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62|回复: 18

《放炮仗》一文读后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1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v) R" }: ]9 V( P0 }' ]: [

    前几天有位网友写了一篇名为《放炮仗》的文字,文字后面加了个括号,括号中特意注明“京味儿文学”,我跟了个帖子,做了一番自言自语挣扎般的小争论,解释了我以为的文学是啥。然后呢,我利用自己的小职权去掉了括号以及括号中的文字,文本中的字是涂掉了,心上的一时却难以擦干净。

. s: r% ^5 w/ l G. B+ k1 Z4 G( ]" I

 

R# z c# m; w; H

    我在这个文字版干这个活儿有点日子了,结识了不少人,读过了不少字。就作者写作年龄上来说,跨度很大,七十多岁到二十多岁,职业痕迹并不明显,原因大约与这个版块儿所强调北京地域的特色有关。如人为分类,以回忆旧日美好抱怨今日繁杂的文字为大宗,在这一方面,老人有优势——记忆经历的关系,身处体制边缘的老人比一直处于体制内部退休之后再慢慢游离的老人有优势,这一点恐怕要多说几句才能解释得了。

' M* A" I2 r! V! g$ s& f$ J7 z

 

1 E% U; v# m( X% S+ j6 x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一次全国推广,这种推广文化意义不全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程度,有“书同文、车同轨”方便执政者驾驭庶民的封建思想在,要想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她的文化,而消灭她文化的捷径从语言着手就成,旧语言背负着旧文化的传承基因,旧语言不死,旧文化从根本上不会死绝。于是语言普通话文字拼音化得以出笼蝗虫一般横扫旧有文化,这顿饕餮盛宴是以革命的名义出现的,恨吃恨喝地解决着中华大地上祖宗留给后人的一切和语言及文化有关的遗产,与新文化运动胡适辈提出的废除文言提倡白话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屹立在当时文艺界的滩头,受着西方与东洋文化的双重冲击,深感积贫积弱的中国文字如不改进学习与表述方法,很难与这两股风抗衡。那一辈人出身于旧学,对旧学特别是当时以“八股”搭建起来高高在上与民隔膜的官方语言系统所造成的害处有着深深了解,要开启民智,必须先从解决改进语、文不同步开始。

) W3 j- L" ?$ Z1 t. @" U

 

, h( }2 G: N/ J' T: D% K

    普通话的推广是一次语言文字方面的庄园化运动,产量不一定提高多少,品种大幅减少,以官方认可的为主要栽培品种,如果我的这个比喻还算恰当,那就不难理解身跨解放前后很多作家作品产量与质量的变化,不难理解赵树理柳青辈那些从山沟子里走出来的所谓作家们今天根本拿不到台面儿的作品了。

* a: Q6 Z( N. j9 W' n4 _

 

2 w% ^9 A) w6 L6 j1 m) S

    不管您当初怎么被《欧阳海之歌》、《半夜鸡叫》点得热血沸腾,现而今再读读,有没有传道书的味道呢?

' q7 p7 ~6 [4 q/ p# ^

 

1 r( f' D7 h5 @' z4 S+ E( a

    延安整风死了一个王实味,王的死在文字上也有某种警示意义——那就是整风从文字上已经开始钳制,以此为始,那些跻身于红色政权的大小文人们开始自觉地往官方认可的文字上面靠拢,“经过前三十年的改造,语音基于北京方言的普通话、书写表达标准来自延安窑洞的、经不断革命化提纯的官方现代汉语,以中央对地方、国家对个人、现代对传统、标准对非标准、正确对异端的强力,独占一切现代传播工具,横扫一切公共空间,变成公共交流和表达的惟一格式。”(黄章晋语)

/ T2 t: w9 I* }1 R7 V

 

u& S9 D' N5 f$ H3 T

    现在再读读《野百合花》,那批评多么柔软与书生气,比网上纯骂大街的文字优雅得多,搔痒的力度都没有。可,就是那样,写这些字的人大约是被活埋了。

% \4 e) ^ G' M4 [" K

 

3 ]; K( Y. e9 z2 i4 u2 D

    我对历史的兴趣是被姚雪垠的《李自成》点燃的,高中第一次离家出走是为了亲眼看看潼关。对姚雪垠的崇拜贯穿了我整个儿高中三年,高三后半学期,我从哪儿读了一篇姚雪垠早期写土匪的一篇小说,某种不安一直跟着我,直到他急匆匆出完了那个五卷本最后一册,我的判断坐实了:谋衣食为土匪正名耳。

5 x+ }( b3 D2 s6 A

 

7 V3 a* W% @' B2 l1 Z

    偶像的轰然倒塌对那时候的我是个不小的打击,这种打击促使我更大面积的读书,不信也读,那种读法可能更关注于文字本身的表述能力。所以后来出现的伤痕文学在我读来,根本不会如我的那些同学朋友们激动,总觉着粗糙的表述下面有着自身苦难的呻吟与说服自己理解社会的嚼情在。

2 ~9 T7 B4 H3 i; B/ V

 

, c4 f$ o( s0 }* i& T4 m) w

    王朔对官方语言的反叛自有他历史的地位,但我不大喜欢那种极端刻意的调侃与为写真而写真的下流,然后我扭过身,发现了老舍,发现了从容之中那种不急不躁的文字表述方式。

, x& k2 j* j- N A

 

5 S1 W8 a0 P0 r0 c

    改开之后,民间的表述借助网络开始盛行,这种盛行虽脱不开官方表述模式的母本,但,在逐渐长大,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曲啸">曲啸ersonName>老师嘴里老打孩子还不许孩子记恨埋怨的恶妈所做的衣服越来越不合身,庄园里的庄稼渴望野生,多少的总有跳出来的。

& Z, J# c: Y' E8 S9 j8 r+ A

 

; m0 w& u. W1 I* w" V8 F" O

    表述能力对官方的这种渐行渐远的背离在两个方面发生着,一方面是接近真实,另一方面在逃离呆板填充细腻。这是一种好的回归,一种不得不跳过49到现在回到几十年甚至1919年之前的回归,无奈,但是没法子。

/ u* o9 I8 [+ c3 p

 

9 q/ n0 s: K/ _7 H* }

    解放文字才能解放思想,正确使用汉字或许是抵达正确思想最近的一条小道儿——曲折难走也得走。

+ v6 Z' D# J' S0 x) L& H8 y

 

& T7 r+ R) I5 `# G6 [( m

    所谓文化,不在于认多少字,在尊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农村老">农村老ersonName>太太不许儿孙坐有字的纸就是一种文化。

4 W m: G' ^2 S9 M" g

 

$ s& b* }7 U% ]

    所谓文化,不在于知道多少事,在真实的表达,不媚俗不谀政不屈心。

* w' j' V) g3 @& i( i0 G6 V

 

% J" S4 r% n5 s* t( J1 K: G

    真糊涂的人不一定有多坏,甚至还有某种天真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才可恶,这就是前一阵子我追着一个文字上了北京晚报供职于内务府的杨姓人骂了一路的想法。

$ V8 U! E+ v7 J w( }. j

 

' e( s( F6 i2 z2 ~: e

    文字表述是个技术活儿,既然是技术,总有学会的时候,时间还长,我们大伙儿不着急,慢慢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4 }( f: t% e

读您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抑扬顿挫,且京味十足。

) R. M, [. s0 f. A

 

& [7 @: q1 T P+ n' |% U

您大概是学文科的吧?

9 H8 u0 x9 b5 p( N. x

 

+ C6 a2 K2 |) |1 W* n& r

我是地道学理工科的,习惯于逻辑思维,对于写作,真是不擅长。

* ^7 A$ _2 C- H- R- H$ L! Z1 s

 

. ]/ Z: w0 c/ B+ n5 N

如有可能,和您交个朋友吧?

发表于 2011-6-1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文论。文学系的高材生,不一定有漂亮的文字。工理科出身的倒不乏大家(先例很多)。有点禀赋,又肯用心,似乎是重要因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经验谈。老舍说即使没神,也会有鬼相助。为文,是技术活。又不都是。没死钉可卯的规定。文无定法,神而明之。悟,要紧。

. ?" A! g" e7 J' ^' n: F

 至于杨文人,那是另一类。揣着的不一定是明白。

( [5 ?- G7 h6 }: Y6 k, K

 支持阁下的观点。

发表于 2011-6-2 0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洋洋洒洒,如潘老语:是篇好论文。真正学文的又有几人能有此深刻见解。
发表于 2011-6-2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文化,不在于认多少字,在尊重。农村老太太不许儿孙坐有字的纸就是一种文化。 0 D' x7 u$ Z7 ?! J( A

 

8 A3 Y6 b! q! S; f: Q

    所谓文化,不在于知道多少事,在真实的表达,不媚俗不谀政不屈心。

' c6 \2 R1 |/ t) \, q6 s' C

 

/ l9 i3 L2 P: A+ u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鹰版主,五根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

% c, I& B1 a0 E' ^9 r

把自己的文字归于某一类,有问题吗?

) t/ V- Y5 H4 ?; C4 f

我觉得他的文章很有条理,很透亮,很干净。而且我相当欣赏他的平和。

3 I9 w2 Z& B/ o4 k8 P. Z, q4 q5 l

“放炮仗”确实写得有些随意,但是“消费的变迁”还是写得不错的。至少这篇文字我读下来,觉得舒坦。

, Z d8 [; w& m( g& Q- a0 J

 

" O& H$ P n. Q/ i5 U6 X

您今天纠正孟先生的文字让我吃了一惊,这次我很佩服,也跟着学习了一把。

+ Y, b+ t9 `- v3 S: M0 O

 

9 H* S9 ^# D8 o. w

每次写完字,都要回头一个字一个字地瞅,一趟趟地改,感觉像是染上了洁癖。

6 r$ z/ c. g. R(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 20:53:0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aryfong在2011-6-1 19:39:00的发言:
2 B/ q2 k; R7 Q. R0 S/ H2 x6 M0 p

 

' W1 @2 f M, h/ J/ \

读您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抑扬顿挫,且京味十足。

2 W. B$ Y* j- y+ b7 Y

 

3 i8 k. L5 [; W' b

您大概是学文科的吧?

7 C" e7 {, Y/ \ y; W) G' Z

 

' u; R) P! |9 i

我是地道学理工科的,习惯于逻辑思维,对于写作,真是不擅长。

& k$ C1 Z( o% F

 

: O1 M1 Q3 `0 Q# T6 O

如有可能,和您交个朋友吧?

( t$ |9 H$ M7 @) p* ~4 J

谢谢您抬爱,根本不会如您说的那样,磨叨点儿心里话儿而已,您要在我的位置上有这么个套包子套着大约也得如此。

2 `% k% U8 L! J$ v4 a

我不是个好学生,大学一路混下来的,学的也不是文科。

9 ^: H5 V$ {4 q1 m( a

擅长逻辑思维对写字儿来说是一个忒好不过的先天优势,这是个技术活儿,没那么玄!您也试试吧!!

2 K6 }* ]1 V0 g) J

很愿意您把在下当个朋友,有机会酒您,握手,一笑!!

发表于 2011-6-3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鹰版主,五根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

5 a3 \$ b' |; |& `! p- p+ Q

技术上的事,一定要从技术的角度谈问题,即使是文化上的技术问题。

; w, K" d: r# L7 U/ }

如同周汝昌,技术上的较真,使他成就了红学,但是也是他文革遭难的症结。

' }# L( h& @! V2 ?' x, z: }: y$ U( G

昨天写了一贴,因为有大姐她妹的字眼,给和谐了。没闪现出来。

4 }& `) \, v/ Y;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3 8:07: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7 R6 f; ?! x7 d# v5 \( q; O( \

1:声明一下,我对作者没有成见,以我的水平站在一定高度指天画地指手画脚评说一位网友的作品根本够不着,我只是借个由头儿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关于这个,还恳请作者宽宥。

! g2 h/ b" l. L1 V$ l7 e: H

2:申辩一下,我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小细节在:那就是这篇小文儿曾经被张巍当做微博引用,引用的时候,括号以及括号中的字存在。

8 X+ B ~$ ~- u& E

3:我们在老北京网时间不短了,希望她好不乐意总有不令人满意的事件发生。拍脑门一个主意的事儿连续发生了多起,诸如排演新版茶馆,置顶小孩子漏洞百出的质疑文字,增加每版版主人数等等,甭说结果了,胎算是没保住。一个成熟的论坛,这样的事儿多了,如何算是成熟?好吧,就算承认摇摆是成长的一部分,幅度大了,是不是有得了疟疾的表象体征啊?没有金鸡纳霜,摇摆起来总差口气是不是?

2 \3 C: F8 j9 X# }

4:手掌中的指头有长短,倘把手掌比喻成文化或缩小点比喻成老北京文化我想我不会反对,横向的比呢,我有些想法说说。手指头不一般齐,可哪个都缺不了并且各有各的用途,小指用来掏耳孔,食指用来扣扳机,拇指夸人,无名指戴戒指,这期间还有各个指头结合的妙用,捏是拇指加食指,挠是除去拇指之外的那四位……

! u' h1 V9 ^4 I3 D# Q

    横向起来呢,我觉着就有一个审美取向的问题存在,做广告,谁家不乐意选一根漂亮的指头当模特呢?我觉着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Z* Q9 ]$ u. i6 V; s, [! b

    为什么一个常识问题被我们拎来做劝人方呢,在于反常识。所谓反常识,就是那些本该令我们深想一步就会不自觉摒弃躲避的行为注解常被我们拿来用,你用我用大家用,成了一种潮流和风气,坚持怀疑和不用者在某种无形高压下逐渐怀疑自己,退缩,最后认同。

1 ?/ t! E9 F5 v: d* F+ A+ n. J4 f

      用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反常识”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反应是某种“刺激”长期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反常识”的行为和观念得到了持续的、不间断的“奖赏”。所以,打破这种“奖赏”很重要——我是这么认为。

6 `" |3 K+ M+ @- T. N3 B' Y3 i# r

5:文学也好文字也好,需要批评,赞美只有建立在认清赞美对象的坚实基础之上才牢稳,否则就是虚假的赞美,虚假会误导大伙儿陷入到自我陶醉的泥坑中去,而自我陶醉是写字或者扩大点儿加上摄影的敌人,自我陶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固步自封——那是好的,从技术上说,是不是还有内塌的可能呢?

5 X* C6 ^9 _# Y% x$ \

6:我希望在这个版块建立一种批评的风气,而不是,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样或许有着某种俱乐部或老年活动中心般的温馨与家感,但,失去了后续的动力,沦落是这个版块迟早的事儿。

( C( `8 r3 `/ N) T

     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在那儿存着,模糊可是确实在,走近她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快乐,伴随这个走近过程的都有什么我一时说不清,但,批评在,有批评在的时候,会令大伙儿少走点弯路,批评是打摆子的金鸡纳霜——帮助我们在忽冷忽热中找到本来的那个自己。

3 k: L' ~ D2 e5 u6 Y& `% Y( O

7:这几天在读李秀成的自供状,颇有点儿下完一盘围棋之后两个对手之间复盘的感受,那么一场血肉横飞的拖了十三四年的战争都会坐下来反省一下,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小论坛,有什么不可呢?

* O( R4 _3 F; B/ A( R9 v- j

8:我要酒去啦,猪哥不去那我就问候您一声,但愿我的这些字没有毛刺儿不会再让老大“大吃一斤”——我们家孩子多,自己的粮食也不太够!!   ^_^

9 V2 R; q8 z$ ]

 

( k+ B: \$ L c& p' @3 n

 

% n9 F" O0 H( R

 

# f' I" s4 O; Y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3 11:00:1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5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瞅着您把米粒大的墨点洗成拇指盖大的污迹,我什么都不说了。呵呵~

6 Q! C7 C! k, v- J, f

貌似有人说过一个月不写字。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1-6-4 11:07:00的发言:
, b( d ?* T" f" e7 ?; I

 

2 s* k7 o5 ~# t0 D: m4 @

 

[) O+ \ W' X

         您的诗比您的文更让人喜爱!

) s C* F" Z% `) G# n l

可能是柔软些不那么愣的缘故吧,我也说不清。

. Y* t: N/ N9 _. V

谢谢您的喜爱!!

发表于 2011-6-4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 P2 R$ G" Z3 A {

引用收藏了。

" \3 t7 N2 l6 r

 

; _( o0 A8 L1 A, z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6-5 8:08:3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4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b R. D9 w+ ~" a! |1 c

 

' b% I& z7 O( g% t* l% k

         您的诗比您的文更让人喜爱!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aryfong在2011-6-3 20:09:00的发言:
3 L' W' k: P1 D: y6 D2 V

多谢了!

3 @ r# I+ o( r" e+ w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都得有点天赋在里边?

+ L. c- n3 o( |& |( g8 T

文字也是需要一定的天赋,这我信。

; |) t7 l Y" p0 |; l

很高兴认识您。

- N. U5 _) v' ^* W* k ]& C

昨天跟一个老哥哥喝酒,找一首诗,好早以前写的,咱们老北京网的网友 上译忠臣 给录成音频了,找了一溜够,没找到,今儿天不错,找到了,您听听,算是个见面礼,呵呵!!

2 t. ^: E8 R& ^& z' W

 

4 L8 d) s/ c! c

北京的冬天

! ~2 e1 @6 }9 N

 

4 |3 a& h" x ]7 g

http://www.tudou.com/home/diary_u51963828c00m00p1.html

- l* _+ x# E3 y8 {( ]5 f

 

发表于 2011-6-3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6-2 14:00:00的发言:
, Y2 E# D* R9 H5 E

谢谢您抬爱,根本不会如您说的那样,磨叨点儿心里话儿而已,您要在我的位置上有这么个套包子套着大约也得如此。

0 j( O$ H$ T7 ] d! m! p, i* U

我不是个好学生,大学一路混下来的,学的也不是文科。

9 h5 \' N0 a R! u9 A$ c. j

擅长逻辑思维对写字儿来说是一个忒好不过的先天优势,这是个技术活儿,没那么玄!您也试试吧!!

( r2 U9 }( X9 I3 q. e

很愿意您把在下当个朋友,有机会酒您,握手,一笑!!

! S8 F& [. R/ g8 k

多谢了!

. e: |& v: \7 Z7 t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都得有点天赋在里边?

8 B' N. Z- H( h) Z+ v# M$ H' m

文字也是需要一定的天赋,这我信。

! ]0 d* B+ p; X9 Q( }% ~

很高兴认识您。

发表于 2011-6-7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6-4 8:16:00的发言:
' |3 n! E0 Q+ h' a' `

昨天跟一个老哥哥喝酒,找一首诗,好早以前写的,咱们老北京网的网友 上译忠臣 给录成音频了,找了一溜够,没找到,今儿天不错,找到了,您听听,算是个见面礼,呵呵!!

( ~- i' O) q# j* z, i

 

@ x+ K8 c6 x1 J$ h8 k4 P, G

北京的冬天

3 D; k% f {: d6 ?

 

3 F( U( I0 j$ q7 N6 X. W0 u% m# z

http://www.tudou.com/home/diary_u51963828c00m00p1.html

# ?: W9 p( P* k" q8 Z. S" s

 

9 W [, F& B" _8 q; v/ n% }0 p

好美的诗呀!

- U8 x% H3 s' }

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尽管我可能再也无法经历故都的冬天了!

5 [, O6 y" L7 [: Y# Z

多谢了,兄台!

4 ]$ A- L; W+ r

顺祝节日快乐!

发表于 2011-6-24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各位的议论,感觉挺好。有分歧是好事,文学离开了批评,正象科学不允许怀疑一样,那就意味着死亡,即使还叫文学和科学,也不过行尸走肉。

, c( t/ S( P/ e0 T2 @( _

如果能在鹰头儿的主持之下把这个版块建成一个能心平气和提出和接受批评的平台,那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儿了,因为这样的平台现在太少了。这些年来从上到下已经无法接受批评了。

) D1 `5 w7 W* X( ]9 ^

如果我不能接受议论和批评,那就不来算了。

( U) v C, j; {! u( d$ P0 E

我一直以为,批评和骂街是两码事,我乐于接受批评并且乐于进行讨论而绝不接受骂街也不乐于和人家对骂,大家来这里就是图个乐子,骂来骂去的何必呢。

j' ~! Z7 ^$ H& k

版主的意见未必全盘认同,但其中很有些极为深刻的!这大概和学文科学理科没关系,我觉得只有长时间坚持读书学习保持目光敏锐并且底子雄厚的人才能做到!

! U: s# p# {! v* L

希望坚持!

发表于 2011-7-10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聊的忒深奥,咱理解不全。不过,我还是倾向于文学评论中带一些文学批评。别老好好、精彩、学习的,闹不好给作者穿上皇帝的新装。
发表于 2011-7-13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不骂大街,闻过则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16:31 , Processed in 1.16186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