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很可能死于情杀 0 r/ |. ? g$ z' b* T
9 n! S% K; l' E# r, u. `
: K: [& d, A& E1 J& o2 \
$ J4 `! v0 X6 _1 t, F7 v$ B$ m
) u- q% z; ^6 E; t' s) U8 v
& X& E4 e! a# Q1 m 关于屈原之死,传统的说法是屈原以死殉国。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之中投江而死。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居”句便是明证。彭咸是殷商有名的贤士,曾忠心劝谏国君却遭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是效彭咸故事。但近有人认为屈原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情杀。 , i7 M) i# J: J9 g% U
# f' S8 {& h" X8 D6 w/ }4 \9 |
) I: Y7 X; }% K! i; u" v$ ^
b k! p9 _1 A# x& L: \. Q: M7 T% n$ r+ D
$ { n+ M5 M+ M* H# x# x
屈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写过大量的情诗,《湘夫人》是其中之一。通过屈原诗句判断,“湘夫人”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可能是一个王室成员;“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很可能就是楚怀王的妃子郑袖。屈原不能与她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而标题“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夫人”就是妻子。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 身份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 y: O6 i6 z* D- F# k0 }& F" I7 ]: ?5 ^0 T' w
2 I: ] p! k$ `: c- ]5 c% G' A6 R
/ f+ D v# b( _( R
_7 c' b( }9 w H. L/ `
$ T7 @% h1 `1 ~$ R! i5 h/ u 屈原与郑袖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怀王有苦难言,只能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之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正式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心喜若狂。因为屈原相信他的老情人“湘夫人”会想尽办法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再握权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楚王室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重演,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追杀屈原。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杀手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装进麻袋,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情杀惨剧。 8 b- e- n: i, M% F$ H
- @+ Y+ o+ S% K& e) T. w
: v! R O' A- Z3 r) [/ @ $ s/ j+ \( Q3 k5 h$ s4 w
/ Z$ b8 a5 w# o% S
( A" ~7 W" \0 J5 k% d N 而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和包粽子似乎暗示当时的追杀情景呢。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投水的真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