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39|回复: 28

这是哪座塔?[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11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的灵柩从中山公园移往碧云寺途中,红框处能看到一个塔尖,路边还有一个山门。请问这是哪座寺什么塔?
大殡的路线是从中山公园南门出,沿西长安街到西单,再转北,走西直门然后出城。城里这段路我只知道会路过庆寿寺双塔和万松老人塔。但是没看到庆寿寺的另外一座塔,而且那时候西长安街有这么窄吗(虽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宽);万松老人塔在路西,应该在队伍的左边,和这张照片也不符合。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诸位。似乎这应该就是庆寿寺双塔,只是还缺少一锤定音的证据。
zhaohq兄,您的理由实在牵强,“长安照相”的招牌我早看到了,但“长安”不等于“长安街”啊。
发表于 2011-6-12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2 [' o4 J, B% A. Q% [ m0 h

 

. r6 X( {% a9 K

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举殡移往碧云寺。北京城各机关、团体、学校、铺户、住户均挂半旗致哀。上午8时起,北京西长安街至中央公园门口、天安门一带,由治丧处分段分片地插上了白旗,作为各机关、团体、学校送殡人员集合的标志。政府派出的陆、海军护灵仪仗队、北平警察保安队,先后按次序排列整齐,北京大学学生组成的花圈队则在公园南门“公理战胜”牌坊集合,人各手持花圈一个,等候起灵。

8 x. t4 _! _+ {4 b4 v

 

/ S' }! [! O" W: h: B; h- v# x' r( i

上午11时鸣礼炮三十三响,送殡的队伍从中央公园出发。殡列行进时,孙中山遗孀宋庆龄全身黑纱,在灵车后边乘坐第一辆双马驾辕的黑车,车顶上扎着黑彩球。天空中三架战机盘旋护航。灵柩放置在一辆炮车上,四匹乌骓马牵引着灵车在隆隆炮鸣中缓缓前进。国民党士兵枪口朝下倒背枪支,分列两旁护送,其后跟随的是孙中山生前侍卫、亲随、好友、政府官员和各国驻华使节。灵车经西长安街、西单,出西直门,然后经海淀、玉泉山到西山。

. R8 J5 g! C' I

......

- K- e3 u( @- }+ K

 

2 O/ \) b! M# o9 r5 d$ G8 A8 D

下午4时30分,灵车到达碧云寺前......

w7 T6 M$ `' M! I

 

9 h& d i* v! o7 T, o' ^ n

(略)

6 g1 @( x7 I) u* H- D

 

; C! c1 O1 ?2 C, y

 

* B x0 H8 b4 Z1 |8 ?8 U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 m# N6 O% |; E0 c" y

 

! _ f; N9 T2 U. |" r6 R/ U

点击看1楼原图(大图)。

- J5 u4 H& u4 | v! _5 M; t

 

6 f' S+ F4 N5 c% @

 

$ Z( o8 X0 [5 R

 

; v8 \" B$ J( m

注意看:

+ U5 f% M! I* j. D. M

 

( f- s, w9 O# ]; H8 n

1楼楼主原图(蓝圈内)建筑疑似写有“长安照像”。

# ]' m: s9 B; S9 t4 I& x

 

; M, K5 T' s/ n+ ~, r$ }

看来还是在西长安街上,时间接近正午(照片中的日影支持)。

7 ]9 z) i% U6 E! D+ m( ~$ l

 

/ j6 ^$ b0 c7 D/ `: q

由山门和塔的夹角看,图里的塔是东面的那座;

- |; l8 q/ ]: b$ e

 

- ?2 K, r- Q0 c) Z0 V) S

拍摄者重点关注灵车,角度所限,西侧的塔恰好看不到......

! C& ?( ~: y* U- L! J# a4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8:19:2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2 0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山门了!
发表于 2011-6-12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像双塔寺;难得还能看到山门

( n' f! V) e7 C, o: Q/ t [, K

 

! p* s: M+ l) e6 Z2 ?* Z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发表于 2011-6-11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燕山兄!

; Z5 J4 y1 ~- g: [6 E) V

 

1 F" ]5 a. H9 u

这长安门也太窄了吧,还没有前门大街宽阔啊~~~~~~~~~

发表于 2011-6-12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V3 G- N! t7 J* k4 Q" Z! N

[转帖]:    百科词条       庆寿寺双塔

8 T2 r! r8 o! S# I% c& q/ {

 

- M' K5 u3 H' a+ L# h ^

......

0 z0 M! s$ F2 }

 

" A0 I% p2 v- ^, H8 q" S+ i1 Z

1954年因西长安街拓展,历经多少劫难的双塔最后终于被拆除。

d+ t- P# d) a5 c

 

% V; a/ K1 B& S) m6 j2 u

庆寿寺双塔留存的照片很多,一度有人猜测那儿当年是不是照相馆啊。

, e8 O8 _5 {4 ]# A4 O3 Z$ ~1 y8 ]! H

很多平民都在那里留过影。

" f g7 } e3 h T+ X

 

5 F- A ]5 ^( @7 q( B% U& z

我发现了一张老照片正好可以验证这个猜测,双塔园内就是照相馆

% d8 v3 {2 {6 d( I1 I2 _& [

牌子挂着呢,就叫“宝丰照相馆”。

; p+ t1 U( V# l, D2 m" b

 

6 M \, i% U9 ^4 m7 n- q5 L

(略)

) k9 |' ]5 Q3 g# T# W2 e/ c

 

# @- }4 J, o# C# \% {

 


K72Boz09.jpg
6 u0 r/ I" n& o1 d, ?! K# _4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10:37:33编辑过]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发表于 2011-6-12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欠了。

. I/ K# t/ ~( M. n1 N5 U

 

9 L# s, ]. [9 s0 o+ i2 q

刚看到上图源自先生博客文章:《庆寿寺双塔曾经还是照相馆》。

; Z- _! T' a( t7 l! V

 

+ {" }3 u0 o3 N4 ?: i

冒犯先生不是我的本意。嘿嘿!

发表于 2011-6-12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6-12 12:05:00的发言:
. n0 v% m& |6 b7 @1 a2 J

查了半天老地图,1900年后所有地图中都没有庆寿寺的标注。

$ n+ v' q5 l6 k

 

. B' p5 ] h! B/ Z

有一张标注为双塔寺:

; R ` K* }8 y+ P3 O' V

 

. S1 A& r! s+ w

(二次点击可看大图)

0 T; g& W8 p& J3 `, a" D

 

qVYC0RsK.jpg
+ I7 U" n' W4 O9 ]0 \0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16:02:3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2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6-12 12:05:00的发言:
. g; h" e$ B# v

关于庆寿寺,很早就已经只剩双塔了,并被民居包围,到孙中山逝世时不可能有山门留存的。

# I* g# d" I0 l n/ s' ~) B

 

6 n( E5 u/ i, O5 h1 H


[转帖一]:

' ], [8 Z6 A C% ~ \# C0 t$ |1 I4 R


《四进士》和双塔寺    作者   董宝光    2009-09-24

9 r. g- C; C3 a5 `! |* H


    余幼时家住西安门附近,父母常携我至长安戏院听戏。某次恰为马连良主演的《四进士》,当时年幼,对剧情和唱词虽然不大懂.但马先生的精彩表演和优美的唱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宋士杰在诵读出伦致顾读的求情信时,所唱的西皮导板转原板:“上写田伦顿首拜,拜上了信阳州顾大人,双塔寺前分别后”引起我的好奇心。双塔寺,就在长安戏院对面,还和《四进士》有关吗?后来向父母询问此事,遂知故事梗概。
    明代嘉靖年问,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和刘题四人,因权奸索贿留难,不予转迁,幸师座梅尚书力保可用,方得简任外省。因痛恨朝政腐败,离京前四人遂至双塔寺结义盟誓日:“上报国恩下救黎民;绝不枉法渎职,徇私舞弊,贪赃卖放;若违誓占,买棺木一口,仰面还乡。”并在寺内悬匾铭心。后来田伦之姐犯罪.恰由顾读市理,田伦致函顾读,请求开脱,并行贿纹银三百两,完全违背了当年双塔寺的誓约。
    梨园名宿李洪春老先生,昔日曾专程至烈塔寺寻访此事,据说亲见此四进土题名匾,刘题当作刘提。可见毛、田、顾、刘四进士,历史上确有其人,且在双塔寺结义盟誓,悬匾铭心亦实有其事。当年马先生为演好此戏,亲赴天津拜孙菊仙为师,始得孙氏真传,故其演出水平不同凡响,成为马派的代表剧目。
    故此,我对双塔寺印象很深。当年每次路过西长安街时,情不自禁总要抬头向北多看几眼这座山门紧闭的双塔寺,红墙内的青砖双塔,高耸人云,八角密檐,玲珑秀丽。右塔九级,左塔 七级,若长少比肩随立,极其巍峨壮丽;清风徐来,梵铃阵阵,清脆悦耳;塔四周多植古树,苍翠蓊郁,诚然这是尘嚣中的一方净土,似给人一种神秘感。少时曾请求父母领我进去游玩,被斥道:“这里不是公园,小孩子不能随便去庙里玩。”盖因旧时除庙会外,俗家人只有烧香还愿才进庙。故一直未能人寺参观,终成憾事。
    此寺创于金章宗时,名庆寿寺。此寺恰与元大都南城墙相重叠,建太都时,元世祖特命避之,此寺始得保存。高僧海云、可庵先后住持,双塔即为二僧之灵塔。九级者为长,额日:“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七级者为少,额日:“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寺内供有二禅师之像。据记载,当年此寺“壮丽甲予京都渚寺。”姚广孝佐燕王称帝,堪称成祖之第一功臣,然而他谢绝一切封赏,晚年退居庆寿寺,最后于寺中“趺坐而逝”。正统年问,太监王攮重修之,易名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间一度废为射圃和演象所,后重建双塔,遂名双塔寺。塔旁有井,明鼎革时大学士范景文于此殉国。历代文人多至此寺游览,故题诗甚多,例:七律《双塔寺》:“帝城西望郁崔嵬,雁影联翩般若台。灵风乍扶双枝出,巨鏊遥驾二山来。摩空法界参差现,转日慈轮次第开。圆寂自应通觉海,海中杂毒并难猜。”盖海云禅师之语录日《杂毒海》也。
    北京解放初期,扩建天安门广场,展宽长安街,双塔寺首当其冲。曾有人呼吁保留双塔,并提出种种方案,当时负责文教工作的吴晗副市长亦有此意,然而双塔终被拆陈,迄今已匆匆半个世纪矣!双塔寺对面的长安戏院数年前亦于东长安街易地重建。双塔已无,以擅演《四进士》驰名的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和周信芳,亦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旧日北京俗传,东城无塔而西城有五塔,即白塔寺和琼华岛的藏式白塔,砖塔胡同的万松老人塔以及庆寿寺的双塔。今西城亦仅剩三塔矣!抚今追昔,令人感慨系之。

B7 _0 e% s" S1 z B7 |1 u# w9 B

 

+ r9 Y! M# Z; q# S5 f3 f


 

) g( m9 x& E$ X& ]$ x

 

& E4 s6 E9 P# z$ |6 b4 w- N

 

- q8 _, j( L; t: i& R

若据董宝光老先生文章,双塔寺那座“紧闭的山门”在上世纪30年代还存在。

/ P8 o- B6 I5 C/ g,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16:18:0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2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发现西长安街确实有一个长安照相馆,但资料不多,倒是有一个叫中原

. F9 p9 u b$ g$ K. P! C# ]

照相馆的也在西长安街,资料还多些。

. R* W" k ~4 X {7 U' @3 D# [/ K+ X

 

2 ^& c# I0 S2 m0 p c

关于庆寿寺,很早就已经只剩双塔了,并被民居包围,到孙中山逝世时不可能有山门留存的。

& n* T% L, a: [

查了半天老地图,1900年后所有地图中都没有庆寿寺的标注。

+ ?' j2 b* j7 Q* ]9 H

我上面发的照片拍自1906年,看到塔周围已经没有筒瓦建筑了。

! t5 W: \3 t/ U9 x$ r

 

; K9 e& J; |& F h3 Z- [7 }

感觉当时的西长安街应该不那么繁华,太多的西式楼房,窄小的街道,完整的寺庙山门,

/ `3 N6 q/ |2 n; e

这照片的疑点还是一时不易搞清楚的。

发表于 2011-6-1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老北京是“西城五塔,东城无塔”,从中山公园出来,不是庆寿寺双塔,还能是哪里呢?看看梁思成画的计划保留双塔效果图,旧时的西长安街就是不宽,只有跨街牌坊那样宽。

+ P0 f& ]* z/ q6 R) |

另一塔可能是遮蔽在西侧的楼房后边了,也可能是处于西侧画框之外呢。但是这座楼房,在其它老照片里可以得到印证吗?

m% t9 R: v# x

 

: t- @/ b5 R* o4 A7 Z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发表于 2011-6-11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还能看见山门
发表于 2011-6-1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人影此时应该是往西走呢~~~~~~~~~~~
发表于 2011-6-11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直门在2011-6-11 16:51:00的发言:
如果不拆除的话,那庆寿寺就在现在西长安街的中央了吧??
5 W: ]& g, ?8 ~( W$ w8 E' L

应该是的。元代建城墙时为保留此寺,城墙向外成为弧形。

发表于 2011-6-11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拆除的话,那庆寿寺就在现在西长安街的中央了吧??
发表于 2011-6-13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一张正在拆双塔:

# ?$ i) s( H \

 

) l J1 N: Y9 }7 p

(二次点击看大图)

1 {% l7 e- b* Y+ d* F

 

* p9 g7 s% i; w( t; x1 K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 \) a; W# U' e( U, W4 _

 

) L; ?: @/ n; T' u% C* J

 

8 x, I# T4 o7 S }$ }) I1 K9 \

这是老外绘的地图:

6 l2 x# [' [+ m ?. w

 

- a' y: R+ K& h, {8 {# l6 _

HPgAxEnn.jpg

) u1 V+ }- n( `1 b7 \

 

4 F- U- s' r2 s* H- ^

 

) J9 l; |0 S1 i: {

 

6 w. X% V* y( ]7 N: }' d% J2 F

图408.地图里,双塔在山门西侧。

- K! w7 Q( \: S* Z4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8:13:4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3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2 G. F2 k n | a. O- A2 m


[转帖三]:

% v+ { a" Q6 V& G8 I, X% z+ T

明永乐六年(1408年),曾为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的策划者、第一功臣道衍和尚姚广孝奉旨到北京住进庆寿寺。因其功高盖世,朱棣要将庆寿寺赐给他建宅。姚广孝固辞不受,后又退居到天宁寺。他圆寂以后,庆寿寺内供有他的画像和牌位。

, U0 @: \. _+ l& E1 C; K7 a8 m! |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二月,朱祁镇听从太监王振奏本重修大庆寿寺,役使军民万余人,费库银数十万两,于同年十月竣工,改名为大兴隆寺,又称为大慈恩寺。其壮观程度位于京师诸寺庙之首。新建一座牌楼、榜额题“第一丛林”,此后,朱祁镇经常驾临寺中。可惜的是觉怀英书写的庆寿寺碑被毁坏了。

6 U) B& E& C* p( r/ M! o! X& {

明嘉靖年间,大兴隆寺遭火灾,殿堂、碑刻损失惨重。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因寺内办法事时金鼓之声太响以至传入大内——按现在话讲就是噪音太大。于是,皇上降旨就把大兴隆寺废了,改为射所,名为讲武堂。后来,锦衣卫都督陆炳上奏,射所距紫禁城也太近,安定门外有废官厅,可将宣武门外民兵教场迁移到废官厅,射所迁移到民兵教场原址,原射所改为演象所。就这样,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京师名刹又跟大象打上交道了。

5 ?+ @% ]. |0 K, R* A4 Q

明崇祯十七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甲申年,即公元1644年。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同时有3个皇帝:大明朝皇帝朱由检、大清朝皇帝福临、大顺朝皇帝李自成。也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双塔寺里添了一缕“忠”魂,那就是大明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因大顺军攻破北京城,而投身于双塔寺内海云禅师灵塔旁边的井里,到那世陪伴崇祯皇帝去了。清初,皇帝赐他谥号“文忠”。有人为他立碑“范文忠公殉节处”。至上世纪40年代,井尚存,碑已无。

- s$ x1 \& Z4 O& y) q9 d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大兴隆寺,并更名为双塔庆寿寺。双塔在寺内偏西的位置。还应提及的是,至清末时,紧挨双塔寺的北边稍东,原有一座关帝庙,再东北半里许也有一座庆寿寺,寺中有明崇祯年间重修该寺的碑记。所叙寺名原委与一些历史书籍所记相同。据光绪年间考证,尽管前后两寺都不是旧时的寺院了,但由于双塔尚存,因而被认为是原寺遗址。虽然是重建,但是仍然保留了庆寿寺之名。

3 B' r5 U' u* O+ s

上世纪50年代中,因长安街扩展工程,双塔寺及双塔都被拆除。

+ e7 |/ r1 ~4 `/ c: z* g, `% X

......

! E' E$ q3 E& u4 B7 h! b

 

) Q- F$ w3 N* [% h

 

' \5 m% Q, B. {, B- \$ W

在清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里无法标注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的大兴隆寺(更名为双塔庆寿寺)。

$ T) F6 D( \' \( o

 

8 s3 e* r, l$ ~) _+ m2 W5 X

在清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里看不到标注仅存的庞大的大兴隆寺双塔令人费解。

* G* X1 H8 P: g j

较小的西四砖塔在《乾隆京城全图》是做了标注的: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发表于 2011-6-13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怀英应该是党怀英,金代大书法家~~~~~~~
发表于 2011-6-13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学问啦

发表于 2011-6-12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先生的《四进士》是一绝啊,那段原板转快板迷了俺好几年了~~~~~~~~

发表于 2011-6-12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庆寿寺(双塔寺),对两座塔的方位探讨一下。

" k/ @9 e6 E( T7 y; Y7 a! U

 

/ ~$ Y& Z6 T5 Y5 T7 L

 

7 T! ^; N% ]' J2 c- p5 S

我初识庆寿寺(双塔寺),源于本网站的一篇佳作。

8 ^9 _; q7 \5 e& Y% ~& J

 

$ ~ R3 g+ i7 n

[转帖二]:   

6 G. d9 O- w9 j2 P

我和我的北京,我写我的北京   版块

2 |+ X X5 Q2 M

《印象总在记忆中——长安街 》    作者  路丁

' `/ K4 V) a/ Q3 k) @

      (节选)

: j' V- z* g: P5 ~

电报大楼的位置在五十年代初有个寺庙叫庆寿寺,因这寺有双塔故叫双塔寺。

" ]" J2 H2 k6 Q5 f7 Y7 _) z

这座寺庙始建于金代第六位皇帝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号称天下第一业林。

0 M: Q5 X& u3 v1 P) i: G$ `( I

元世祖忽必烈在建大都城时,寺庙阻挡了南墙之路,元世祖诏令城墙南移,把寺庙圈裹入内。

9 O2 g, I0 i! d6 h. ~

明朝城墙又南移至宣武门一线,这里才始称长安街。

( {0 a' U4 m) [ U4 S

这塔是元代遗物,燕京十景就有它。

: O6 M* `$ N4 a

听老人儿们说,那时,在早晨太阳似出似不出的时刻,站在西单牌楼东南角老长安戏院门外朝东看,就会看到那两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

* D1 Y' A# D0 k: S

由西向东走,临近塔的时候再看,两座塔原来都在路北的庆寿寺里,而且挨得挺近,仿佛长幼相依,您看多美啊!

1 |$ ^5 V+ D( E% B

 

5 r& u0 c6 H) ]

 

/ o! L6 s+ ?3 f* `% E# {2 s

今天查找老地图,两座塔一东一西,东塔稍南,西塔稍靠北。

, I g7 g8 v% u8 C! N9 `

 

/ C% z% {; {' @

(二次点击看大图401)

* e6 z* A/ W2 T. G& e2 x1 d2 z( _

 

. n) R F8 K; v6 k; m# O

vBIwlp0u.jpg

2 S. \+ V" J% V9 W7 x+ N

 

/ G/ W9 }: s2 G. R+ b: N2 P) f

 

( }+ E# B$ r4 R2 @

再看16楼[转贴一]文:

4 F( m5 b, ?9 ?4 }; h

 

+ W; R6 E2 \- b$ o. x3 H3 \0 A

“山门紧闭的双塔寺,红墙内的青砖双塔,高耸人云,八角密檐,玲珑秀丽。右塔九级,左塔 七级,若长少比肩随立,极其巍峨壮丽;清风徐来,梵铃阵阵,清脆悦耳;塔四周多植古树,苍翠蓊郁,诚然这是尘嚣中的一方净土,似给人一种神秘感。”

* f6 U8 l* {; {1 d

(略)

6 b V. Q7 _* g7 h: Y

 

3 k! o9 Q& s8 r5 E w

 

( h5 i; t6 g' U& h" C+ V, R

 

7 \8 B2 v7 M" e2 R: s: a

根据上两段文章的描绘,我以为庆寿寺的双塔应该是:

: u6 S/ h* {! e0 N6 z5 l$ [

 

* Z4 J& X" E: f3 j5 f

七级稍粗的是东面的塔(左塔),略居南一些;

) d/ k. d9 p' v" z* X

 

: ^# q2 o: E: d# z8 N$ s4 N) m

九级稍细的是西面的塔(右塔),略靠北一些。

) W6 I' d G" n# c. V. A( @

 

. u6 V' L+ |9 w8 t* b% l

 

8 P5 a$ P. D7 h' v! u2 N8 l

 

% S" D$ S( N0 `, Q8 R

再看几张老照片:(见后续18楼帖)

8 K, G9 i! b3 d6 ^0 d


 

5 `6 H7 l4 l. i, N( B5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16:45:3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2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几张老照片:

1 R; X U0 b' h2 S/ E

 

{1 }* v7 ~2 g. r- p8 U# l- S. u

依据17楼假定的两座塔的方位 ,尝试说说下面5图。

$ h2 c! j% V: v! d* D _

 

6 G+ k/ T4 h0 j" l8 w

 

; W6 A7 o4 [8 i8 l+ |/ G

yb0UhtXj.jpg

" Q1 e s! E" K

 

9 W$ N2 A/ E r, B

图402内左侧是高门楼,左下角有门内台阶,应是南面的正门(不是山门),图内所见正面房屋是西厢房。

7 y- N; R- G, M* U0 f( ^+ M+ T2 @

这里应是塔院的东部院落。

' Z' g. w, V+ W; e* o) O

由东向西拍的,近处是东塔(七级塔),略居南,稍远是西塔(九级塔),略靠北。

: T# j$ r) c0 e. q9 _" L2 \

看光影似是中午.....

2 t! O7 X Q: Y; Q& E" E2 F5 L6 w' I

 

* _( h+ Q% Q- F9 y8 O! [


HDE3hDi9.jpg

$ ]1 g+ R9 f8 L. U0 t- Y6 V

 

. t3 T# @4 \0 X* U7 T

图403.是在西长安街由西南向东北拍的。

2 N; [( h- a, G0 M0 W. q2 G- k

(角度所限,看不到山门)

1 u4 R+ G6 G" ~& H: t8 I" G( W

 

0 }% E2 t4 F: S% q/ m


OFEXM8RF.jpg

5 f+ b$ J4 I, O/ Z. d9 I& h

 

! V% D! D$ Z4 T8 f

图404.是在西长安街由东南向西北拍的。

5 e$ O# t- J% A5 l. ]

 

- A. r# d/ N! ]. b5 Y6 S j) Y


ayCHKS9n.jpg

" H; `% T6 D: X

 

( e& ~8 @# l0 u: I k( R

图405.是在西长安街由东(偏南一点)向西(偏北一点)拍的。

9 M0 q6 J0 j" n T' A K" Q. P

 

" b0 K/ {/ ]6 M6 }' V


aIgDiX3M.jpg

0 U$ F% T) g7 T

 

6 N* D) C# O7 s# w- g; W1 j

图406.是解放前后在西长安街由西南向东北拍的。

4 R V9 p. X. i;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4:24: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就是405里的那座山门。
发表于 2011-6-12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兄辛苦,其实只把405图贴出即真相大白了,其他内容大多数可以省略的。

a( a% \5 B! P1 n4 L7 S9 ~, w

 

: o; d. _, k( l; e! n3 @

我和jnxu如早有此图就不用继续怀疑了。

发表于 2011-6-13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6-11 14:37:00的发言:
# S9 p* M% O, j6 b

另一塔可能是遮蔽在西侧的楼房后边了,也可能是处于西侧画框之外呢。但是这座楼房,在其它老照片里可以得到印证吗?

( B& L+ z) t9 m: J5 [2 n% A


 

0 v2 h" f. Z$ f

 

9 Y! @4 o8 a' X) J. ~2 M0 q

 

+ j! S+ N2 K" Z- ?3 \

会是左图内的临街楼房吗?

L7lPryn9.jpg
& X& B& \. X/ C9 g6 f& C1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18:53:0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3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一张清末的双塔庆寿寺:

( |/ c8 l) o5 H5 ]" D' V

 

5 ?; P( Z' Y) y( P i( i$ v. I

这是哪座塔?

这是哪座塔?

& P$ c; @ n% [( q' n* Y6 p0 J

 

3 C; c0 B/ S, `5 `7 o

 

) S% {0 @* W4 d, w1 R( ?7 f' r" a

图410里,远处是长安街-西牌楼。

发表于 2011-6-13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约看见了牌楼
发表于 2011-6-13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7楼的这图很珍贵啊,这时街道是土道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12:11 , Processed in 1.22393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