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早就看着觉得像了,只是奈何没有言声我也没有把握,恭喜好友,山麻雀城市不太容易见到的,(山麻雀就是学术名称)
i. C9 Z( I) `0 F" ~7 m1 U$ ]
山麻雀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在中国分布比较广。 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的 1种(见图)。因平时栖息于山地而得名。又名红雀,赭麻雀,黄雀,山只只。分布于东南亚。中国见于秦岭以南地区。在分布区北部山地繁殖,秋季南迁越冬。体形近似麻雀。体长约140毫米。中国鹀类中的三道眉草鹀,也常被称为“山麻雀”,其实该鸟属于雀科。
4 [$ \% M3 r. Z% v! T. Y4 }: U5 \4 u 中 文 名:山麻雀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 拉 丁 名:Passer rutilans 山麻雀 英 文 名:Cinnamon Sparrow 属中文名:麻雀属 体 型: 体重♂15-21g,♀16-29g;体长♂120-140mm,♀113-138mm;嘴峰♂10.4-12mm,♀10.2-12.8mm;翅♂68-73mm,♀62-72.3mm;尾♂47-54mm,♀42-52mm;跗蹠♂15.6-19mm,♀15.4-19mm(指名亚种)。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长江流域等地,北达黄河下游、山东半岛、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秦岭、宁夏径源和甘肃南部,西至青海东部、四川和西藏东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和台湾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北部和越南北部、朝鲜、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及日本北部。 生活习性 迁 徙: 留鸟,部分迁徙 生 境: 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3500m的各林带间。多活动于林缘疏林、灌丛和草丛中,不 山麻雀 喜欢茂密的大森林,有时也到村镇和居民点附近的农田、河谷、果园、岩石草坡、房前屋后和路边树上活动和觅食。 食 性: 山麻雀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所吃动物性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较常见的有金花甲、金龟甲、叩头甲、蜷象、蜻蜓幼虫、鳞翅目幼虫、象鼻虫、瓢虫、蚂蚁、蝉、蚊、铜绿金龟甲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麦、稻谷、荞麦、小麦、玉米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等野生植物果实和种子。 习 性: 性喜结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小群,在树枝或灌丛间飞来飞去或飞上飞下,飞行力较其他麻雀强,活动范围亦较其他麻雀大。冬季常随气候变化移至山麓草坡、耕地和村寨附近活动。 编辑本段物种繁殖 繁 殖: 繁殖期4-8月。营巢于山坡岩壁天然洞穴中,也筑巢在堤坝、桥梁洞穴或房檐下和墙壁洞穴中,也有报告在树枝上营巢和利用啄木鸟与燕的旧巢。巢主要用枯草叶、草茎和细枝构成,内垫有棕丝,羊毛、羽毛等,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巢的大小在四川马边崖壁天然洞穴中找得的2巢测量,外径分别为6.4cm×8.8cm和9cm×13cm,内径5.2cm×6.1cm和7cm×9cm,高9.7和6cm,深2.8和2.5cm。每窝产卵4-6枚,1年繁殖2-3窝。卵白色或浅灰色、被有茶褐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圈状,卵的大小为17-21.1mm×13.0-14.8mm,卵重7.9-8g。 形态描述 雄鸟上体从额、头顶、后颈一直到背和腰概为栗红色,上背内翈具黑色条纹,背、腰外翈具窄的土黄色羽缘和羽端。尾上覆羽黄褐色,尾暗褐色或褐色亦具土黄色羽缘,中央尾羽边缘稍红。两翅暗褐色,外翈羽缘棕白色,翅上小覆羽栗红色,中覆羽黑栗色,每片羽毛中央有一楔状栗色斑,两侧黑栗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大覆羽黑栗色具宽阔的栗红色至栗黄色羽缘,小翼羽和初级覆 山麻雀 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具宽阔的栗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有二道棕白色横斑。眼先和眼后黑色,颊、耳羽、头侧白色或淡灰白色。颏和喉部中央黑色,喉侧、颈侧和其余下体灰白色有时微沾黄色,覆腿羽栗色。腋羽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背满杂以棕褐与黑色斑纹,腰栗红色,眼先和贯眼纹褐色,一直向后延伸至颈侧。眉纹皮黄白色或土黄色、长而宽阔。颊、头侧、颏、喉皮黄色或皮黄白色,其余下体淡灰棕色,腹部中央白色,两翅和尾颜色同雄鸟。虹膜红栗褐色或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黄褐色。 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3-15cm。雄鸟上体栗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狈怕色或淡灰白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褐色具宽阔的皮黄白色眉纹,颏、喉无黑色。相似种树麻雀耳羽处有黑斑,而本种无黑斑;黑胸麻雀耳羽虽无黑斑,但颏、喉黑色延伸到整个胸,两胁亦有黑色纵纹,背具粗著的黑色纵纹。区别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种群保护 山麻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 ) r# w8 I9 p1 N+ u; H# O2 I5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20:14: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