) s. r4 x& v' p

 

4 d' M! d5 M4 D2 p* l

 

5 F" f% b1 C1 i4 d- ? B% _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01.西黄寺-方殿 (1889-91年).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I9 K d; C) M3 s: \

 

! T. l, V! Y* Q8 p; i+ P. i$ U" O

图401.里,方殿抱厦前的是甚麽摆设?

+ ~6 ]6 Y. R$ Q+ R' G

 

9 d% r% T4 c) `5 k* W4 G

  

1 k* G d# ` A

从照片看抱厦前可能就是一尊香炉。下面回答抱厦的功能:

) C& X$ i' J4 X1 ^' Y

在汉地的藏传佛教中,一些大活佛或大法师的佛堂或住所,

1 K- Z3 B5 a4 J9 j' W# p( s

在圆寂后,辟为寺院时,这种抱厦就加盖在原佛堂或成为

p3 l; \- g' J1 C' y0 R/ e

寺庙后的主要佛殿前,平日抱厦后的殿门不开,抱厦供人

5 n+ H1 w3 G9 S8 Y/ k: r4 Y

顶礼膜拜,这个期间,抱厦下基本是空的。殿门在组织面

# G) r! c3 ?' H c* n0 R/ Q

对公众的大型法会时打开,抱厦下坐有主持法会的主要僧

6 M$ W" }+ r; f7 |$ o2 u" I; _

侣和有关的供器,法器,旗幡之类。这种在喇嘛教的寺庙

% P' {4 K4 A9 J( t% L8 s# `5 H K$ R

中出现的抱厦,如果是老的,都为乾隆之后。(附:五台

. j6 |1 _0 d( a0 L

山慈福寺)。

3 `* q& {* |9 c+ ^& k

至于新修的寺庙中,为显高贵华丽而加抱厦就另作别论。

# Q- P. F" p) {6 R" \% T

这种抱厦形式在中国的其它供人信奉的建筑中或私宅园林

' v1 o, u8 `7 b8 ^' A: z

早有出现:是在原屋基础上前后延伸的一种建筑形式(如

. P$ i( ?4 f/ u$ j; o' z7 A% U

养心殿前的抱厦)。还有一种情况,房主无资格盖开间或

; ]: h: f) `/ `

进深超过自身身份的建筑,又想盖大一点的房子,抱厦就

, |8 X6 ~0 N! m0 ]' W# A% w

是补救的方法之一,这种形式在江南园林中多见。当然抱

, x. ^- {, n3 W' G+ n* L1 R2 M" i

厦还有美学功能,增加建筑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 r* Q+ X8 X; S' e. H6 H5 @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请教两张图

发表于 2011-6-26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觉得有很大差异呀。Thomas Child说的Lama Temple就是黄寺,没注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看清楚,图402里雀替上方的凸出物是柱子。

8 p. C2 ]& i( z$ J

 

* m2 K2 L/ H5 L2 h1 P0 y0 V4 D

呵呵!

) C1 I3 O# t;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8:02:4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26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1-6-26 9:51:00的发言:
$ e8 F6 V. l. e/ q. Q F

  

+ M- J+ p, V! Z& h) `

 

8 K( X | I1 J8 N& W

感觉楼主似乎把献殿和抱厦混淆了

- z2 q" S( I5 [# d/ T

 

1 F e5 U* F$ ]: e1 f4 W; v5 o

卷棚抱厦是汉式木建筑建筑特有的,使用早于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早期是以砖石结构为主;

* ?# l: e6 \+ [

 

3 \. D- m: \$ B: _

但是平顶抱厦是藏式建筑特有的。

) l: J" W: d' q V" S

 

3 P1 z1 w5 r/ w8 |1 U- Q# }# s

山西建筑特有的也是古代流行的是献殿或是献亭,是一个独立于后部建筑的单独建筑,

2 }1 p5 {4 Y0 U6 q( r F0 n

 

+ Y2 B! a& E" U, S

内蒙青海的藏式建筑木建筑多,造型受山西汉族木建筑影响很大。

- ?. O9 H& I4 H2 l- ?( l3 V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没有说清楚,抱欠!

! ]" a0 K* ]1 f: t2 y

 

9 P3 u; z; d8 @0 x# Y, A

[再请教]:方殿抱厦前(红圈内)的是甚麽摆设?

! e3 Y1 ]0 [4 `

 

; @0 z) P' ]1 j& g

AQyv6jpX.jpg

( k" p1 q/ }8 u; }/ q)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10:14: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26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口钟。

# E; U; Q8 h; }" y! @: i* [! R

 

0 \) Y" w0 J8 c$ a4 @& H

另,中国古典风格的清真寺前多有抱厦,如北京东四清真寺,乃是明代同大殿一并修建的,牛街礼拜寺的则是康熙时增建。

/ a, N, q" J( Y, y& a4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10:26:5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26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6-26 5:43:00的发言:
3 k0 D' m$ |% u& m2 T" f g& i1 B

方殿抱厦前的是甚麽摆设?

5 o9 W! r0 b& m6 Z

 

O/ t+ {& F, N8 `

 抱厦不能用“方”“圆”来区分;抱厦建筑平面图都是方的。

& y# s; O9 g* f0 _

 

# s6 I* ?( X" ?# K4 d

习惯以顶部结构来区分;如 歇山抱厦,卷棚抱厦;

) z1 D- R+ c) a+ Q' }

 

`5 {$ N1 `6 T

这个藏式抱厦,根据其顶部结构只能称其为平顶抱厦;

/ q; O ^8 d, x$ A) d2 M4 u

 

: d) i, z% T8 [# W3 W

黄寺方楼藏式特征主要集中在楼的布局,三开间平顶抱厦;以及二层的方柱,以及方柱上面的藏式雀替。

3 c! K( s- t3 z& o& E8 E _

 

. M' H8 u7 J% @! Z- E0 H! E8 b

一层结构和普通汉式楼宇无异,所以方楼非常好区分,一层圆柱,而二层方柱就是黄寺方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几位的回帖!

& Q2 x- m& W: k4 {2 ]2 y. s5 r- U

 

% A/ ?# n3 W7 T2 s0 c! o" k

又学到新知识了。

发表于 2011-11-18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0:09 , Processed in 1.1473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